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蓮說(康軒版B3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由這句話可知,蓮花的性格可用 

   【        】來形容。 


2.《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暗示君子具有

  【                        】的特性。 


3.《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1)字【    】,【    】人。


(2)晚年隱居在【    】,世稱【        】。


(3)人品高潔,胸襟坦蕩,是宋代【  】學的開創者。


(4)最愛【  】花,以「花之【    】者」自比。


4.《愛蓮說》一文中,哪一句象徵「君子獨立自主,不攀附關係」:

   【        】。


5.《愛蓮說》:「晉 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作者除描述蓮的

   特質外,並提及菊與牡丹作為陪襯,如此寫法有何用意:「以【    】為反

   面襯托,表達己身與【        】的世人不同」、「以【  】做為正

   面襯托,說明隱士是「【    】」的性格,抱持著「【        】

   」的態度」。


6.在《愛蓮說》一文中,哪一段話表現了諷刺的語氣:

  【                】。


7.《愛蓮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作者的心境為【        】。


8.請引用《愛蓮說》一文的句子,說明「攀附權勢」是缺乏君子的何種美德:

   【        】。


9.《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是用來說明君子【          】的德

   性。


10.《愛蓮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指出世人皆【          】。



(二)注音國字:


1.「ㄔㄢˇ」述:


2.「襯」托:


3. (1)「ㄌㄧㄢˊ」花:


    (2)濯清「ㄌㄧㄢˊ」:


4.「ㄆㄧ」判:


5.「ㄒㄧㄝˋ」玩:


6.「歧」出: 


7. (1)「妖」媚:


    (2)肥「沃」:


8.「晉」朝:


9.「濂」溪: 


10.天「禧」:


11.隱「ㄧˋ」:


12.「濯」清漣: 


13.陪「ㄔㄣˋ」:


14.凸「ㄒㄧㄢˇ」:


15.坦「ㄉㄤˋ」:


16.高「ㄕㄤˋ」品格:


17.所「謂」:


18.「ㄆㄢ」附:


19.模「ㄈㄢˋ」:


20.濯清「漣」:

 

21.「說」服力:


22.不「ㄇㄢˋ」不枝:


23.陶後「鮮」有聞:


24.周敦「頤」:


25.「褻玩」: 


26.「噫」: 


27.「蔓」生: 


28. (1)淤「泥」: 


      (2)拘「泥」:


29.可愛者甚「ㄈㄢˊ」:


30.象「ㄓㄥ」:


31.輕「ㄇㄢˋ」:


32.花「ㄍㄥˇ」:


33.同「ㄌㄧㄡˊ」合汙:


34.胸「ㄐㄧㄣ」:


35.「ㄇㄟˋ」世隨俗:


36.「闡」述:


37.「熙」寧:


38.潔身自「ㄔˊ」:


39.洗「ㄉㄧˊ」:


40. (1)「淤」泥:


      (2)吸「菸」: 


41.歌「ㄩㄥˇ」:


42.「ㄩ」泥:


43.可愛者甚「蕃」:


44.芬芳遠「播」:


45.敬「仰」: 


46. (1)遠「觀」: 


      (2)道「觀」: 


47. (1)「ㄧˋ」測:


      (2)「ㄧˋ」萬富翁:


      (3)「ㄧˋ」!你怎麼在這裡:


48. (1)「予」獨愛蓮: 


      (2)「予」以嘉獎: 


49. (1)上「ㄧㄣˇ」:


      (2)難言之「ㄧㄣˇ」:


      (3)「ㄨㄣˇ」操勝券:


50. (1)「盛」愛: 


      (2)「盛」飯: 



(三)注釋:


1.亭亭淨植: 


2.菊「之」愛: 


3.可愛者甚「蕃」: 


4.不蔓不枝:


5.中通外直: 


6.褻玩: 


7.予「謂」:


8.濯「清漣」而不妖: 


9.褻「玩」: 


10.出淤泥而不染:


11.濯清漣而不妖: 


12.菊之愛: 


13.「亭亭」淨植:


14.「鮮」有聞:

 

15.香遠「益」清: 


16.噫: 


17.隱逸「者」:


18.濯清「漣」而不妖:


19.李唐:


20.宜乎:


21.「濯」清漣而不妖: 


22.「褻」玩: 


23.亭亭淨「植」: 


24.宜「乎」:


25.隱逸者: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由這句話可知,蓮花的性
    格可用【涅而不緇】來形容。

    2.《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暗示君子具有【德性芬芳遠播
    ,可以影響他人】的特性。

    3.《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1)字【茂叔】,【北宋】人。

    (2)晚年隱居在【廬山】,世稱【濂溪先生】。

    (3)人品高潔,胸襟坦蕩,是宋代【理】學的開創者。

    (4)最愛【蓮】花,以「花之【君子】者」自比。

    4.《愛蓮說》一文中,哪一句象徵「君子獨立自主,不攀附關係」:
    【不蔓不枝】。

    5.《愛蓮說》:「晉 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作者
    除描述蓮的特質外,並提及菊與牡丹作為陪襯,如此寫法有何用意:
    「以【牡丹】為反面襯托,表達己身與【貪慕榮利】的世人不同」、
    「以【菊】做為正面襯托,說明隱士是「【出世】」 的性格,抱持著
    「【獨善其身】」的態度」。

    6.在《愛蓮說》一文中,哪一段話表現了諷刺的語氣:【牡丹之愛,宜乎
    眾矣】。

    7.《愛蓮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作者的心境為【孤芳自賞】。

    8.請引用《愛蓮說》一文的句子,說明「攀附權勢」是缺乏君子的何種
    美德:【不蔓不枝】。

    9.《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是用來說明君子【不媚世隨俗】的德性。

    10.《愛蓮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指出世人皆【汲汲於富貴】。


    (二)注音國字:

    1.「ㄔㄢˇ」述:闡

    2.「襯」托:ㄔㄣˋ

    3. (1)「ㄌㄧㄢˊ」花:蓮

    (2)濯清「ㄌㄧㄢˊ」:漣

    4.「ㄆㄧ」判:批

    5.「ㄒㄧㄝˋ」玩:褻

    6.「歧」出:ㄑㄧˊ

    7. (1)「妖」媚:ㄧㄠ

    (2)肥「沃」:ㄨㄛˋ

    8.「晉」朝:ㄐㄧㄣˋ

    9.「濂」溪:ㄌㄧㄢˊ

    10.天「禧」:ㄒㄧ

    11.隱「ㄧˋ」:逸

    12.「濯」清漣:ㄓㄨㄛˊ

    13.陪「ㄔㄣˋ」:襯

    14.凸「ㄒㄧㄢˇ」:顯

    15.坦「ㄉㄤˋ」:蕩

    16.高「ㄕㄤˋ」品格:尚

    17.所「謂」:ㄨㄟˋ

    18.「ㄆㄢ」附:攀

    19.模「ㄈㄢˋ」:範

    20.濯清「漣」:ㄌㄧㄢˊ

    21.「說」服力:ㄕㄨㄟˋ

    22.不「ㄇㄢˋ」不枝:蔓

    23.陶後「鮮」有聞:ㄒㄧㄢˇ

    24.周敦「頤」:ㄧˊ

    25.「褻玩」:ㄒㄧㄝˋ ㄨㄢˊ

    26.「噫」:ㄧˋ

    27.「蔓」生:ㄇㄢˋ

    28. (1)淤「泥」:ㄋㄧˊ

    (2)拘「泥」:ㄋㄧˋ

    29.可愛者甚「ㄈㄢˊ」:蕃

    30.象「ㄓㄥ」:徵

    31.輕「ㄇㄢˋ」:慢

    32.花「ㄍㄥˇ」:梗

    33.同「ㄌㄧㄡˊ」合汙:流

    34.胸「ㄐㄧㄣ」:襟

    35.「ㄇㄟˋ」世隨俗:媚
    36.「闡」述:ㄔㄢˇ

    37.「熙」寧:ㄒㄧ

    38.潔身自「ㄔˊ」:持

    39.洗「ㄉㄧˊ」:滌

    40. (1)「淤」泥:ㄩ

    (2)吸「菸」:ㄧㄢ

    41.歌「ㄩㄥˇ」:詠
    42.「ㄩ」泥:淤

    43.可愛者甚「蕃」:ㄈㄢˊ

    44.芬芳遠「播」:ㄅㄛˋ

    45.敬「仰」:ㄧㄤˇ

    46. (1)遠「觀」:ㄍㄨㄢ

    (2)道「觀」:ㄍㄨㄢˋ

    47. (1)「ㄧˋ」測:臆

    (2)「ㄧˋ」萬富翁:億

    (3)「ㄧˋ」!你怎麼在這裡:噫

    48. (1)「予」獨愛蓮:ㄩˊ

    (2)「予」以嘉獎:ㄩˇ

    49. (1)上「ㄧㄣˇ」:癮

    (2)難言之「ㄧㄣˇ」:隱

    (3)「ㄨㄣˇ」操勝券:穩

    50. (1)「盛」愛:ㄕㄥˋ

    (2)「盛」飯:ㄔㄥˊ

    (三)注釋:

    1.亭亭淨植:指蓮高挺而潔淨的直立水中。

    2.菊「之」愛:助詞。

    3.可愛者甚「蕃」:通「繁」,眾多。

    4.不蔓不枝:不蔓生細莖,不旁生枝條。

    5.中通外直:指蓮的花梗中空,外表挺直。

    6.褻玩:輕慢玩弄。

    7.予「謂」:認為。

    8.濯「清漣」而不妖:此指清水。

    9.褻「玩」:玩弄。

    10.出淤泥而不染:指蓮從水底的爛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汙染。

    11.濯清漣而不妖:指蓮生長於清水中卻不妖媚。

    12.菊之愛:愛菊(的人)。

    13.「亭亭」淨植:高挺的樣子。

    14.「鮮」有聞:少。

    15.香遠「益」清:更加。

    16.噫:嘆息聲。

    17.隱逸「者」:代詞,在此相當於白話「的人」。

    18.濯清「漣」而不妖:水面的波紋。

    19.李唐:唐代由李淵建國,故稱李唐。


    20.宜乎:應當。

    21.「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22.「褻」玩:態度輕慢,不莊重。

    23.亭亭淨「植」:立。

    24.宜「乎」:助詞,無義。

    25.隱逸者:隱居的高士。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南一版第二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來樹身滑溜不好攀爬,果    實各自散在枝枒末梢,常得 冒著摔落的危 險。再則整棵    樹的果實,往往不同時間成熟。」採摘土芭樂時須面臨    的風險是 【      】 。 2.根據《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文,作者認為珍珠芭樂或    是泰國芭樂的市場優勢為 【      】 , 【      】    。   3.《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讓自    己香氣四溢,吸引覓食者到 來。但為了保 護自己,結出    的果實,又刻意在不同的時間成熟,以免被我們這些    惡 童或鳥群吃光。」哪句成語 適合用來形容土芭樂的生   存 策略: 【      】 。            4.請完成土芭樂果實的生長策略:   (1)熟度不一: 【      】 。 (2)不同時成熟: 【      】 。 (3)香氣迷人: 【      】 。 (4)多籽: 【      】 。 5.《土芭樂的生存之道》:「有一回忍俊不住,就近摘了    熟透的一顆,不過李子般 大,試咬之,腐 熟軟塌的果肉   ,自齒間傳出,口感欠佳。」由此可推斷,土芭樂 具有   何種缺點: 【      】 。         6.《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縱使沒有熟果掉落,站在芭    樂樹下,閉上眼,深呼吸, 照樣聞得到那 種質樸的香氣    ,籠罩整個空間。」由此可推斷,土芭樂具有       【      】 的特色。   7.《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果肉熟度亦不均勻。再摘一 顆皮硬青綠的, 盡是粗澀之    感,但它繼續報以芳醇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