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蓮說(南一版第三冊第八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愛蓮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暗寓作者何種想法:「鄙棄追求

   【    】而忘【  】者」。



2.《愛蓮說》一文中,「【  】」代表孤芳隱逸,「【  】」代表潔身自愛,

   「【    】」代表嬌媚華貴,「【    】」代表特別喜愛、只喜愛。



3.《愛蓮說》一文中,最受到世人喜愛的花為【    】。



4.《愛蓮說》作者在蓮之外,另外舉出菊和牡丹,其主要用意為「為了能

   【        】出蓮花」。



5.《愛蓮說》一文最後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作者的心境可用

   【        】形容。



6.《愛蓮說》一文藉蓮花來寄託君子【        】的風骨。



7.《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如果以蓮花比喻君子,則君子須具備

   【          】的美德。



8.《愛蓮說》一文中,「李唐」是指【    】建國的唐,「濯清漣而不妖」是寫

   蓮的【  】,「中通外直」是寫蓮的【  】,「香遠益清」是寫蓮的

  【    】。



9.《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從此句話可知愛菊之人擁有

   【        】的性格。



10.《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從這段話可知,愛「蓮」之人擁有

     【        】的性格。

  



(二)國字及注音:



1.宜乎眾「ㄧˇ」:



2.「ㄌㄧㄡˊ」俗:



3.「ㄔㄤˋ」導:



4.特立「ㄊㄧㄥˇ」直:



5.香遠「ㄧˋ」清:



6.寄「ㄊㄨㄛ」:



7.高雅潔「ㄐㄧㄥˋ」:



8.濯清「ㄌㄧㄢˊ」而不妖:



9.「ㄐㄧㄝˊ」身自愛:



10.「ㄧㄣˇ」逸:



11.清「ㄌㄧˋ」:



12.「ㄊㄧㄝˇ」公雞:



13.遠「播」:



14.不「蔓」不枝:



15.「濂」溪:



16.天「禧」: 



17.「褻玩」焉: 



18.亭亭淨「植」:



19.高「尚」: 



20.「噫」:



21.周敦「頤」: 



22.「淤」泥:



23.「寓」意深遠:



24.「闡」述道理: 



25.議論辨「ㄒㄧ」: 



26.簡潔明「ㄌㄧㄠˇ」: 



27.政「ㄐㄧ」:



28.學識「ㄩㄢ」博:



29.「ㄖㄨㄥˊ」會儒、道、釋:



30.聚「ㄐㄧㄠ」:



31.特「ㄓㄥ」:



32.條理清「晰」:



33.「擔」負: 



34.「ㄏㄨㄛˋ」勝者:




(三)注釋:



1.褻玩: 



2.濯清漣而不妖:



3.濯「清漣」:



4.「濯」清漣: 



5.不「蔓」不枝: 



6.不蔓不「枝」: 



7.褻「玩」: 



8.予「謂」: 



9.陶後「鮮」有聞: 



10.宜乎:



11.出「淤泥」而不染: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愛蓮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暗寓作者何種想法:
    「鄙棄追求【富貴】而忘【志】者」。

    2.《愛蓮說》一文中,「【菊】」代表孤芳隱逸,「【蓮】」代表潔身
    自愛,「【牡丹】」代表嬌媚華貴,「【獨愛】」代表特別喜愛、只
    喜愛。

    3.《愛蓮說》一文中,最受到世人喜愛的花為【牡丹】。

    4.《愛蓮說》作者在蓮之外,另外舉出菊和牡丹,其主要用意為「為了能
    【烘托凸顯】出蓮花」。

    5.《愛蓮說》一文最後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作者的心境可用
    【孤芳自賞】形容。

    6.《愛蓮說》一文藉蓮花來寄託君子【直道立身】的風骨。

    7.《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如果以蓮花比喻君子,則君
    子須具備【不隨波逐流】的美德。

    8.《愛蓮說》一文中,「李唐」是指【李淵】建國的唐,「濯清漣而不妖」
    是寫蓮的【花】,「中通外直」是寫蓮的【莖】,「香遠益清」是寫蓮的
    【氣味】。

    9.《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從此句話可知愛菊之人擁有
    【孤芳自賞】的性格。

    10.《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從這段話可知,愛「蓮」之人
    擁有【兼善天下】的性格。


    (二)國字及注音:

    1.宜乎眾「ㄧˇ」:矣

    2.「ㄌㄧㄡˊ」俗:流

    3.「ㄔㄤˋ」導:倡

    4.特立「ㄊㄧㄥˇ」直:挺

    5.香遠「ㄧˋ」清:益

    6.寄「ㄊㄨㄛ」:託

    7.高雅潔「ㄐㄧㄥˋ」:淨

    8.濯清「ㄌㄧㄢˊ」而不妖:漣

    9.「ㄐㄧㄝˊ」身自愛:潔

    10.「ㄧㄣˇ」逸:隱

    11.清「ㄌㄧˋ」:麗

    12.「ㄊㄧㄝˇ」公雞:鐵

    13.遠「播」:ㄅㄛˋ

    14.不「蔓」不枝:ㄇㄢˋ

    15.「濂」溪:ㄌㄧㄢˊ

    16.天「禧」:ㄒㄧ

    17.「褻玩」焉:ㄒㄧㄝˋ ㄨㄢˊ

    18.亭亭淨「植」:ㄓˊ

    19.高「尚」:ㄕㄤˋ

    20.「噫」:ㄧˋ

    21.周敦「頤」:ㄧˊ

    22.「淤」泥:ㄩ

    23.「寓」意深遠:ㄩˋ

    24.「闡」述道理:ㄔㄢˇ

    25.議論辨「ㄒㄧ」:析

    26.簡潔明「ㄌㄧㄠˇ」:瞭

    27.政「ㄐㄧ」:績

    28.學識「ㄩㄢ」博:淵

    29.「ㄖㄨㄥˊ」會儒、道、釋:融

    30.聚「ㄐㄧㄠ」:焦

    31.特「ㄓㄥ」:徵

    32.條理清「晰」:ㄒㄧ

    33.「擔」負:ㄉㄢ

    34.「ㄏㄨㄛˋ」勝者:獲


    (三)注釋:

    1.褻玩:輕慢地接近玩弄。

    2.濯清漣而不妖:生長在清水中卻不妖媚。

    3.濯「清漣」:這裡指水清澈而有波紋。

    4.「濯」清漣:洗滌、清洗。

    5.不「蔓」不枝:這裡作動詞,指延伸、滋長細莖。

    6.不蔓不「枝」:這裡作動詞,指歧出枝條。

    7.褻「玩」:玩弄。

    8.予「謂」:認為。

    9.陶後「鮮」有聞:少。

    10.宜乎:應當。

    11.出「淤泥」而不染:這裡指水底的爛泥。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