跳到主要內容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五回(112學年)

 



可參考其他複習試題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一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二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三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四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六回(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族文化)(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大航海時代的臺灣)(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清帝國時期的臺灣)(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四回(範圍: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治時期的政治〉)(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臺灣的位置與範圍)(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臺灣的地形)(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臺灣的海岸與離島)(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四回(範圍:臺灣的天氣與氣候)(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自我發展與人性尊嚴、性別)(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家庭)(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校園生活與公共參與)(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四回(範圍:社區與部落)(112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

年輕人:關於『追求卓越』,我們到底要怎麼辦才好?

               

哲學家:一提到『追求卓越』,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它是

               『想比他人優秀』的欲望,或是為了飛黃騰達

               而不惜犧牲別人的行為,會有一種排擠他人、

               一步步往上爬的印象。因此,所謂『追求卓越

               』指的是讓自己的腳向前跨出一步,而不是非

               超越他人不可的那種競賽。

   

年輕人:人生不是競賽嗎?


哲學家:不和任何人競爭,只要向前跨步就行。更不需

              要拿別人和自己比較。


年輕人:這不可能吧。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去和別人比

              較,所謂的自卑感不正是這 樣才產生的嗎?


哲學家: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因為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

              ,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 較後的結果。」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正確的是:【    】。


(A)
年輕人認為,「追求卓越」是不計一切代價以超越自

     我的過程


(B)
哲學家認為,「追求卓越」是適度與他人比較以提升

    自我的過程


(C)
年輕人認為,與他人比較競爭所產生的自卑感是驅策

     自己努力的動力


(D)
哲學家認為,真正的卓越是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挑

     戰,而非與他人競賽

 



2.「孝宗朝,詔婺州市牛筋五干斤。時李侍郎椿為守,

   奏:『一牛之筋才四兩,今必求此,是欲屠二萬牛也

   。』上悟,為收前詔。」我們可以根據上文的哪一句

   話,得知孝宗聽諫並收回成命:【    】。

 



3.請在下列關於「絕句」和「律詩」的常識選項中,正確

   的選項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正確的觀念:


(1)絕句


〔甲〕古體詩:【    】。


〔乙〕沒有用韻限制可轉韻:【    】。


〔丙〕官署採集而來的民間歌謠:【    】。


〔丁〕字數有限制分五言七言:【    】。



(2)律詩


〔甲〕近體詩:【    】。


〔乙〕用韻有限制不可轉韻:【    】。


〔丙〕官署採集而來的民間歌謠:【    】。


〔丁〕字數有限制分五言七言:【    】。

 



4.請寫出下列各選項中使用到的修辭法:


(1)乖孩子快快睡/我陪在你身邊/天上的月亮啊/也在打哈

    欠:【    】。



(2)如果想念北方/只管對著北極星/振翅飛翔/投進天空溫

    柔又廣闖的懷抱:【    】。



(3)夏天時有比冷氣還凉的風/雨天時滴滴答答的聲響/

    就是非洲的打擊樂:【    】。



(4)在沙灘上來回的潮聲/像是拿著畫筆/把母親似的海洋/

    染成深淺的藍:【    】。

 

 


5.請寫出下列各詩所描寫的季節


(1)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

    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季。



(2)隴水潺湲樹黃,征人上盡思鄉。馬嘶斜日朔風

    急,雁過寒雲邊思長:【    】季。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

    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季



(4)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

    管,並做南來一味涼:【    】季。



(5)細草鋪茵綠滿堤,燕飛晴日正遲遲。尋芳陌上花如

    錦,折得東風第一枝:【    】季。

 



6.      「某歐洲交換學生於簽證期滿後,想繼續留臺學習

  語,卻被外交部拒絕,引起外界質疑」,外交部發文

  澄清,說明如下:

()如果本國學校及歐洲學生的母校雙方皆同意學生延長

      交換期限,行文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並附相關證明,外

      交部可協助辦理簽證。

()如果是以臺歐連結獎學金來臺灣研習華語,期滿擬繼

      續留在臺灣研習華語者,只要有就讀學校出具三個月

      註冊證明,外交部可據以協助辦理簽證。

()如果臺歐連結獎學金學生交換期滿,擬續於臺灣改為

      就讀正式學位,外交部將專案協助申辦簽證。


根據上文,在下列選項中,將正確的選項O,並

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正確的敘述:


(1)
延長交換期限,必須經臺歐雙方學校同意

    :【    】。



(2)
研習華語期滿必須先返國,重新申請來臺

    :【    】。



(3)
臺歐連結獎學金學生可逕行攻讀正式學位

    :【    】。



(4)
專案簽證流程約3個月,校方須協助註冊

    :【    】。

 



7.曹操「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人以急農兼天

   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1)請翻譯人以急農兼天下:【    】。



(2)根據上文,曹操的觀點是國家應發展【    】

    業,【    】充足才能安定天下

 



8.「使人們寧願聽信謊言,而不願追隨真理的原因,不僅

   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也不僅由於真理會約束人的想

   像,更由於謊言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這段文

   字的含義與聽信【    】比追隨【    】

   容易讓人獲得滿足接近

 



9.請在下列選項中,文字用詞最為精簡的選項O

   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最精簡的句子:


(1)文章的最後一段往往總是決定好壞成敗的關鍵與樞

    紐:【    】。



(2)一旦有一天陷入愛情人就會計算估量付出與回收報

    酬:【    】。



(3)讀書是一張魔毯能帶人逃離世界飛昇到另一個星

    球:【    】。



(4)海盜船的第一次初航就馬上遭到極強烈的狂風暴雨摧

    殘:【    】。



 

10.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

     忍,縱而與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為其

     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召以為子傅,

     何也?孟孫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

     ?」

     〔注:麑,音ㄋㄧˊ,小鹿。〕

     根據這則故事,秦西巴獲召而回的主要原因是

     「【    】存心,必能愛物惜人

 



11.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向陽<小河>),請將風景與土

     產的知名和一波波不曾稍退的人浪車潮

     招來了高樓大廈旅館別墅打翻了孩提時代的竹

     籬茅舍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覺中遞變

     依文意填入適當的空格中:

 

「在外經年如今回到村裡一切都變了雙線的瀝青

柏油馬路【    】【    】;

【    】【    】【    】一旦知

竟顯得陌生而模糊了。」




12.       一般所謂的偽科學,還是有幾個特徵。我們姑且

     把這些特徵稱為「偽科學性」。偽科學性的其中一點

     是不明確指出否證條件。偽科學不會明確說出做什麼

     實驗發生了什麼狀況,或者做了什麼觀察後,可以得

     知自己的假說有誤。不明確指出否證條件的第一種策

     略,是讓假說似乎可以適用任何情況。典型的例子是

     血型性格說的描述,如描述某血型的人「有時候很外

     向,喜歡社交,待人親和,但有時卻內向、謹慎又害

     羞。」然而,多數人的性格也是這樣吧!任何人都有

     各種不同的性格傾向,如果正反兩方面都寫的話,讀

     的人就會覺得,「啊!這就是在說我!」


             這種效果稱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

      它是在說,如果描述得很籠統,或者同時有正反兩種

      意思,那麼所有人都會覺得可以適用在自己身上。因

      此,這類假說似乎適用於所有情況,當然是幾乎找不

      到反面例證。沒有反面例證,就無法否證假說,那麼

      假說便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了。然而,這樣的假說如同

      「鈴木一朗這次的打擊,要不就是擊出安打,要不就

      是沒有擊出安打。」「明天要不就下雨,要不就沒有

      下雨。」雖然找不到可以否證它的事物,很接近所謂

      「邏輯真理」,然而這樣的假說因其提供的資訊量趨

      近為零,因此也完全沒有價值。 

      (戶田山和九《科學的思考九堂課》)

 

根據上文,在下列選項中,將正確的選項O,並

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正確的敘述:

 

(1)作者認為血型性格說為偽科學是因為它不能證實為

    否:【    】。



(2)巴納姆效應被視為偽科學,是因為它找不到適用對

    象:【    】。



(3)作者提出偽科學的相關假說,基本上缺乏實驗與觀

    察:【    】。



(4)作者認為邏輯真理提供的資訊量為零,因此不具價

    值:【    】。



(5)人容易受巴納姆效應暗示是因為它專為個體量身訂

    做:【    】。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1.「年輕人:關於『追求卓越』,我們到底要怎麼辦才好? 哲學家:一提到『追求卓越』,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它是『想比他人優秀』的欲望,或是為了飛黃騰達而不惜犧牲別人的行為,會有一種排擠他人、一步步往上爬的印象。因此,所謂『追求卓越』指的是讓自己的腳向前跨出一步,而不是非超越他人不可的那種競賽。
    年輕人:人生不是競賽嗎?
    哲學家:不和任何人競爭,只要向前跨步就行。更不需要拿別人和自己比較。
    年輕人:這不可能吧。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去和別人比較,所謂的自卑感不正是這 樣才產生的嗎?
    哲學家: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因為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 較後的結果。」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正確的是:【D】。
    (A)年輕人認為,「追求卓越」是不計一切代價以超越自我的過程
    (B)哲學家認為,「追求卓越」是適度與他人比較以提升自我的過程
    (C)年輕人認為,與他人比較競爭所產生的自卑感是驅策自己努力的動力
    (D)哲學家認為,真正的卓越是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挑戰,而非與他人競賽



    2.「孝宗朝,詔婺州市牛筋五干斤。時李侍郎椿為守,奏:『一牛之筋才四兩,今必求此,是欲屠二萬牛也。』上悟,為收前詔。」我們可以根據上文的哪一句話,得知「孝宗聽諫並收回成命」:【上悟,為收前詔】。



    3.請在下列關於「絕句」和「律詩」的常識選項中,正確的選項畫「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正確的觀念:


    (1)絕句

    〔甲〕古體詩:【近體詩】。

    〔乙〕沒有用韻限制,可轉韻:【有用韻限制,不可轉韻】。

    〔丙〕官署採集而來的民間歌謠:【不是官署採集而來的民間歌謠】。

    〔丁〕字數有限制,分五言七言:【O】。


    (2)律詩

    〔甲〕近體詩:【O】。

    〔乙〕用韻有限制,不可轉韻:【O】。

    〔丙〕官署採集而來的民間歌謠:【不是官署採集而來的民間歌謠】。

    〔丁〕字數有限制,分五言七言:【O】。



    4.請寫出下列各選項中使用到的修辭法:

    (1)乖孩子快快睡/我陪在你身邊/天上的月亮啊/也在打哈欠:【轉化、類疊】。


    (2)如果想念北方/只管對著北極星/振翅飛翔/投進天空溫柔又廣闖的懷抱:【轉化】。


    (3)夏天時有比冷氣還凉的風/雨天時滴滴答答的聲響/不就是非洲的打擊樂:【譬喻、類疊】。


    (4)在沙灘上來回的潮聲/像是拿著畫筆/把母親似的海洋/染成深淺的藍:【轉化、譬喻】。


    5.請寫出下列各詩所描寫的季節:

    (1)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秋】季。


    (2)隴水潺湲隴樹黃,征人隴上盡思鄉。馬嘶斜日朔風急,雁過寒雲邊思長:【冬】季。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春】季。


    (4)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做南來一味涼:【夏】季。


    (5)細草鋪茵綠滿堤,燕飛晴日正遲遲。尋芳陌上花如錦,折得東風第一枝:【春】季。



    6. 「某歐洲交換學生於簽證期滿後,想繼續留臺學習華語,卻被外交部拒絕,引起外界質疑」 ,外交部發文澄清,說明如下:
    「(一)如果本國學校及歐洲學生的母校雙方皆同意學生延長交換期限,行文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並附相關證明,外交部可協助辦理簽證。(二)如果是以臺歐連結獎學金來臺灣研習華語,期滿擬繼續留在臺灣研習華語者,只要有就讀學校出具三個月註冊證明,外交部可據以協助辦理簽證。(三)如果臺歐連結獎學金學生交換期滿,擬續於臺灣改為就讀正式學位,外交部將專案協助申辦簽證。」

    請根據上文,在下列選項中,將正確的選項畫「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正確的敘述:

    (1)延長交換期限,必須經臺歐雙方學校同意:【O】。


    (2)研習華語期滿必須先返國,重新申請來臺:【只要有就讀學校出具三個月註冊證明,外交部可據以協助辦理簽證,先返國非必要條件】。


    (3)臺歐連結獎學金學生可逕行攻讀正式學位:【非可「逕行」攻讀,要外交部協助】。


    (4)專案簽證流程約3個月,校方須協助註冊:【非「校方」協助,外交部可協助辦理簽證】。


    回覆刪除


  2. 7.曹操「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1)請翻譯「秦人以急農兼天下」:【秦國人把農業發展視為當務之急,進而統一天下】。

    (2)根據上文,曹操的觀點是「國家應發展【農】業,【糧食】充足才能安定天下」。



    8.「使人們寧願聽信謊言,而不願追隨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也不僅由於真理會約束人的想像,更由於謊言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這段文字的含義與「聽信【謊言】比追隨【真理】更容易讓人獲得滿足」接近。



    9.請在下列選項中,文字用詞最為精簡的選項畫「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最精簡的句子:

    (1)文章的最後一段,往往總是決定好壞成敗的關鍵與樞紐:【文章的最後一段, 〔往往/總是〕決定〔好壞/成敗〕的〔關鍵/樞紐〕】。


    (2)一旦有一天陷入愛情,人就會計算估量付出與回收報酬:【〔一旦/有一天〕陷入愛情,人就會〔計算/估量〕〔付出與回收/報酬〕】。


    (3)讀書是一張魔毯,能帶人逃離世界,飛昇到另一個星球:【O】。


    (4)海盜船的第一次初航就馬上遭到極強烈的狂風暴雨摧殘:【海盜船的初航就馬上遭到狂風暴雨摧殘】。



    10.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為其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
    〔注:麑,音ㄋㄧˊ,小鹿。〕

    根據這則故事,秦西巴獲召而回的主要原因是「以【仁】存心,必能愛物惜人」。



    11.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向陽),請將「風景與土產的知名」、「和一波波不曾稍退的人浪車潮」、「招來了高樓大廈旅館別墅」、「打翻了孩提時代的竹籬茅舍」、「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覺中遞變」依文意填入適當的空格中:

    「在外經年,如今回到村裡,一切都變了,雙線的瀝青柏油馬路,【打翻了孩提時代的竹籬茅舍】,【風景與土產的知名】;【招來了高樓大廈旅館別墅】,【和一波波不曾稍退的人浪車潮】,【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覺中遞變】,一旦知覺,竟顯得陌生而模糊了。」



    閱讀下列文章後,選出解讀正確的選項:
    12. 一般所謂的偽科學,還是有幾個特徵。我們姑且把這些特徵稱為「偽科學性」。偽科學性的其中一點是不明確指出否證條件。偽科學不會明確說出做什麼實驗發生了什麼狀況,或者做了什麼觀察後,可以得知自己的假說有誤。不明確指出否證條件的第一種策略,是讓假說似乎可以適用任何情況。典型的例子是血型性格說的描述,如描述某血型的人「有時候很外向,喜歡社交,待人親和,但有時卻內向、謹慎又害羞。」然而,多數人的性格也是這樣吧!任何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性格傾向,如果正反兩方面都寫的話,讀的人就會覺得,「啊!這就是在說我!」
    這種效果稱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它是在說,如果描述得很籠統,或者同時有正反兩種意思,那麼所有人都會覺得可以適用在自己身上。因此,這類假說似乎適用於所有情況,當然是幾乎找不到反面例證。沒有反面例證,就無法否證假說,那麼假說便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了。然而,這樣的假說如同「鈴木一朗這次的打擊,要不就是擊出安打,要不就是沒有擊出安打。」「明天要不就下雨,要不就沒有下雨。」雖然找不到可以否證它的事物,很接近所謂「邏輯真理」,然而這樣的假說因其提供的資訊量趨近為零,因此也完全沒有價值。 (戶田山和九《科學的思考九堂課》)

    請根據上文,在下列選項中,將正確的選項畫「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正確的敘述:

    (1)作者認為血型性格說為偽科學是因為它不能證實為否:【O】。


    (2)巴納姆效應被視為偽科學,是因為它找不到適用對象:【應為「全員適用」,而非沒有適用對象】。


    (3)作者提出偽科學的相關假說,基本上缺乏實驗與觀察:【O】。


    (4)作者認為邏輯真理提供的資訊量為零,因此不具價值:【邏輯真理有其價值,只是引文中無法否證的情況,讓邏輯真理提供的資訊量趨近為零,因此不具價值】。


    (5)人容易受巴納姆效應暗示是因為它專為個體量身訂做:【巴納姆效應提供對群體模糊籠統的概括,與專為個人量身訂做方向相反】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小詩選《風箏》《跳水》(翰林版第二冊第一課)國中國文重點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小詩選《風箏》《跳水》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風箏(課文) 跳水(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風箏》 (1) 《 風箏 》 一詩,「想與整座天空拔河」、「拉著天空      奔跑」兩句,透露出 【    】 的人生態度。 (2) 《 風箏 》 一詩中,哪一句使得全詩的意象開闊起來     : 【    】。   (3) 《 風箏 》 一詩中,何句表現出對人生的徹悟      : 【    】 。 (4)「扶搖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懸得多高呢」句中「小小      的希望」其實是寫出人心中的何種期望     :  【    】 。 (5)「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見了/沿著河堤,我開始      拉著天空奔跑」,由詩的內容可知人生就像放風箏,      想飛高或飛低,全由誰來掌控: 【    】 。 2.《跳水》:全詩【    】,【    】。 (1)《跳水》一詩中,「從十米高臺/陶醉於下面的湛      藍」是在描述跳水 【    】 的【    】與      【    】。 (2)《跳水》一詩中,「在跳板與水面之間/描畫出從容     的曲線」是在描述 【    】 。 (3)《跳水》一詩中,【    】一詞象徵著跳水者對     於所追求事物的熱愛。  (4)《跳水》一詩中,末兩句以【    】二字,展現     出跳水者的活力。  (5)《跳水》一詩中,何句最能展現出色彩畫面感      : 【    】 。   3.兩詩比較 (1) 《 風箏 》 一詩是【    】抒懷的作品;      《跳水》一詩是【    】抒懷的作品。 (2) 《 風箏 》 蘊含 【    】 的人生態度;      《跳水》描寫 【  ...

我所知道的康橋(康軒版第四冊第二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我所知道的康橋》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我所知道的康橋(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春!』這勝利的晴空彷彿在你的耳邊私語。」這句     話表達了尋春人的何種心 情:   【    】   2. 關於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 徐志摩 觀賞夕陽時所    看到的景物有 哪 些: 【    】   、 【    】 、          【    】。         3.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所寫的季節是     【    】,時間上採用「【    】敘    法」,  不是以 固定觀點敘 述,寫的是     【    】中的 康橋 ,而不是眼界中的 康橋    。     4.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中,「成絲的、成縷的、成      捲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  、淡青 的、慘白 的」      一段文字所描寫的主題為【    】。        5.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     像那一流清淺」的「清淺」是指 【    】。 6.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     鳥,讀書。」此句在描寫 【    】的心境。       7. 「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捲的,輕快的、     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 、慘白 的。」這 段描寫包括     炊煙的哪些方面:【    】、【    】     、 【    】     8.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中寫曙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