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下雨天,真好(翰林版第三冊第三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翰林版第三冊其他選文:

翰林版第三冊第一課 田園之秋選

翰林版第三冊第二課 古詩選

翰林版第三冊第四課 愛蓮說

翰林版第三冊第五課 森林最優美的一天

翰林版第三冊第六課 鳥

翰林版第三冊第七課 張釋之執法

翰林版第三冊第八課 生命中的碎珠

翰林版第三冊第九課 一棵開花的樹

翰林版第三冊第十課 畫的哀傷

翰林版第三冊自學 安藤忠雄:孤獨,也要讓夢想開花

翰林版第三冊語文常識一 語法〈上〉詞類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下雨天,真好(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下雨天,真好那時在浙江 永嘉老家,我才六

   歲,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裡上文是描寫琦君

   【    】



2.下雨天,真好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

   上文是描寫琦君【    】



3.下雨天,真好我要用雨珠的鍊子把它串起來,

   繞在手腕上上文是描寫琦君【    】



4.下雨天,真好麴會越來越多,我就可以天天滾

   在穀子裡揀麴,多高興哪上文是描寫琦君

   【    】



5.下雨天,真好:「到杭州念中學了,下雨天,我有

   一股淒涼寂寞之感。」琦君有此感觸是因為

   【    】。



6.在《下雨天,真好一文中,作者認為「下雨天,真

   好」,但文末卻說「下雨天,我有一股淒涼寂寞之感

   」,其原因為【    】。



7.下雨天,真好一文中,作者曾兩度提及父親,其

   形象與母親形成極大的反差與對比。根據文意,作者的

   雙親較偏向是哪一位主外:【    】。



8.根據下雨天,真好一文,作者為何說「天亮了,聽

   到瓦背上嘩嘩的雨聲,我就放了心」:【    】


 

9.下雨天,真好:「因為下雨天長工不下田,母親不

   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裡多躺會兒。我捨不得

   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著要她講故事。母親閉著眼睛

   ,給我講雨天的故事。」、下雨天,真好:「父親

   用旱煙管點著它們告訴我,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紅。

   」透過這兩段文句,可推知作者與母親較為

   【    】。 



10.下雨天,真好一文旨在抒發何種情懷

      :【    】。



11.下雨天,真好》一文以第【    】人稱的口

     吻,細膩描繪童年往事



12.下雨天,真好》一文首尾寫「【    】」,中

     間的段落寫「【    】」。



13.下雨天,真好》一文【    】為主,並無特

     別透過對話方式呈現親情。



14.下雨天,真好》一文【    】筆法抒發感

     懷,是一篇【    】散文。



15.下雨天,真好》一文【    】為轉折,書寫

     【    】,凸顯主題。



16.下雨天,真好》一文選自【    】,內容是作

     者【    】回憶她童年時期關於【    】

     的一些趣事。




()字〈詞〉義:



1.

(1)「宜」於高歌:【    】


(2)「宜」喧鬧:【    】



2.

(1)朝光「晃」:【    】


(2)光線「晃」:【    】


(3)「晃」:【    】


(4)「晃」而過:【    】


(5)搖頭「晃」:【    】。



3.

(1)「濛」:【    】


(2)「濛」:【    】。



4.「熹」光:【    】。



5.

(1)漫漫「長」:【    】


(2)「長」於寫作:【    】


(3)家中「長」:【    】


(4)「長」期乞討:【    】。




()成語:



1.事情在他的【    】比喻不能消弭事情,反而

   助長它下,一夜間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2.香港教育家、書法家王齊樂去世,享年一百歲。他是

   成人教育的先驅,早在一九五七年推動創辦官立夜中

   【    】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育

   他的書法遒勁不凡,字如其人。



3.這支舞曲的旋律如【    】是形容飄灑自然,

   無拘無束的樣子,動人心懷。



4.小安子素來就是【    】形容人處世圓滑,面

   面俱到的機靈人。



5.木棉花總讓我想起【    】比喻在緊要關頭

   ,能當機立斷,知所取捨與生俱來的烈性容不

   下一點猶豫、怯懦,她混身著火似的顏色,本來就不

   是為了自憐自艾,面對自己的生命,她也敢當刺客的。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下雨天,真好》:「那時在浙江 永嘉老家,我才六歲,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裡」上文是描寫琦君【撒嬌的可愛模樣】。


    2.《下雨天,真好》:「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上文是描寫琦君【撒嬌的樣子】。


    3.《下雨天,真好》:「我要用雨珠的鍊子把它串起來,繞在手腕上」上文是描寫琦君【懷念過去的心情】。


    4.《下雨天,真好》:「麴會越來越多,我就可以天天滾在穀子裡揀麴,多高興哪」上文是描寫琦君的【天真情態】。


    5.《下雨天,真好》:「到杭州念中學了,下雨天,我有一股淒涼寂寞之感。」琦君有此感觸是因為【童稚的歡樂不再】。


    6.在《下雨天,真好》一文中,作者認為「下雨天,真好」,但文末卻說「下雨天,我有一股淒涼寂寞之感」,其原因為【離鄉背井,童年的歡樂已然逝去】。


    7.在《下雨天,真好》一文中,作者曾兩度提及父親,其形象與母親形成極大的反差與對比。根據文意,作者的雙親較偏向是哪一位「主外」:【母親】。


    8.根據《下雨天,真好》一文,作者為何說「天亮了,聽到瓦背上嘩嘩的雨聲,我就放了心」:【因為可得母親多點陪伴】。


    9.《下雨天,真好》:「因為下雨天長工不下田,母親不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裡多躺會兒。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著要她講故事。母親閉著眼睛,給我講雨天的故事。」、《下雨天,真好》:「父親用旱煙管點著它們告訴我,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紅。」透過這兩段文句,可推知作者與與母親較為【親暱】。


    10.《下雨天,真好》一文旨在抒發何種情懷:【對故鄉親友的思念感懷】。


    11.《下雨天,真好》一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細膩描繪童年往事。


    12.《下雨天,真好》一文首尾寫「【現在】」,中間的段落寫「【過去】」。


    13.《下雨天,真好》一文以【作者敘述】為主,並無特別透過對話方式呈現親情。


    14.《下雨天,真好》一文以【敘事】筆法抒發感懷,是一篇【懷舊】散文。


    15.《下雨天,真好》一文以【杭州求學】為轉折,書寫【鄉愁】,凸顯主題。


    16.《下雨天,真好》一文選自【《紅紗燈》】,內容是作者【琦君】回憶她童年時期關於【雨】天的一些趣事。



    (二)字〈詞〉義:


    1.
    (1)「宜」於高歌:【應該、應當】

    (2)不「宜」喧鬧:【應該、應當】。


    2.
    (1)朝光「晃」眼:【強光閃耀、照耀】

    (2)光線「晃」朗:【明亮】

    (3)亮「晃」晃:【明亮】

    (4)一「晃」而過:【很快閃過】

    (5)搖頭「晃」腦:【搖擺、搖動】。


    3.
    (1)迷「濛」:【下小雨】

    (2)煙「濛」:【籠罩】。


    4.「熹」光:【明亮】。


    5.
    (1)漫漫「長」夜:【時間久遠】

    (2)「長」於寫作:【專精】

    (3)家中「長」工:【時間久遠】

    (4)「長」期乞討:【時間久遠】。



    (三)成語:


    1.事情在他的「【推波助瀾】(比喻不能消弭事情,反而助長它)」下,一夜間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2.香港教育家、書法家王齊樂去世,享年一百歲。他是香港成人教育的先驅,早在一九五七年推動創辦官立夜中學,「【春風化雨】(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育)」。他的書法遒勁不凡,字如其人。


    3.這支舞曲的旋律如「【行雲流水】(是形容飄灑自然,無拘無束的樣子)」,動人心懷。


    4.小安子素來就是「【八面玲瓏】(形容人處世圓滑,面面俱到)」的機靈人。


    5.木棉花總讓我想起「【壯士斷腕】(比喻在緊要關頭,能當機立斷,知所取捨)」,與生俱來的烈性容不下一點猶豫、怯懦,她混身著火似的顏色,本來就不是為了自憐自艾,面對自己的生命,她也敢當刺客的。



    (四)注音:


    1.感「慨」:ㄎㄞˇ


    2.沉「浸」:ㄐㄧㄣˋ


    3.「掀」開:ㄒㄧㄢ


    4.吱嗒:ㄓ;ㄉㄚ


    5.「殯」殮:ㄅㄧㄣˋ


    6.送殯「輓」歌:ㄨㄢˇ


    7.「穀」倉:ㄍㄨˇ


    8.黏答「答」:ㄉㄚ


    9.「嘩」啦:ㄏㄨㄚ


    10.酒「麴」:ㄑㄩˊ


    12.「拘」役:ㄐㄩ


    13.暖「和」:ㄏㄨㄛ˙


    14.「絮」聒不休:ㄒㄩˋ


    15.「撒」滿水珠:ㄙㄚˇ


    16.「悵」惘:ㄔㄤˋ


    17.「甚」至:ㄕㄣˋ


    18起「勁」:ㄐㄧㄥˋ


    19.木「犀」花:ㄒㄧ


    20.「雕」刻:ㄉㄧㄠ


    21.曝「晒」:ㄕㄞˋ


    22.湖「畔」:ㄆㄢˋ


    23.亮「晃晃」:ㄏㄨㄤˇ


    24.手「腕」:ㄨㄢˋ


    25.「灶」邊書:ㄗㄠˋ


    26.「旋」繞:ㄒㄩㄢˊ


    27.掀開「簾」子:ㄌㄧㄢˊ


    28.徘「徊」:ㄏㄨㄞˊ


    29.「繡」球花:ㄒㄧㄡˋ


    30.花「瓣」:ㄅㄢˋ


    31.寬「敞」:ㄔㄤˇ


    32.相「和」:ㄏㄜˋ


    33.「瞇」成一線:ㄇㄧ


    34.打「轉」:ㄓㄨㄢˋ


    35.靜「悄悄」:ㄑㄧㄠˇ


    36.虛「晃」一招:ㄏㄨㄤˇ


    37.「盛」飯:ㄔㄥˊ



    (五)國字:


    1.金蟬脫「ㄎㄜˊ」:殼


    2.「ㄒㄧ」微:熹


    3.長筒馬「ㄒㄩㄝ」:靴


    4.言詞「ㄒㄧ」利:犀


    5.盲目摸「ㄙㄨㄛˇ」:索


    6.溫柔「ㄉㄨㄣ」厚:敦


    7.「ㄏㄢˋ」鴨子:旱


    8.「ㄔㄨˋ」景生情:觸


    9.青春永「ㄓㄨˋ」:駐


    10.「ㄑㄧ」風苦雨:淒


    11.歷史「ㄧㄡ」久:悠


    12.歌聲「ㄧㄡ」揚:悠


    13.豆「ㄅㄢˋ」醬:瓣


    14.預「ㄓㄠˋ」:兆


    15.天真「ㄌㄢˋ」漫:爛


    16.魂牽夢「ㄧㄥˊ」:縈


    17.茶「ㄏㄨˊ」:壺


    18.雄心萬「ㄓㄤˋ」:丈


    19.鑼「ㄍㄨˇ」喧天:鼓


    20.香「ㄘㄨㄟˋ」可口:脆


    21.左「ㄌㄧㄣˊ」右舍:鄰


    22.風「ㄩㄣˋ」猶存:韻


    23.不屑一「ㄍㄨˋ」:顧


    24.「ㄧㄥˊ」繞:縈


    25.「ㄔㄢˊ」綿悱惻:纏


    26.菩「ㄙㄚˋ」心腸:薩


    27.「ㄉㄧㄠ」蟲小技:雕


    28.發「ㄇㄟˊ」:霉


    29.板「ㄉㄥˋ」:凳


    30.皮「ㄒㄩㄝ」:靴


    31.「ㄒㄧㄚ」子:瞎


    32.乞「ㄍㄞˋ」:丐


    33.「ㄅㄛ」削勞工:剝


    34.「ㄔㄤˇ」開胸懷:敞


    35.「ㄨㄢˊ」劣不堪:頑



    (六)注釋:


    1.長工:長期僱用的工人。


    2.啟蒙:開導、啟發。


    3.熹微:陽光微弱的樣子。


    4.魂牽夢「縈」:旋繞。


    5.麴:此指東西受潮發霉後,所生出的絲狀物。


    6.亮晃晃:明亮閃爍的樣子。


    7.啟「蒙」:無知、不懂事理。


    8.布姑娘:布做的人形玩偶。


    9.魂牽夢縈:形容極為思念,連夢中都無法忘懷。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論語選(翰林版第一冊第四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1L5背影 翰林版B1L6心囚 翰林版B1自學二:貪睡的長頸鹿 翰林版B1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論語 》 (1) 《 論語 》 是由 孔子 的 【    】 和 【    】記      述編輯而成,全書共 【    】 篇。          (2) 《 論語 》 的主要內容是 孔子 與弟子及時人談論、應答      的 【    】 。 (3) 《 論語 》是 【    】家的經典代表著作 。 (4) 《 學而 》 、 《 子罕 》 等篇名是否能表明篇章的內容      : 【    】。 (5) 「四書」是 【    】 、 【    】 、     【    】 、 【    】 的 合稱。          (6) 《 論語 》一 書中呈現了 孔子 注重 【    】 的觀      念。 (7) 《 論語 》 各篇常以 【    】 為篇名。 (8) 《 論語 》 的中心思想是「 【    】」 。   2. 孔子 (1) 孔子,名 【    】,字 【    】 ,    【    】國人。 (2) 孔子是 中國 古代傑出的 【    】 思想家。 (3)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 【    】、 【    】。   3.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雖覆一簣,進,吾往 也。」       (1)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是用來強      調為學應該要有 【    】、 【    】的 態度      。              (2)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是說      明 「 只有 【    】能決 定前進與否 」的 道理。            (3)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的涵義      與    【    】、 【    】、【    】、     【    】、  【    】、  【    】的道理    很相近 。       (4)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這段話提醒      我們做任何事要能 【    】。         (5)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之所以停止     的真正原因為 【    】。        (6)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背影(翰林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1L4論語選 翰林版B1L6心囚 翰林版B1自學二:貪睡的長頸鹿 翰林版B1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背影(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背影 》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意謂     【                       】 。 2. 《 背影 》 「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      可」 、 「我心裡暗笑他的 迂。」作者寫出「年      輕人(作者自己) 」的 【        】      和 【        】 的心 態 。 3. 《 背影 》: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       要受 涼 」作者寫出當時  父親的 【    】 與     【        】 的關愛 。     4. 《 背影 》: 「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       料理 自 己麼?」意謂作 者在當時       【          】父親的愛和用心。      5. 《 背影 》: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      太聰 明 了」是  【    】 語氣,表示對當時自      以為是感 到 【    】 。      6. 朱自清 在 《 背影 》 一文中表達對於自己當時自以為     是感 到 愧疚, 與 孟子 所說的     「 【          】 」 道理 相同 。       7. 朱自清 在 《 背影 》 一文中使用三個「終於」描述當     時情 況:「但 他終於不放心」、「終於決定還是自     己送我去」 、「但他終於講  定了價錢」。其中的    意涵是   【                   】 。 8. 《 背影 》: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     些。 我本來要 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     們可以用  【          】 來形容作者    的父親。 9. 《 背影 》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      他肥 胖的身子 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     話意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