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康軒版B1語文天地二: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PART1:資料檢索〕
康軒版B1語文天地二: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PART2:閱讀策略)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拄枴杖的小男孩》:「這是第一天,小朋友臉上的表
情透露其年級:一個鬈髮的韓國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一
路哭過來,不用猜,一年級。」文中韓國小男孩一路哭
著走過來的原因,最可能是【 】。
2.《拄枴杖的小男孩》:「後來,他(姚小弟)觀察到馬
托搭車的規律,問那位接車老師:『為什麼馬托星期一
和五的早上不搭校車?』」姚小弟的疑問,說明了
【 】。
3.《拄枴杖的小男孩》:「不知怎地,早晨的印象像鳥兒
整日在腦海迴旋,令我莫名不解。」在作者腦海中整日
迴旋不去的「早晨的印象」是指【 】。
4.《拄枴杖的小男孩》:「校車來了。小男孩先上,媽媽
收好輕便輪椅遞給女司機,彼此笑著招呼,很熟悉的模
樣。其他小朋友一一上車之後,巴士開走。」
(1)馬托搭乘的是【 】。
(2)小朋友們並【 】怨言讓馬托先上車。
(3)馬托上車後,媽媽【 】離去。
(4)校車女司機對馬托的態度【 】。
(5)以上這段文字的敘述,呈現出「彼此之間熟悉的
【 】,以及【 】的氣氛」。
5.《拄枴杖的小男孩》:「老師顯然頗驚訝他(姚小弟)
注意到這事。」這句話中,作者的兒子姚小弟注意到的
「這事」,指的是【 】。
6.《拄枴杖的小男孩》:「那印象如此明亮,自在,溫
和」是形容什麼情景:【 】。
7.《拄枴杖的小男孩》:「距離一箭之遙,隊伍這裡有人
喊他(馬托),他的小枴杖划得快起來,但腳的速度跟
不上手的意志,改以聲音回應同伴的招呼。」
(1)從這句話可知小男孩當下是「心情【 】,但
腳下【 】」的狀態。
(2)由以上對馬托的描述可推知,他具有【 】、
【 】的性格特徵。
8.《拄枴杖的小男孩》:「下雪次日,小徑非常滑,我必
須摟著姚小弟慢慢走。卻看到馬托拄杖如騎著他的寶馬
一般,慢慢地穩穩地走著每一步。他戴帽子、手套,穿
大夾克、小靴,臉上的眼鏡因溫差而模糊,依然踏上積
雪草坪加入隊伍之中,因下雪而歡叫的孩子們嘴裡呼出
一朵朵熱霧。」
(1)「卻看到馬托拄杖如騎著他的寶馬一般。」這句話表
現出【 】,【 】的樣子。
(2)這整段話呈現出「姚小弟在母親的扶持之下行走,和
馬托的【 】成為鮮明的對比」。
9.《拄枴杖的小男孩》:「銀色陽光照著(馬托的)瘦小
身影,兩根枴杖之間是歪歪斜斜的步伐,臉上戴眼鏡,
背著書包。他的媽媽推輪椅走在後面。」根據上文,馬
托的母親給人【 】的印象。
10.《拄枴杖的小男孩》:「學校是一層樓建築,所有教
室、廁所皆是無障礙。馬托除了行走不方便無法跑跳
,其餘作息都很方便。」對於這樣的校園,可以稱為
【 】友善空間。
11.《拄枴杖的小男孩》一文中,「湛藍亮麗的天空」所
要表達的含義為【 】。
12.《拄枴杖的小男孩》:「臺灣是一個忽視甚至仇視行
動不自由者的地方。若有一天,我們跌斷腿或中風或
半身不遂或必須坐輪椅,那時就能深切體會這社會的
種種殘忍。」上文說明「臺灣 【 】規畫不
完善,沒有顧及【 】者的需求」。
13.《拄枴杖的小男孩》:「像馬托這樣天生帶著多重缺
憾的人,其痛苦不會被放大,其遭遇不會引來側目或
取笑。」由上文可知,要使身障者如馬托一樣,生活
得明亮、自在且有尊嚴的前提是「社會【 】
,且【 】規畫完善」。
14.《拄枴杖的小男孩》:「我從他那開朗的小圓臉預
測,馬托不會活在陰暗的洞穴裡,用鹹淚醃漬自己
的生命,不必背著繁複的痛苦,被悲苦的蠹蟲啃咬
一生。」這段文字的言外之意帶有【 】意
味,與文章中的哪一句話相呼應:【 】。
15.《拄枴杖的小男孩》: 「馬托雖然雙腳無力,但隨時
有人當他的腳。」這句話傳達出來的含義是
【 】。
(二)「向上帝禱告,同時也繼續向海岸
划行。」這句話告訴我們
【 】的道理。
(三)「人的個子愈小,看的世界就愈寬
廣;人的心,更不在他的大小,而
是他的內心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這句話說明【 】的道理。
(四)「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
錘,能受其鍛鍊則身心交益,不
受其鍛鍊則身心交損。」這段話
的意思與【 】相近。
(五)「有瑕疵的鑽石,勝過完美的石
子。」這句話引申的含意
【 】。
https://reurl.cc/rLYMZy
回覆刪除(一)精熟課文內容:
1.《拄枴杖的小男孩》:「這是第一天,小朋友臉上的表情透露其年級:一個鬈髮的韓國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一路哭過來,不用猜,一年級。」文中韓國小男孩一路哭著走過來的原因,最可能是【乍然接觸新環境,缺乏安全感】。
2.《拄枴杖的小男孩》:「後來,他(姚小弟)觀察到馬托搭車的規律,問那位接車老師:『為什麼馬托星期一和五的早上不搭校車?』」姚小弟的疑問,說明了【對馬托的作息感到好奇】。
3.《拄枴杖的小男孩》:「不知怎地,早晨的印象像鳥兒整日在腦海迴旋,令我莫名不解。」在作者腦海中整日迴旋不去的「早晨的印象」是指【馬托與媽媽遠遠走來,像陽光般明亮、自在、溫和的情景】。
4.《拄枴杖的小男孩》:「校車來了。小男孩先上,媽媽收好輕便輪椅遞給女司機,彼此笑著招呼,很熟悉的模樣。其他小朋友一一上車之後,巴士開走。」
(1)馬托搭乘的是【一般校車】。
(2)小朋友們並【無】怨言讓馬托先上車。
(3)馬托上車後,媽媽【放心】離去。
(4)校車女司機對馬托的態度【友善】。
(5)以上這段文字的敘述,呈現出「彼此之間熟悉的【默契】,以及【和諧】的氣氛」。
5.《拄枴杖的小男孩》:「老師顯然頗驚訝他(姚小弟)注意到這事。」這句話中,作者的兒子姚小弟注意到的「這事」,指的是【馬托每個星期一和五的早上不搭校車】。「他(姚
6.《拄枴杖的小男孩》:「那印象如此明亮,自在,溫和」是形容什麼情景:【馬托拄杖在前,他的媽媽在後】。
7.《拄枴杖的小男孩》:「距離一箭之遙,隊伍這裡有人喊他(馬托),他的小枴杖划得快起來,但腳的速度跟不上手的意志,改以聲音回應同伴的招呼。」
(1)從這句話可知小男孩當下是「心情【雀躍】,但腳下【不聽使喚】」的狀態。
(2)由以上對馬托的描述可推知,他具有【開朗】、【自信】的性格特徵。
8.《拄枴杖的小男孩》:「下雪次日,小徑非常滑,我必須摟著姚小弟慢慢走。卻看到馬托拄杖如騎著他的寶馬一般,慢慢地穩穩地走著每一步。他戴帽子、手套,穿大夾克、小靴,臉上的眼鏡因溫差而模糊,依然踏上積雪草坪加入隊伍之中,因下雪而歡叫的孩子們嘴裡呼出一朵朵熱霧。」
(1)「卻看到馬托拄杖如騎著他的寶馬一般。」這句話表現出【單槍匹馬】,【勇敢前行】的樣子。
(2)這整段話呈現出「姚小弟在母親的扶持之下行走,和馬托的【獨立】成為鮮明的對比」。
9.《拄枴杖的小男孩》:「銀色陽光照著(馬托的)瘦小身影,兩根枴杖之間是歪歪斜斜的步伐,臉上戴眼鏡,背著書包。他的媽媽推輪椅走在後面。」根據上文,馬托的母親給人【關心但不溺愛孩子】的印象。
10.《拄枴杖的小男孩》:「學校是一層樓建築,所有教室、廁所皆是無障礙。馬托除了行走不方便無法跑跳,其餘作息都很方便。」對於這樣的校園,可以稱為【行動】友善空間。
11.《拄枴杖的小男孩》一文中,「湛藍亮麗的天空」所要表達的含義為【社會的溫暖與友善】。
12.《拄枴杖的小男孩》:「臺灣是一個忽視甚至仇視行動不自由者的地方。若有一天,我們跌斷腿或中風或半身不遂或必須坐輪椅,那時就能深切體會這社會的種種殘忍。」上文說明「臺灣 【環境】規畫不完善,沒有顧及【行動不便】者的需求」。
13.《拄枴杖的小男孩》:「像馬托這樣天生帶著多重缺憾的人,其痛苦不會被放大,其遭遇不會引來側目或取笑。」由上文可知,要使身障者如馬托一樣,生活得明亮、自在且有尊嚴的前提是「社會【溫和有禮】,且【無障礙空間】規畫完善」。
14.《拄枴杖的小男孩》:「我從他那開朗的小圓臉預測,馬托不會活在陰暗的洞穴裡,用鹹淚醃漬自己的生命,不必背著繁複的痛苦,被悲苦的蠹蟲啃咬一生。」這段文字的言外之意帶有【批判】意味,與文章中的哪一句話相呼應:【這些跟我所來自的那個社會同樣遭遇者的處境不同,天與地般不同】。
15.《拄枴杖的小男孩》: 「馬托雖然雙腳無力,但隨時有人當他的腳。」這句話傳達出來的含義是【隨時有人協助行動不便的馬托】。
(二)「向上帝禱告,同時也繼續向海岸划行。」這句話告訴我們【天助還需自
助】的道理。
(三)「人的個子愈小,看的世界就愈寬廣;人的心,更不在他的大小,而是他
的內心有多大的想像空間。」這句話說明【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
道理。
(四)「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鍊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鍊
則身心交損。」這段話的意思與【多難興邦,殷憂啟聖】相近。
(五)「有瑕疵的鑽石,勝過完美的石子。」這句話引申的含意【內在的價值勝
過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