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寄弟墨書(南一版第五冊第九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寄弟墨書(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寄弟墨書》:「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我獨何人,貪

   求無厭,窮民將何所措手足乎」這段話的涵義,所表現

   的胸懷,接近於【    】」。



2.寄弟墨書》:「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

   世。」意謂「【    】」。



3.寄弟墨書》:「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人,中進士,作

   官如何攫取金錢」是古代讀書人「【    】的觀

   念。



4.寄弟墨書》:「工人制器利用,賈人搬有運無,皆有

   便民之處,而士獨於民大不便,無怪乎居四民之末也。

   」這段話的含義近於「批評士人無益於【    】

   只知營求【    】的心意」。



5.鄭燮寄弟墨書》一文中以為「士為四民之末」的原

   因為【    】」。



6.寄弟墨書一文中,鄭燮認為當時讀書人受尊重的

   程度不如以前,其主要原因為讀書【    】不同

   」。



7.寄弟墨書》一文【    】句表達對堂弟的叮

   嚀



8.寄弟墨書》一文首尾寫【    】之事,相互呼

   應,顯現作者立志「【    】」的決心使文章

   的結構完整



9.寄弟墨書》一文運用【    】手法烘托全文主

   旨



10.寄弟墨書》一文語氣【    】,顯示

     【    】【    】的教誨與叮嚀



11.寄弟墨書》一文中,鄭燮認為讀書人應有的本分

     為【    】」。



12.鄭燮寄弟墨書》一文中表達敬重農夫之意,是因

     為他認為農夫是【    】的人。



13.寄弟墨書一文主旨在說明「敬重【    】

     心意」。



14.寄弟墨書一文寫作的布局為「以批評當時

     【    】的錯誤觀念,來烘托出【    】

     可敬」。



15.鄭燮,字【    】,號【    】。出身貧

     窮,極富同情心。除詩文外,又善於【    】

     ,清代【    】」之一。




()注音:



1.一「捧」書本:



2.悲「憫」:



3.三百「畝」:



4.更不可「當」:



5.出則「弟」:



6.出「閣」:



7.「賈」人:



8.束修自「好」:



9.經「濟」自期:



10.秋「稼」:



11.修身「見」於世:



12.何所「措」手足:



13.鄉里作「惡」:



14.禮「儀」:



15.不可久「恃」:




()國字:



1.忍氣「ㄊㄨㄣ」聲:



2.「ㄎㄤˋ」懷千古:



3.「ㄉㄧㄢˇ」產:



4.「ㄉㄞˋ」之以禮:



5.ㄏㄨㄥ」托:



6.「ㄅㄧˋ」校:



7.五百「ㄏㄨˊ」:



8.「ㄕㄨㄞˋ」真:



9.「ㄊㄢ」求:



10.「ㄆㄧˋ」美:



11.清「ㄌㄧㄢˊ」:



12.「ㄩˊ」兄:



13.貪求無「ㄧㄢˋ」:



14.「ㄓㄨㄢˋ」刻:



15.制「ㄑㄧˋ」利用:



16.叮「ㄋㄧㄥˊ」:



17.「ㄐㄧ」民:



18.「ㄕㄨˊ」回:




()注釋:



1.秋「稼」:



2.更不可「當」:



3.抗懷千古:



4.貪求無「厭」︰



5.四民︰



6.出則「弟」︰



7.「制」器利用:



8.業地:



9.一「夫」:



10.「何所」措手足乎:



11.何所措手足乎:



12.舉人:



13.進士:



14.發達:



15.典產: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寄弟墨書》:「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我獨何人,貪求無厭,窮民將何所措手足乎」這段話的涵義,所表現的胸懷,接近於「【設身處地,民胞物與,悲天憫人】」。


    2.《寄弟墨書》:「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意謂「【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寄弟墨書》:「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人,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是古代讀書人「【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觀念。


    4.《寄弟墨書》:「工人制器利用,賈人搬有運無,皆有便民之處,而士獨於民大不便,無怪乎居四民之末也。」這段話的含義近於「批評士人無益於【民生】,只知營求【私利】的心意」。


    5.鄭燮在《寄弟墨書》一文中以為「士為四民之末」的原因為「【士人只想求功名,賺大錢】」。


    6.在《寄弟墨書》一文中,鄭燮認為當時讀書人受尊重的程度不如以前,其主要原因為「讀書的【目的】不同」。


    7.《寄弟墨書》一文以【設問】句表達對堂弟的叮嚀。


    8.《寄弟墨書》一文首尾寫【置產】之事,相互呼應,顯現作者立志「【終身為農夫】」的決心,使文章的結構完整。


    9.《寄弟墨書》一文運用【對比】手法烘托全文主旨。


    10.《寄弟墨書》一文語氣【親切溫馨】,顯示【兄】對【弟】的教誨與叮嚀。


    11.在《寄弟墨書》一文中,鄭燮認為讀書人應有的本分為「【入孝出弟,守先待後】」。


    12.鄭燮在《寄弟墨書》一文中表達敬重農夫之意,是因為他認為農夫是「【耕種收穫,以養天下】」的人。


    13.《寄弟墨書》一文主旨在說明「敬重【農夫】的心意」。


    14.《寄弟墨書》一文寫作的布局為「以批評當時【讀書人】的錯誤觀念,來烘托出【農夫】的可敬」。


    15.鄭燮,字【克柔】,號【板橋】。出身貧窮,極富同情心。除詩文外,又善於【書畫篆刻】,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


    回覆刪除
  2. (二)注音:


    1.一「捧」書本:ㄆㄥˇ


    2.悲「憫」:ㄇㄧㄣˇ


    3.三百「畝」:ㄇㄨˇ


    4.更不可「當」:ㄉㄤ


    5.出則「弟」:ㄊㄧˋ


    6.出「閣」:ㄍㄜˊ


    7.「賈」人:ㄍㄨˇ


    8.束修自「好」:ㄏㄠˋ


    9.經「濟」自期:ㄐㄧˋ


    10.秋「稼」:ㄐㄧㄚˋ


    11.修身「見」於世:ㄒㄧㄢˋ


    12.何所「措」手足:ㄘㄨㄛˋ


    13.鄉里作「惡」:ㄜˋ


    14.禮「儀」:ㄧˊ


    15.不可久「恃」:ㄕˋ


    回覆刪除
  3. (三)國字:


    1.忍氣「ㄊㄨㄣ」聲:吞


    2.「ㄎㄤˋ」懷千古:抗


    3.「ㄉㄧㄢˇ」產:典


    4.「ㄉㄞˋ」之以禮:待


    5.「ㄏㄨㄥ」托:烘


    6.「ㄅㄧˋ」校:敝


    7.五百「ㄏㄨˊ」:斛


    8.「ㄕㄨㄞˋ」真:率


    9.「ㄊㄢ」求:貪


    10.「ㄆㄧˋ」美:媲


    11.清「ㄌㄧㄢˊ」:廉


    12.「ㄩˊ」兄:愚


    13.貪求無「ㄧㄢˋ」:厭


    14.「ㄓㄨㄢˋ」刻:篆


    15.制「ㄑㄧˋ」利用:器


    16.叮「ㄋㄧㄥˊ」:嚀


    17.「ㄐㄧ」民:饑


    18.「ㄕㄨˊ」回:贖


    回覆刪除
  4. (四)注釋:


    1.秋「稼」:穀類。


    2.更不可「當」:承受,此處有忍受之意。


    3.抗懷千古:使自己的心志高尚,媲美古人。


    4.貪求無「厭」︰通「饜」,滿足。


    5.四民︰舊時士、農、工、商四種不同職業的人。


    6.出則「弟」︰通「悌」,敬重兄長、友愛兄弟。


    7.「制」器利用:通「製」,製造。


    8.業地:耕地。


    9.一「夫」:成年男子。


    10.「何所」措手足乎:哪裡。


    11.何所措手足乎:手腳要放哪裡呢?指要怎麼生存呢?


    12.舉人:明清科舉制度,秀才在省城參加鄉試及格的稱為「舉人」。


    13.進士:明清科舉制度,舉人在京城參加禮部會試及格,再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及格的稱為「進士」。


    14.發達:發跡顯達,這裡指考場順利、官場得意。


    15.典產:典押的產業,期滿後原持有人仍可付款贖回,並未賣斷。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論語選(翰林版第一冊第四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1L5背影 翰林版B1L6心囚 翰林版B1自學二:貪睡的長頸鹿 翰林版B1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論語 》 (1) 《 論語 》 是由 孔子 的 【    】 和 【    】記      述編輯而成,全書共 【    】 篇。          (2) 《 論語 》 的主要內容是 孔子 與弟子及時人談論、應答      的 【    】 。 (3) 《 論語 》是 【    】家的經典代表著作 。 (4) 《 學而 》 、 《 子罕 》 等篇名是否能表明篇章的內容      : 【    】。 (5) 「四書」是 【    】 、 【    】 、     【    】 、 【    】 的 合稱。          (6) 《 論語 》一 書中呈現了 孔子 注重 【    】 的觀      念。 (7) 《 論語 》 各篇常以 【    】 為篇名。 (8) 《 論語 》 的中心思想是「 【    】」 。   2. 孔子 (1) 孔子,名 【    】,字 【    】 ,    【    】國人。 (2) 孔子是 中國 古代傑出的 【    】 思想家。 (3)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 【    】、 【    】。   3.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雖覆一簣,進,吾往 也。」       (1)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是用來強      調為學應該要有 【    】、 【    】的 態度      。              (2)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是說      明 「 只有 【    】能決 定前進與...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