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中歷史科重點整理(B6)(2-2帝國主義的擴張)(康軒版)(111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 【    】革命後,各國為確保【    】來源

    及建立【    】,積極拓展【    】,衝突

    日益嚴重,再加上「【    】主義」盛行,使帝

    國主義再度興盛。



2.帝國主義列強對外擴張時,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都

   會以「【    】」這個理論作為藉口,強調自身優

   越的【    】,對其他民族的侵略與壓迫,乃是合

   理且必須完成的任務



3.西元1858年,【    】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後,大

   量生產【    】【    】等經濟作物,卻造

   成印度多處饑荒不斷。



4.十九世紀,歐美列強侵略亞洲,中國、日本分別實施

   【    】因應,仍保有國家主權。但許多南亞、

   東南亞國家則淪為殖民地,如【    】

   【    】等。



5.一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文化優越感,以

   【    】【    】力量壓迫其他

   國家,對外建立【    】,這種行為與觀念稱為

   【    】主義。



6.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列強對【    】」這個地

   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內陸,並生產殖民母國需求的工業原

   料。



7.帝國主義的熱潮大約在【    】時形成帝國

   主義國家興起的原因,與【    】的展開有直

   接的關聯



8.十九世紀法國侵略亞洲的大本營設在哪一個國家

   :【    】。



9.歐洲國家於十六至十八世紀紛紛在美洲及亞洲建立殖民

   地,進行採礦、墾殖等經濟掠奪,並將其文化、宗教強

   行傳入,為當地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上述這種行為與

   觀念被稱為【    】主義



10.這個國家一開始以中南美洲的保護者自居,對外阻止

     歐洲列強進入該地。卻在歐洲勢力撤出之後,開始一

     步步透過政治、經濟手段掌握中南美洲,相對於歐洲

     列強,他的控制手段一點都不仁慈。上述這個國家應

     是指【    】。



11.英國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中,只有這個殖民地被稱作

     「王冠上的寶石」,用以稱讚該地富庶。


(1)該地為【    】。


(2)該地原為【    】統治



12.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國家開始掠奪勞力、原料、市場,

     亞洲與非洲國家漸次淪為殖民地與半殖民地,但是

     「【    】」這個卻因為變法成功,加入帝

     國主義的陣營



13.西方探險家深入非洲大陸後,促使帝國主義國家對非

     洲更感興趣。這主要是發生在「【    】」這個

     年代的事



14.中國於清朝末年發動許多次對外戰爭,其中不少戰爭

     是為了保有邊境的藩屬而戰。請問:清、法之間爭奪

     的國家為【    】。



15.中國在十七世紀面對歐洲國家時還有抵抗的餘力,到

     了十九世紀卻只有挨打的分,這是因為

     「【    】」這個歷史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使中

     國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



16.香蕉在十九世紀末躋身暢銷農產品之列。然而,生產

     地卻陷入經濟依賴的困境中,而被戲稱為『香蕉共和

     國』,背後暗藏著血淚故事。


(1)「香蕉共和國」指的是哪裡:【    】。


(2)是什麼事件最可能促成十九世紀末的「香蕉共和國」

    面臨此般困境:【    】。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1.【工業】革命後,各國為確保【原料】來源及建立【市場】,積極拓展【殖民地】,衝突日益嚴重,再加上「【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使帝國主義再度興盛。


    2.帝國主義列強對外擴張時,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都會以「【社會達爾文主義】」這個理論作為藉口,強調自身優越的【民族文化】,對其他民族的侵略與壓迫,乃是合理且必須完成的任務。


    3.西元1858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後,大量生產【棉】、【茶】等經濟作物,卻造成印度多處饑荒不斷。


    4.十九世紀,歐美列強侵略亞洲,中國、日本分別實施【改革】因應,仍保有國家主權。但許多南亞、東南亞國家則淪為殖民地,如【印度】、【越南】等。


    5.一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文化優越感,以【政治】、【軍事】力量壓迫其他國家,對外建立【殖民地】,這種行為與觀念稱為【帝國】主義。


    6.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列強對「【非洲】」這個地區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內陸,並生產殖民母國需求的工業原料。


    7.帝國主義的熱潮大約在「【十九世紀】」時形成,帝國主義國家興起的原因,與「【工業革命】的展開」有直接的關聯。


    8.十九世紀法國侵略亞洲的大本營設在哪一個國家:【越南】。


    9.歐洲國家於十六至十八世紀紛紛在美洲及亞洲建立殖民地,進行採礦、墾殖等經濟掠奪,並將其文化、宗教強行傳入,為當地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上述這種行為與觀念被稱為「【帝國】主義」。


    10.這個國家一開始以中南美洲的保護者自居,對外阻止歐洲列強進入該地。卻在歐洲勢力撤出之後,開始一步步透過政治、經濟手段掌握中南美洲,相對於歐洲列強,他的控制手段一點都不仁慈。上述這個國家應是指【美國】。


    11.英國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中,只有這個殖民地被稱作「王冠上的寶石」,用以稱讚該地富庶。

    (1)該地為【印度】。

    (2)該地原為【蒙兀兒帝國】統治。


    12.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國家開始掠奪勞力、原料、市場,亞洲與非洲國家漸次淪為殖民地與半殖民地,但是「【日本】」這個國家卻因為變法成功,加入帝國主義的陣營。


    13.西方探險家深入非洲大陸後,促使帝國主義國家對非洲更感興趣。這主要是發生在「【十九世紀中】」這個年代的事。


    14.中國於清朝末年發動許多次對外戰爭,其中不少戰爭是為了保有邊境的藩屬而戰。請問:清、法之間爭奪的國家為【越南】。


    15.中國在十七世紀面對歐洲國家時還有抵抗的餘力,到了十九世紀卻只有挨打的分,這是因為「【工業革命】」這個歷史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使中國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


    16.香蕉在十九世紀末躋身暢銷農產品之列。然而,生產地卻陷入經濟依賴的困境中,而被戲稱為『香蕉共和國』,背後暗藏著血淚故事。

    (1)「香蕉共和國」指的是哪裡:【拉丁美洲】。

    (2)是什麼事件最可能促成十九世紀末的「香蕉共和國」面臨此般困境:【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定伯賣鬼(翰林版第四冊第七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定伯賣鬼(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關於《定伯賣鬼》一文: (1) 以第 【    】 人稱的觀點作敘述。 (2) 以 【    】 敘的方式來鋪陳故事 ,故事安排了幾     次轉折,並非平鋪直敘的 表現情節 。          (3) 全文採用人、鬼【    】的方式,藉雙方的        【    】與 【    】來凸顯人物性格與 情節     發展。   (4) 以【    】刺探鬼的【    】,為本文關鍵     情節 。 (5) 文章開始先介紹【    】、【    】、     【    】。 (6) 屬於【    】小說。 (7) 《定伯賣鬼》一文的情節過程為:【    】鬼 à     【    】鬼 à 【    】鬼。   2. 《定伯賣鬼》:「當時有言:『 宗定伯 賣鬼,得錢千五    百。』」作者引用 當時流傳語的用意 在:增加故 事的   【    】性與【    】度, 【    】交    織,富 【    】性 。          3. 《定伯賣鬼》:「 定伯 因復擔鬼,鬼略無重。」意思      為 定伯 【    】鬼, 鬼全無【    】。   4. 下列各句 ○ ○ ○ 處,代表省略的主詞。請寫出缺空處指的    是誰: (1) 鬼大呼,聲咋咋,索下, ○ ○ ○ ( 【    】 ) 不復聽     之。 (2) 徑至 宛市 中,著地化為一羊, ○ ○ ○ ( 【    】 ) 便賣     之。 (3) ○ ○ ○ ( 【    】 ) 恐其變化,唾之。 (4) 新死不習渡水耳, ○ ○ ○ ( 【    】 ) 勿怪 。   5. 《定伯賣鬼》一文說鬼最怕什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