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二回(112學年)

 



可參考其他複習試題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一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三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四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五回(112學年)

會考國文科複習試題第六回(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族文化)(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大航海時代的臺灣)(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清帝國時期的臺灣)(112學年)

會考歷史科複習試題第四回(範圍: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治時期的政治〉)(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臺灣的位置與範圍)(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臺灣的地形)(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臺灣的海岸與離島)(112學年)

會考地理科複習試題第四回(範圍:臺灣的天氣與氣候)(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一回(範圍:自我發展與人性尊嚴、性別)(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二回(範圍:家庭)(112學年)

會考公民科複習試題第三回(範圍:校園生活與公共參與)(112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請閱讀杜甫《月夜憶舍弟》一詩,回答下列問題: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詩中何句既寫景也點出節令,並道出思鄉之情

    :【    】。



(2)本詩屬【    】起式,押【    】聲國語

   【    】韻。



(3)此詩風格屬於【    】



(4)【    】聯、【    】聯皆有對仗,句式工

    整,是一首【    】【    】



(5)本詩是否有換韻:【    】。



(6)【    】聯抒發情感,上句寫【    】

    散,下句寫【    】已不存,【    】生死

    難卜。

 



2.赫伯特:「唯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的哪一處擠腳。」



(1)上文意在比喻【    】才能真正體會



(2)上文【    】」這句俗諺相呼應

 



3.修辭:



(1)「你的愛飛很遠像候鳥看不見在溼地的水面

    傷心亂成一片你的愛飛很遠像候鳥季節變遷

    含淚面向著北邊。」在這段歌詞中運用了哪些修辭

    法:【    】。



(2)青春把我拋得越來越遠把我踢上了樓」梁實秋在

    這段文字中,使用了哪一個修辭法:【    】。



 

4.「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句中「惡」字

   的字義是【    】。



 

5.下列選項為辦公室公共區域茶水間的公告,請在文字的

   用詞最為簡練的選項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最

   通順簡潔的句子:



(1)本茶水間為公共區域,舉凡辦公室成員皆可使用

    :【    】。



(2)飲水機請適量取水,請切記勿拿大型瓶罐裝水

    :【    】。



(3)使用水槽清洗餐具後如有殘渣,請自行清理

    :【    】。



(4)使用後離開時請隨時開關燈,以節約能源

    :【    】。



 

6.國字:




(1)  

〔甲〕砥「ㄌ一ˋ」品格:【    】。


〔乙〕嘉勉鼓「ㄌ一ˋ」:【    】。



(2)

〔甲〕學習觀「ㄇㄛˊ」:【    】。


〔乙〕「ㄇㄛˊ」肩接踵:【    】。



(3)

〔甲〕「ㄅㄧㄢˋ」別是非:【    】。


〔乙〕「ㄅㄧㄢˋ」論比賽:【    】。



(4)

〔甲〕成「ㄐㄧ」優異:【    】。


〔乙〕累「ㄐㄧ」實力:【    】。



 

7.請寫出下列楹聯,分別是紀念哪一位人物



(1)幽簧琴韻太清絕想見深林月照時:【    】。



(2)五斗白米難留人愛菊好酒隱柴桑:【    】。



(3)水文章昭日月杏壇禮樂冠華夷:【    】。



(4)奇冤千古莫須有,熱血一腔滿江紅:【    】。



 

8.請依據文意,填入適當的成語:



(1)在這時代,「【    】(浮萍漂浮水面,聚散不

    定。比喻兩個人本來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

    同時亦指交情尚屬微淺)」的朋友不容易成為知己



(2)權臣誤國,【    】(指做官的人,用人行政、

    措施不當)」。



(3)在這寂靜的蒼穹間,突然傳出一陣【    】(

    足以影響天地的巨大力量)的聲響,那夾帶的威勢讓

    大地不斷地顫抖,遠處可見的一座猶如大山之巔的體

    魄,竟由遠而近的向前緩慢移動著



(4)銅鑼灣的喧囂是出了名的,它位於商業區中心、鄰近

    地鐵站,卻出人意料地安靜,完全沒有市聲鼎沸

   「【    】(形容街市上各種聲音的嘈雜熱鬧)

 



9.請依據對話內容,填入適當的稱謂或用語:



(1)

甲:請問「令千金」在何處高就?

乙:【    】」目前在公家單位任職。



(2)

甲:不知「尊翁」近來身體可好?

乙:多謝關照,「【    】」已逐漸康復。



(3)

甲:感謝「【    】」蒞臨我的畫展。

乙:我與「外子」都很喜歡您的作品。



(4)

:賀禮將擇日親自送往「府上」。

乙:您太客氣了,「【    】」地址如下。

 



10.請閱讀完文章後,回答下列問題:

 

      《論語》是對我平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

書。


       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育,以熟讀背誦為主。故所讀

的書,無論懂與不懂,都深深地印入腦中。《論語》既

是我最早背誦的一本書,也是我最為熟記的一本書。抗

戰後期在北平淪陷區,雖然不得不穿著補丁的衣服,吞

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我也能不以為苦。因為當面臨這

些情境時,《論語》中「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

足與議也」等語句立即湧現,給予我精神力量,使我可

以不復介意。且經由在貧苦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

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這種融會貫通的聯想和體

悟,應該正是孔子極為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詩歌教學中,這種聯想作用尤為可貴。子貢從孔

子談做人修養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到《詩

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被孔子讚美是「可

與言詩」的人。孔門論詩,特別注重「興」,因此,我

日後教授詩詞,也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興發感動。而這種

感發,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


       我平生讀書的最大樂趣,就是從書中去體會一份活

的、可以提昇人精神的力量。正是從這一點來說,

《論語》是對我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改寫自葉嘉瑩《論語百則前言》)



(1)翻譯:「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


(2)陳昇閱讀完上文後,得到「《論語》與《詩經》、

    『四書中的語句,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的體

    會,請從文章中取材,來佐證他的體會

    :【    】

 



11.「氣息相染,師不如友;愛子弟者,必慎其所與。」



(1)翻譯上文:【    】。



(2)根據上文可以推知,想知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品德,

    只要看他【    】」就好

 



12.「吳三桂兵直逼長沙也,滿洲某鎮將年老而性怯

     即欲以城歸降。時有張游擊者請戰數有功。張曉將

     略喜著羊绒絳袍單馬入陣戰酣輒袒露半袖

     驍勇絕倫軍中號曰『半邊红』。後鎮將忌之誣以

     他罪而置之法一軍皆哭。」

(絳:大紅色的)



根據上文,請在敘述正確的選項O」和引用原文證

,並將不正確的選項引用原文來修正之:



(1)吳三桂進犯長沙所向披靡戰無不克

    :【    】。



(2)張游擊者通曉兵法驍勇善戰喜著紅色戰袍

    :【    】。



(3)文中「半邊紅」的稱號意指張游擊者戰功彪炳

    寵於皇帝:【    】。



(4)張游擊者舉發鎮將歸降反遭鎮將陷害而被處以軍

    法全軍聞之痛哭:【    】。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1.請閱讀杜甫《月夜憶舍弟》一詩,回答下列問題: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詩中何句既寫景也點出節令,並道出思鄉之情:【露自今夜白】。


    (2)本詩屬【仄】起式,押【平】聲國語【ㄥ】韻。


    (3)此詩風格屬於【社會寫實】詩。


    (4)【頷】聯、【頸】聯皆有對仗,句式工整,是一首「【五】言【律】詩」。


    (5)本詩是否有換韻:【否】。


    (6)【頸】聯抒發情感,上句寫【兄弟】離散,下句寫【家】已不存,【家人】生死難卜。



    2.赫伯特:「唯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的哪一處擠腳。」


    (1)上文意在比喻「【親身經驗】才能真正體會」。


    (2)上文與「【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俗諺相呼應。



    3.修辭:


    (1)「你的愛飛很遠,像候鳥看不見,在溼地的水面,那傷心亂成一片,你的愛飛很遠,像候鳥季節變遷,我含淚面向著北邊。」在這段歌詞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法:【類疊、譬喻、轉化】。


    (2)「青春把我拋得越來越遠,把我踢上了樓」梁實秋在這段文字中,使用了哪一個修辭法:【轉化】。



    4.「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句中「惡」字的字義是【何,哪裡】。



    5.下列選項為辦公室公共區域茶水間的公告,請在文字的用詞最為簡練的選項畫「O」,並將其他選項修正為最通順簡潔的句子:


    (1)本茶水間為公共區域,舉凡辦公室成員皆可使用:【茶水間為公共區域,辦公室成員皆可使用】。


    (2)飲水機請適量取水,請切記勿拿大型瓶罐裝水:【飲水機請適量取水,勿拿大型瓶罐裝水】。


    (3)使用水槽清洗餐具後如有殘渣,請自行清理:【O】。


    (4)使用後離開時請隨時開關燈,以節約能源:【離開時請關燈,以節約能源】。



    6.國字:


    (1)
    〔甲〕砥「ㄌ一ˋ」品格:【礪】。

    〔乙〕嘉勉鼓「ㄌ一ˋ」:【勵】。


    (2)
    〔甲〕學習觀「ㄇㄛˊ」:【摩】。

    〔乙〕「ㄇㄛˊ」肩接踵:【摩】。


    (3)
    〔甲〕「ㄅㄧㄢˋ」別是非:【辨】。

    〔乙〕「ㄅㄧㄢˋ」論比賽:【辯】。


    (4)
    〔甲〕成「ㄐㄧ」優異:【績】。

    〔乙〕累「ㄐㄧ」實力:【積】。



    回覆刪除


  2. 7.請寫出下列楹聯,分別是紀念哪一位人物:


    (1)幽簧琴韻太清絕,想見深林月照時:【王維】。


    (2)五斗白米難留人,愛菊好酒隱柴桑:【陶淵明】。


    (3)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壇禮樂冠華夷:【孔子(孔丘)】。


    (4)奇冤千古莫須有,熱血一腔滿江紅:【岳飛】。



    8.請依據文意,填入適當的成語:


    (1)在這時代,「【萍水相逢】(浮萍漂浮水面,聚散不定。比喻兩個人本來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同時亦指交情尚屬微淺)」的朋友不容易成為知己。


    (2)權臣誤國,「【用舍失宜】(指做官的人,用人行政、措施不當)」。


    (3)在這寂靜的蒼穹間,突然傳出一陣「【擎天撼地】(指足以影響天地的巨大力量)」的聲響,那夾帶的威勢讓大地不斷地顫抖,遠處可見的一座猶如大山之巔的體魄,竟由遠而近的向前緩慢移動著。


    (4)銅鑼灣的喧囂是出了名的,它位於商業區中心、鄰近地鐵站,卻出人意料地安靜,完全沒有市聲鼎沸「【市聲鼎沸】(形容街市上各種聲音的嘈雜熱鬧)」。



    9.請依據對話內容,填入適當的稱謂或用語:


    (1)甲:請問「令千金」在何處高就?乙:「【小女】」目前在公家單位任職。


    (2)甲:不知「尊翁」近來身體可好?乙:多謝關照,「【家父】」已逐漸康復。


    (3)甲:感謝「【賢伉儷】」蒞臨我的畫展。乙:我與「外子」都很喜歡您的作品。


    (4)甲:賀禮將擇日親自送往「府上」。乙:您太客氣了,「【寒舍】」地址如下。



    10.請閱讀完文章後,回答下列問題:

    《論語》是對我平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育,以熟讀背誦為主。故所讀的書,無論懂與不懂,都深深地印入腦中。《論語》既是我最早背誦的一本書,也是我最為熟記的一本書。抗戰後期在北平淪陷區,雖然不得不穿著補丁的衣服,吞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我也能不以為苦。因為當面臨這些情境時,《論語》中「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等語句立即湧現,給予我精神力量,使我可以不復介意。且經由在貧苦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這種融會貫通的聯想和體悟,應該正是孔子極為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詩歌教學中,這種聯想作用尤為可貴。子貢從孔子談做人修養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到《詩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被孔子讚美是「可與言詩」的人。孔門論詩,特別注重「興」,因此,我日後教授詩詞,也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興發感動。而這種感發,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
    我平生讀書的最大樂趣,就是從書中去體會一份活潑的、可以提昇人精神的力量。正是從這一點來說,《論語》是對我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改寫自葉嘉瑩《論語百則・前言》)


    (1)翻譯:「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


    (2)陳昇閱讀完上文後,得到「《論語》與《詩經》、『四書』中的語句,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的體會,請從文章中取材,來佐證他的體會:【由子貢從孔子談做人修養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到《詩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與作者由《論語》的語句,進而聯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可知】。



    11.「氣息相染,師不如友;愛子弟者,必慎其所與。」


    (1)翻譯上文:【氣質習性相互影響,老師的影響比不上朋友影響大;疼愛子女的人一定謹慎看待他們交往的朋友】。


    (2)根據上文可以推知,想知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品德,只要看他「【與什麼樣的人來往】」就好。



    12.「吳三桂兵直逼長沙也,滿洲某鎮將,年老而性怯,即欲以城歸降。時有張游擊者請戰,數有功。張曉將略,喜著羊绒絳袍,單馬入陣,戰酣,輒袒露半袖,驍勇絕倫,軍中號曰『半邊红』。後鎮將忌之,誣以他罪而置之法,一軍皆哭。」
    (絳:大紅色的)


    根據上文,請在敘述正確的選項畫「O」和引用原文證明,並將不正確的選項引用原文來修正之:


    (1)吳三桂進犯長沙所向披靡,戰無不克:【由「時有張游擊者請戰,數有功」可知,吳三桂曾敗於張游擊者數次】。


    (2)張游擊者通曉兵法,驍勇善戰,喜著紅色戰袍:【O,由「張曉將略,喜著羊绒絳袍」、「驍勇絕倫」可知】。


    (3)文中「半邊紅」的稱號,意指張游擊者戰功彪炳,得寵於皇帝:【半邊紅來自於「喜著羊绒絳袍」、「輒袒露半袖」,文中未提受皇帝寵愛】。


    (4)張游擊者舉發鎮將歸降,反遭鎮將陷害而被處以軍法,全軍聞之痛哭:【文中未提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