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中歷史科重點整理(B6)(3-2戰間期的政經情勢發展)(康軒版)(111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西元1919年,【    】成立「【    】(任務

   是團結【    】階級和【    】群眾,推翻

   【    】主義和【    】主義統治,實施

   【    】階級專政,徹底消滅階級)」,致力將

   【    】推銷到世界。蘇聯的【    】成就也

   鼓舞歐亞各地的共黨活動,使歐洲與亞洲政局都出現動

   盪



2.西元1933年,【    】就任總統後,為了應付

    【    】,採取多項社會與經濟改革,後人稱之

   為【    】」,內容主要為興建大型公共建設,

   藉此增加【    】機會,並帶動民間的

   【    】【    】,逐漸減緩【    】

   對美國的衝擊。



3.承上題,中華民國在一九七〇年代於臺灣開啟的

   【    】與上述美國進行的改革相似,當時改革的

   背景是【    】。



4.西元1917年,【    】領導「【    】

   黨」,提出了「【    】【    】

    【    】」的口號,發動「【    】」,推

    翻臨時政府,採行一黨專政,鎮壓各地異議分子,建

    立世界第一個共產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

    邦」,簡稱「【    】),並退出一次大戰。



5.一次大戰後,經濟瀕臨崩潰,共產黨又在各地肆虐,破

   壞社會秩序,西元1922年,【    】透過打擊共

   產黨的作為,以及用「恢復【    】光榮」為口

   號,領導「【    】黨」進軍羅馬,發動政變,後

   來義大利國王任命他為首相。



6.俄國因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面臨嚴重「【    】

   衰退」與「【    】危機」,於西元1917年爆發

   【    】,人民推翻最後一任沙皇【    】,

    終結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

    沙皇專制制度,建立臨時政府。



7.【    】」在西元1935316日向全世界宣布

   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德國重新實行【    】

   役制,且未來的軍隊的實力將會擴建成36個師,約合

   50萬人左右,這樣的消息讓部分德國人驚訝,更

   讓部分人感到振奮,因為有可能可以洗雪

   【    】」帶來的恥辱了。



8.因為蘇聯領導人【    】實施【    】

   經濟」,積極發展【    】【    】,帶動

   了國家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蘇聯自西元1924西元

   1953年間,國家的發展有了根本變化,從

    「【    】業」國家變成了「【    】業」

   國家,但人民的生活水準未見改善



9.西元19291024日,美國【    】出現瘋狂拋

   售股票的風潮,股票價格暴跌,一天之內竟有一千三百

   萬張股票賣出,而這一天也被稱為「黑色星期四」。


(1)此事件發生的背景與「美國提高【    】,實施

    【    】政策」、「美國盛行【    】

    義」、「各國皆仿效【    】調高

    【    】,反而使商品不易賺錢」有關。


(2)後續引發世界性的「【    】」。



10.希特勒在【    】優越理論下,開始對

     「【    】人進行迫害行動。



11.傳統歐洲本為世界的中心,但在「【    】」爆

     發後,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霸權



12.一次大戰後,義大利與德國均無法改善國內

     【    】困頓(【    】)的窘境,因而促使

      「【    】政治(使用強制手段,控制國家的政

     治、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興起。德國是由

     【    】建立的「【    】黨」取得政權,

     主張廢除「【    】條約(此條約嚴重影響德國

     的發展,也點燃二次大戰爆發的導火線),並提出收復

     【    】、打擊【    】恢復

     【    】等口號,獲得民眾的支持,推動

     【    】來解決失業問題。義大利則是由

     【    】領導的「【    】黨」統治。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39764420692    

留言


  1. 1.西元1919年,【列寧】成立「【共產國際】(任務是團結【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推翻【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徹底消滅階級)」,致力將【共產革命】推銷到世界。蘇聯的【經濟】成就也鼓舞歐亞各地的共黨活動,使歐洲與亞洲政局都出現動盪。


    2.西元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後,為了應付【經濟大恐慌】,採取多項社會與經濟改革,後人稱之為「【新政】」,內容主要為興建大型公共建設,藉此增加【就業】機會,並帶動民間的【消費】與【投資】,逐漸減緩【經濟大恐慌】對美國的衝擊。


    3.承上題,中華民國在一九七〇年代於臺灣開啟的【十大建設】與上述美國進行的改革相似,當時改革的背景是【石油危機】。


    4.西元1917年,【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和平】、【土地】、【麵包】」的口號,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採行一黨專政,鎮壓各地異議分子,建立世界第一個共產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簡稱「【蘇聯】」),並退出一次大戰。


    5.一次大戰後,經濟瀕臨崩潰,共產黨又在各地肆虐,破壞社會秩序,西元1922年,【墨索里尼】透過打擊共產黨的作為,以及用「恢復【古羅馬】光榮」為口號,領導「【法西斯】黨」進軍羅馬,發動政變,後來義大利國王任命他為首相。


    6.俄國因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面臨嚴重「【經濟】衰退」與「【糧食】危機」,於西元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人民推翻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終結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沙皇專制制度,建立臨時政府。


    7.「【希特勒】」在西元1935年3月16日向全世界宣布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德國重新實行【義務】兵役制,且未來的軍隊的實力將會擴建成36個師,約合兵力50萬人左右,這樣的消息讓部分德國人驚訝,更讓部分人感到振奮,因為有可能可以洗雪「【凡爾賽】條約」帶來的恥辱了。


    8.因為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實施「【計畫】經濟」,積極發展【國防】與【重工業】,帶動了國家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蘇聯自西元1924年∼西元1953年間,國家的發展有了根本變化,從「【農】業」國家變成了「【工】業」國家,但人民的生活水準未見改善。


    9.西元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出現瘋狂拋售股票的風潮,股票價格暴跌,一天之內竟有一千三百萬張股票賣出,而這一天也被稱為「黑色星期四」。

    (1)此事件發生的背景與「美國提高【關稅】,實施【關稅壁壘】政策」、「美國盛行【孤立】主義」、「各國皆仿效【美國】調高【關稅】,反而使商品不易賺錢」有關。

    (2)後續引發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


    10.希特勒在「【種族】優越理論」下,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行動。


    11.傳統歐洲本為世界的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霸權。


    12.一次大戰後,義大利與德國均無法改善國內【經濟】困頓(【通貨膨脹】)的窘境,因而促使「【極權】政治(使用強制手段,控制國家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興起。德國是由【希特勒】建立的「【納粹】黨」取得政權,主張廢除「【凡爾賽】條約」(此條約嚴重影響德國的發展,也點燃二次大戰爆發的導火線),並提出收復【領土】、打擊【共黨】、恢復【秩序】等口號,獲得民眾的支持,推動【大型建設】來解決失業問題。義大利則是由【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黨」統治。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南一版第二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來樹身滑溜不好攀爬,果    實各自散在枝枒末梢,常得 冒著摔落的危 險。再則整棵    樹的果實,往往不同時間成熟。」採摘土芭樂時須面臨    的風險是 【      】 。 2.根據《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文,作者認為珍珠芭樂或    是泰國芭樂的市場優勢為 【      】 , 【      】    。   3.《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讓自    己香氣四溢,吸引覓食者到 來。但為了保 護自己,結出    的果實,又刻意在不同的時間成熟,以免被我們這些    惡 童或鳥群吃光。」哪句成語 適合用來形容土芭樂的生   存 策略: 【      】 。            4.請完成土芭樂果實的生長策略:   (1)熟度不一: 【      】 。 (2)不同時成熟: 【      】 。 (3)香氣迷人: 【      】 。 (4)多籽: 【      】 。 5.《土芭樂的生存之道》:「有一回忍俊不住,就近摘了    熟透的一顆,不過李子般 大,試咬之,腐 熟軟塌的果肉   ,自齒間傳出,口感欠佳。」由此可推斷,土芭樂 具有   何種缺點: 【      】 。         6.《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縱使沒有熟果掉落,站在芭    樂樹下,閉上眼,深呼吸, 照樣聞得到那 種質樸的香氣    ,籠罩整個空間。」由此可推斷,土芭樂具有       【      】 的特色。   7.《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果肉熟度亦不均勻。再摘一 顆皮硬青綠的, 盡是粗澀之    感,但它繼續報以芳醇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