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田園之秋選(翰林版第三冊第二課)(康軒版第三冊第五課)(南一版第三冊第五課《西北雨》國中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田園之秋選(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

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第二個

是英雄」,這段話要表達的涵義是:凸顯 

【    】威勢,自然難以【    】。 




2.「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由此

知地面【    】極快 。 
 



3. 讀完《田園之秋選》

一文,可知臺灣西北雨的一大特色為【    】 。 


  

4.田園之秋選一文,大西北雨的主戲中,由人的行動

來襯托這場雨的氣勢,人的行動順序 
 
 為 【    】【    】 【    】 
 
  【    】  




5.「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番薯蒂趕快摘完」,可見作者的工

作態度為【    】【    】 
 
  


6.「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由此可見雨勢是

    【    】而【    】。 




7.「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這段 
  
話在文章中主要是描繪【    】景象。 




8.「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一句是說明大自然的景象

   【    】。 




9.《田園之秋選》一文描繪的主體是【    】。 




10.「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 
 
  。」的原因為【    】。 






(二)字義:




1.煙花三月「下」【    】揚州 

/ 便「下」【    】襄陽向洛陽  
 
/  那哀字「下」【    】得最好  

/ 自上而「下」【    】
 



2. 不「為」【    】酒困,何有於我哉 

/ 好人「為」【    】壞人所累  
 
/ 譬如「為」【    】山 

/   盡「為」【    】所吞  
 



3.「盡」【    】向地面攫來 

/ 不「盡」【    】相同 


 
 
4. 「一」【    】物兩用 

/ 「一」【    】身是膽 



   
5.「自」【    】上而下 

/ 小溪來「自」【    】高山  






(三)「霹靂、匍匐、震懾、滂沱」請寫出上述何者為

雙聲複詞:【    】何者為疊韻複詞

【    】 。

        






(四)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諺語:



1.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



2.閱歷既多則經驗豐富【    】 



3.絕處逢生,忽現轉機【    】 



4.比喻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
 


5.好心沒好報【    】
  



 (五)填空:




1. 不甘【  】弱 

/ 【  】死如歸

/  惹【  】生非

/ 【  】不甘休 

 
  (以上空格均唸「ㄕˋ」




2. 簡陋的工【  】 

/ 春風【  】人

/  歌聲【  】亮

/ 字跡【  】草 

/ 【  】闊的田野 

    (以上空格均唸「ㄌㄧㄠˊ」) 

 




(六)「霎時間」可以替換為【    】

       【    】【    】、 
 
  【    】。 

 




(七)請寫出「忘恩負義」的近義詞:

       【    】【    】、 
 
  【    】

 




(八)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成語:




1.讚美能作詩文的才女 【    】




2.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    】




3.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    】 




4.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

【    】




5.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    】
 





(九)「鳥聲減了【    】,蛙聲沉了【    】,秋天的

      蟲吟也減了【    】。」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請在以上文句中的缺空處填入適當的狀聲詞。 






(十)請寫出下列歇後語的意思:




1.七月半鴨 :【    】 




2.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    】  




3.好心給雷親 :【    】  




4.鴨子聽雷:【    】

 




(十一)注音國字:



1. 震「懾」:



2. 「滲」水:



3. 番「薯」:



4. 番薯「ㄉㄧˋ」:



5. 奪「眶」而出:



6. 「霹」靂:



7. 美的「ㄒㄧㄤˇ」宴:



8. 「傾」盆大雨:



9. 孤「伶伶」: 
 


10. 水「ㄅㄚˋ」:



11. 不「ㄓㄨㄣˇ」去:



12. 「霎」時:



13. 「彷彿」:



14. 閃電「ㄔㄢˊ」身:



15. 拖泥「ㄉㄞˋ」水:



16. 「詭」異:



17. 鮑魚之「肆」:



18. 「籠」罩:



19. 瓜熟「ㄉㄧˋ」落:



20. 水庫「ㄒㄧㄝˋ」洪:



21. 「ㄘㄨㄛˋ」手不及:



22. 盤「旋」:



23. 氣脫委「ㄉㄨㄣˋ」:



24. 一「齣」戲:



25. 近在「咫」尺:



26. 大「ㄇㄨˇ」指:



27. 「為」時一小時:



28. 「ㄐㄧㄢ」硬的路面:



29. 大雨「滂沱」:



30. 被「ㄆㄧ」殺:



31. 烏雲「ㄅㄧˋ」日:


32. 近在「ㄓˇ」尺:



33. 前「奏」: 
 


34. 「ㄇㄛˊ」寫修辭:



35. 「逞」英雄:



36. 閃「ㄕㄨㄛˋ」不定:



37. 妖「巫」:



38. 湖「畔」詩人:



39. 氣「ㄕˋ」萬「ㄐㄩㄣ」:



40. 「ㄐㄩㄝˊ」取:



41. 「匍匐」不起:



42. 大「概」:



43. 因「ㄒㄩㄣˊ」怠惰:




(十二)注釋: 
 


1. 咫尺:
 


2. 行「潦」:
 


3. 蓑衣:
 


4. 竹葉「笠」:
 


5. 登時:
 


6. 霹靂:
 


7. 序幕:
 


8. 霎時: 
 


9. 滂沱:
 


10. 氣脫委頓:
 


11. 向地面「攫」來:
 


12. 肆虐:
 


13. 震「懾」:
 


14. 行潦:
 


15. 孤伶伶:
 


16. 「霎」時:
 


17. 蘇醒:
 


18. 「咫」尺:


19. 氣勢萬「鈞」:
 


20. 氣脫「委」頓:
 


21. 震懾:


22. 番薯「蒂」:
 


23. 「逞」英雄:
 


24. 匍匐:
 


25. 劈殺:
 


26. 氣勢萬鈞: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因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 第二個人是英雄」,這段話要表達的涵義是:凸顯【 急雷閃電 】的威勢,大自然難以【 抗衡 】。


    2.「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由此可知地面【 滲水 】極快 。


    3. 讀完田園之秋選一文,可知臺灣西北雨的一大特色為【 來得急去得快 】。


    4.田園之秋選一文,大西北雨的主戲中,由人的行動來襯托這場雨的氣勢,人的行動順序為【 膽破魂奪 】→【 氣脫委頓 】→【 匍匐不能起 】→【 蘇醒 】


    5.「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番薯蒂趕快摘完」,可見作者的工作態度為【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 】。


    6.「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由此可見雨勢是【 大 】而【 猛 】。


    7.「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這段話在文章中主要是描繪【 烏雲密布 】的景象。


    8.「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一句是說明大自然的景象【 變化無常 】。


    9.田園之秋選一文描繪的主體是【 西北雨 】。


    10.「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的原因為【 雷電交加 】。 



    (二)字義:


    1.煙花三月「下」【 順流而下 】揚州 / 便「下」【順流而下 】襄陽向洛陽 / 那哀字「下」【 用 】得最好 / 自上而「下」【 下面 】


    2. 不「為」【 被 】酒困,何有於我哉 / 好人「為」【 被 】壞人所累 / 譬如「為」【 堆積 】山 / 盡「為」【 被 】所吞


    3.「盡」【 全 】向地面攫來 / 不「盡」【 全 】相同


    4. 「一」【 單個 】物兩用 / 「一」【 全 】身是膽


    5.「自」【 從 】上而下 / 小溪來「自」【 從 】高山



    (三)「霹靂、匍匐、震懾、滂沱」請寫出上述何者為雙聲複詞:【 震懾 】;

    何者為疊韻複詞:【 霹靂、匍匐】



    (四)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諺語:


    1.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


    2.閱歷既多則經驗豐富:【 三折肱為良醫 】


    3.絕處逢生,忽現轉機:【 柳暗花明又一村 】


    4.比喻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5.好心沒好報:【 好心給雷親 】



    (五)填空:


    1. 不甘【 示 】弱 / 【 視 】死如歸 / 惹【 是 】生非 / 【 誓 】不甘休 (以上空格均唸「ㄕˋ」)


    2. 簡陋的工【 寮 】 / 春風【 撩 】人 / 歌聲【 嘹 】亮 / 字跡【 潦 】草 / 【 遼 】闊的田野 (以上空格均唸「ㄌㄧㄠˊ」)



    (六)「霎時間」可以替換為【 頃刻間 】、【 轉瞬間 】、【 彈指間 】、【 須臾 】。



    (七)請寫出「忘恩負義」的近義詞:【 兔死狗烹 】、【 鳥盡弓藏 】、【 得魚忘筌 】。



    (八)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諺語:


    1.讚美能作詩文的才女:【 詠絮之才 】


    2.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風聲鶴唳 】


    3.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囫圇吞棗 】


    4.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 馬首是瞻 】


    5.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 結草銜環 】



    (九)「鳥聲減了【 啾啾 】,蛙聲沉了【 閣閣 】,秋天的蟲吟也減了【 唧唧 】。」 (余光中 聽聽那冷雨)請在以上文句中的缺空處填入適當的狀聲詞。



    (十)請寫出下列歇後語的意思:


    1.七月半鴨 :【 不知死活 】


    2.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 各顧各的 】


    3.好心給雷親 :【 好心沒好報 】 


    4.鴨子聽雷:【 有聽沒有懂 】



    (十一)注音國字:


    1. 震「懾」:ㄓㄜˊ


    2. 「滲」水:ㄕㄣˋ


    3. 番「薯」:ㄕㄨˇ


    4. 番薯「ㄉㄧˋ」:蒂


    5. 奪「眶」而出:ㄎㄨㄤ


    6. 「霹」靂:ㄆㄧ


    7. 美的「ㄒㄧㄤˇ」宴:饗


    8. 「傾」盆大雨:ㄑㄧㄥ


    9. 孤「伶伶」:ㄌㄧㄥˊ


    10. 水「ㄅㄚˋ」:壩


    11. 不「ㄓㄨㄣˇ」去:准


    12. 「霎」時:ㄕㄚˋ


    13. 「彷彿」:ㄈㄤˇ;ㄈㄨˊ


    14. 閃電「ㄔㄢˊ」身:纏


    15. 拖泥「ㄉㄞˋ」水:帶


    16. 「詭」異:ㄍㄨㄟˇ


    17. 鮑魚之「肆」:ㄙˋ


    18. 「籠」罩:ㄌㄨㄥˊ


    19. 瓜熟「ㄉㄧˋ」落:蒂


    20. 水庫「ㄒㄧㄝˋ」洪:洩


    21. 「ㄘㄨㄛˋ」手不及:措


    22. 盤「旋」:ㄒㄩㄢˊ


    23. 氣脫委「ㄉㄨㄣˋ」:頓


    24. 一「齣」戲:ㄔㄨ


    25. 近在「咫」尺:ㄓˇ


    26. 大「ㄇㄨˇ」指:拇


    27. 「為」時一小時:ㄨㄟˊ


    28. 「ㄐㄧㄢ」硬的路面:堅


    29. 大雨「滂沱」:ㄆㄤ;ㄊㄨㄛˊ


    30. 被「ㄆㄧ」殺:劈


    31. 烏雲「ㄅㄧˋ」日:蔽


    32. 近在「ㄓˇ」尺:咫


    33. 前「奏」:ㄗㄡˋ


    34. 「ㄇㄛˊ」寫修辭:摹


    35. 「逞」英雄:ㄔㄥˇ


    36. 閃「ㄕㄨㄛˋ」不定:爍


    37. 妖「巫」:ㄨ


    38. 湖「畔」詩人:ㄆㄢˋ


    39. 氣「ㄕˋ」萬「ㄐㄩㄣ」:勢;鈞


    40. 「ㄐㄩㄝˊ」取:攫


    41. 「匍匐」不起:ㄆㄨˊ;ㄈㄨˊ


    42. 大「概」:ㄍㄞˋ


    43. 因「ㄒㄩㄣˊ」怠惰:循



    (十二)注釋:


    1. 咫尺:形容很近的距離。


    2. 行「潦」:積水。


    3. 蓑衣:用蓑草編成的雨衣。


    4. 竹葉「笠」:用竹片、竹葉編成的帽子。


    5. 登時:立刻。


    6. 霹靂:指急而響的雷。


    7. 序幕:戲劇公演時排在第一幕前,用以介紹劇中人物、劇情發展或預示全劇主題等,引申為事情的開端。


    8. 霎時:極短的時間。


    9. 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樣子。


    10. 氣脫委頓:失神無力,疲乏困頓。


    11. 向地面「攫」來:用爪抓取。


    12. 肆虐:任意作惡為害。


    13. 震「懾」:害怕、恐懼。


    14. 行潦:因為下雨而匯流於道旁的流水。


    15. 孤伶伶:孤單的樣子,亦作「孤零零」。


    16. 「霎」時:短暫的。


    17. 蘇醒:從昏迷中醒來,亦作「甦醒」。


    18. 「咫」尺:八寸。


    19. 氣勢萬「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20. 氣脫「委」頓:疲乏。


    21. 震懾:震驚恐懼。


    22. 番薯「蒂」:果實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23. 「逞」英雄:顯示。


    24. 匍匐:爬行。


    25. 劈殺:砍殺。


    26. 氣勢萬鈞:形容氣勢雄偉壯盛。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近體詩選:贈汪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出獄歸家(翰林版B2L5)國中國文填空講義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贈汪倫 》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 在《贈汪倫》一詩中,哪一句最能感受送別情懷是歡     樂 而非落寞惆悵的    : 【           】 。 2. 在 《 贈汪倫 》 一詩中,哪一句點出整首詩的起因     : 【              】。 3. 在 《 贈汪倫 》 一詩中, 李白 運用「具體事物」來寫     「抽象感受」 。請問 「具體事物」是   【      】 ,「抽象感受」是 【    】 。 4. 在 《 贈汪倫 》 一詩中,哪一句最能感受到作者是驚     喜 的 : 【              】。 5. 在 《 贈汪倫 》 一詩中,作者用 【       】     來與「 汪倫 對自己的深情」做對比。 6. 在 《 贈汪倫 》 一詩中,哪一句最能感受到 李白 對 汪     倫 的友誼真摯深刻 :  【            】。 7. 「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可看出作     者是用 【          】  的 角度來看待送    別 。 8. 《 贈汪倫 》 一詩的前兩句 【    】 ,後兩句    【    】 。 9. 《 贈汪倫 》 一詩用 【    】 手法寫 桃花潭 水之    深。 10. 《 贈汪倫 》 一詩是 【  】 起式的七言絕句, 第      【  】 、 【  】 、 【  】 句皆押韻 。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 「 劍 外忽傳收 薊 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是在描寫     哪一種情境:   【              】 。 2. 在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一詩中,哪一句可以看出     作 者的驚喜之情 :  【             】 。 3. 在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一詩中,哪一句可以看出     捷 報的突然  【             】 。 4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罐頭由來(康軒版B4L6)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康軒版B4L4 我所知道的康橋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罐頭由來 》 一文是一篇 【    】 文,以罐頭的    【    】 、 【    】 為重點,兼以大量的    【    】 來佐證。 2. 《 罐頭由來 》 一文的作者 周惠民 是知名 【    】 學    者,除了研究 【    】 、 【    】 關係史及世    界近代史外,也對 【    】 文化史頗有興趣。 3. 《 罐頭由來 》 一文從罐頭的 【    】 談起,接著說    明食物保存對 【    】 的重要性, 逐步帶出罐頭的    由來及後續的 【    】 過程。 4. 《 罐頭由來 》 一文作者以 【    】 、 【    】    的態度來說明事物,並藉由 【    】 、   【    】 、 【    】 的寫作手法來呈現。 5. 法國 糕餅商 【    】 使用玻璃瓶製作出了罐頭雛    形, 英國 商人 【    】 則是進一步 改良,發明鐵    皮罐頭,接著 英國 人 【    】 發明了開罐器,而    後 法國 科學家 【    】 提出了食品腐敗與細菌的    關係,使罐頭生產工序改變。 6. 根據 《 罐頭由來 》 一文,糕餅商 阿佩特 從哪一個關鍵點    找出製造罐頭的方法 : 「 【    】 」。 7. 《 罐頭由來 》 一文指出罐頭發展初期存在一些缺點,讓    民眾普遍不接受這種新式飲食。請問其中 包含哪些缺點    : 【    】、【    】、【    】 。 8. 《 罐頭由來 》: 「罐頭發展初期,售價不菲,也經常有    中毒的意外事件傳出,社會大眾普遍不接 受這種新式飲    食,只有軍隊或是行旅才會購買,還得冒著生命危險。    」根據文意, 【    】 最適合用來形容軍人及行旅    冒著生命危險吃罐頭食品的心情 。 9. 根據 《 罐頭由來 》 一文, 巴黎 糕餅商 阿佩特 研發玻璃罐    密封保存食物的製造過程依序為: 【    】 à 【    】 à 【    】 à 【    】。 10. 《 罐頭由來 》: 「古語說得好:『皇帝不差餓兵』      ,自古征戰之際,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 根據文      意,罐頭起初的發展與 【    】 有密切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