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會時事延伸填空第一回(聚焦時事+連結考題)(柯文哲組台灣民眾黨)(FOR國中會考第一次模擬考)

 https://www.instagram.com/p/B00PpoDlYkW/
 (請先連結至上列網址,了解時事背景並注意考點)


 柯文哲組「台灣民眾黨」考點
模考107-1
1.這個年代開始+台灣興起以政治、社會運動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展開臺灣第一波的政治啟蒙運動
   →→這個年代是指(    )年代  

模考106-1
1.政黨綱領+州市街庄自治機關民選+公學校教授用語→→(    )時代 
 →→(       )

模考105-1
1.阿罩霧風雲+臺中霧峰人+帶著臺人到日本東京請願+為臺人爭取參政權利
   +成立文化團體,啟迪人民新知→→那個文化團體是(          ) 
  →→這位人士是(      )

2.從國外旅遊回來+從機場開車返家+依序經過國道二號、三號、五號
    →→國道二號為(    )國際機場對外連絡道 
       →→國道三號又稱(        )高速公路   
    →→國道五號又稱(      )高速公路,建有(  )山隧道

3.警察對蕃人剝削,殘忍處罰,造成事件發生+請速將總督、警務局長、臺中州知事等人撤職
   ┼請即刻保證蕃人生活自由,並徹底改革警察制度的弊害
   →→以上是哪個組織的言論:(          )

模考104-1
1.臺灣人士+舉行定期演講會+對殖民政治批判+警察常來監督取締
   →→以上是哪個組織的成員:(            )

模考103-1
1.內臺融合、內臺共學、內臺共婚+為何日本不在台灣設置議會呢?
   →→這是發生在哪個戰爭結束後不久的事:(              )  

模考100-1
1.臺灣文化協會+凝聚臺人的民族意識+提高臺灣的文化
   →→致力於哪種社會運動:採取(    )方式,爭取人民權益

模考99-1
1.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第一位文官總督+實施臺人和日人共學+一視同仁+日臺人融合政策
   →→符合(        )主義的精神
 
2.1921年舉行創立大會+設立讀報會+舉辦文化演講+開辦夏季學校+發行台灣民報
   +台灣近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最重要的團體+非武裝抗日的橋頭堡
   →→這個「以助長臺灣文化之發達為目的」的團體為(            )

模考97-1
1.國道五號公路+又稱「蔣渭水高速公路」+由臺北通往宜蘭
   →→蔣渭水能獲得眾人紀念的原因為領導(    )運動抗(  )






留言

  1. 模考107-1
    1.這個年代開始+台灣興起以政治、社會運動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展開臺灣第一波的政治啟蒙運動
    →→這個年代是指(1920)年代

    模考106-1
    1.政黨綱領+州市街庄自治機關民選+公學校教授用語→→(日治)時代→→(臺灣民眾)黨

    模考105-1
    1.阿罩霧風雲+臺中霧峰人+帶著臺人到日本東京請願+為臺人爭取參政權利
    +成立文化團體,啟迪人民新知→→那個文化團體是(臺灣文化協會)
    →→這位人士是(林獻堂)

    2.從國外旅遊回來+從機場開車返家+依序經過國道二號、三號、五號
    →→國道二號為(桃園)國際機場對外連絡道→→國道三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國道五號又稱(蔣渭水)高速公路,建有(雪)山隧道

    3.警察對蕃人剝削,殘忍處罰,造成事件發生
    +請速將總督、警務局長、臺中州知事等人撤職
    ┼請即刻保證蕃人生活自由,並徹底改革警察制度的弊害
    →→以上是哪個組織的言論:(臺灣民眾黨)

    模考104-1
    1.臺灣人士+舉行定期演講會+對殖民政治批判+警察常來監督取締
    →→以上是哪個組織的成員:(臺灣文化協會)

    模考103-1
    1.內臺融合、內臺共學、內臺共婚+為何日本不在台灣設置議會呢?
    →→這是發生在哪個戰爭結束後不久的事:(第一次世界大戰)

    回覆刪除
  2. 模考100-1
    1.臺灣文化協會+凝聚臺人的民族意識+提高臺灣的文化
    →→致力於哪種社會運動:採取(和平)方式,爭取人民權益

    模考99-1
    1.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第一位文官總督+實施臺人和日人共學+一視同仁+日臺人融合政策→→符合(內地延長)主義的精神
     
    2.1921年舉行創立大會+設立讀報會+舉辦文化演講+開辦夏季學校+發行台灣民報
    +台灣近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最重要的團體+非武裝抗日的橋頭堡
    →→這個「以助長臺灣文化之發達為目的」的團體為(臺灣文化協會)

    模考97-1
    1.國道五號公路+又稱「蔣渭水高速公路」+由臺北通往宜蘭
    →→蔣渭水能獲得眾人紀念的原因為:領導(社會)運動抗(日)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劉墉寓言作品集《天堂與地獄》《隔山打牛》(南一版B2L9)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第三次段考其他選文: 南一版B2L7 謝天 南一版B2L8 視力與偏見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劉墉寓言作品集(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一〉 《 天堂與地獄 》 1. 《 天堂與地獄 》 :「因為玩得太多,我已經提不起什     麼興趣;吃得太飽,使我身體不斷發胖;睡得太久,     頭腦又變得遲鈍。」上文所表達的意涵是「人類過度     追求身體的 【    】 ,反而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 2.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中的主角來到地獄後,每天「吃     完就睡,睡夠就玩,邊吃邊玩」,又說「三個月下來     ,他漸漸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1) 上文 前後文意在於主角心境產生變化,無法只滿足     【    】 的身體需求。 (2) 「吃完就睡,睡夠就玩,邊吃邊玩。」這段話表達主     角 【    】 的生活態度。 3. 根據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所謂的「天堂」應該要是   「 【    】 」 、 「 【    】 」 、   「 【    】 」的 樣子。 4. 根據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分界線是 【    】。 5.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中,哪一句話最能表現主角瀕臨崩    潰的心境 :【    】。 6.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中,作者所欲表達的主旨為 「 追求    【    】 遠比 【    】 更為重要 」 。 7. 請完成關於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的說明與寫作手法:   (1) 故事透過 【    】 和 【    】 的對話,讓人     一窺 【    】 的世界。  (2) 文末才點出主角就是身處 【    】 ,使文章產生     令人驚訝的效果。 (3) 作者善用 「 【    】 」 的方式凸顯主角前後情緒     的起伏。     〔甲〕 主角一開始只想要「 【    】 」,後來只想   ...

我所知道的康橋(康軒版第四冊第二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我所知道的康橋》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我所知道的康橋(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春!』這勝利的晴空彷彿在你的耳邊私語。」這句     話表達了尋春人的何種心 情:   【    】   2. 關於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 徐志摩 觀賞夕陽時所    看到的景物有 哪 些: 【    】   、 【    】 、          【    】。         3.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所寫的季節是     【    】,時間上採用「【    】敘    法」,  不是以 固定觀點敘 述,寫的是     【    】中的 康橋 ,而不是眼界中的 康橋    。     4.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中,「成絲的、成縷的、成      捲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  、淡青 的、慘白 的」      一段文字所描寫的主題為【    】。        5.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     像那一流清淺」的「清淺」是指 【    】。 6.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     鳥,讀書。」此句在描寫 【    】的心境。       7. 「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捲的,輕快的、     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 、慘白 的。」這 段描寫包括     炊煙的哪些方面:【    】、【    】     、 【    】     8.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中寫曙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