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五歲蚊帳大使(翰林版B1自學選文)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媽媽,一個非洲小孩死掉了,我們一定要

   做點什麼!」、「不行,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由這兩句話可看出凱瑟琳具有

   【                】的人格特質。


2.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比爾.蓋茲為什麼願意捐助三百萬美元給「只要蚊

   帳」協會:「他被凱瑟琳小小年紀卻【        】的行為感動」。


3.從《五歲蚊帳大使》一文,我們可以得到「愛心與【    】無關,重要的是

   【        】」的啟發。


4.《五歲蚊帳大使》:「凱瑟琳的鄰居不只跟著她買蚊帳,他們的小孩也都加入,幫

   凱瑟琳做獎狀,成為一支『凱瑟琳的隊員』。」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

   形容這些鄰居:【        】、【        】、

   【        】。


5.《五歲蚊帳大使》一文要表達的意旨:


(1)一個人的【    】越強,力量就越大。


(2)愛心無【    】,人人都要有「【        】」的慈悲胸懷。


(3)善良的力量,可以像【      】一樣,越滾越大。


6.根據《五歲蚊帳大使》一文,「只要蚊帳」協會是專門幫助哪個地區的孩子募集蚊

   帳:【    】。


7.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寫給比爾.蓋茲先生的信:「親愛的比爾.蓋

   茲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而死掉。他們需要錢,可是聽說錢都在

   你那裡……」


(1)敘述未經修飾,正是【    】真實說話的口吻。


(2)以【    】的方式引出募款目的。


(3)以非洲小孩和【        】作對比。


(4)猶如【        】般直述問題的核心。


8.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之所以能成為「蚊帳大使」最重要的關鍵應

   為「【        】的個性」。


9.哪一句話最適合來形容《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的凱瑟琳: 

   【                】。


10.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面對凱瑟琳「想為非洲孩子做些什麼」的提議,哪

     一句話最適合來形容「媽媽的行為」:

     【                】。


11.《五歲蚊帳大使》:「善良的力量,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因為每個人

     心中,都住著一個善良的孩子。」這段話最好的註解是「善良的源泉是在

     【    】,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湧出」,文中哪一段話最能印證這段

     話:

     【                 

                                   】。


12.《五歲蚊帳大使》:「或許,我們認為天大的奇蹟,在小孩來說是那麼理所當

     然。因為他們天真的翅膀,還沒有退化。」這段話最好的註解是

     「【        】是每個孩子的天賦」。


13.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看到「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

     為瘧疾而死亡」的消息時,為何蜷縮著身軀:「發現瘧疾是可怕傳染病,深感

     【    】」。


14.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非洲小孩缺乏泡過殺蟲劑蚊帳的原因是 

 【                  】。


15.《五歲蚊帳大使》:「天真,是會做傻事呢?還是天真會讓你看不見困難,而傻

     傻地去做,融化所有的鐵石,創造奇蹟?」這段話的寓意是「執著於

     【    】,【    】能創造奇蹟」。


16.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天大的奇蹟」緣起於凱瑟琳看到美國 公共電視

     播的【    】紀錄片。


17.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      】把獎狀貼上個人網站,事情就像

     滾雪球一樣傳開。


18.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              】出錢拍孩子救

     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因此踏上非洲大地。


19.根據《五歲蚊帳大使》一文內容,比爾.蓋茲應該是「說話【    】,

     【    】而致力於【    】」的人。


20.《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天大的奇蹟」指的是

     【                

                                   】。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媽媽,一個非洲小孩死掉了,
    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不行,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由這兩句
    話可看出凱瑟琳具有【即知即行,鍥而不舍】的人格特質。

    2.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比爾.蓋茲為什麼願意捐助三百萬美元給
    「只要蚊帳」協會:「他被凱瑟琳小小年紀卻【積極助人】的行為感動
    」。

    3.從《五歲蚊帳大使》一文,我們可以得到「愛心與【年齡】無關,重要
    的是【付諸行動】」的啟發。

    4.《五歲蚊帳大使》:「凱瑟琳的鄰居不只跟著她買蚊帳,他們的小孩也
    都加入,幫凱瑟琳做獎狀,成為一支『凱瑟琳的隊員』。」根據上文,
    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這些鄰居:【共襄盛舉】、【急公好義】、
    【古道熱腸】。

    5.《五歲蚊帳大使》一文要表達的意旨:

    (1)一個人的【信念】越強,力量就越大。

    (2)愛心無【國界】,人人都要有「【人飢己飢】」的慈悲胸懷。


    (3)善良的力量,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6.根據《五歲蚊帳大使》一文,「只要蚊帳」協會是專門幫助哪個地區
    的孩子募集蚊帳:【非洲】。

    7.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寫給比爾.蓋茲先生的信:「親愛
    的比爾.蓋茲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而死掉。他們需
    要錢,可是聽說錢都在你那裡……」

    (1)敘述未經修飾,正是【兒童】真實說話的口吻。

    (2)以【委婉】的方式引出募款目的。

    (3)以非洲小孩和【比爾.蓋茲】作對比。

    (4)猶如【當頭棒喝】般直述問題的核心。

    8.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之所以能成為「蚊帳大使」最重
    要的關鍵應為「【勇於嘗試】的個性」。

    9.哪一句話最適合來形容《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的凱瑟琳:
    【惻隱之心,悲天憫人】。

    10.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面對凱瑟琳「想為非洲孩子做些什麼」
    的提議,哪一句話最適合來形容「媽媽的行為」:
    【設法協助,以身作則】。

    11.《五歲蚊帳大使》:「善良的力量,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善良的孩子。」這段話最好的註解是
    「善良的源泉是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湧出」,文中
    哪一段話最能印證這段話:【凱瑟琳的鄰居不只跟著她買蚊帳,他們
    的小孩也都加入幫凱瑟琳做獎狀,成為一支「凱瑟琳的隊員」】。

    12.《五歲蚊帳大使》:「或許,我們認為天大的奇蹟,在小孩來說是那
    麼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天真的翅膀,還沒有退化。」這段話最好的註
    解是「【善良真誠】是每個孩子的天賦」。

    13.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凱瑟琳看到「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
    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的消息時,為何蜷縮著身軀:「發現瘧疾
    是可怕傳染病,深感【不忍】」。

    14.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非洲小孩缺乏泡過殺蟲劑蚊帳的原因是
    【生活貧窮買不起蚊帳】。

    15.《五歲蚊帳大使》:「天真,是會做傻事呢?還是天真會讓你看不見
    困難,而傻傻地去做,融化所有的鐵石,創造奇蹟?」這段話的寓意
    是「執著於【行善】,【天真】能創造奇蹟」。

    16.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天大的奇蹟」緣起於凱瑟琳看到美國
     公共電視播的【非洲】紀錄片。

    17.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貝克漢】把獎狀貼上個人網站,事情
    就像滾雪球一樣傳開。

    18.在《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比爾.蓋茲基金會】出錢拍孩子救孩
    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因此踏上非洲大地。

    19.根據《五歲蚊帳大使》一文內容,比爾.蓋茲應該是「說話【幽默】
    ,【富有】而致力於【慈善】」的人。

    20.《五歲蚊帳大使》一文中,「天大的奇蹟」指的是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救了超過百萬個非洲小
    孩的生命】。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生命中的碎珠(翰林版第三冊第八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三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3L7    張釋之執法 翰林版B3L9 一棵開花的樹 翰林版B3L10 畫的哀傷 翰林版B3自學三 安藤忠雄:孤獨,也要讓夢想開花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生命中的碎珠(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關於 《 生命中的碎珠 》一文 的主旨,可用 【    】    來形容 。 2. 《 生命中的碎珠 》一文中 所提及的「生命中的碎珠」是    指 【    】。 3. 《 生命中的碎珠 》 一文中,提到了一個放滿了大小石頭    的箱子,最後還可以容納細沙,還可以 注入不少清水。    這個比喻意旨為 「 我們可以利用許多 【    】 、    【    】 的時間 」 。 4. 《 生命中的碎珠 》: 「零碎的時間,應該是生命中的碎    珠、沙金、片玉,能勤於撿拾,並集合它們,那的確是    一宗可觀的財富!」 (1) 這是 【    】的 道理 。 (2) 作者用「碎珠、沙金、片玉」來比喻零碎的時間,是     因為它們具有許多相同可對應的本質,包括: ( A ) 【    】   ( B ) 【    】   ( C ) 【    】。 5. 《 生命中的碎珠 》: 「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就是這大    口箱,而我們吃飯、睡覺、洗澡、上學 、辦公、休閒、    沉思的時間,就相當於箱裡大大小小的石頭,那麼,仍    有不少零碎,分散的空 隙,可供我們完成許多事物」由    此可得知 「 【    】 」 。 6. 在《 生命中的碎珠 》一文中, 面對關於髮型的批評,     甘迺迪 回應:「我相信治國的本領,不在 頭皮上,而     在頭皮下面。」他話中的真正意思是 「 領導者擁有     【    】 ,比有 【    】 更重要 」 。 7. 《 生命中的碎珠 》: 「能不能掌握、利用它們,讓每天    的生活更加充實,就全...

論語選(翰林版第一冊第四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1L5背影 翰林版B1L6心囚 翰林版B1自學二:貪睡的長頸鹿 翰林版B1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論語 》 (1) 《 論語 》 是由 孔子 的 【    】 和 【    】記      述編輯而成,全書共 【    】 篇。          (2) 《 論語 》 的主要內容是 孔子 與弟子及時人談論、應答      的 【    】 。 (3) 《 論語 》是 【    】家的經典代表著作 。 (4) 《 學而 》 、 《 子罕 》 等篇名是否能表明篇章的內容      : 【    】。 (5) 「四書」是 【    】 、 【    】 、     【    】 、 【    】 的 合稱。          (6) 《 論語 》一 書中呈現了 孔子 注重 【    】 的觀      念。 (7) 《 論語 》 各篇常以 【    】 為篇名。 (8) 《 論語 》 的中心思想是「 【    】」 。   2. 孔子 (1) 孔子,名 【    】,字 【    】 ,    【    】國人。 (2) 孔子是 中國 古代傑出的 【    】 思想家。 (3)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 【    】、 【    】。   3.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雖覆一簣,進,吾往 也。」       (1)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是用來強      調為學應該要有 【    】、 【    】的 態度      。              (2)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是說      明 「 只有 【    】能決 定前進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