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中歷史科重點整理(B6)(3-1第一次世界大戰)(康軒版)(111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帝國主義國家對外擴張之際,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時

   常採取相互【    】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十

   九世紀以來,形成【    】與【    】兩大陣

   營對抗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歐洲列強已形成

   了德、奧、義的【    】,以及英、法、俄的

   【    】兩大軍事壁壘,不久後在【    】

   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



2.西方國家的婦女是在哪一史事之後獲得選舉權

   :【    】



3.一次大戰結束後,西元1919年,參戰各國在巴黎召開

   「【    】」:


(1)號稱三巨頭的是英國首相【    】、法國總理

    【    】和美國總統【    】    


(2)簽訂「【    】」,決定處置同盟國的方案。


(3)承上題,這份文件,將為20年後的戰爭埋下伏筆,因

    為內容對「【    】」這個國家非常不利。


(4)採取「【    】」的原則,來處理民族獨立問

    題。



4.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出現一種共識,為避免類似

   的戰爭再度爆發,便需要有一個維繫和平秩序的組織,

   但此組織成立後卻受到不少批評,認為其功能不全

     ……


(1)上述的組織指的是【    】。


(2)此一組織是美國總統【    】的理想


(3)此一組織之所以被批評「功能不全」的原因是

    【    】【    】。



5.西元1914年因發生「【    】事件」,歐洲各國

   因結盟關係紛紛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在西線戰場與英、法形成

   「【    】」,之後德國實施「【    】

   策」,攻擊駛近英國近海的船艦,並且不經事先警告,

   卻波及美國商船,加上獲知德國欲煽動【    】

   美,許多中立國也紛紛加入【    】陣營,於是美

   國於「西元【    】」對德宣戰,扭轉戰爭局勢

   。



7.鄂圖曼帝國統治「【    】半島」,二十世紀初,

   【    】趁著鄂圖曼帝國國勢衰微,積極拓展勢力

   ,引發【    】不安。



8.在一次大戰結束之前,西元【    】年,威爾遜提

   出了「【    】」作為交戰國議和的基礎,其中包

   含「【    】原則」及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組織

   。



9.由於美國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沒有獲得任何利益,而戰

   爭期間援助歐洲的貸款也難以收回,加上國內民族情緒

   的影響,因此美國轉而採取「【    】」,不再參

   與歐洲事務,並且建立嚴格的關稅制度。



10.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爾幹半島新獨立國家領土糾紛

     不斷,【    】【    】又從中煽惑鼓動

     ,導致兵連禍結,其中「【    】事件」更引爆

     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看來是奧國與塞爾維亞之間

     的衝突,但事實上,塞國背後還有「【    】

     這個國家的勢力在支持。



11.坦克車又稱戰車,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

     戰之王」的稱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新武器

     ,這種武器是為了因應「突破【    】僵局」這

     個情勢而產生。



12.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哪一陣營先取得優勢

     :【    】



13.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迫割讓領土、限制軍備與

     償還巨額賠款,由此可知各戰勝國多持

     「【    】心理」對待戰敗國



1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哪一國的退出,使得協約國東

     線的軍力瓦解,情勢一度危急【    】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39764420692   

留言


  1. 1.帝國主義國家對外擴張之際,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時常採取相互【結盟】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十九世紀以來,形成【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對抗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歐洲列強已形成了德、奧、義的【三國同盟】,以及英、法、俄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壁壘,不久後在【巴爾幹】半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


    2.西方國家的婦女是在哪一史事之後獲得選舉權:【第一次世界大戰】。


    3.一次大戰結束後,西元1919年,參戰各國在巴黎召開「【巴黎和會】」:

    (1)號稱三巨頭的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蒙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

    (2)簽訂「【《凡爾賽條約》】」,決定處置同盟國的方案。

    (3)承上題,這份文件,將為20年後的戰爭埋下伏筆,因為內容對「【德國】」這個國家非常不利。

    (4)採取「【民族自決】」的原則,來處理民族獨立問題。


    4.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出現一種共識,為避免類似的戰爭再度爆發,便需要有一個維繫和平秩序的組織,但此組織成立後卻受到不少批評,認為其功能不全……。

    (1)上述的組織指的是【國際聯盟】。

    (2)此一組織是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理想。

    (3)此一組織之所以被批評「功能不全」的原因是【缺乏軍事力量】、【美國未加入】。


    5.西元1914年因發生「【塞拉耶佛】事件」,歐洲各國因結盟關係紛紛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在西線戰場與英、法形成「【壕溝】戰」,之後德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政策」,攻擊駛近英國近海的船艦,並且不經事先警告,卻波及美國商船,加上獲知德國欲煽動【墨西哥】反美,許多中立國也紛紛加入【協約國】陣營,於是美國於「西元【1917】年」對德宣戰,扭轉戰爭局勢。


    7.鄂圖曼帝國統治「【巴爾幹】半島」,二十世紀初,【奧匈帝國】趁著鄂圖曼帝國國勢衰微,積極拓展勢力,引發【塞爾維亞】不安。


    8.在一次大戰結束之前,西元【1918】年,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原則】」作為交戰國議和的基礎,其中包含「【民族自決】原則」及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組織。


    9.由於美國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沒有獲得任何利益,而戰爭期間援助歐洲的貸款也難以收回,加上國內民族情緒的影響,因此美國轉而採取「【孤立主義】」,不再參與歐洲事務,並且建立嚴格的關稅制度。


    10.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爾幹半島新獨立國家領土糾紛不斷,【俄】、【奧】又從中煽惑鼓動,導致兵連禍結,其中「【塞拉耶佛】事件」更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看來是奧國與塞爾維亞之間的衝突,但事實上,塞國背後還有「【俄國】」這個國家的勢力在支持。


    11.坦克車又稱戰車,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的稱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新武器,這種武器是為了因應「突破【壕溝】僵局」這個情勢而產生。


    12.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哪一陣營先取得優勢:【同盟國】。


    13.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迫割讓領土、限制軍備與償還巨額賠款,由此可知各戰勝國多持「【報復】心理」對待戰敗國。


    1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哪一國的退出,使得協約國東線的軍力瓦解,情勢一度危急:【俄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