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詞選《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國中國文翰林版B5L3) (重點填空講義第一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一)精熟課文內容:【              】


1.請回答關於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的相關問題:
 
 
(1)藉歌頌【    】暗諷當朝文武,譴責【    】朝廷的妥協苟安,表現詞人抗 
 
 【  】復國的愛國精神,也抒發自我【        】之慨。 
 


(2)哪一句話點出國土淪喪的哀痛:【          】


 
(3)哪一句話表達心中的愁緒如長江滾滾不絕:【              】
 
 
(4)哪一句話表達風景不殊,山河改異的感慨:【              】
 


(5)南鄉子是【    】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    】名。
 
 
(6)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提到曹操之語「生子當如孫仲謀」,其用意為 
 
 :【              】 


 
(7)本詞化用【    】,融【    】、【    】、【    】於一體。 


2.請回答關於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的相關問題:
 


(1)「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描繪出何種情貌:【            】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中「故國」指的是哪一國:【    】
 


(3)「只是朱顏改」,此句話的意思為:【    】使人憔悴,年華已老去。 
 


(4)李煜的虞美人主要是在表達怎樣的心境:【        】
 


(5)虞美人為【    】名,多與內容主旨【    】 
 


(6)全詞以【  】起句,以【  】作結,表達對故國的懷念和感傷



3.在內容上對《虞美人》《南鄉子》作比較 :
 


(1)前者屬於【    】派的詞風;後者屬於【    】派的詞風
 


(2)前者是寫【        】之感;後者是【        】
 


(3)前者【    】提到季節,後者【    】提到季節
 


(4)前者寫【        】;後者是【        】


4. 辛棄疾自號【        】,是【    】的愛國詞人,作品兼具 
 
 【        】與【        】的風格,有【          】 
 
 傳世。





(二)請完成下列關於「三國」的歇後語:
 


1. 張飛穿針:【          】
 


2. 周瑜打黃蓋:【                】
 


3. 司馬昭之心:【        】
 


4. 劉備借荊州:【        】
 
  


(三)填空: 
 
(填「植物名」)
 
1. 【      】有點像鄉下的老人家—我說的是以前—耐煩耐吵,揪他鬍鬚,也沒 
 
 要緊。
 


2.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      】,是用線畫成的。別的樹總有 
 
 花,或者果實,只有【      】,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的絮。 


3. 自戀的【      】往往耽溺自己的姣好,忘記了這個世界的美麗。
 


(四)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成語:
 
 
1. 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
 


2. 比喻捨身救世,不辭勞苦。:【        】
  


3. 用盡心思絞盡腦力:【        】
 


4. 形容興致高昂,情趣酣暢:【        】
 


5.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        】


  


(五)「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他在敗葉間穿行、好落寞的/神色,這人一朝是/東 
 
  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如今行船悄悄/向梁山落草/山是憂戚的樣子」。上引楊牧 
 
  新詩,是取材自何部中國古典小說:【      】。 
 


(六)請寫出下列人物並稱分別代表何人: 
 


1. 王孟【      】【      】
 


2. 劉白【      】【      】
 


3. 蘇辛【      】【      】
 


4. 李杜【      】【      】
 


(七)請寫出下列各名著完成的朝代:
 
 
1. 周邦彥的片玉詞:【        】
  


2. 杜甫的杜工部集:【        】
 


3.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
 
 
4. 司馬遷的史記:【        】
 


(八)字義: 


1.  厚「顏」【    】無恥/五「顏」【    】六色
 


2. 千古興「亡」【    】/「亡」【  】命之徒
 


3. 何處「望」【        】神州/「望」【    】子成龍
 


4. 戰未「休」【    】/爭論不「休」【    】
 
 
 
(九)中國四大韻文包含【    】、【    】、【    】、【    】
 


(十)宋詞格律:
 

1.詞又可稱為【      】【      】【      】、 
 
 【      】【      】
 


2.詞【    】平仄。
 


3.詞可合樂,押韻依【    】規定。
 


4.詞牌通常與內容【    】。 


 
 
(十一)注音國字: 


1. 雄才大「ㄌㄩㄝˋ」:【  】
 


2. 李「璟」:【  】
 


3. 何時「了」:【  】
 


4. 「ㄑㄧㄡˊ」居異邦:【  】
 


5. 委「ㄨㄢˇ」:【  】
 


6. 英雄氣「ㄍㄞˋ」:【  】
 


7. 開「拓」:【  】
 


8. 萬「兜鍪」:【    】
 


9. 「ㄆㄧˋ」美:【  】
 


10. 人「ㄇㄡˊ」不臧:【  】
 


11. 過人「ㄉㄢˇ」識:【  】
 


12. 嘆「ㄨㄢˋ」:【  】
 


13. 拾遺補「闕」:【  】


14. 李「煜」:【  】
 


15. 雄「ㄐㄩˋ」一方:【  】
 


16. 宮「ㄊㄧㄥˊ」:【  】
 


17. 「稱」揚:【  】
 


18. 不「虞」匱乏:【  】
 


19. 「ㄔㄡˊ」悵:【  】
 


20. 「ㄍㄡˇ」安:【  】
 


21. 風格「綺」麗:【  】
 


22. 妥「ㄒㄧㄝˊ」:【  】
 


23. 「昱昱」:【  】


24. 雕「ㄌㄢˊ」玉砌:【  】
 


25. 「ㄧㄡ」關性命:【  】
 


26. 慷「ㄎㄞˇ」激昂:【  】
 


27. 「叱吒」風雲:【    】
 


28. 「ㄑㄧㄢˇ」責:【  】
 


29. 莊「ㄐㄧㄚˋ」漢:【  】
 


30. 「沏」茶:【  】
 


31. 玉「砌」:【  】
 


32. 一「ㄑㄩㄝˋ」詞:【  】
 


33. 功「勛」:【  】
 


34. 「茆」店:【  】


 
35. 千古傳「ㄙㄨㄥˋ」:【  】
 


36. 風格豪「ㄇㄞˋ」:【  】
 


37. 「幾」多愁:【  】


 
38. 題材廣「ㄈㄢˋ」:【  】


 
39. 「諷」刺:【  】 
 


40. 「ㄎㄢ」亂:【  】


 


(十二)注釋:
 


1. 幾多:【    】
 


2. 坐斷:【    】
 


3. 玉「砌」:【    】
 


4.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


5. 兜鍪:【            】
 


6. 雕「闌」:【    】
 


7. 雕闌:【                  】


8. 神州:【              
 
                                        】


9. 玉砌:【              】


10. 故國:【                  】


11. 何時「了」:【    】
 


12. 朱顏:【                  】


13. 萬兜鍪:【              】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請回答關於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的相關問題: 

    (1)藉歌頌【 孫權 】暗諷當朝文武,譴責【 南宋 】朝廷的妥協苟安,表現詞人抗 
     
     【 金 】復國的愛國精神,也抒發自我【 壯志未酬 】之慨 
     

    (2)哪一句話點出國土淪喪的哀痛:【 何處望神州 】  


    (3)哪一句話表達心中的愁緒如長江滾滾不絕:【 不盡長江滾滾流 】 

     
    (4)哪一句話表達風景不殊,山河改異的感慨:【 滿眼風光北固樓 】 
     

    (5)南鄉子是【 詞牌 】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 題目 】名。 

     
    (6)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提到曹操之語「生子當如孫仲 
       
      謀」, 其用意為:【 期望南宋人民發憤圖強 】  

     
    (7)本詞化用【 典故 】,融【 寫景 】、【 抒情 】、【 議論 】於一體。 
     

    2.請回答關於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的相關問題: 
     

    (1)「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描繪出何種情貌:【 物是人非之傷 】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中「故國」指的是哪一國: 
     
      【 南唐 】 


    (3)「只是朱顏改」,此句話的意思為:【 國愁 】使人憔悴,年華已老去。 


    (4)李煜的虞美人主要是在表達怎樣的心境:【 亡國之痛 】 


    (5)虞美人為【 詞牌 】名,多與內容主旨【 無關 】  


    (6)全詞以【 問 】起句,以【 答 】作結,表達對故國的懷念和感傷


    3.在內容上對《虞美人》和《南鄉子》作比較 : 


    (1)前者屬於【 婉約 】派的詞風;後者屬於【 豪放 】派的詞風 
     

    (2)前者是寫【 物是人非 】之感;後者是【 借古諷今 】 


    (3)前者【 有 】提到季節,後者【 沒有 】提到季節 
      

    (4)前者寫【 亡國之痛 】;後者是【 感懷時事 】


    4. 辛棄疾自號【 稼軒居士 】,是【 南宋 】的愛國詞人,作品兼具 
      
     【 雄放豪邁 】與【 清新淡遠 】的風格,有【 稼軒長短句 】傳世。



    (二)請完成下列關於「三國」的歇後語:
     

    1. 張飛穿針:【 大眼瞪小眼 】
     

    2.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
     

    3.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
     

    4. 劉備借荊州:【 有借無還 】 
     


    (三)填空:
     
    (1-3題填「植物名」)
     

    1. 【 榕樹 】有點像鄉下的老人家—我說的是以前—耐煩耐吵,揪他鬍鬚,也沒要緊。
     

    2.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 柳 】,是用線畫成的。別的樹總有花, 
       
      或者果實,只有【 柳 】,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的絮。 


    3. 自戀的【 水仙花】往往耽溺自己的姣好,忘記了這個世界的美麗。
     


    (四)請寫出下列解釋所對應的成語:
     
     
    1. 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囫圇吞棗 】
     

    2. 比喻捨身救世,不辭勞苦。:【 摩頂放踵 】
     

    3. 用盡心思絞盡腦力:【 嘔心絞腦 】
     

    4. 形容興致高昂,情趣酣暢:【 興會淋漓 】
     

    5.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 焚膏繼晷 】
     

    (五)「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他在敗葉間穿行、好落寞的/神色,這人一朝是/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如今行船悄悄/向梁山落草/山是憂戚的樣子」。上引楊 
     
      牧新詩,是取材自何部中國古典小說:【 水滸傳 】。 



    (六)請寫出下列人物並稱分別代表何人:
     

    1. 王孟:【 王維 】、【 孟浩然 】
     

    2. 劉白:【 劉禹錫 】、【 白居易 】
     

    3. 蘇辛:【 蘇軾 】、【 辛棄疾 】
     

    4. 李杜:【 李白 】、【 杜甫 】
     


    (七)請寫出下列各名著完成的朝代:
     

    1. 周邦彥的片玉詞:【 北宋 】
     

    2. 杜甫的杜工部集:【 唐代 】
     

    3.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
     

    4. 司馬遷的史記:【 西漢 】
     


    (八)字義:
     

    1. 厚「顏」【 臉皮 】無恥/五「顏」【 顏色 】六色
     

    2. 千古興「亡」【 滅亡 】/「亡」【 逃 】命之徒
     

    3. 何處「望」【 往遠方看 】神州/「望」【 期待 】子成龍
     

    4. 戰未「休」【 停止 】/爭論不「休」【 停止 】



    (九)中國四大韻文包含【 漢賦 】、【 唐詩 】、【 宋詞 】、【 元曲 】。
     


    (十)宋詞格律:
     

    1.詞又可稱為【 詩餘 】、【 長短句 】、【 樂府 】、【 曲子詞 】、 
     
     【 倚聲 】。
     

    2.詞【 講究 】平仄。
     

    3.詞可合樂,押韻依【 詞牌 】規定。
     

    4.詞牌通常與內容【 無關 】。

     

    (十一)注音國字:


    1. 雄才大「ㄌㄩㄝˋ」:略
     

    2. 李「璟」:ㄐㄧㄥˇ
     

    3. 何時「了」:ㄌㄧㄠˇ
     

    4. 「ㄑㄧㄡˊ」居異邦:囚
     

    5. 委「ㄨㄢˇ」:婉
     

    6. 英雄氣「ㄍㄞˋ」:概
     

    7. 開「拓」:ㄊㄨㄛˋ
     

    8. 萬「兜鍪」:ㄉㄡ;ㄇㄡˊ
     

    9. 「ㄆㄧˋ」美:媲
     

    10. 人「ㄇㄡˊ」不臧:謀
     

    11. 過人「ㄉㄢˇ」識:膽
     

    12. 嘆「ㄨㄢˋ」:惋
     

    13. 拾遺補「闕」:ㄑㄩㄝ


    14. 李「煜」:ㄩˋ
     

    15. 雄「ㄐㄩˋ」一方:據
     

    16. 宮「ㄊㄧㄥˊ」:廷

     
    17. 「稱」揚:ㄔㄥ
     

    18. 不「虞」匱乏:ㄩˊ
     

    19. 「ㄔㄡˊ」悵:惆
     

    20. 「ㄍㄡˇ」安:苟
     

    21. 風格「綺」麗:ㄑㄧˇ
     

    22. 妥「ㄒㄧㄝˊ」:協
     

    23. 「昱昱」:ㄩˋ


    24. 雕「ㄌㄢˊ」玉砌:闌
      

    25. 「ㄧㄡ」關性命:攸
     

    26. 慷「ㄎㄞˇ」激昂:慨
     

    27. 「叱吒」風雲:ㄔˋ;ㄓㄚˋ
     
     
    28. 「ㄑㄧㄢˇ」責:譴
     

    29. 莊「ㄐㄧㄚˋ」漢:稼

     
    30. 「沏」茶:ㄑㄧ
     

    31. 玉「砌」:ㄑㄧˋ
     

    32. 一「ㄑㄩㄝˋ」詞:闋
     

    33. 功「勛」:ㄒㄩㄣ
     

    34. 「茆」店:ㄇㄠˊ
     

    35. 千古傳「ㄙㄨㄥˋ」:誦
     

    36. 風格豪「ㄇㄞˋ」:邁
     

    37. 「幾」多愁:ㄐㄧˇ
     

    38. 題材廣「ㄈㄢˋ」:泛
     

    39. 「諷」刺:ㄈㄥˋ
     

    40. 「ㄎㄢ」亂:戡
     

     
    (十二)注釋: 
     
     
    1. 幾多:多少。
     

    2. 坐斷:占據。
     

    3. 玉「砌」:臺階。
     

    4.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長遠的樣子。
     

    5. 兜鍪:頭盔,代指戰士。
     

    6. 雕「闌」:欄杆。
     

    7. 雕闌:雕有美麗花紋的欄杆。

     
    8. 神州:中原地區(黃河中下游一帶),此指被金人占領的地區。

     
    9. 玉砌:如白玉般的臺階。

     
    10. 故國:舊日的國家。此指南唐。

     
    11. 何時「了」:完結。

     
    12. 朱顏:指年輕時紅潤的容貌。


    13. 萬兜鍪:統率眾多的軍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南一版第二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來樹身滑溜不好攀爬,果    實各自散在枝枒末梢,常得 冒著摔落的危 險。再則整棵    樹的果實,往往不同時間成熟。」採摘土芭樂時須面臨    的風險是 【      】 。 2.根據《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文,作者認為珍珠芭樂或    是泰國芭樂的市場優勢為 【      】 , 【      】    。   3.《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讓自    己香氣四溢,吸引覓食者到 來。但為了保 護自己,結出    的果實,又刻意在不同的時間成熟,以免被我們這些    惡 童或鳥群吃光。」哪句成語 適合用來形容土芭樂的生   存 策略: 【      】 。            4.請完成土芭樂果實的生長策略:   (1)熟度不一: 【      】 。 (2)不同時成熟: 【      】 。 (3)香氣迷人: 【      】 。 (4)多籽: 【      】 。 5.《土芭樂的生存之道》:「有一回忍俊不住,就近摘了    熟透的一顆,不過李子般 大,試咬之,腐 熟軟塌的果肉   ,自齒間傳出,口感欠佳。」由此可推斷,土芭樂 具有   何種缺點: 【      】 。         6.《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縱使沒有熟果掉落,站在芭    樂樹下,閉上眼,深呼吸, 照樣聞得到那 種質樸的香氣    ,籠罩整個空間。」由此可推斷,土芭樂具有       【      】 的特色。   7.《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果肉熟度亦不均勻。再摘一 顆皮硬青綠的, 盡是粗澀之    感,但它繼續報以芳醇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