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南一版第五冊第七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選自【    】一書,此

   文欲傳達的旨義是想通往成功之路,須先

   【    】,希望人民培育出「【    】」的

   精神特質



2.孟子一書紀錄孟子思想,由孟子與其弟子共同編纂

   。其書以「【    】」說為出發點,在個人修養方

   面,強調擴充天賦的良知,以求達到聖賢的境界;在政

   治上主張【    】【    】【    】

   思想,主張國君需施行仁政。



3.孟子: 


(1)【    】【    】

 

(2)主張【    】學說。 


(3)後人尊為【    】


(4)畢生闡揚【    】學說,奔走列國,勸導諸侯實

    施【    】政,對於儒家學說發揚,居功厥偉。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主要運用【    】句式

   來舉例說明,使文章論據真實,頗具說服力。此外,

   【    】觀點的對比論述,則使得文章條理清晰,

   文意透徹。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

   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有哪些話的涵義,可

   以與上文互為映證: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6.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開始舉了傅說等六

   位古代賢人的出身為例,是想說明【    】」、

   「【    】」的道理



7.根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為何「天將降大任於

   是人」前,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    】



8.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

   話說明了【    】」的道理



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

   國外患者,國恆亡。」這段話的意思在強調

   「【    】」的概念。



10.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徵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


(1)此句所指的特性,是孔子所說【    】一類

    的人 


(2)由「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可看出

    「【    】項人性弱點




()請寫出「 」中字的通假字:



1.復於地取「內」口中:【    】



2.「衡」於慮:【    】



3.「曾」益其所不能:【    】



4.「屬」之廷尉:【    】



5.日「啗」芻豆數斗:【    】



6.入則無法家「拂」士:【    】



7.亡「鈇」意鄰:【    】



8.貪求無「厭」:【    】



9.民安所「錯」其手足乎:【    】



10.聞者為沾「襟」:【    】



11.以「筯」刺之:【    】



12.「莫」春三月:【    】



1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請寫出下列文句中的「動詞」:



.發於畎畝之中:【    】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



.行拂亂其所為:【    】



.所以動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請寫出下列文句中所形容敘述的

      「歷史人物」:



1.東漢著名的書法家,擅長草書,有草聖之

   稱:【    】



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



3.功垂萬世,觀於海者難為水;道冠百王,譬猶天之不可

   階:【    】



4.曾輔佐過齊國公子,後被囚禁在監獄,經友人鮑叔牙

   的推荐,擔任齊桓公的宰相:【    】



5. 八大家之一,字號醉翁,晚號六一居

   :【    】



6.尊王言必稱 ,憂世心同切 :【    】



7.「他是黑夜中/陡然迸發起來的/一團天火/從東熊

   熊焚燒到阿房宮/最後自火中提煉出/一個霸氣磅礡的

   /名字」:【    】



8.初知名的才子、詩文大家及重要的文學批評家,著有

   《子不語》:【    】



9.德配天地,泗水文章昭日月;道貫古今,杏壇禮樂冠

   :【    】



10.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回,號稱五羖大

     :【    】




()字〈詞〉義:



1.

(1)管夷吾舉於「士」:【    】


(2)法家拂「士」:【    】


(3)「士」為四民之末:【    】


(4)咨爾多「士」:【    】


(5)壯「士」十年歸:【    】

 


2.

(1)百里奚舉於「市」:【    】


(2)願為「市」鞍馬:【    】


(3)東「市」買駿馬:【    】



3.

(1)生「於」憂患:【    】


(2)發「於」畎畝之中:【    】


(3)降大任「於」是人也:【    】


(4)法不信「於」民也:【    】


(5)不戚戚「於」貧賤:【    】


(6)百里奚舉「於」市:【    】


(7)困「於」心,恆「於」慮:【    】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9)留蚊「於」素帳中:【    】


(10)得之「於」人者太多:【    】


(1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12)徵「於」色,發於聲:【    】


(13)孫叔敖舉「於」海:【    】

 


4.

(1)「是」古非今:【    】


(2)「是」非黑白:【    】


(3)降大任於「是」人也:【    】


(4)我「是」一脈緩緩的細流:【    】


(5)主義「是」從:【    】


(6)廷尉當「是」也:【    】

 


5.

(1)景「色」宜人:【    】


(2)五顏六「色」:【    】


(3)徵於「色」:【    】


(4)花「色」繁多:【    】


(5)和顏悅「色」:【    】


(6)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    】




()國字及注音:



1.用「ㄔㄨˇ」搗實:



2.「ㄅㄢˇ」築:



3.「ㄧㄣ」憂啟聖:



4.五「ㄍㄨˇ」大夫:



5.全神「ㄍㄨㄢˋ」注:



6.按「ㄅㄨˋ」就班:



7.「ㄩㄢˊ」弓:



8.「ㄒㄧ」利:



9.用杵「ㄉㄠˇ」實:



10.枯「ㄍㄠˇ」:



11.「ㄈㄨˇ」佐:



12.「ㄓㄥ」於色:



13.阻「ㄋㄠˊ」:



14.天「ㄈㄨˋ」:



15.「ㄈㄣˋ」發圖強:



16.論「ㄐㄩˋ」:



17.「ㄏㄥˊ」於慮:



18.海「ㄅㄧㄣ」:



19.差之毫「ㄌㄧˊ」:



20.鴻「ㄏㄨˊ」:



21.「鮑」叔牙



22.

(1)「拂」士:


(2) 行「拂」亂其所為:


(3)「拂」塵:


(4)鼎「沸」:



23.「閔」其苗不長:



24.衰「頹」:



25.周「赧」王



26.沉「溺」:



27.膠「鬲」



28.孟「軻」



29.「空」乏其身:



30.「紂」王



31.弓「繳」:



32.「闡」揚:



33.「說」服力:



34.「曾」益其所不能:



35.編「纂」:



36.阻「塞」:



37.《「弈」喻》:



38.「揠」苗助長:



39.傅「說」



40.「畎」畝:



41.

(1)「擅」動:


(2) 遞「嬗」:



42.

(1)「筋」骨:


(2) 舉「筯」:



43.

(1) 「偌」大:


(2) 承「諾」:



44.

(1) 精「ㄆㄧˋ」言論:


(2) 開「ㄆㄧˋ」:



45.

(1) 立定腳「ㄍㄣ」:


(2) 拔樹尋「ㄍㄣ」:



46.

(1) 「ㄇㄛˊ」頂放踵:


(2) 不可「ㄇㄛˊ」滅:



47.

(1) 「ㄇㄛˊ」頂放踵:


(2) 不可「ㄇㄛˊ」滅:



48.

(1) 山東 「ㄗㄡ」城


(2) 胡吹亂「ㄗㄡ」:




()注釋:



1.「發」於畎畝之中:



2.發「於」畎畝之中:



3.畎畝:



4.「畎」畝:



5.管夷吾舉於「士」:



6.百里奚舉於「市」:



7.餓其體膚:



8.「行」拂亂其所為:



9.行拂「亂」其所為:



10.動心忍性:



11.曾益其所不能:



12.人恆「過」:



13.困於心:



14.衡於慮:



15.「衡」於慮:



16.衡於慮,而後「作」:



17.徵於色:



18.「徵」於色:



19.發於聲:



20.發於聲,而後「喻」:



21.「入」則無法家拂士:



22.法家:



23.拂士:



24.「拂」士:



25.「出」則無敵國外患:



26.百里奚舉於市:



27.管夷吾舉於士:



28.舜發於畎畝之中:



29.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30.版築:



31.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32.孫叔敖舉於海:



33.空乏其身:



34.行拂亂其所為:



35.行「拂」亂其所為: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選自【《孟子》】一書,此文欲傳達的旨義是「想通往成功之路,須先【克服困難】」,希望人民培育出「【憂患意識】」的精神特質。


    2.《孟子》一書紀錄【孟子】思想,由孟子與其弟子共同編纂。其書以「【性善】」說為出發點,在個人修養方面,強調擴充天賦的良知,以求達到聖賢的境界;在政治上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主張國君需施行仁政。


    3.孟子:
     
    (1)名【軻】,【戰國】時鄒人。
     
    (2)主張「性【善】」學說。
     
    (3)後人尊為【亞聖】。

    (4)畢生闡揚【孔子】學說,奔走列國,勸導諸侯實施【仁】政,對於儒家學說發揚,居功厥偉。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主要運用【排比】句式來舉例說明,使文章論據真實,頗具說服力。此外,【正反】觀點的對比論述,則使得文章條理清晰,文意透徹。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有哪些話的涵義,可以與上文互為映證:

    (1) 【逆境,是天賦其人的可貴考驗,在逆境中受過鍛鍊而走過來的人,可謂堅韌不拔】。

    (2)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3)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4) 【上天要成就誰,全在窮困抑鬱的磨難中檢驗一個人,天要對待你厚,成就你大,沒有不把你磨得又久又苦的】。

    (5) 【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度給予我們】。

    (6)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

    (7) 【天鼎地爐,人居其中,接受磨鍊方能成就】。

    (8) 【雨後大地冒出尖尖嫩筍,如果它不奮力掙破外圍那層堅硬的籜,如何變成修長挺拔、風姿萬千的綠竹】。

    (9) 【草木不經霜寒則生意不旺;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

    (10)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


    6.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開始舉了舜、傅說等六位古代賢人的出身為例,是想說明「【生於憂患】」、「【殷憂啟聖】」的道理。


    7.根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為何「天將降大任於是人」前,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苦的環境才能磨鍊心志、增加能力】。


    8.《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說明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道理。


    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段話的意思在強調「【耽於逸樂,身敗國滅】」的概念。


    10.《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1)此句所指的特性,是孔子所說「【困而知之】」一類的人。 

    (2)由「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可看出「【闇於自知】」這項人性弱點。



    (二)請寫出「 」中字的通假字:


    1.復於地取「內」口中:【納】。


    2.「衡」於慮:【橫】。


    3.「曾」益其所不能:【增】。


    4.「屬」之廷尉:【囑】。


    5.日「啗」芻豆數斗:【啖】。


    6.入則無法家「拂」士:【弼】。


    7.亡「鈇」意鄰:【斧】。


    8.貪求無「厭」:【饜】。


    9.民安所「錯」其手足乎:【措】。


    10.聞者為沾「襟」:【衿】。


    11.以「筯」刺之:【箸】。


    12.「莫」春三月:【暮】。


    1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曝】。



    (三)請寫出下列文句中的「動詞」:


    1.舜發於畎畝之中:【發】。


    2.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降】。


    3.苦其心志:【苦】。


    4.空乏其身:【空乏】。


    5.行拂亂其所為:【拂亂】。


    6.所以動心忍性:【動、忍】。


    7.曾益其所不能:【曾益】。



    (四)請寫出下列文句中所形容敘述的「歷史人物」:


    1.東漢著名的書法家,擅長草書,有草聖之稱:【張旭】。


    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


    3.功垂萬世,觀於海者難為水;道冠百王,譬猶天之不可階:【孔子】。


    4.曾輔佐過齊國公子糾,後被囚禁在監獄,經友人鮑叔牙的推荐,擔任齊桓公的宰相:【管仲】。


    5.為唐 宋八大家之一,字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歐陽脩】。


    6.尊王言必稱堯 舜,憂世心同切孔 顏:【孟子】。


    7.「他是黑夜中/陡然迸發起來的/一團天火/從江東熊熊焚燒到阿房宮/最後自火中提煉出/一個霸氣磅礡的/名字」:【項羽】。


    8.清初知名的才子、詩文大家及重要的文學批評家,著有《子不語》:【袁枚】。


    9.德配天地,泗水文章昭日月;道貫古今,杏壇禮樂冠華夷:【孔子】。


    10.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回,號稱五羖大夫:【百里奚】。







    回覆刪除

  2. (五)字〈詞〉義:


    1.
    (1)管夷吾舉於「士」:【監獄】。

    (2)法家拂「士」:【賢士】。

    (3)「士」為四民之末:【讀書人】。

    (4)咨爾多「士」:【志士】。

    (5)壯「士」十年歸:【兵卒】。


    2.
    (1)百里奚舉於「市」:【市場】。

    (2)願為「市」鞍馬:【買】。

    (3)東「市」買駿馬:【市場】。


    3.
    (1)生「於」憂患:【在】。

    (2)舜發「於」畎畝之中:【在】。

    (3)降大任「於」是人也:【給】。

    (4)法不信「於」民也:【被】。

    (5)不戚戚「於」貧賤:【對於】。

    (6)百里奚舉「於」市:【在】。

    (7)困「於」心,恆「於」慮:【在】。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
    (9)留蚊「於」素帳中:【在】。

    (10)得之「於」人者太多:【從】。

    (1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

    (12)徵「於」色,發於聲:【在】。

    (13)孫叔敖舉「於」海:【在】。


    4.
    (1)「是」古非今:【贊同】。

    (2)「是」非黑白:【正確】。

    (3)降大任於「是」人也:【此】。

    (4)我「是」一脈緩緩的細流:【為】。

    (5)主義「是」從:【助詞,表賓語提前】。

    (6)廷尉當「是」也:【對的】。


    5.
    (1)景「色」宜人:【景象】。

    (2)五顏六「色」:【物體表面的色彩】。

    (3)徵於「色」:【面容、神情】。

    (4)花「色」繁多:【種類、樣式】。

    (5)和顏悅「色」:【面容、神情】。

    (6)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面容、神情】。



    (六)國字及注音:


    1.用「ㄔㄨˇ」搗實:杵


    2.「ㄅㄢˇ」築:版


    3.「ㄧㄣ」憂啟聖:殷


    4.五「ㄍㄨˇ」大夫:羖


    5.全神「ㄍㄨㄢˋ」注:貫


    6.按「ㄅㄨˋ」就班:部


    7.「ㄩㄢˊ」弓:援


    8.「ㄒㄧ」利:犀


    9.用杵「ㄉㄠˇ」實:搗


    10.枯「ㄍㄠˇ」:槁


    11.「ㄈㄨˇ」佐:輔


    12.「ㄓㄥ」於色:徵


    13.阻「ㄋㄠˊ」:撓


    14.天「ㄈㄨˋ」:賦


    15.「ㄈㄣˋ」發圖強:奮


    16.論「ㄐㄩˋ」:據


    17.「ㄏㄥˊ」於慮:衡


    18.海「ㄅㄧㄣ」:濱


    19.差之毫「ㄌㄧˊ」:釐


    20.鴻「ㄏㄨˊ」:鵠


    21.「鮑」叔牙:ㄅㄠˋ


    22.
    (1)「拂」士:ㄅㄧˋ

    (2) 行「拂」亂其所為:ㄈㄨˊ

    (3)「拂」塵:ㄈㄨˊ

    (4)鼎「沸」:ㄈㄟˋ


    23.「閔」其苗不長:ㄇㄧㄣˇ


    24.衰「頹」:ㄊㄨㄟˊ


    25.周「赧」王:ㄋㄢˇ


    26.沉「溺」:ㄋㄧˋ


    27.膠「鬲」:ㄍㄜˊ


    28.孟「軻」:ㄎㄜ


    29.「空」乏其身:ㄎㄨㄥˋ


    30.「紂」王:ㄓㄡˋ


    31.弓「繳」:ㄓㄨㄛˊ


    32.「闡」揚:ㄔㄢˇ


    33.「說」服力:ㄕㄨㄟˋ


    34.「曾」益其所不能:ㄗㄥ


    35.編「纂」:ㄗㄨㄢˇ


    36.阻「塞」:ㄙㄜˋ


    37.《「弈」喻》:ㄧˋ


    38.「揠」苗助長:ㄧㄚˋ


    39.傅「說」:ㄩㄝˋ


    40.「畎」畝:ㄑㄩㄢˇ


    41.
    (1)「擅」動:ㄕㄢˋ

    (2) 遞「嬗」:ㄕㄢˋ


    42.
    (1)「筋」骨:ㄐㄧㄣ

    (2) 舉「筯」:ㄓㄨˋ


    43.
    (1) 「偌」大:ㄖㄨㄛˋ

    (2) 承「諾」:ㄋㄨㄛˋ


    44.
    (1) 精「ㄆㄧˋ」言論:闢

    (2) 開「ㄆㄧˋ」:闢


    45.
    (1) 立定腳「ㄍㄣ」:跟

    (2) 拔樹尋「ㄍㄣ」:根


    46.
    (1) 「ㄇㄛˊ」頂放踵:摩

    (2) 不可「ㄇㄛˊ」滅:磨


    47.
    (1) 「ㄇㄛˊ」頂放踵:摩

    (2) 不可「ㄇㄛˊ」滅:磨


    48.
    (1) 山東 「ㄗㄡ」城:鄒

    (2) 胡吹亂「ㄗㄡ」:謅



    (七)注釋:


    1.舜「發」於畎畝之中:起,這裡指被任用。


    2.舜發「於」畎畝之中:在。


    3.畎畝:田地。


    4.「畎」畝:田間水溝。


    5.管夷吾舉於「士」:獄官,這裡借指監獄。


    6.百里奚舉於「市」:市場。


    7.餓其體膚:使他軀體飢餓消瘦。


    8.「行」拂亂其所為:又。


    9.行拂「亂」其所為:干擾。


    10.動心忍性:激勵他的心志,堅忍他的性情。


    11.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


    12.人恆「過」:犯錯。


    13.困於心:內心感到困難、困惑。


    14.衡於慮:思慮受到阻塞。


    15.「衡」於慮:通「橫」,阻塞不順。


    16.衡於慮,而後「作」:振作。


    17.徵於色:別人的不滿顯現在臉色上。


    18.「徵」於色:顯現。


    19.發於聲:別人的不滿表現在言語中。


    20.發於聲,而後「喻」:明白。


    21.「入」則無法家拂士:國內。


    22.法家:謹守法度的臣子。


    23.拂士:輔助君王的賢士。


    24.「拂」士:通「弼」,輔佐。


    25.「出」則無敵國外患:國外。


    26.百里奚舉於市:百里奚曾為奴隸,秦穆公以五張黑羊皮從市場將他贖回,並舉用為大夫,號稱「五羖大夫」。


    27.管夷吾舉於士:管夷吾(字仲)原輔佐齊國公子糾,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後為齊桓公)爭奪君位失敗,管仲被囚禁在監獄,後經友人鮑叔牙的推荐,齊桓公舉用為相。


    28.舜發於畎畝之中:舜原本從事農耕,被堯起用,後來繼承堯為天子。


    29.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傅說原來是建築工,被殷高宗舉用為相。


    30.版築:在兩塊夾版中間放土,用杵搗實來築牆。


    31.膠鬲舉於魚鹽之中:膠鬲起初販賣魚鹽,周文王曾舉荐給紂王,後來又輔佐周武王。


    32.孫叔敖舉於海:孫叔敖避禍海濱,後來被楚莊王舉用為令尹(相當於宰相)。


    33.空乏其身:使他身家窮困貧乏。


    34.行拂亂其所為:又使他做事時受到阻撓。


    35.行「拂」亂其所為:違背、阻撓。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