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文聚焦,最後衝刺 《注音篇》 (第一次會考模擬考倒數) (國文第一冊至第二冊)(108學年)




想要複習其他1-2冊的題目

可以參考下列試題: 

國文聚焦,最後衝刺(年齡代稱、中國小說、標點符號篇)(B1-B2)

國文聚焦,最後衝刺(國字篇)(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七回(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六回(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五回(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四回(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三回(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二回(B1-B2)

國文填空練習第一回(B1-B2)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 街道巷「弄」(    )  /  戲「弄」(    )婦女


2. 「量」(    )入為出  /  測「量」(    )


3. 曲終人「散」(    )  /  一盤「散」(    )


4. 泥「濘」(    )遍地  /  「擰」(    ) 我的肉


5. 山「巒」(    )  /  「孿」(    )


6. 憂心「忡忡」(    )  

「仲」(    )夏夜之夢


7. 自怨自「艾」(    )  /  方興未「艾」(    )


8. 記「載」(    )  /  下「載」(    )


9. 「遺」(    ) 我雙鯉魚 

 /  「遺」(    ) 世獨立


10. 不顧「曲」(    )   /  流行樂「曲」(    )


11. 家「累」(    ) 沉重  /  經年「累」(    )


12. 信口「雌」(    )   /  「革」(    ) 除惡習


13. 「戡」(    )   /  「勘」(    )   
難「堪」(    )


14. 「揠」(    ) 苗助長  /  「偃」(    ) 旗息鼓


15. 笑罵從「汝」(    )  /  「乳」(    ) 臭未乾


16. 虛與委「蛇」(    )  /  兩頭「蛇」(    )


17. 目「眩」(    ) 神迷  /  「泫」(    ) 然欲泣 

「炫」(    ) 耀


18. 國「粹」(    )   /  「淬」(    ) 

出類拔「萃」(    )


19. 「栩」(    )栩如生  /  誇耀自「詡」(    )


20. 搜「括」(    ) 財物  /  「括」(    ) 約肌


21. 臉頰紅「暈」(    )  /  月「暈」(    ) 而風


22. 「輾」(    )   /  「碾」(    )


23. 「著」(    ) 實明白  

前不「著」(    )


24. 籠鳥「檻」(    )   /  入選門「檻」(    )


25. 冰「雹」(    )   /  「鮑」(    )


26. 獨「創」(    ) ㄧ格  

 /  產業受「創」(    )  


27. 十二星「宿」(    )  /  借住一「宿」(    )


28. 玩「弄」(    )   /  巷「弄」(    )


29. 連「哄」(    )  帶騙  

一「哄」(    )  而散


30. 一座「塑」(    )    

「溯」(    )  溪而上


31. 「番」(    )  石榴  /  「藩」(    )


32. 沉「溺」(    )電玩  /  聲音「嫋」嫋 (    )


33. 一年半「載」(    )   

「載」(    )  歌載舞


34. 驚「嚇」(    )   /  恐「嚇」(    )


35. 自力「更」(    )   
三「更」 (    ) 燈火


36. 痛苦「掙」(    )  

 /  辛苦「掙」(    )


37. 「間」(    ) 不容髮  

挑撥離「間」(    


38. 「絢」(    ) 麗晚霞  

消失「殆」(    )


39. 氣「餒」(    )  /  「綏」(    )  

 /  辦「妥」(    )


40. 聯「袂」(    ) 出席  

獨門秘「訣」(    )  


41. 一「諾」(    ) 千金  /  「偌」(    )  


42. 動「中」(    ) 事理  

「中」 (    ) 規中矩


43. 「晃」(    )   /  「幌」(    )  

 /  「恍」(    ) 然大悟


44. 「倨」(    )  /  盤「踞」(    )  

拮「据」(    )


45. 地質「勘」(    )

海水「湛」(    )


46. 「間」(    ) 壁人家

挑撥離「間」(    )


47. 「朝」(    ) 氣蓬勃 

 /  有「朝」(    ) 一日


48. 手「腕」(    )  /  「惋」(    )


49. 信而有「徵」(    )  

 /  變「徵」(    ) 之聲


50. 閣「揆」(    

 /  「睽」(    ) 違已久






留言

  1. 1. 街道巷「弄」( ㄌㄨㄥˋ ) / 戲「弄」( ㄋㄨㄥˋ )婦女

    2. 「量」( ㄌㄧㄤˋ )入為出 / 測「量」( ㄌㄧㄤˊ )

    3. 曲終人「散」( ㄙㄢˋ ) / 一盤「散」( ㄙㄢˇ ) 沙

    4. 泥「濘」( ㄋㄧㄥˋ )遍地 / 「擰」( ㄋㄧㄥˇ ) 我的肉

    5. 山「巒」( ㄌㄨㄢˊ ) / 「孿」( ㄌㄨㄢˊ )生

    6. 憂心「忡忡」( ㄔㄨㄥ ) / 「仲」( ㄓㄨㄥˋ )夏夜之夢

    7. 自怨自「艾」( ㄧˋ ) / 方興未「艾」( ㄞˋ )

    8. 記「載」( ㄗㄞˋ ) / 下「載」( ㄗㄞˋ )

    9. 「遺」( ㄨㄟˋ ) 我雙鯉魚 / 「遺」( ㄧˊ ) 世獨立

    10. 不顧「曲」( ㄑㄩ ) 直 / 流行樂「曲」( ㄑㄩˇ )

    11. 家「累」( ㄌㄟˋ ) 沉重 / 經年「累」( ㄌㄟˇ ) 月

    12. 信口「雌」( ㄘ ) 黃 / 「革」( ㄍㄜˊ ) 除惡習

    13. 「戡」( ㄎㄢ ) 亂 / 「勘」( ㄎㄢ ) 誤 / 難「堪」( ㄎㄢ )

    14. 「揠」( ㄧㄚˋ) 苗助長 / 「偃」( ㄧㄢˇ ) 旗息鼓

    15. 笑罵從「汝」( ㄖㄨˇ ) / 「乳」( ㄖㄨˇ ) 臭未乾

    16. 虛與委「蛇」( ㄧˊ ) / 兩頭「蛇」( ㄕㄜˊ )

    17. 目「眩」( ㄒㄩㄢˋ ) 神迷 / 「泫」( ㄒㄩㄢˋ ) 然欲泣 / 「炫」( ㄒㄩㄢˋ ) 耀

    18. 國「粹」( ㄘㄨㄟˋ ) / 「淬」( ㄘㄨㄟˋ )礪 / 出類拔「萃」( ㄘㄨㄟˋ )

    19. 「栩」( ㄒㄩˇ )栩如生 / 誇耀自「詡」(ㄒㄩˇ )

    20. 搜「括」( ㄍㄨㄚ )財物 / 「括」( ㄎㄨㄛˋ )約肌

    21. 臉頰紅「暈」( ㄩㄣˋ) / 月「暈」( ㄩㄣˋ ) 而風

    22. 「輾」( ㄓㄢˇ ) 轉 / 「碾」( ㄋㄧㄢˇ ) 壓

    23. 「著」( ㄓㄨㄛˊ )實明白 / 前不「著」( ㄓㄠˊ )村

    24. 籠鳥「檻」( ㄐㄧㄢˋ ) 猿 / 入選門「檻」( ㄎㄢˇ )

    25. 冰「雹」( ㄅㄠˊ ) / 「鮑」( ㄅㄠˋ ) 魚

    26. 獨「創」( ㄔㄨㄤˋ ) ㄧ格 / 產業受「創」( ㄔㄨㄤ )

    27. 十二星「宿」( ㄒㄧㄡˋ ) / 借住一「宿」( ㄒㄧㄡˇ )

    28. 玩「弄」( ㄋㄨㄥˋ ) / 巷「弄」( ㄌㄨㄥˋ )

    29. 連「哄」( ㄏㄨㄥˇ ) 帶騙 / 一「哄」 ( ㄏㄨㄥ ) 而散

    30. 一座「塑」( ㄙㄨˋ ) 像 / 「溯」( ㄙㄨˋ ) 溪而上

    31. 「番」( ㄈㄢ ) 石榴 / 「藩」( ㄈㄢˊ )鎮

    32. 沉「溺」( ㄋㄧˋ )電玩 / 聲音「嫋嫋」( ㄋㄧㄠˇ )

    33. 一年半「載」( ㄗㄞˇ ) / 「載」( ㄗㄞˋ ) 歌載舞

    34. 驚「嚇」( ㄒㄧㄚˋ ) / 恐「嚇」( ㄏㄜˋ )

    35. 自力「更」( ㄍㄥˋ ) 生 / 三「更」 ( ㄍㄥ ) 燈火

    36. 痛苦「掙」( ㄓㄥ ) 扎 / 辛苦「掙」( ㄓㄥˋ )錢

    37. 「間」( ㄐㄧㄢˋ ) 不容髮 / 挑撥離「間」( ㄐㄧㄢˋ )

    38. 「絢」( ㄒㄩㄢˋ ) 麗晚霞 / 消失「殆」( ㄉㄞˋ ) 盡

    39. 氣「餒」( ㄋㄟˇ ) / 「綏」( ㄙㄨㄟ ) 靖 / 辦「妥」( ㄊㄨㄛˇ )

    40. 聯「袂」( ㄇㄟˋ ) 出席 / 獨門秘「訣」( ㄐㄩㄝˊ )

    41. 一「諾」( ㄋㄨㄛˋ ) 千金 / 「偌」( ㄖㄨㄛˋ ) 大

    42. 動「中」( ㄓㄨㄥˋ ) 事理 / 「中」 ( ㄓㄨㄥˋ ) 規中矩

    43. 「晃」( ㄏㄨㄤˋ ) 動 / 「幌」( ㄏㄨㄤˇ ) 子 / 「恍」( ㄏㄨㄤˇ ) 然大悟

    44. 「倨」( ㄐㄩˋ )傲 / 盤「踞」( ㄐㄩˋ ) / 拮「据」( ㄐㄩ )

    45. 地質「勘」( ㄎㄢ ) 查 / 海水「湛」( ㄓㄢˋ )藍

    46. 「間」 ( ㄐㄧㄢˋ ) 壁人家 / 挑撥離「間」( ㄐㄧㄢˋ )

    47. 「朝」( ㄓㄠ ) 氣蓬勃 / 有「朝」( ㄓㄠ ) 一日

    48. 手「腕」( ㄨㄢˋ ) / 「惋」( ㄨㄢˋ ) 惜

    49. 信而有「徵」( ㄓㄥ ) / 變「徵」 ( ㄓˇ ) 之聲

    50. 閣「揆」( ㄎㄨㄟˊ ) / 「睽」( ㄎㄨㄟˊ ) 違已久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

夏夜(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在 《 夏夜 》 一 詩 中, 【    】 上 承第一節 夏夜 的    富麗之美, 【    】 為下文的「綠色的 小河」、    「夜風」埋 下伏 筆,是《 夏夜 》   一詩的主旨 ,且具 有    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在 《 夏夜 》 一詩中,「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     著」、「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 著」、「只有 夜風還     醒著」。作者反覆使用「只有……還醒著」的句法    ,主要是 想表達 【    】 。 3. 請寫出 《 夏夜 》 這首新詩中「顏色」所要呈現的意境 : (1) 「綠色的小河」表現 【    】 的感受。 (2) 「銀幣」表現 夏夜【    】之感 。 (3) 「火紅的太陽」表現 【    】 感。 (4) 「藍色的大海」表現 【    】 、 【    】      的意境。      4.由 《 夏夜 》 一詩的 內容,可看出其主要是描寫夏天的哪     個時 段 : 【    】 到 【    】 。 5. 《 夏夜 》: 「小雞和小鴨們關在欄裡睡了。 /聽完了    老祖母的故事, /小弟弟和小妹 妹也闔上眼 睛走向夢    鄉了。」這段詩句中,作者寫動物與人都 沉 睡了,主    要的用意是「凸顯夏夜   的 【    】 與    【    】 」。           6. 在 《 夏夜 》 一詩中,最具有「生活感」的詩句是     【    】 。 7. 《 夏夜 》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上文所描寫的夜空景象,最適合用      【    】 來形容。  (2) 上文 呈現夏夜 【    】 的意象...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