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中歷史科重點整理(B3)(5-2甲午戰爭後的政治改革)(康軒版)(111學年上學期)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慈禧太后與朝中的一些大臣,欲藉由號稱「刀槍不入」

  的【    】(該組織的口號為【    】)來對付

  外國人,最後卻引發「【    】」這場戰爭,導致

  北京被攻陷,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懼怕外國勢力的威脅

  ,逃往【    】避難。戰後,清朝與各國簽訂

  「【    】」這個條約為了籠絡人心,決定主動

  詔變法,推動「【    】」這項改革運動。



2.光緒21年,康有為與其他舉人共一千餘人聯合上書光

   緒皇帝,要求「拒和、遷都、再戰、變法」。上述是

   當時的知識分子對哪個條約的內容產生不滿所導致的

   :【    】。



3.「日本以小國之姿,居然能擊敗中國北方的大國,主要

   是因為日本推動政治改革,奠定了新的國家體制。」


(1)上述的新國家體制指的是【    】。


(2)日本擊敗中國北方大國的戰爭是指

    「【    】戰爭」。


(3)這場戰爭的結果,使中國開始體認到此「新國家體

    制」有其優勢存在,於是朝野開始鼓吹

    「【    】」這項改革運動


(4)此運動最後卻令人大失所望,其原因為「出現

    【    】的現象」,其頒布的內閣名單,閣員

    大多屬於「【    】族」


(5)承第4題,當時支持改革的人士大為失望,因而轉而支

    持「【    】」這項改革運動。



4.科舉制度:


(1)【    】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歷代選拔人才的

    重要管道。


(2)此制度在封建時代最主要的優點是【    】。


(3)到了清末已無法與「【    】教育」競爭


(4)【    】皇帝在位時的「【    】」這項

    改革運動被徹底廢除。



5.「在此改革運動中,將政府中的冗官、冗員一舉撤除,

   這樣一來便可以使行政的效率提升,但受到守舊人士的

   反對,最終未達成其理想。」


(1)上述的改革運動是【    】。


(2)這場改革運動的最大優點是「【    】」。


(3)這項改革運動源自於【    】」這場戰爭的失

    敗。



6.臺灣之所以會受到日本統治與「《【    】

   約》」的簽訂有關,這是一場為了【    】

   主權而開打的戰爭,中國在【    】一帶與日

   本發生激戰,但是【    】艦隊在

   【    】的海戰與【    】的陸戰都慘敗

   ,最後為了結束戰爭,中國只好再次簽下不平等條

   約



7.明治維新:


(1)「明治維新」是否受到明治天皇的支持

     :【    】。


(2)「明治維新」的改革重點是推行【    】

    改革。


(3)「明治維新」的改革成果第一次展現在哪一場戰爭

    :【    】。


(4)中國的「自強運動」是否是參考日本「明治維新」的

    內容:【    】。



8.日本於牡丹社事件時出兵攻擊臺灣,並迫使清廷承認其

   攻擊行動是「【    】」。日本當時所欲保護的

   「民」所指為【    】漁民。



9.中國面臨列強要求劃分勢力範圍、租借港灣的處境,是

   在「【    】」這場戰爭之後。



10.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在「【    】」這項改革運

     動中,立場處於對立局面。



11.「中國政府首度同意讓外國人在通商口岸設置工廠,

     因此無法藉由關稅來保護本國的產業。」上述的情況

     是受到「【    】」這個條約簽訂的影響。



12.孫中山推動革命運動,是在「【    】」這場戰

     爭之後。



13.清朝末年由於西洋宗教以高姿態傳入中國,另外有

     國教徒倚仗外國勢力而欺壓鄰人的狀況,從而造成人

     們對基督宗教形成負面觀感:


(1)中國人民對此普遍有【    】」的觀念。


(2)在「人民怨極,群思報復」下,終於引發了

     「【    】」這場亂事。



14.【    】」這位清末的重要大臣,曾在自強運

     動期間視察唐胥鐵路,並且代表清廷到日本簽下《馬

     關條約》。



15.北京大學的前身是【    】,歷史相當悠久,自

     清末「【    】」這項改革運動成立以來,一直

     是中國的學術重鎮之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知識分子

     。」



16.日本的崛起之路最早遭遇【    】」這個國家

     的武力挑戰。



17.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對外最早的侵略行動是

    「【    】,其後併吞【    】。



18.日本讓自身勢力逐漸侵入中國東北,是在戰勝

     「【    】」這個國家之後。



19.「戊戌變法」、「庚子後新政」、「立憲運動」這三

     項活動都屬於「【    】層次」的運動。



20.戊戌變法僅僅推動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參與新政的

     人士不是被逮捕,便是被迫逃往海外。導致新政失敗

     的最大原因為「慈禧太后發動【    】」。



21.戊戌變法主要是由光緒皇帝與【    】

     【    】合力推動。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39764420692 

留言


  1. 1.慈禧太后與朝中的一些大臣,欲藉由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該組織的口號為【扶清滅洋】)來對付外國人,最後卻引發「【八國聯軍】」這場戰爭,導致北京被攻陷,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懼怕外國勢力的威脅,逃往【西安】避難。戰後,清朝與各國簽訂「【《辛丑和約》】」這個條約。為了籠絡人心,決定主動下詔變法,推動「【庚子後新政】」這項改革運動。


    2.光緒21年,康有為與其他舉人共一千餘人聯合上書光緒皇帝,要求「拒和、遷都、再戰、變法」。上述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對哪個條約的內容產生不滿所導致的:【《馬關條約》】。


    3.「日本以小國之姿,居然能擊敗中國北方的大國,主要是因為日本推動政治改革,奠定了新的國家體制。」

    (1)上述的新國家體制指的是【君主立憲】。

    (2)日本擊敗中國北方大國的戰爭是指「【日俄】戰爭」。

    (3)這場戰爭的結果,使中國開始體認到此「新國家體制」有其優勢存在,於是朝野開始鼓吹「【立憲運動】」這項改革運動。

    (4)此運動最後卻令人大失所望,其原因為「出現【皇族內閣】的現象」,其頒布的內閣名單,閣員大多屬於「【滿】族」。

    (5)承第4題,當時支持改革的人士大為失望,因而轉而支持「【革命運動】」這項改革運動。


    4.科舉制度

    (1)從【隋】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歷代選拔人才的重要管道。

    (2)此制度在封建時代最主要的優點是【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3)到了清末已無法與「【新式】教育」競爭。

    (4)在【光緒】皇帝在位時的「【庚子後新政】」這項改革運動被徹底廢除。


    5.「在此改革運動中,將政府中的冗官、冗員一舉撤除,這樣一來便可以使行政的效率提升,但受到守舊人士的反對,最終未達成其理想。」

    (1)上述的改革運動是【戊戌變法】。

    (2)這場改革運動的最大優點是「【新法能切中時弊】」。

    (3)這項改革運動源自於「【甲午戰爭】」這場戰爭的失敗。


    6.臺灣之所以會受到日本統治與「《【馬關】條約》」的簽訂有關,這是一場為了【朝鮮】宗主權而開打的戰爭,中國在【朝鮮】一帶與日本發生激戰,但是【北洋】艦隊在【黃海】的海戰與【平壤】的陸戰都慘敗,最後為了結束戰爭,中國只好再次簽下不平等條約。


    7.明治維新

    (1)「明治維新」是否受到明治天皇的支持:【是】。

    (2)「明治維新」的改革重點是「推行【西化】」的改革。

    (3)「明治維新」的改革成果第一次展現在哪一場戰爭:【甲午戰爭】。

    (4)中國的「自強運動」是否是參考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否】。


    8.日本於牡丹社事件時出兵攻擊臺灣,並迫使清廷承認其攻擊行動是「【保民義舉】」。日本當時所欲保護的「民」所指為【琉球】漁民。


    9.中國面臨列強要求劃分勢力範圍、租借港灣的處境,是在「【甲午戰爭】」這場戰爭之後。


    10.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在「【戊戌變法】」這項改革運動中,立場處於對立局面。


    11.「中國政府首度同意讓外國人在通商口岸設置工廠,因此無法藉由關稅來保護本國的產業。」上述的情況是受到「【《馬關條約》】」這個條約簽訂的影響。


    12.孫中山推動革命運動,是在「【甲午戰爭】」這場戰爭之後。


    13.清朝末年由於西洋宗教以高姿態傳入中國,另外有中國教徒倚仗外國勢力而欺壓鄰人的狀況,從而造成人們對基督宗教形成負面觀感:

    (1)中國人民對此普遍有「【仇洋反教】」的觀念。

    (2)在「人民怨極,群思報復」下,終於引發了「【義和團事件】」這場亂事。


    14.「【李鴻章】」這位清末的重要大臣,曾在自強運動期間視察唐胥鐵路,並且代表清廷到日本簽下《馬關條約》。


    15.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歷史相當悠久,自清末「【戊戌變法】」這項改革運動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學術重鎮之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知識分子。」


    16.日本的崛起之路最早遭遇「【美國】」這個國家的武力挑戰。


    17.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對外最早的侵略行動是「【牡丹社事件】」,其後併吞【琉球】。


    18.日本讓自身勢力逐漸侵入中國東北,是在戰勝「【俄國】」這個國家之後。


    19.「戊戌變法」、「庚子後新政」、「立憲運動」這三項活動都屬於「【制度】層次」的運動。


    20.戊戌變法僅僅推動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參與新政的人士不是被逮捕,便是被迫逃往海外。導致新政失敗的最大原因為「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21.戊戌變法主要是由光緒皇帝與【康有為】、【梁啟超】合力推動。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飛魚(翰林版第三冊第三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版講義: 飛魚(翰林版B4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下)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飛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根據 廖鴻基 《飛魚》一文的敘述, 【    】 是飛魚亢奮的藥引。 2.《飛魚》一文全文充滿 【    】 畫面,讓人彷彿 【        】 。 3.《飛魚》一文中,作者在 【    】 的過程中意外看到飛魚 。 4.《飛魚》一文中主要在描述阿美族人捕捉飛魚的過 程 與情景,東海岸阿美族人將捕獲的飛魚 視為 【        】。     5. 「我俯下舷邊,手臂伸進水裡,燈泡邊還在充電靜止 的飛魚,竟然允許我用指頭,如愛撫寵 物般 輕輕順撫 牠的頭。」這段話可以看出飛魚具有 【        】的特性。 6. 根據 《飛魚》 一文,可知阿美族男人積極去捕飛魚, 除了經濟因素外,還有什麼其他原因:   【            】。 7.《飛魚》一文是作者在進行 【    】的 生態調查而寫下的文章。       (二)字義: 1.日「暮」 【                  】 時分    /  「暮」 【        】 春三月  / 天寒歲「暮」 【        】     /  「夕陽薄暮」的「暮」 【                  】    /  「暮」 【      】 氣沉沉    2.「薄」 【      】 雲巖際出  / 夕陽「薄」 【    】 暮   / 出身微「薄」 【    】 /  日「薄」 【    】 西山  / 如履「薄」 【      】 冰  (三)修辭:    1. 燈火密密湧湧簡直如海上鬧市夜街: 【        】法  2.那真是賊頭賊腦的一群搞怪海豚: 【        】法  3.我也知道,那六頭精靈樣的虎鯨也和我們緊緊抱在一起: 【        】法  4.點點漁火熱鬧浮散在銀潔海面,天地宛如倒置,閃燦星辰全落在海面湧動:  【  

五柳先生傳(翰林版第二冊第七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五柳先生傳(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五柳先生傳 》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句中    的「去留」可換為 【    】 。 2. 《 五柳先生傳 》 中的哪段話最能表現 陶淵明 安於貧窮的    個性: 【    】 。 3. 《 五柳先生傳 》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這句話所呈現的精神,與 【    】 接近,這是呼應    了 五 柳 先生 【    】 的個性。 4. 《 五柳先生傳 》 一文最後以「 無懷 氏之民歟! 葛天 氏之    民歟!」作結尾,其用意是暗喻自己 【    】 ,有    如 【    】 的人。 5. 請完成下列對於 五柳先生 行事作為的說明:  (1)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到親友家做客 表露 【    】 的性格 。   (2) 好讀書,不求甚解 —— 讀書態度著重   【    】 、 【    】 。  (3)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 個性 【    】 ,不羨     慕 【    】 。  (4) 無懷 氏之民歟! 葛天 氏之民歟 —— 像 【    】     的人一樣。 6. 下列「 」中所指的對象均為 《 五柳先生傳 》 一文中的    人物,請寫出其所指的人物:   (1) 「茲」若人之儔乎: 【    】 。  (2) 極「其」言: 【    】 。  (3) 以樂「其」志: 【    】 。  (4) 「或」置酒而招之: 【    】 。 7. 《 五柳先生傳 》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 —— 晏如也。」這是說 明 五柳 先生 處於貧困    卻 【    】 。 8. 《 五柳先生傳 》 為 陶淵明 的自況,但為何 陶淵明 不直接    寫自傳呢?因為以虛擬人物,寄託自我的理想較為    【    】 。 9. 請完成下列有關「茲若人之儔乎」的涵義: (1) 「若人」指的是 【    】 。  (2) 五柳先生 欣賞 黔婁 的 【    】 。  (3) 「茲」指的是 【    】 。  (4) 整句意思是: 【    】 。 10. 《 五柳先生傳 》 是採用 【    】 人稱的立場寫      成。   ( 二 ) 詞性: 編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