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文複習試題第一回(FOR國中會考第一次模擬考)(108學年)



1.注音:


A.「埋」(  )  /  「埋」(  )     

      
B.汗流「浹」(  )  /  「峽」(  )谷地形


C.「冠」(  )蓋雲集  /  勇「冠」(  )三軍   
 
                    
D.單槍「匹」(  )  /  「匹」(  )夫之勇



2.國字:


A.
燈光閃「ㄕㄨㄛˋ」(  )  

眾口「ㄕㄨㄛˋ」(  )  
    
     
B.
趣味「ㄏㄥˊ」(  )  

盱「ㄏㄥˊ」(  )時勢 


C.
動「ㄉㄤˋ」(  )不安  

放「ㄉㄤˋ」(  )形骸  
 
                    
D.徵才啟「ㄕˋ」(  )  
得到啟「ㄕˋ」(  )



3.字義


A.
成功與否,端看你的「造化」(        )  

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途美景無限,盡是「造化」
(        )之功


B.
削足適「履」(    )  

如「履」(    )薄冰



4.請依據下列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


A.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
(        )


B.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        )


C.指不用腿也能去,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
(        ) 


D.形容兄弟姊妹間感情深厚(        )



5.請在空格中填入適當的標點符號:


A.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  )家事(  )國事(  )天下事(  )
事關心。


B. (  )論語(  )學而(  )



6.請填入適當的量詞:


A.(    )凶殺案


B.天空中的一(    )浮雲



7.「考期將至,望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書本,我
的心在瞬間彷彿變成了鉛塊。當下只有悔恨,
恨自己未能善加運用時間。」作者在句中以
「鉛塊」來比喻他當下(    )的心情。



8.「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A.翻譯:(              )


B.這句話的涵義,與(       )最接近。



9. 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
    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曾經,我也渴望自廚房出走。那時下班衝回家總
是心急,在廚房裡更是分秒必爭,每個動作都要快
快快,洗菜像要(            )
凶狠,切菜如(      ),然後(  )
聲下鍋,鐵鏟(      )與鐵鍋
(        ),聲如
(        ),抽油煙機
(      )(    )(    )
礫的心情,快火熱炒三兩回合便熄火起鍋。直到我
厭倦了把廚房當(    )的日子,放慢腳步之
後才開始喜歡廚房,喜歡自己的切菜聲,左手指頭
也不再帶刀傷。菜刀俐落滑過蔬菜瓜果總帶著
(          )的感覺,鐵鍋
(      )歡炒著,電鍋(    )送出
陣陣米飯香。與小女(        )的私語
,就像(        ),隱身在一道道菜肴
裡。此時,我在這一(  )天地裡是
(    )(    )的。


鄭麗卿 廚房的聲音
                                                                                                                                                          

103會考〉


A.(    )這兩個字是全文轉折的開始。


B.作者用(    )比喻的是以前進廚房作菜的
   情境,用(        )比喻的是作者放
   慢作菜腳步後所體會到的感受。


C.文中以「洗菜像要溺死毒素菜蟲般凶狠,切菜如
斬亂草,然後唰一聲下鍋,鐵鏟鏘鏘鏘與鐵鍋短兵
相接,聲如馬蹄狂奔,抽油煙機轟轟然戰車般輾過
粗礫的心情」的生動(    ),描述
(                  )


D.廚房中各種(    )的描摹,有的是用來表
達以前下廚的急躁匆促,而到後來放慢腳步後,則
是用來表現享受下廚的樂趣。



10.請先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凡夏至後迄秋分,勿食肥膩餅臛之屬,此與
酒漿、果瓜相妨。或當時不覺即病,入秋節變
,諸症橫生,皆由涉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
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為得病之初,不知其
所由來者漸矣。故自慎者,當去之於微也。


【注釋】臛:音ㄏㄨㄛˋ,肉羹。                                  


(改寫自孫思邈 攝養枕中方
 

102基測〉


A.本文所討論的主題是夏秋之際正確的飲食之道
由原文中的哪段話可以證明:
(                   )
(                   )。 


B.
這段文字闡述的養生之法,其所蘊含的道理與
常積於所忽,患每消於所慎翻譯:     )
最接近,由原文中的哪段話可以證明:
(                   
                 )




留言

  1. 曾經,我也渴望自廚房出走。那時下班衝回家總是心急,在廚房裡更是分秒必爭,每個動作都要快快快,洗菜像要(溺死毒素菜蟲)般凶狠,切菜如(斬亂草),然後(唰)一聲下鍋,鐵鏟(鏘鏘鏘)與鐵鍋(短兵相接),聲如(馬蹄狂奔),抽油煙機(轟轟然) (戰車)般(輾過)粗礫的心情,快火熱炒三兩回合便熄火起鍋。直到我厭倦了把廚房當(沙場)的日子,放慢腳步之後才開始喜歡廚房,喜歡自己的切菜聲,左手指頭也不再帶刀傷。菜刀俐落滑過蔬菜瓜果總帶著(痛快又涼快)的感覺,鐵鍋(油滋滋)歡炒著,電鍋(啵啵)送出陣陣米飯香。與小女(低低切切)的私語,就像(蔥頭蒜苗),隱身在一道道菜肴裡。此時,我在這一(方)天地裡是(純粹)而(平靜)的。

    回覆刪除
  2. 1.注音:
    A.「埋」(ㄇㄢˊ)怨 / 「埋」(ㄇㄞˊ)藏
    B.汗流「浹」(ㄐㄧㄚˊ)背 / 「峽」(ㄒㄧㄚˊ)谷地形
    C.「冠」(ㄍㄨㄢ)蓋雲集 / 勇「冠」(ㄍㄨㄢˋ)三軍
    D.單槍「匹」(ㄆㄧ)馬 / 「匹」(ㄆㄧˇ)夫之勇

    2.國字:
    A.燈光閃「ㄕㄨㄛˋ」(爍) / 眾口「ㄕㄨㄛˋ」(鑠)金
    B.趣味「ㄏㄥˊ」(橫)生 / 盱「ㄏㄥˊ」(衡)時勢
    C.動「ㄉㄤˋ」(盪)不安 / 放「ㄉㄤˋ」(蕩)形骸
    D.徵才啟「ㄕˋ」(事) / 得到啟「ㄕˋ」(示)

    3.字義
    A.成功與否,端看你的「造化」(努力程度) / 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途美景無限,盡是「造化」(造物化
    育)之功
    B.削足適「履」(鞋子) / 如「履」(踩踏)薄冰

    4.請依據下列解釋寫出對應的成語:
    A.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束之高閣)
    B.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班門弄斧)
    C.指不用腿也能去,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播:(不脛而走)
    D.形容兄弟姊妹間感情深厚:(手足情深)

    5.請在空格中填入適當的標點符號:
    A.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B. (《)論語(.)學而( 》)

    6.請填入適當的量詞:
    A.一(件、起)凶殺案
    B.天空中的一(抹、片)浮雲

    7.「考期將至,望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書本,我的心在瞬間彷彿變成了鉛塊。當下只有悔恨,悔
    恨自己未能善加運用時間。」作者在句中以「鉛塊」來比喻他當下(沉重)的心情。


    8.「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A.翻譯:(在應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別人就不會厭惡他所說的話。)
    B.這句話的涵義,與(適時發言,方為人所接受)最接近。

    9. 請先參考解答,將下列的空格完成,並在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曾經,我也渴望自廚房出走。那時下班衝回家總是心急,在廚房裡更是分秒必爭,每個動作都要快快快,洗菜像要(溺死毒素菜蟲)般凶狠,切菜如(斬亂草),然後(唰)一聲下鍋,鐵鏟(鏘鏘鏘)與鐵鍋(短兵相接),聲如(馬蹄狂奔),抽油煙機(轟轟然) (戰車)般(輾過)粗礫的心情,快火熱炒三兩回合便熄火起鍋。直到我厭倦了把廚房當(沙場)的日子,放慢腳步之後才開始喜歡廚房,喜歡自己的切菜聲,左手指頭也不再帶刀傷。菜刀俐落滑過蔬菜瓜果總帶著(痛快又涼快)的感覺,鐵鍋(油滋滋)歡炒著,電鍋(啵啵)送出陣陣米飯香。與小女(低低切切)的私語,就像(蔥頭蒜苗),隱身在一道道菜肴裡。此時,我在這一(方)天地裡是(純粹)而(平靜)的。
                                  (鄭麗卿 廚房的聲音)
    〈103會考〉
    A. (直到)這兩個字是全文轉折的開始。
    B.作者用(沙場)比喻的是以前進廚房作菜的情境,用(平靜天地)比喻的是作者放慢作菜腳步後所體會到
    的感受。
    C.文中以「洗菜像要溺死毒素菜蟲般凶狠,切菜如斬亂草,然後唰一聲下鍋,鐵鏟鏘鏘鏘與鐵鍋短兵
    相接,聲如馬蹄狂奔,抽油煙機轟轟然戰車般輾過粗礫的心情」的生動(比喻),描述(下班後作菜的匆促忙亂) 。
    D.廚房中各種(聲音)的描摹,有的是用來表達以前下廚的急躁匆促,而到後來放慢腳步後,則是用來
    表現享受下廚的樂趣。

    10.請先閱讀以下短文後,回答下列問題:
    凡夏至後迄秋分,勿食肥膩餅臛之屬,此與酒漿、果瓜相妨。或當時不覺即病,入秋節變,諸症橫生,皆由涉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為得病之初,不知其所由來者漸矣。故自慎者,當去之於微也。
    【注釋】臛:音ㄏㄨㄛˋ,肉羹。
    (改寫自孫思邈 攝養枕中方)
    〈102基測〉

    A.本文所討論的主題是夏秋之際正確的飲食之道,由原文中的哪段話可以證明:(凡夏至後迄秋分,
    勿食肥膩餅臛之屬,此與酒漿、果瓜相妨) 、(入秋節變,諸症橫生,皆由涉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
    故也) 。 
    B.這段文字闡述的養生之法,其所蘊含的道理與禍常積於所忽,患每消於所慎(翻譯:禍害常因一時忽
    略而累積,禍患往往因為謹慎處理而消除)最接近,由原文中的哪段話可以證明:(故自慎者,當去
    之於微也) 。 

    【語譯】凡是夏至後到秋分的這段時間,不可吃油膩的餅類、肉羹類食物,這些東西會與酒、瓜果產生衝突。吃的人當時不覺得有所損害,等到入秋後時令改變,各種病症便不斷產生,這都是由於夏天時食用過多的生冷食物,飲食無節制所導致的結果。又或者以為發病之時就是得病之始,不知道疾病的發生是逐步發展而來的。所以懂得保重自己的人,會從小地方免除病害。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論語選(翰林版第一冊第四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1L5背影 翰林版B1L6心囚 翰林版B1自學二:貪睡的長頸鹿 翰林版B1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論語 》 (1) 《 論語 》 是由 孔子 的 【    】 和 【    】記      述編輯而成,全書共 【    】 篇。          (2) 《 論語 》 的主要內容是 孔子 與弟子及時人談論、應答      的 【    】 。 (3) 《 論語 》是 【    】家的經典代表著作 。 (4) 《 學而 》 、 《 子罕 》 等篇名是否能表明篇章的內容      : 【    】。 (5) 「四書」是 【    】 、 【    】 、     【    】 、 【    】 的 合稱。          (6) 《 論語 》一 書中呈現了 孔子 注重 【    】 的觀      念。 (7) 《 論語 》 各篇常以 【    】 為篇名。 (8) 《 論語 》 的中心思想是「 【    】」 。   2. 孔子 (1) 孔子,名 【    】,字 【    】 ,    【    】國人。 (2) 孔子是 中國 古代傑出的 【    】 思想家。 (3)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 【    】、 【    】。   3.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雖覆一簣,進,吾往 也。」       (1)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是用來強      調為學應該要有 【    】、 【    】的 態度      。              (2)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是說      明 「 只有 【    】能決 定前進與...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