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翰林版第五冊第二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朝代:先秦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 
 
  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 
 
  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 
 
  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提到:「(甲)困於心,(乙)衡於慮,(丙)而後作;(丁)徵於 

 色,(戊)發於聲 ,(己)而後喻。」以上哪幾個的主語是指「自己」:【    】 


 ;哪幾個的主語是指「他人」 :【    】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哪些文句可以呼應蘇格拉底曾說:「患難與困苦,是磨鍊 
 
 人格的最高學府。」:【    】。 




3. 「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其原因是:無外患,缺乏【    】意識,常招致 
 
 【    】。 



4.「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句話啟示我們要【    】。 
 

5.「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話在說明: 



(1)無人【    】【    】,易導致【    】



(2)【    】所以【    】【    】足以【    】。  
 

6.依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之意,「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為什麼要先「行拂亂 

 其為」:【    】。 


  
7.「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 
 
 海,百里奚舉於市。」這段話可以說明【    】道理。 



8. 請回答關於《孟子》一書的說明: 


(1)散文善用【    】,並且善用【    】方式逐步深入問題。 


  
(2)是研究孟子思想主要資料,是【    】家學派重要著作。 


  
(3)全書共【    】篇,每篇各分上下,共【    】章,篇名取自 
 
 【    】【    】特定意義。 


(4)書中【    】詳載孟子生平。 
 

9. 請回答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的說明: 


(1)全文以【    】為綱領,貫串全文。 


  
(2)文章採先【    】【    】的手法寫成。 


  
(3)列舉六位聖賢的事例,說明【    】的道理。 


  
(4)本文主旨在啟示人要【    】,有【    】意識。 



 10. 請回答關於「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一段的說明:



(1)藉人們遇到挫折時的反應,闡述【    】的道理。  



(2)說明人多在經歷挫折後,才懂得【    】。  



(3)說明人非經困難打擊,不知【    】。  



(4)「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說明人往往面對別人的【    】【    】後,才 
 
 能明白自己的過失。 
 



(二)字義:



1. 「曾」【    】益其所不能  / 「曾」【    】不吝情去留



2.行「拂」【    】亂其所為  / 法家「拂」【    】



3.百里奚舉於「市」【    】/  願為「市」【    】鞍馬



4.天將降大任「於」【    】是人也  / 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 



5.唯命「是」【    】從  / 自以為「是」【    】






 (三)修辭:



1. 溪流是靜的,群山是靜的:【    】



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3. 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    】



4. 雨是一首溼溼的牧歌:【    】



5.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兼【    】



 (四)詞性:



1. 入「則」無法家拂士:【  】詞 



2.「行」拂亂其所為:【  】詞 



3.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詞 



4.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詞



(五)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成語:


1. 比喻不自量力 :【        】





2.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        】





3. 比喻不顧事情發展的規律,勉強求速成,反而會把情況弄糟 :【        】




4. 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        】





5. 自得的樣子 :【        】





(六)請寫出「居安思危」的近義詞: 【        】【        】 
 
  【        】。



(七)請寫出三個可以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呼應的經典名句



1. 【    】



2. 【    】



3. 【    】




(八)請寫出替換後不改變句意的字:
 

1.法家「拂」士:【  】
 

2.「曾」益其所不能:【  】
 

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4.「行」拂亂其所為:【  】




(九)請回答有關孟子的問題:



1. 是【    】時期著名的【    】家與【    】家。



2. 【    】孔子的學生,畢生闡揚孔子思想。



3. 言必稱【    】,後世尊他為【    】



4.提倡【    】論,【    】【    】




 (十)請寫出三句具有磨鍊的涵義的句子:  



1.【    】


2.【    】


3.【    】 




(十一)注音國字: 
  


1. 枯「ㄍㄠˇ」:



2. 膠「鬲」: 
 


3. 嚴「ㄎㄨˋ」:



4. 「ㄈㄣˋ」發圖強:



5. 「扳」回一城:



6. 桀「ㄠˊ」不馴:



7. 試「ㄌㄧㄢˋ」:



8. 精神「委靡」:



9. 「ㄈㄨˊ」虜:



10. 「ㄩㄣˊ ㄩㄣˊ」眾生:



11. 「蒍」賈:



12. 法家「拂」士:



13. 青銅「鬲」:



14. 眾說紛「ㄩㄣˊ」:



15. 「予」助苗長矣:  
 


16. 社「稷」:



17. 五「ㄍㄨˇ」大夫:



18. 弓「繳」:
 


19. 言簡意「賅」:



20. 「鮑」叔牙:



21. 輔「弼」之勛:

 


22. 怠「ㄉㄨㄛˋ」:



23. 人文薈「ㄘㄨㄟˋ」:



24. 「拂」亂:



25. 「降」妖伏魔:



26. 耕「ㄩㄣˊ」:



27. 「鄒」人:



28. 「曾」益其所不能:



29. 「揠」苗助長:



30. 出類拔「ㄘㄨㄟˋ」:



31. 奴「ㄌㄧˋ」:



32. 「闡」述:



33. 「畎」畝:



34. 精神「ㄨㄟˇ」靡:



35. 傅「說」:



36. 羞「赧」:



37. 「舢舨」:

 

38. 毫無建「ㄕㄨˋ」:



39. 枯「槁」:



40. 「ㄍㄠˇ」木死灰:



41. 獨占「ㄠˊ」頭:




(十二)注釋:  



1. 「衡」於慮:



2. 「入」則無法家拂士:



3. 而後「喻」:



4. 舜「發」於畎畝之中:



5. 法家拂士:



6. 「發」於聲:



7. 「徵」於色:



8. 而後「作」:



9. 畎畝:



10. 管夷吾舉於「士」:



11. 「拂」士:



12. 所以動心忍性:



13. 「行」拂亂其所為:



14. 行「拂」亂其所為:



15. 徵於色:
 


16. 曾益其所不能:



17. 舜發於「畎」畝之中:



18.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19. 空乏其身:



20. 行拂亂其所為:



21. 「所以」動心忍性:



22. 困於心:



23. 衡於慮: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提到:「(甲)困於心,(乙)衡於慮,(丙)而後作; 

      (丁)徵於色,(戊)發於聲 ,(己)而後喻。」以上哪幾個的主語是指「自己」: 
     
      【 甲乙丙己 】;哪幾個的主語是指「他人」 :【 丁戊 】。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哪些文句可以呼應蘇格拉底曾說:「患難與困苦, 
     
     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府。」:【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3. 「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其原因是:無外患,缺乏【 憂患 】意識,常招致 
      
      【 滅亡 】。


    4.「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句話啟示我們要【 居安思危 】。


    5.「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話在說明:


    (1)無人【 輔弼 】與【 忠諫 】,易導致【 政治腐化 】 。


    (2)【 憂勞 】所以【 興國 】,【 逸豫 】足以【 亡身 】。


    6.依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之意,「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為什麼要先 
     
     「行拂亂其所為」:【 砥志礪行 】。


    7.「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 
     
     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這段話可以說明【 殷憂啟聖 】的道理。


    8. 請回答關於《孟子》一書的說明:


    (1)散文善用【 譬喻 】,並且善用【 問答 】方式逐步深入問題。

     
    (2)是研究孟子思想主要資料,是【 儒 】家學派重要著作。

     
    (3)全書共【 七 】篇,每篇各分上下,共【 二百六十一 】章,篇名取自【 首 
     
      章開頭的幾個字 】,【 沒有 】特定意義。


    (4)書中【 並未 】詳載孟子生平。


    9. 請回答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的說明:


    (1)全文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為綱領,貫串全文。

     
    (2)文章採先【 舉例 】後【 論證 】的手法寫成。

     
    (3)列舉六位聖賢的事例,說明【 殷憂啟聖 】的道理。

     
    (4)本文主旨在啟示人要【 居安思危 】,有【 憂患 】意識。


    10. 請回答關於「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 
        
       聲,而後喻」一段的說明:


    (1)藉人們遇到挫折時的反應,闡述【 生於憂患 】的道理。 


    (2)說明人多在經歷挫折後,才懂得【 省思改過 】。 


    (3)說明人非經困難打擊,不知【 發憤圖強 】。 


    (4)「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說明人往往面對別人的【 臉色 】與【 責備 】 
     
      後,才能明白自己的過失。



    (二)字義:


    1. 「曾」【 增加 】益其所不能 / 「曾」【 從來 】不吝情去留


    2.行「拂」【 違反 】亂其所為 / 法家「拂」【 輔佐 】士


    3.百里奚舉於「市」【 進行買賣、交易的地方 】 / 願為「市」【 買 】鞍馬


    4.天將降大任「於」【 給 】是人也 / 己所不欲,勿施「於」【 給 】人


    5.唯命「是」【 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 】從 / 自以為「是」【 對、正確 】



    (三)修辭:


    1. 溪流是靜的,群山是靜的:【 類疊 】


    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映襯 】


    3. 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 轉化 】


    4. 雨是一首溼溼的牧歌:【 譬喻 】


    5.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映襯 】兼【 類疊 】



    (四)詞性:


    1. 入「則」無法家拂士:【 連 】詞 (如果、假使)


    2.「行」拂亂其所為:【 副 】詞 (又)


    3.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動 】詞


    4.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名 】詞 (此人)



    (五)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成語:


    1. 比喻不自量力 :【 螳臂當車 】


    2.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 守株待兔 】


    3. 比喻不顧事情發展的規律,勉強求速成,反而會把情況弄糟 :【 揠苗助長 】


    4. 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 狡兔三窟 】


    5. 自得的樣子 :【 躊躇滿志 】



    (六)請寫出「居安思危」的近義詞: 【 曲突徙薪 】、 【宴安鴆毒】、 
     
      【 積穀防饑 】。



    (七)請寫出三個可以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呼應的經典名句:


    1. 【 多難以興邦,殷憂以啟聖 】


    2. 【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 】


    3. 【 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



    (八)請寫出替換後不改變句意的字:


    1.法家「拂」士:【 弼 】


    2.「曾」益其所不能:【 增 】


    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斯 】


    4.「行」拂亂其所為:【 又 】



    (九)請回答有關孟子的問題:


    1. 是【 戰國 】時期著名的【 思想 】家與【 教育 】家。


    2. 【 不是 】孔子的學生,畢生闡揚孔子思想。


    3. 言必稱【 堯、舜 】,後世尊他為【 亞聖 】。


    4.提倡【 性善 】論,【 貴民 】而【 輕君 】。



    (十)請寫出三句具有「磨鍊」的涵義的句子:


    1.【 雨後大地冒出尖尖的嫩筍,如果它不奮力掙破外圍那層堅硬的殼,如何能變 
     
      成修長挺拔、風姿萬千的綠竹 】


    2.【刀愈磨愈利,人愈練愈強】


    3.【 沒有暗礁,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



    (十一)注音國字:


    1. 枯「ㄍㄠˇ」:槁


    2. 膠「鬲」:ㄍㄜˊ


    3. 嚴「ㄎㄨˋ」:酷


    4. 「ㄈㄣˋ」發圖強:奮


    5. 「扳」回一城:ㄅㄢ


    6. 桀「ㄠˊ」不馴:驁


    7. 試「ㄌㄧㄢˋ」:煉


    8. 精神「委靡」:ㄨㄟˇ;ㄇㄧˇ


    9. 「ㄈㄨˊ」虜:俘


    10. 「ㄩㄣˊ ㄩㄣˊ」眾生:芸芸


    11. 「蒍」賈:ㄨㄟˇ


    12. 法家「拂」士:ㄅㄧˋ


    13. 青銅「鬲」:ㄌㄧˋ


    14. 眾說紛「ㄩㄣˊ」:紜


    15. 「予」助苗長矣:ㄩˊ


    16. 社「稷」:ㄐㄧˋ


    17. 五「ㄍㄨˇ」大夫:羖


    18. 弓「繳」:ㄓㄨㄛˊ


    19. 言簡意「賅」:ㄍㄞ


    20. 「鮑」叔牙:ㄅㄠˋ


    21. 輔「弼」之勛:ㄅㄧˋ


    22. 怠「ㄉㄨㄛˋ」:惰


    23. 人文薈「ㄘㄨㄟˋ」:萃


    24. 「拂」亂:ㄈㄨˊ


    25. 「降」妖伏魔:ㄒㄧㄤˊ


    26. 耕「ㄩㄣˊ」:耘


    27. 「鄒」人:ㄗㄡ


    28. 「曾」益其所不能:ㄗㄥ


    29. 「揠」苗助長:ㄧㄚˋ


    30. 出類拔「ㄘㄨㄟˋ」:萃


    31. 奴「ㄌㄧˋ」:隸


    32. 「闡」述:ㄔㄢˇ


    33. 「畎」畝:ㄑㄩㄢˇ


    34. 精神「ㄨㄟˇ」靡:委(萎)


    35. 傅「說」:ㄩㄝˋ


    36. 羞「赧」:ㄋㄢˇ


    37. 「舢舨」:ㄕㄢ;ㄅㄢˇ


    38. 毫無建「ㄕㄨˋ」:樹


    39. 枯「槁」:ㄍㄠˇ


    40. 「ㄍㄠˇ」木死灰:槁


    41. 獨占「ㄠˊ」頭:鰲(鼇)



    (十二)注釋:


    1. 「衡」於慮:通「橫」,阻塞不順。


    2. 「入」則無法家拂士:指在國內。


    3. 而後「喻」:明白。


    4. 舜「發」於畎畝之中:起的意思。


    5. 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輔政的賢士。


    6. 「發」於聲:流露。


    7. 「徵」於色:顯現。


    8. 而後「作」:奮發振作。


    9. 畎畝:田野。


    10. 管夷吾舉於「士」:獄官,此指監獄。


    11. 「拂」士:通「弼」,輔佐。


    12. 所以動心忍性:用來激勵他的心志,堅忍他的性情。


    13. 「行」拂亂其所為:又。


    14. 行「拂」亂其所為:違背、違逆。


    15. 徵於色:指別人的不滿表現在臉色上。


    16.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


    17. 舜發於「畎」畝之中:田間小溝。


    18.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指在國外。


    19. 空乏其身:使他身家窮困貧乏。


    20. 行拂亂其所為:又使他的所作所為受到阻撓。


    21. 「所以」動心忍性:用來。


    22. 困於心:內心感到困惑、困難。


    23. 衡於慮:思慮受到阻塞。


    24. 發於聲:指別人的不滿表現在言語中。


    25. 版築:把泥土放入兩片夾板中,再用杵搗實來築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