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中歷史科重點整理(B6)(3-1第一次世界大戰)(康軒版)(111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帝國主義國家對外擴張之際,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時

   常採取相互【    】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十

   九世紀以來,形成【    】與【    】兩大陣

   營對抗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歐洲列強已形成

   了德、奧、義的【    】,以及英、法、俄的

   【    】兩大軍事壁壘,不久後在【    】

   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



2.西方國家的婦女是在哪一史事之後獲得選舉權

   :【    】



3.一次大戰結束後,西元1919年,參戰各國在巴黎召開

   「【    】」:


(1)號稱三巨頭的是英國首相【    】、法國總理

    【    】和美國總統【    】    


(2)簽訂「【    】」,決定處置同盟國的方案。


(3)承上題,這份文件,將為20年後的戰爭埋下伏筆,因

    為內容對「【    】」這個國家非常不利。


(4)採取「【    】」的原則,來處理民族獨立問

    題。



4.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出現一種共識,為避免類似

   的戰爭再度爆發,便需要有一個維繫和平秩序的組織,

   但此組織成立後卻受到不少批評,認為其功能不全

     ……


(1)上述的組織指的是【    】。


(2)此一組織是美國總統【    】的理想


(3)此一組織之所以被批評「功能不全」的原因是

    【    】【    】。



5.西元1914年因發生「【    】事件」,歐洲各國

   因結盟關係紛紛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在西線戰場與英、法形成

   「【    】」,之後德國實施「【    】

   策」,攻擊駛近英國近海的船艦,並且不經事先警告,

   卻波及美國商船,加上獲知德國欲煽動【    】

   美,許多中立國也紛紛加入【    】陣營,於是美

   國於「西元【    】」對德宣戰,扭轉戰爭局勢

   。



7.鄂圖曼帝國統治「【    】半島」,二十世紀初,

   【    】趁著鄂圖曼帝國國勢衰微,積極拓展勢力

   ,引發【    】不安。



8.在一次大戰結束之前,西元【    】年,威爾遜提

   出了「【    】」作為交戰國議和的基礎,其中包

   含「【    】原則」及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組織

   。



9.由於美國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沒有獲得任何利益,而戰

   爭期間援助歐洲的貸款也難以收回,加上國內民族情緒

   的影響,因此美國轉而採取「【    】」,不再參

   與歐洲事務,並且建立嚴格的關稅制度。



10.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爾幹半島新獨立國家領土糾紛

     不斷,【    】【    】又從中煽惑鼓動

     ,導致兵連禍結,其中「【    】事件」更引爆

     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看來是奧國與塞爾維亞之間

     的衝突,但事實上,塞國背後還有「【    】

     這個國家的勢力在支持。



11.坦克車又稱戰車,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

     戰之王」的稱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新武器

     ,這種武器是為了因應「突破【    】僵局」這

     個情勢而產生。



12.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哪一陣營先取得優勢

     :【    】



13.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迫割讓領土、限制軍備與

     償還巨額賠款,由此可知各戰勝國多持

     「【    】心理」對待戰敗國



1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哪一國的退出,使得協約國東

     線的軍力瓦解,情勢一度危急【    】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39764420692   

留言


  1. 1.帝國主義國家對外擴張之際,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時常採取相互【結盟】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十九世紀以來,形成【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對抗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歐洲列強已形成了德、奧、義的【三國同盟】,以及英、法、俄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壁壘,不久後在【巴爾幹】半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


    2.西方國家的婦女是在哪一史事之後獲得選舉權:【第一次世界大戰】。


    3.一次大戰結束後,西元1919年,參戰各國在巴黎召開「【巴黎和會】」:

    (1)號稱三巨頭的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蒙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

    (2)簽訂「【《凡爾賽條約》】」,決定處置同盟國的方案。

    (3)承上題,這份文件,將為20年後的戰爭埋下伏筆,因為內容對「【德國】」這個國家非常不利。

    (4)採取「【民族自決】」的原則,來處理民族獨立問題。


    4.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出現一種共識,為避免類似的戰爭再度爆發,便需要有一個維繫和平秩序的組織,但此組織成立後卻受到不少批評,認為其功能不全……。

    (1)上述的組織指的是【國際聯盟】。

    (2)此一組織是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理想。

    (3)此一組織之所以被批評「功能不全」的原因是【缺乏軍事力量】、【美國未加入】。


    5.西元1914年因發生「【塞拉耶佛】事件」,歐洲各國因結盟關係紛紛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在西線戰場與英、法形成「【壕溝】戰」,之後德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政策」,攻擊駛近英國近海的船艦,並且不經事先警告,卻波及美國商船,加上獲知德國欲煽動【墨西哥】反美,許多中立國也紛紛加入【協約國】陣營,於是美國於「西元【1917】年」對德宣戰,扭轉戰爭局勢。


    7.鄂圖曼帝國統治「【巴爾幹】半島」,二十世紀初,【奧匈帝國】趁著鄂圖曼帝國國勢衰微,積極拓展勢力,引發【塞爾維亞】不安。


    8.在一次大戰結束之前,西元【1918】年,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原則】」作為交戰國議和的基礎,其中包含「【民族自決】原則」及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組織。


    9.由於美國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沒有獲得任何利益,而戰爭期間援助歐洲的貸款也難以收回,加上國內民族情緒的影響,因此美國轉而採取「【孤立主義】」,不再參與歐洲事務,並且建立嚴格的關稅制度。


    10.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爾幹半島新獨立國家領土糾紛不斷,【俄】、【奧】又從中煽惑鼓動,導致兵連禍結,其中「【塞拉耶佛】事件」更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看來是奧國與塞爾維亞之間的衝突,但事實上,塞國背後還有「【俄國】」這個國家的勢力在支持。


    11.坦克車又稱戰車,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的稱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新武器,這種武器是為了因應「突破【壕溝】僵局」這個情勢而產生。


    12.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哪一陣營先取得優勢:【同盟國】。


    13.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迫割讓領土、限制軍備與償還巨額賠款,由此可知各戰勝國多持「【報復】心理」對待戰敗國。


    1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哪一國的退出,使得協約國東線的軍力瓦解,情勢一度危急:【俄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一顆珍珠(南一版第三冊自學三)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一顆珍珠(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一顆珍珠》一文中提到小小的蚌被沙礫入侵,牠忍著    痛苦包容這個苦難,最後形成美麗的珍珠。有哪些成語    可以用來形容這個過程:【    】、【    】    、【    】。  2.《一顆珍珠》:「當小小的蚌安詳地憩歇在海底,突然    一個打擊臨到牠。」這段話意近於【    】、    【    】。 3.《一顆珍珠》:「蚌強忍著撕裂一般的痛苦,一點點分    泌出光滑的真珠質來層層包容侵入牠生命中的沙礫,最    後終成渾圓美麗的珍珠。」這段話意近於【    】    。   4.《一顆珍珠》:「年年歲歲,漫長的忍耐,無盡的辛    酸,那一粒醜陋的沙礫已變成美麗的珍珠。」 (1)這段話的主旨是「經過漫長的【    】終究能成      就美麗的【    】」。 (2)這段話意近於【    】、     【    】、【    】。 5.《一顆珍珠》:「眼淚化作歡笑,痛苦的代價成就了榮    耀的光彩。」這段話意近於【    】。 6.《一顆珍珠》:「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卻受不能閱讀之    困。」這段話意指「路易斯因無法【    】而不得    其門而入的困境」。 7.《一顆珍珠》:「他一再的研究試驗,忍受無數的失敗    挫折。」這段話呼應第【    】段的內容,生成珍    珠的過程,同樣也經歷了【    】。 8.《一顆珍珠》:「同樣是一根針,曾經使他失去光明,    卻也因此帶給億萬盲人光明和希望,多麼奇妙的轉變!     」 (1)透過同一根針加以說明【    】。 (2)這段話意近於【    】。 9.《一顆珍珠》:「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不幸的表面,    流血的創口,受傷的心,我們只會埋怨、訴苦、哀憐不    滿。」 (1)這...

古詩選《慈烏夜啼》《迢迢牽牛星》(翰林版B3L2)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慈烏夜啼 》 : (1) 《 慈烏夜啼 》 是一首 【    】 詩,藉此詩表達 「 【              】 」的遺憾,並勸諭世人力行 【    】 。 (2) 《 慈烏夜啼 》一詩中敘述「 烏鴉尚有反哺之恩,羔羊且知跪乳之意, 【    】 的不孝,連禽獸都不如。 」 (3) 請完成關於 《 慈烏夜啼 》一詩中的 「 代詞 」 所指稱的人、事、物 : (A) 聞「者」為沾襟 :【  】 。 (B) 「其」心不如禽 :【    】 。 (C) 慈烏失「其」母 :【    】 。 (D) 嗟哉「斯」徒輩 :【                】 。 (4) 《 慈烏夜啼 》一詩中 以 吳起 為例來諷刺哪種人 : 【                      】 。 (5) 白居易 在 《 慈烏夜啼 》 一詩中,斥責 吳起 不孝的主要原因是 【                】 。 (6) 《 慈烏夜啼 》 一詩中,「夜夜夜半啼」一句,朗誦音節應作 「 【      】 / 【      】 」 。 (7) 《 慈烏夜啼 》 一詩藉 「 夜夜啼叫的慈烏 」 來諷諭 【                      】 。 (8) 《 慈烏夜啼 》 一詩主旨為傳達 【        】 。 (9) 《 慈烏夜啼 》 詩中提及 【    】 ,是孝子的典範。 (10) 《 慈烏夜啼 》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此二句所表達的意涵與 【                            】 相同。 出處:素養題 認知向度:基本語文知識 難易度:易 2. 《 迢迢牽牛星 》 (1) 《 迢迢牽牛星 》 一詩中, 織女 本應善織,為何「札札弄機杼」,卻又「終日不成 章」呢 : 【                              】 。 (2) 請完成關於 《 迢迢牽牛星 》一詩的 特色 敘述 : (A) 善用詩歌中的 【    】 技巧 。 (B) 善用 【    】 ,增添節奏感及音韻之美,反覆吟詠,餘味無窮 。 (C) 【  】 近 【  】 遠, 【  】 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