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四回(範圍: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治時期的政治〉)(112學年)

 



可參考其他複習試題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族文化)(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大航海時代的臺灣)(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清帝國時期的臺灣)(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臺灣的位置與範圍)(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臺灣的地形)(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臺灣的海岸與離島)(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自我發展與人性尊嚴、性別)(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家庭)(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校園生活與公共參與)(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一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二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三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四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五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六回(112學年)




各版本範圍

康軒版:第二冊第課   日治時期的統治

南一版:第冊單元   日治時期的統治方針

翰林版:第冊第章   日治時期的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臺灣民主國〉


1.西元1895年,清帝國於甲午戰爭中戰敗,將臺灣、澎

   湖等地割讓給日本。臺灣官紳痛心疾首,為反抗日本的

   殖民統治,巡撫【    】與士紳【    】等人

   成立【    】」,其成立主要目的為

   【    】形式抗日,實際上並不想脫離

   【    】




2.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丘逢甲因此悲憤賦詩說:「宰

   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請問這首詩的時

   代背景與哪一場戰爭有關:【    】,這場戰爭是

   因為哪一藩屬國的問題:【    】。




3.臺中市有「逢甲大學」和「逢甲夜市」,請問:這是紀

   念丘逢甲在臺灣歷史留下什麼事蹟:【    】。




4.阿淇到臺灣北部旅遊,在某處看到一個歷史性的紀念

   碑,碑上寫著:「近衛師團,潛師此處登陸,守軍寡

   不敵眾,小戰即退,軍於澳底登陸,軍趁我部署

   未定,兼程疾馳,陷臺北府城。時義軍蜂起,殊死抵

   抗……。」請問:阿淇看見的紀念碑應是因應哪一史事

   所建:【    】





〈殖民體制的建立〉


1.美國總統【    】提出的民族自決的思潮,對於日

   本治臺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面對此思潮,日本為拉攏

   臺人行【    】政策




2.現今臺灣為開放多元的文化社會,飲食部分更能彰顯這

   份特色,滿街異國料理招牌,尤以日式飲食也普遍受到

   臺人歡迎。日本為打造臺灣人肯為日本犧牲奉獻的愛國

   心,推行哪項治臺政策徹底同化臺人為天皇效忠

   :【    】時期。這個政策的實施是因為哪一場戰

   爭的爆發:【    】。




3.日治時期漢人武裝抗日事件頻傳,尤以何事件規模最

   大、死傷最慘重,導致漢人記取教訓轉而以非武力政

   治活動抗日:【    】事件,此事件具有濃厚的

   【    】色彩,是發生在日本治臺政策的哪一時

   期:【    】。




4.行政命令不能超越法律,可是歷史上的某部法案第一條

   卻規定:「【    】得於管轄區域(臺灣)內,公布

   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




5.自馬關條約到二次大戰後,日本放棄臺灣主權,中華民

   國接收臺灣,臺灣共被日本統治【    】




6.日本統治臺灣前期,總督府得以瓦解有組織的反抗勢

   力,而且能確實掌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

   礎,與【    】【    】有關




7.臺灣是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所以面對臺灣人的激烈抗

   日,日本政府最初並沒有一套既定的統治政策,但隨著

   臺灣的反應、國際的局勢以及日本政府的需要,治臺政

   策也隨之改變。請將無方針政策同化政策皇民化

   政策依日本治臺政策的實施時間先後來排序

   :【    】、【    】、【    】




8.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不如意的過年》:「查大人這幾

   日來總有些憤慨。因為今年的歲暮,照例的御歲暮(

   物)乃意外減少,而且又是意外輕薄。……查大人憤憤之

   餘,似覺有恢復他的威嚴的必要,這是就這幾日來對於

   〈行商人取締的峻嚴,一動手就是人倒擔頭翻;或是民

   家門口,早上慢一點掃除,就被告發罰金;又以度量衡

   規矩的保障,折斷幾家店舖的『稱仔』。〉」請問:賴

   和筆下的「查大人」應該是哪種身分的人

   :【    】。




9.小玲同學的曾祖父,擁有一個響亮的日本名字,依時代

   背景推斷,這是因為當時日本推行何項政策,導致有些

   臺灣人改了姓氏:【    】。




10.下圖是1924年,日本國內及其統治下的朝鮮、臺灣,

     每名警察的管轄人數。請問:臺灣警察管轄人數較少

     的原因為何:【    】。






11.昭和13年(西元1938年)完工的桃園忠烈祠座落於桃

     園市區東北方虎頭山,殿內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抗

     日志士丘逢甲、劉永福及金門八二三砲戰陣亡將領靈

     位,目前為臺閩地區國家第三級古蹟。2022年時園區

     迎來日本天照大神、豐受大神供奉,是目前臺灣唯一

     可以參拜日本神祇的景點。請問:上述景點的出現應

     是日本哪一個統治階段所建立:【    】。




12.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保甲制度」:


(1)規定十戶為一【    】,十【    】為一

   【    】,保設【    】,甲設

   【    】。



(2)保甲協助【    】維持治安,也會協助做

    【    】、【    】。



(3)保甲制度實施【    】



(4)日本治臺時期的保甲制度是延用哪一朝代

    :【    】。




13.有一本書寫著:「太陽的子民,從語言開始到姓名、

     風俗、習慣等外在形式,也能與內地人無所差異的話

     ,那是最理想的。即無論在精神上、形式上都與內地

     人相同,始能稱為完全之日本化。」上文的「內地」

     ,指的是【    】




14.電影《稻草人》故事背景發生於日治後期,主角的妹

    婿被日本徵召打仗,音訊全無,主角的妹妹 因此發瘋

    。請問:故事中提到妹婿被徵召到何處打仗

    :【    】。




15.日治時期,在臺灣建立「殖民體制」基礎的民政長官

     為【    】




16.每年的814日是全球「慰安婦」紀念日,這是一個

     令人感到沉重的日子。多年來亞洲各國時常聲援慰安

     婦議題,希望日本能積極解決問題。期待有一日能得

     到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而這個事件的歷史背景,應與

     「【    】有關。




17.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來臺灣上任臺灣總督時,曾

     說:「我姓田,百家姓裡面也有,所以我和臺灣人

     都是一家人,對於臺灣人的處境我非常了解、非常

     同情。」這是由於當時日本在臺灣推動哪一項政策

     :【    】。




18.臺灣總督府是日本人在臺灣設立的最高統治機關,總

     督不但掌握軍事權,還總攬【    】

     「【    】【    】」。




19.日治時期,臺灣地方上哪種團體的青壯男子會協助警

     察防範匪徒與因應各種災害:【    】。





〈理蕃政策與霧社事件〉


1.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灣引起熱烈的討論,其劇情

   主要是敘述日治時期原住民抗日的始末。請問:這部電

   影主要是以哪個抗日事件為背景:【    】。




2.承上題,事件的領袖為【    】,在當時屬於

   【    】族。




3.日本為了彌補治臺的虧損,成立專賣制度開發哪一項資

   源,導致嚴重影響原住民的生存領域,甚至與原住民爆

   發衝突:【    】。




4.當時日本在平定漢人的武裝行動後,開始【    】

   年的「理番政策」,其中包含沒收【    】

   「武力【    】【    】同化

   「【    】傳統領域設立【    】

   限制原住民的活動範圍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臺灣民主國〉

    1.西元1895年,清帝國於甲午戰爭中戰敗,將臺灣、澎湖等地割讓給日本。臺灣官紳痛心疾首,為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巡撫【唐景崧】與士紳【丘逢甲】等人成立「【臺灣民主國】」,其成立主要目的為「以【自主】形式抗日,實際上並不想脫離【清廷】」。



    2.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丘逢甲因此悲憤賦詩說:「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請問這首詩的時代背景與哪一場戰爭有關:【甲午戰爭】,這場戰爭是因為哪一藩屬國的問題:【琉球】。



    3.臺中市有「逢甲大學」和「逢甲夜市」,請問:這是紀念丘逢甲在臺灣歷史留下什麼事蹟:【領導抗日行動】。



    4.阿淇到臺灣北部旅遊,在某處看到一個歷史性的紀念碑,碑上寫著:「近衛師團,潛師此處登陸,守軍寡不敵眾,小戰即退,○軍於澳底登陸,○軍趁我部署未定,兼程疾馳,陷臺北府城。時義軍蜂起,殊死抵抗……。」請問:阿淇看見的紀念碑應是因應哪一史事所建:【日本於《馬關條約》後接收臺灣】。




    〈殖民體制的建立〉

    1.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的思潮,對於日本治臺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面對此思潮,日本為拉攏臺人行「【內地延長主義】政策」。



    2.現今臺灣為開放多元的文化社會,飲食部分更能彰顯這份特色,滿街異國料理招牌,尤以日式飲食也普遍受到臺人歡迎。日本為打造臺灣人肯為日本犧牲奉獻的愛國心,推行哪項治臺政策徹底同化臺人為天皇效忠:【皇民化運動】時期。這個政策的實施是因為哪一場戰爭的爆發:【中日戰爭】。



    3.日治時期漢人武裝抗日事件頻傳,尤以何事件規模最大、死傷最慘重,導致漢人記取教訓轉而以非武力政治活動抗日:【余清芳】事件,此事件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發生在日本治臺政策的哪一時期:【無方針主義時期】。



    4.行政命令不能超越法律,可是歷史上的某部法案第一條卻規定:「【臺灣總督】得於管轄區域(臺灣)內,公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



    5.自馬關條約到二次大戰後,日本放棄臺灣主權,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臺灣共被日本統治【50】年。



    6.日本統治臺灣前期,總督府得以瓦解有組織的反抗勢力, 而且能確實掌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警察】與【保甲】」有關。



    7.臺灣是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所以面對臺灣人的激烈抗日,日本政府最初並沒有一套既定的統治政策,但隨著臺灣的反應、國際的局勢以及日本政府的需要,治臺政策也隨之改變。請將「無方針政策、同化政策、皇民化政策」依日本治臺政策的實施時間先後來排序:【無方針政策】、【同化政策】、【皇民化政策】。



    8.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不如意的過年》:「查大人這幾日來總有些憤慨。因為今年的歲暮,照例的御歲暮(禮物)乃意外減少,而且又是意外輕薄。……查大人憤憤之餘,似覺有恢復他的威嚴的必要,這是就這幾日來對於〈行商人取締的峻嚴,一動手就是人倒擔頭翻;或是民家門口,早上慢一點掃除,就被告發罰金;又以度量衡規矩的保障,折斷幾家店舖的『稱仔』。〉」請問:賴和筆下的「查大人」應該是哪種身分的人:【警察】。



    9.小玲同學的曾祖父,擁有一個響亮的日本名字,依時代背景推斷,這是因為當時日本推行何項政策, 導致有些臺灣人改了姓氏:【皇民化政策】。



    10.下圖是1924年,日本國內及其統治下的朝鮮、臺灣,每名警察的管轄人數。請問:臺灣警察管轄人數較少的原因為何:【為了鎮壓臺灣人反抗,利用警察加強控制臺灣】。



    11.昭和13年(西元1938年)完工的桃園忠烈祠座落於桃園市區東北方虎頭山,殿內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抗日志士丘逢甲、劉永福及金門八二三砲戰陣亡將領靈位,目前為臺閩地區國家第三級古蹟。2022年時園區迎來日本天照大神、豐受大神供奉,是目前臺灣唯一可以參拜日本神祇的景點。請問:上述景點的出現應是日本哪一個統治階段所建立:【皇民化運動時期】。



    12.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保甲制度」:

    (1)規定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保設【保正】,甲設【甲長】。


    (2)保甲協助【警察】維持治安,也會協助做【戶口調查】、【宣達政策】。


    (3)保甲制度實施「【連坐】法」。


    (4)日本治臺時期的保甲制度是延用哪一朝代:【清代】。



    13.有一本書寫著:「太陽的子民,從語言開始到姓名、風俗、習慣等外在形式,也能與內地人無所差異的話,那是最理想的。即無論在精神上、形式上都與內地人相同,始能稱為完全之日本化。」上文的「內地」,指的是「【日本】」。



    14.電影《稻草人》故事背景發生於日治後期,主角的妹婿被日本徵召打仗,音訊全無,主角的妹妹 因此發瘋。請問:故事中提到妹婿被徵召到何處打仗:【南洋】。



    15.日治時期,在臺灣建立「殖民體制」基礎的民政長官為【後藤新平】。



    16.每年的8月14日是全球「慰安婦」紀念日,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沉重的日子。多年來亞洲各國時常聲援慰安婦議題,希望日本能積極解決問題。期待有一日能得到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而這個事件的歷史背景,應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



    17.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來臺灣上任臺灣總督時,曾說:「我姓田,百家姓裡面也有,所以我和臺灣人都是一家人,對於臺灣人的處境我非常了解、非常同情。」這是由於當時日本在臺灣推動哪一項政策:【內地延長主義】。



    18.臺灣總督府是日本人在臺灣設立的最高統治機關,總督不但掌握軍事權,還總攬「【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



    19. 日治時期,臺灣地方上哪種團體的青壯男子會協助警察防範匪徒與因應各種災害:【壯丁團】。




    〈理蕃政策與霧社事件〉

    1.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灣引起熱烈的討論,其劇情主要是敘述日治時期原住民抗日的始末。請問:這部電影主要是以哪個抗日事件為背景:【霧社事件】。



    2.承上題,事件的領袖為【莫那魯道】,在當時屬於【泰雅】族。



    3.日本為了彌補治臺的虧損,成立專賣制度開發哪一項資源,導致嚴重影響原住民的生存領域,甚至與原住民爆發衝突:【樟腦】。



    4.當時日本在平定漢人的武裝行動後,開始【五】年的「理番政策」,其中包含「沒收【槍械】」、「武力【鎮壓】」、「【教育】同化」、「【驅離】傳統領域」、「設立【隘勇線】,限制原住民的活動範圍」。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