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文複習試題第七回(FOR國中會考第一次模擬考)(108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每日十題,國文會考A++    

有「」符號的題目,可以直接參考解答,或是自己想ㄧ想作答,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1. 注音:

(1)  安居「樂」(  )業 / 禮崩「樂」(  )            

(2)  長「吁」(  )短歎 / 濫「竽」(  ) 充數

(3)  通「緝」(  )兇手 / 編「輯」(  )稿件                        

(4) 「悵」(  )然所失 / 頭昏腦「脹」(  )


2. 國字:

(1)  磨「ㄘㄥˋ」(  )延遲 / 「ㄘㄥˋ」(  )蹬慢行            

(2) 「ㄇㄢˋ」(  ) 無目的 / 「ㄇㄢˋ」(  )長旅途   

(3) 「ㄘㄜˋ」(  )隱之心 / 引人「ㄘㄜˋ」(  )                       

(4)  高瞻遠「ㄓㄨˇ」(  ) / 眾所「ㄓㄨˇ」(  )


3. 字義

(1) 「相」(    )夫教子 / 禍福「相」(    )   

(2) 天打雷「劈」(        )  
 / 直「劈」(                        )而下

(3)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        ) / 凜冬「將」(    )

(4) 大家都「給」(  )他騙了 
/ 這件事我不「予」(  )置評 
/ 「益」(    )發困難


4. 請依據下列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

(1) 男女雙方彼此情投意合(        )

(2) 本指如同日月高舉般的明白清楚。後多指真相完全顯露無遺
     :(        )

(3) 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

(4) 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        )


5. 節日判讀:

(1) 「穿起古時的衣裳 / 遂有遠戍人的心情 / 江南的每條河上都有船隻 
       / 各自向上游或下游尋去  /     呼喚魂隨水散的故人」
     這首詩最可能以哪個「節日」為背景創作的:(    )

(2) 「提了盞孤獨的星光 / 東風裡盡是桃花斑斕 / 紅豆味兒  遊蕩 / 與滑嫩的餡皮在我
      肚裡頭晃打個脹大的咕嚕,又一同溜到街上
        / 左顧  青蔥田裡姐妹們腳印雜亂 / 右盼  謎底公布的鑼 鼓喧嚷」 
                                                                                        (  張家菱  《眾裡尋他》) 
                                                                                                                                                                        (A) 根據詩意,本詩所描述的節日是(    )節。

(B) 「提了盞孤獨的星光」指的是哪一個慶祝這個節慶的動作:(      )

(C) 「紅豆味兒  遊蕩 / 與滑嫩的餡皮在我肚裡頭晃」指的是哪一個慶祝這個節慶
      的動作:(      )
  
(D) 「謎底公布」指的是哪一個慶祝這個節慶的動作:(      )               


(3) 帝女合歡水仙含笑,牽牛迎輦翠鵲凌霄」,以上對聯指的是哪個節日
     :(    )
                                                                        

(4)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以上詩句指的是哪個節日
     :(    )


6. 六書

(1)寫出以下各字,分別屬於「六書」中的哪一類造字法則:

(A) 眉:(    )

(B) 裹:(    )

(C) 七:(    )

(D) 江:(    )


(2) 請寫出下列敘述分別屬於哪種「六書」的造字法則:

(A) 可以在具體的形象上加抽象的符號或概念:(    )

(B) 可將字拆解為聲符、形符:(    )

(C) 獨體的文,依物體的形狀將其描繪出來:(    )

(D) 合併兩個或多個字的含意,以表現新字義:(    )


7. 「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這段文字的主要用意是唯有用(  )觀賞,才能看見美的事物全文重點在於
(    )二字,是指源自內心的悅樂真心的體會。 


8. 曾國藩云:「凡富貴功名,半由人事,半由天命;唯讀書做人,
   全憑自己作主。」
 
  由此可推知他的想法為讀書做人,操之在(  )



9.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個人在生活中,不能夠不懂得寬容,也不能(    )地寬容。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    )。對於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    );而寬容地對待別人時,也應該知所(    )
                                                                       汪國真 《寬容》)

(1) 從文章的類別來看,這則短文屬於(    )

(2) 「寬容地對待別人時,也應該知所節制」,其理由是因為過度的寬容別人,
      就會流於(    ◆)
              


10.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皜皜。牛羊無可噍,眾綠就枯槁。天地心不泯,根芽蟄深杳。春風一披拂,顏色還媚好。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高門先破碎,大屋例傾倒。間或遇茅舍,呻吟遺稚老。常恐馬蹄響,無罪被擒討。逃奔深谷中,又懼虎狼咬。一朝稍甦息,追胥復紛擾。人生值艱難,不如路草。
                   
                                      〈改方回   《路傍草》〉 

【注釋】
皜皜:潔白貌。皜,音ㄏㄠˋ。                噍:音ㄐㄧㄠˋ,嚼。
蟄深杳:蟄,伏藏。深杳,很深。              追胥:催徵賦稅的小吏。

(1) 本詩一韻到底。且全詩均為(  )言,屬文人作品,內容以(    )為主,
     可知應為(  )(  ) 詩。 
              

(2) 本詩後半段描寫房屋倒塌、人民困苦及官吏侵擾百姓的社會現象,故可歸為
              (        )派作品。
  
A. 詩中哪句話有提到「房屋倒塌」:(          )

B. 詩中哪句話有直接描述「老百姓的痛苦」:(          )

C. 詩中哪句話有提到「官吏侵擾百姓」:(          )


(3) 本詩以描寫大自然的生機復甦社會慘況為對比,最後發出人生不如野草的感嘆

A. 詩中哪段話有提到「大自然的生機復甦」:
  (                              )

B. 詩中哪句話有直接描述
        「人生不如野草」: (                    )


(4) 本詩的主旨最可能 
  (                               )








留言

  1. 一個人在生活中,不能夠不懂得寬容,也不能( 一味 )地寬容。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 尊嚴 )。對於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 自慚 );而寬容地對待別人時,也應該知所( 節制 )。
    (汪國真 《寬容》)

    回覆刪除
  2. 1. 注音:
    (1) 安居「樂」(ㄌㄜˋ)業/禮崩「樂」(ㄩㄝˋ)壞
    (2) 長「吁」(ㄒㄩ) 短歎/濫「竽」(ㄩˊ) 充數
    (3) 通「緝」(ㄑㄧˋ)兇手/編「輯」(ㄐㄧˊ)稿件
    (4) 「悵」(ㄔㄤˋ) 然所失/頭昏腦「脹」(ㄓㄤˋ)


    2. 國字:
    (1) 磨「ㄘㄥˋ」(蹭)延遲/「ㄘㄥˋ」(蹭)蹬慢行
    (2) 「ㄇㄢˋ」(漫) 無目的/「ㄇㄢˋ」(漫)長旅途
    (3) 「ㄘㄜˋ」(惻)隱之心/引人「ㄘㄜˋ」(側)目
    (4) 高瞻遠「ㄓㄨˇ」(矚)/眾所「ㄓㄨˇ」(矚)目


    3. 字義
    (1) 「相」(幫助)夫教子 / 禍福「相」(彼此)倚
    (2) 天打雷「劈」(雷電擊毀) / 直「劈」(用刀斧等從縱面將物體破開)而下
    (3)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休息、休養)息 / 凜冬「將」(快要)至
    (4) 大家都「給」(被)他騙了 / 這件事我不「予」(給)置評 / 「益」(更加)發困難


    4. 請依據下列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
    (1) 男女雙方彼此情投意合:(兩情相悅)
    (2) 本指如同日月高舉般的明白清楚。後多指真相完全顯露無遺:(昭然若揭)
    (3) 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義憤填膺)
    (4) 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


    5. 節日判讀:
    (1) 「穿起古時的衣裳 / 遂有遠戍人的心情 / 江南的每條河上都有船隻 / 各自向上游或下游尋去 /
    呼喚魂隨水散的故人」這首詩最可能以哪個「節日」為背景創作的:( 端午 ) 節

    (2) 「提了盞孤獨的星光 / 東風裡盡是桃花斑斕 / 紅豆味兒 遊蕩 / 與滑嫩的餡皮在我肚裡頭晃 /
    打個脹大的咕嚕,又一同溜到了街上 / 左顧 青蔥田裡姐妹們腳印雜亂 / 右盼 謎底公布的鑼鼓
    喧嚷」
    (張家菱 《眾裡尋他》)
    (A) 根據詩意,本詩所描述的節日是( 元宵 )節。
    (B) 「提了盞孤獨的星光」指的是哪一個慶祝這個節慶的動作:( 提燈籠 )
    (C) 「紅豆味兒 遊蕩 / 與滑嫩的餡皮在我肚裡頭晃」指的是哪一個慶祝這個節慶的動作:( 吃元宵 )
    (D) 「謎底公布」指的是哪一個慶祝這個節慶的動作:( 猜燈謎 )

    (3) 「帝女合歡水仙含笑,牽牛迎輦翠鵲凌霄」,以上對聯指的是哪個節日:( 七夕 )節

    (4)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以上詩句指的是哪個節日:( 中元 )節

    6. 六書

    (1)寫出以下各字,分別屬於「六書」中的哪一類造字法則:

    (A) 眉:( 象形 )字

    (B) 裹:( 形聲 )字

    (C) 七:( 指事 )字

    (D) 江:( 形聲 )字

    (2) 請寫出下列敘述分別屬於哪種「六書」的造字法則:

    (A) 可以在具體的形象上加抽象的符號或概念:( 指事 )字

    (B) 可將字拆解為聲符、形符:( 形聲 )字

    (C) 獨體的文,依物體的形狀將其描繪出來:( 象形 )字

    (D) 合併兩個或多個字的含意,以表現新字義:( 會意 )字


    7. 「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這段文字的主要用意是唯有用(心)觀賞,才能看見美的事物。全文重點在於(發現)二字,是指源自內心的悅樂與真心的體會。 


    8. 清儒曾國藩云:「凡富貴功名,半由人事,半由天命;唯讀書做人,全憑自己作主。」

    由此可推知他的想法為讀書做人,操之在( 己 )。



    9.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個人在生活中,不能夠不懂得寬容,也不能(一味)地寬容。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對於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而寬容地對待別人時,也應該知所(節制)。
    (汪國真 《寬容》)

    (1) 從文章的類別來看,這則短文屬於( 論說 )文

    (2) 「寬容地對待別人時,也應該知所節制」,其理由是因為過度的寬容別人,就會流於( 縱容 ◆)



    10.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皜皜①。牛羊無可噍②,眾綠就枯槁。天地心不泯,根芽蟄深杳③。春風一披拂,顏色還媚好。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高門先破碎,大屋例傾倒。間或遇茅舍,呻吟遺稚老。常恐馬蹄響,無罪被擒討。逃奔深谷中,又懼虎狼咬。一朝稍甦息,追胥④復紛擾。人生值艱難,不如路傍草。                   
                    〈改寫自方回 《路傍草》〉
    【注釋】
    ①皜皜:潔白貌。皜,音ㄏㄠˋ。 ②噍:音ㄐㄧㄠˋ,嚼。
    ③蟄深杳:蟄,伏藏。深杳,很深。 ④追胥:催徵賦稅的小吏。

    (1) 本詩一韻到底。且全詩均為( 五 )言,屬文人作品,內容以( 抒情 ◆)為主,可知應為( 五 )言( 古 )
    詩。

    (2) 本詩後半段描寫房屋倒塌、人民困苦及官吏侵擾百姓的社會現象,故可歸為( 社會寫實 ◆) 派作
    品。

    A. 詩中哪句話有提到「房屋倒塌」:( 大屋例傾倒 )

    B. 詩中哪句話有直接描述「老百姓的痛苦」:( 呻吟遺稚老 )

    C. 詩中哪句話有提到「官吏侵擾百姓」:( 追胥復紛擾 )


    (3) 本詩以描寫大自然的生機復甦與社會慘況為對比,最後發出人生不如野草的感嘆

    A. 詩中哪段話有提到「大自然的生機復甦」:( 根芽蟄深杳。春風一披拂,顏色還媚好 )

    B. 詩中哪句話有直接描述「人生不如野草」:(人生值艱難,不如路傍草)


    (4) 本詩的主旨最可能是( 嚴冬野草尚有生機,人在亂世卻難以生存 ◆)。

    【語譯】野火焚燒了荒涼的原野,潔白的霜雪日日覆蓋在大地上。牛群與羊群沒有野草可以咀嚼,許多的綠草也變得乾枯。但是天地的仁心不滅,植物的根與芽伏藏在很深的土底。只要春風輕輕掠過,大自然的容貌又將恢復為美好的樣子。無奈遭受戰禍,百姓無法自保。富貴人家的大門先被毀壞了,高大豪華的屋宇接連倒塌。有時候經過茅草蓋的屋舍,聽到被遺留下來的孩童與老年人因病痛或哀傷所發出的呻吟聲。時常恐懼於聽見馬蹄響起的聲音,因為害怕自身即便沒有過錯,也會被捕捉征伐。想要逃跑到幽深的谷地中,卻又懼怕被虎與狼等野獸攻擊。一早才剛剛醒來,催徵賦稅的小吏又來侵擾,使生活混亂。人生可以稱得上是艱難的,比不上路邊的一株野草。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小詩選《風箏》《跳水》(翰林版第二冊第一課)國中國文重點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小詩選《風箏》《跳水》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風箏(課文) 跳水(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風箏》 (1) 《 風箏 》 一詩,「想與整座天空拔河」、「拉著天空      奔跑」兩句,透露出 【    】 的人生態度。 (2) 《 風箏 》 一詩中,哪一句使得全詩的意象開闊起來     : 【    】。   (3) 《 風箏 》 一詩中,何句表現出對人生的徹悟      : 【    】 。 (4)「扶搖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懸得多高呢」句中「小小      的希望」其實是寫出人心中的何種期望     :  【    】 。 (5)「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見了/沿著河堤,我開始      拉著天空奔跑」,由詩的內容可知人生就像放風箏,      想飛高或飛低,全由誰來掌控: 【    】 。 2.《跳水》:全詩【    】,【    】。 (1)《跳水》一詩中,「從十米高臺/陶醉於下面的湛      藍」是在描述跳水 【    】 的【    】與      【    】。 (2)《跳水》一詩中,「在跳板與水面之間/描畫出從容     的曲線」是在描述 【    】 。 (3)《跳水》一詩中,【    】一詞象徵著跳水者對     於所追求事物的熱愛。  (4)《跳水》一詩中,末兩句以【    】二字,展現     出跳水者的活力。  (5)《跳水》一詩中,何句最能展現出色彩畫面感      : 【    】 。   3.兩詩比較 (1) 《 風箏 》 一詩是【    】抒懷的作品;      《跳水》一詩是【    】抒懷的作品。 (2) 《 風箏 》 蘊含 【    】 的人生態度;      《跳水》描寫 【  ...

我所知道的康橋(康軒版第四冊第二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我所知道的康橋》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我所知道的康橋(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春!』這勝利的晴空彷彿在你的耳邊私語。」這句     話表達了尋春人的何種心 情:   【    】   2. 關於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 徐志摩 觀賞夕陽時所    看到的景物有 哪 些: 【    】   、 【    】 、          【    】。         3.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所寫的季節是     【    】,時間上採用「【    】敘    法」,  不是以 固定觀點敘 述,寫的是     【    】中的 康橋 ,而不是眼界中的 康橋    。     4.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中,「成絲的、成縷的、成      捲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  、淡青 的、慘白 的」      一段文字所描寫的主題為【    】。        5.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     像那一流清淺」的「清淺」是指 【    】。 6.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     鳥,讀書。」此句在描寫 【    】的心境。       7. 「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捲的,輕快的、     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 、慘白 的。」這 段描寫包括     炊煙的哪些方面:【    】、【    】     、 【    】     8.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中寫曙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