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文填空練習第八回 (B3-B4) (FOR國中會考第二次模擬考)

1. 注音:

(1)  引「吭」(  ) 高歌 / 悶不「吭」(  )            

(2)  「篳」(  ) 路藍縷 / 「裨」(  ) 補闕漏

(3)  「絞」(  ) 盡腦汁 / 「佼」(  ) 佼者                         

(4) 「共」(  ) 襄盛舉 / 「供」(  ) 詞矛盾


2. 國字:

(1) 躲「ㄅㄧˋ」(  ) 追緝 / 飛簷走「ㄅㄧˋ」(  )             

(2) 目不「ㄒㄧㄚˊ」(  ) / 閒「ㄒㄧㄚˊ」(  )   

(3) 執迷不「ㄨˋ」(  )  / 會「ㄨˋ」(  ) 客戶                       

(4) 連篇累「ㄉㄨˊ」(  )  / 買「ㄉㄨˊ」(  ) 還珠


3. 字義

(1) 我「酷」(                  ) 愛這一片草地  
    /  這對兄弟長相「酷」(  ) 似,難以分辨   

(2) 興「師」(    ) 問罪 / 出「師」(    ) 不利

(3) 不動聲「色」(    )  / 貨「色」(  ) 齊全

(4) 「寒風」(        ) 颯颯,街上一片蕭條景象  
 / 寒流來襲,當心染上「風寒」(    )


4. 請依據下列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

(1) 以風梳髮,以雨沐浴。比喻不避風雨,奔波勞苦(        )

(2) 青色是從蓼藍裡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後用以比喻弟子勝於老師,或後輩優
            於前輩  (        )
     
(3)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

(4) 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
            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        )


5. 請寫出下列各句分別屬於「四大句型」的哪一種句型::

(1) 幽默是靈魂的按摩: (    )

(2) 這杯飲料真美味: (    )

(3) 以前我的背包是小的: (    )
                                                                       
(4)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    )


6. 請判斷下列文句中出現的數字,何者為實數,何者為虛數:

(1) 貨比「三」家不吃虧:(  )

(2) 充滿生機的春天一到,校園裡「千」姿「百」態的花朵正綻放著:(  )

(3) 劉備「三」顧茅廬,孔明深受感動而為其效命:(  )
                                                                       
(4) 逢人只說「三」分話:(  )

(5) 現在價值觀混亂,「三」綱「五」常的觀念已蕩然無存:(  )

(6) 凡事莫求「十」全「十」美,盡其在我即可:(  )

(7) 做人「八」面玲瓏,必能左右逢源:(  )
                                                                       

7. 英國詩人赫巴德說:「彼此無所求的朋友,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

  這句話的涵義為 交往若帶有(    ),就不是真正的友誼 


8. 「今之士俗,無不好詩,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
  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
  鈍。」

【注釋】警策:作品中精彩扼要足以驚動讀者的部分

(1) 作者感嘆詩作雖多,卻良莠不齊,可從文中哪段話看出: 
  (                )

(2) 作者寫作這段文字的用意是慨嘆詩風雖盛,但少有佳作詩風盛可從文中哪段話看
            出:(                ) 少有佳作可從文中哪段話看出:
  (                )
  

9.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有些科學家提出「獵人與農夫」的理論,認為ADHD者(注意力缺失的過動兒)其實沒有毛病,只是生錯了時空。現在所謂注意力缺失者的特徵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其實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必要的特徵。當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以後,這些特徵才變得(        )。也就是說,他們是「獵人」,但是要在「農夫」的社會裡討生活,往往會被視為異類。

  這個理論認為,一萬二千年前,人類走向農業生活開始定居下來後,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在遠古時代,如果不(        )(        ),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如果事情發生不馬上採取行動,而是 (          )的話,也只能變成別人的晚餐,活不到成為我們的祖先。

  而現在學者又把ADHD者叫做有愛迪生基因者,他們的特徵是:思想跳躍、容易分心、精力旺盛、沒有條理、不耐煩、易衝動、很外向、敢冒險、會發明、有創造力,而且通常還有領袖魅力。

  他們注意力很短暫,但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專注很久,這不是和獵人要一直不停搜索四周,一旦發現獵物就馬上集中注意力然後追蹤下去相同嗎?他們組織力不強,沒有條理,很衝動,想到什麼做什麼獵人不就是看到獵物得馬上拔腿就追嗎?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做一件事需要花多少時間這其實是表示有彈性,一個人的心意如果隨時可變,那就不需要知道時間。他們容易不耐煩,不能聽從老師的指示這其實是獵人(        )的特性。

  上述的理論與觀點尚待可靠證據支持,但如果我們願意換一個角度來看ADHD者,他們可能並沒有毛病,只是現在教育制度的限制,未必符合他們的天性罷了。

                                                                                                                                                                                                  ―改寫自洪蘭《理應外合•獵人與農夫》

(1) 文中說明ADHD者的性格特徵可能與打獵採集時代的哪種人有關(    )

(2) 本文推測ADHD者的特徵可上溯自遠古人類的行為,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

(3) 本文探究ADHD者的特徵可能與人類過去的生活習性有關,但是因環境的改變而顯得
          與社會格格 不入,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

(4) 本文引述學者意見,說明注意力缺失者的行為特徵,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

(5) 本文呼籲教育者應以寬廣的視角引領孩子適性發展,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


10.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高宗嘗宴大臣,見張循王持扇,有玉孩兒扇墜,上識是舊物,昔往四明,誤墜於水,屢尋不獲,乃詢於張循王,對曰:「臣從清河坊鋪家買得。」召問鋪家,云:「得於提籃人。」復遣問,回奏云:「於候潮門宅廚娘處買得。」又遣問廚娘,云:「破黃花魚腹中得之。」奏聞,上大悅,以為失物復還之兆。鋪家及提籃人補校尉,廚娘封孺人,張循王賞賜甚厚。

                                                                                                ——改寫自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

本文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層層鋪敘情節

(1) 扇墜是張循王向誰所購買:(          )

(2) 誰一直派人尋找扇墜,但卻一直找不到:(    )

(3) 誰的話可佐證扇墜曾落水中:(    )

(4) 廚娘將扇墜賣給誰:(      )

(5) 哪一句話可以證明扇墜曾落入水中(                )

留言

  1. 9.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有些科學家提出「獵人與農夫」的理論,認為ADHD者(注意力缺失的過動兒)其實沒有毛病,只是生錯了時空。現在所謂注意力缺失者的特徵―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其實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必要的特徵。當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以後,這些特徵才變得( 格格不入 )。也就是說,他們是「獵人」,但是要在「農夫」的社會裡討生活,往往會被視為異類。

      這個理論認為,一萬二千年前,人類走向農業生活開始定居下來後,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在遠古時代,如果不( 眼觀四面 ),( 耳聽八方 ),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如果事情發生不馬上採取行動,而是 ( 三思而後行 )的話,也只能變成別人的晚餐,活不到成為我們的祖先。

      而現在學者又把ADHD者叫做有愛迪生基因者,他們的特徵是:思想跳躍、容易分心、精力旺盛、沒有條理、不耐煩、易衝動、很外向、敢冒險、會發明、有創造力,而且通常還有領袖魅力。

      他們注意力很短暫,但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專注很久,這不是和獵人要一直不停搜索四周,一旦發現獵物就馬上集中注意力然後追蹤下去相同嗎?他們組織力不強,沒有條理,很衝動,想到什麼做什麼―獵人不就是看到獵物得馬上拔腿就追嗎?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做一件事需要花多少時間―這其實是表示有彈性,一個人的心意如果隨時可變,那就不需要知道時間。他們容易不耐煩,不能聽從老師的指示―這其實是獵人( 獨立行事 )的特性。

      上述的理論與觀點尚待可靠證據支持,但如果我們願意換一個角度來看ADHD者,他們可能並沒有毛病,只是現在教育制度的限制,未必符合他們的天性罷了。

    ―改寫自洪蘭《理應外合•獵人與農夫》

    回覆刪除
  2. 1. 注音:

    (1) 引「吭」( ㄏㄤˊ ) 高歌 / 悶不「吭」( ㄎㄥ ) 聲

    (2) 「篳」( ㄅㄧˋ ) 路藍縷 / 「裨」( ㄅㄧˋ ) 補闕漏

    (3) 「絞」( ㄐㄧㄠˇ ) 盡腦汁 / 「佼」( ㄐㄧㄠˇ ) 佼者

    (4) 「共」( ㄍㄨㄥˋ ) 襄盛舉 / 「供」( ㄍㄨㄥ ) 詞矛盾


    2. 國字:

    (1) 躲「ㄅㄧˋ」( 避 ) 追緝 / 飛簷走「ㄅㄧˋ」( 壁 )

    (2) 目不「ㄒㄧㄚˊ」( 暇 ) 給 / 閒「ㄒㄧㄚˊ」( 暇 )

    (3) 執迷不「ㄨˋ」( 悟 ) / 會「ㄨˋ」( 晤 ) 客戶

    (4) 連篇累「ㄉㄨˊ」( 牘 ) / 買「ㄉㄨˊ」( 犢 ) 還珠


    3. 字義

    (1) 我「酷」( 程度深的,相當於「甚」、「極」 ) 愛這一片草地
    / 這對兄弟長相「酷」( 類 ) 似,難以分辨

    (2) 興「師」( 軍隊 ) 問罪 / 出「師」( 軍隊 ) 不利

    (3) 不動聲「色」( 臉色 ) / 貨「色」( 類 ) 齊全

    (4) 「寒風」( 寒冷的風 ) 颯颯,街上一片蕭條景象 / 寒流來襲,當心染上「風寒」( 感冒 )


    4. 請依據下列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

    (1) 以風梳髮,以雨沐浴。比喻不避風雨,奔波勞苦:( 櫛風沐雨 )

    (2) 青色是從蓼藍裡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後用以比喻弟子勝於老師,或後輩優於前輩:
    ( 青出於藍 )

    (3)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香消玉殞 )

    (4) 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會得
    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 始作俑者 )


    5. 請寫出下列各句分別屬於「四大句型」的哪一種句型::

    (1) 幽默是靈魂的按摩: ( 判斷 )句

    (2) 這杯飲料真美味: ( 表態 )句

    (3) 以前我的背包是小的: ( 判斷 )句

    (4)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 判斷 )句


    6. 請判斷下列文句中出現的數字,何者為實數,何者為虛數:

    (1) 貨比「三」家不吃虧:( 虛 ) 數

    (2) 充滿生機的春天一到,校園裡「千」姿「百」態的花朵正綻放著:( 虛 ) 數

    (3) 劉備「三」顧茅廬,孔明深受感動而為其效命:( 實 ) 數

    (4) 逢人只說「三」分話:( 虛 ) 數

    (5) 現在價值觀混亂,「三」綱「五」常的觀念已蕩然無存:( 實 ) 數

    (6) 凡事莫求「十」全「十」美,盡其在我即可:( 虛 ) 數

    (7) 做人「八」面玲瓏,必能左右逢源:( 虛 ) 數


    7. 英國詩人赫巴德說:「彼此無所求的朋友,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

    這句話的涵義為 「交往若帶有( 目的 ),就不是真正的友誼。」 


    8. 「今之士俗,無不好詩,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至使膏
    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①,眾睹終淪平鈍。」

    【注釋】①警策:作品中精彩扼要足以驚動讀者的部分。

    (1) 作者感嘆詩作雖多,卻良莠不齊,可從文中哪段話看出:( 庸音雜體,人各為容 )

    (2) 作者寫作這段文字的用意是慨嘆詩風雖盛,但少有佳作。詩風盛可從文中哪段話看出:( 今之士
    俗,無不好詩 ) ,少有佳作可從文中哪段話看出:( 庸音雜體,人各為容 ) 。


    【語譯】當今的雅士俗人,沒有人不喜歡作詩,才剛開始接受啟蒙之學,就躍躍欲試,甘願為作詩奔忙。因此平庸的作品、雜亂的詩體紛至沓來,人人卻自認作品優美。甚至使那些富家子弟們,以詩作不如人爲恥,終日點綴文詞,反覆吟詠直到深夜。自己獨自觀賞,認為作品中精彩扼要處足以驚動讀者;在別人眼中,卻只是平庸拙劣的作品罷了。


    9.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有些科學家提出「獵人與農夫」的理論,認為ADHD者(注意力缺失的過動兒)其實沒有毛病,只是生錯了時空。現在所謂注意力缺失者的特徵―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其實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必要的特徵。當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以後,這些特徵才變得( 格格不入 )。也就是說,他們是「獵人」,但是要在「農夫」的社會裡討生活,往往會被視為異類。

      這個理論認為,一萬二千年前,人類走向農業生活開始定居下來後,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在遠古時代,如果不( 眼觀四面 ),( 耳聽八方 ),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如果事情發生不馬上採取行動,而是 ( 三思而後行 )的話,也只能變成別人的晚餐,活不到成為我們的祖先。

      而現在學者又把ADHD者叫做有愛迪生基因者,他們的特徵是:思想跳躍、容易分心、精力旺盛、沒有條理、不耐煩、易衝動、很外向、敢冒險、會發明、有創造力,而且通常還有領袖魅力。

      他們注意力很短暫,但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專注很久,這不是和獵人要一直不停搜索四周,一旦發現獵物就馬上集中注意力然後追蹤下去相同嗎?他們組織力不強,沒有條理,很衝動,想到什麼做什麼―獵人不就是看到獵物得馬上拔腿就追嗎?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做一件事需要花多少時間―這其實是表示有彈性,一個人的心意如果隨時可變,那就不需要知道時間。他們容易不耐煩,不能聽從老師的指示―這其實是獵人( 獨立行事 )的特性。

      上述的理論與觀點尚待可靠證據支持,但如果我們願意換一個角度來看ADHD者,他們可能並沒有毛病,只是現在教育制度的限制,未必符合他們的天性罷了。

    ―改寫自洪蘭《理應外合•獵人與農夫》

    (1) 文中說明ADHD者的性格特徵可能與打獵採集時代的哪種人有關:( 獵人 )

    (2) 本文推測ADHD者的特徵可上溯自遠古人類的行為,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現在所謂注意力缺
    失者的特徵―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其實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必要的特徵。 )

    (3) 本文探究ADHD者的特徵可能與人類過去的生活習性有關,但是因環境的改變而顯得與社會格格
    不入,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認為ADHD者(注意力缺失的過動兒)其實沒有毛病,只是生錯了
    時空)

    (4) 本文引述學者意見,說明注意力缺失者的行為特徵,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現在學者又把ADHD
    者叫做有愛迪生基因者,他們的特徵是:思想跳躍、容易分心、精力旺盛、沒有條理、不耐煩、
    易衝動、很外向、敢冒險、會發明、有創造力,而且通常還有領袖魅力。 )

    (5) 本文呼籲教育者應以寬廣的視角引領孩子適性發展,可從文中哪段話得知:( 如果我們願意換一個
      角度來看ADHD者,他們可能並沒有毛病,只是現在教育制度的限制,未必符合他們的天性罷了 )


    10.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高宗嘗宴大臣,見張循王持扇,有玉孩兒扇墜,上識是舊物,昔往四明,誤墜於水,屢尋不獲,乃詢於張循王,對曰:「臣從清河坊鋪家買得。」召問鋪家,云:「得於提籃人。」復遣問,回奏云:「於候潮門外陳宅廚娘處買得。」又遣問廚娘,云:「破黃花魚腹中得之。」奏聞,上大悅,以為失物復還之兆。鋪家及提籃人補校尉,廚娘封孺人,張循王賞賜甚厚。

    ——改寫自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
    本文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層層鋪敘情節

    (1) 扇墜是張循王向誰所購買:( 清河坊鋪家 )

    (2) 誰一直派人尋找扇墜,但卻一直找不到:( 高宗 )

    (3) 誰的話可佐證扇墜曾落水中:( 廚娘 )

    (4) 廚娘將扇墜賣給誰:( 提籃人 )

    (5) 哪一句話可以證明扇墜曾落入水中:( 破黃花魚腹中得之 )

    【語譯】宋高宗曾經宴請大臣,看到張循王手拿扇子,有一玉童子(飾物)繫在扇柄,皇帝認出那玉童子是自己舊有的東西,從前到浙江 四明時,不小心掉落水中,多次尋找都沒有結果,於是詢問張循王,張循王說:「我是在清河坊的商店所購買。」召喚店家前來詢問,店家說:「是從提籃小販處所得到。」又派人詢問提籃小販,派去的人回奏:「是跟候潮門外的陳家廚娘(專管燒菜做飯的婦女)所買。」又派人詢問廚娘,廚娘說:「是破開黃花魚的腹部時所得到的。」奏言所聞,皇帝非常高興,認為這是東西失而復得的徵兆。於是封店家與提籃小販為校尉,封廚娘為大夫之妻,並重重賞賜張循王。

    回覆刪除
  3. 不好意思 ~我是家長,請問有pdf可以下載嗎?謝謝您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南一版第二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來樹身滑溜不好攀爬,果    實各自散在枝枒末梢,常得 冒著摔落的危 險。再則整棵    樹的果實,往往不同時間成熟。」採摘土芭樂時須面臨    的風險是 【      】 。 2.根據《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文,作者認為珍珠芭樂或    是泰國芭樂的市場優勢為 【      】 , 【      】    。   3.《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讓自    己香氣四溢,吸引覓食者到 來。但為了保 護自己,結出    的果實,又刻意在不同的時間成熟,以免被我們這些    惡 童或鳥群吃光。」哪句成語 適合用來形容土芭樂的生   存 策略: 【      】 。            4.請完成土芭樂果實的生長策略:   (1)熟度不一: 【      】 。 (2)不同時成熟: 【      】 。 (3)香氣迷人: 【      】 。 (4)多籽: 【      】 。 5.《土芭樂的生存之道》:「有一回忍俊不住,就近摘了    熟透的一顆,不過李子般 大,試咬之,腐 熟軟塌的果肉   ,自齒間傳出,口感欠佳。」由此可推斷,土芭樂 具有   何種缺點: 【      】 。         6.《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縱使沒有熟果掉落,站在芭    樂樹下,閉上眼,深呼吸, 照樣聞得到那 種質樸的香氣    ,籠罩整個空間。」由此可推斷,土芭樂具有       【      】 的特色。   7.《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果肉熟度亦不均勻。再摘一 顆皮硬青綠的, 盡是粗澀之    感,但它繼續報以芳醇之味,...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