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無關歲月(康軒版第五冊自學三)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上學期)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無關歲月(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無關歲月一文中,以哪一句話開啟文章回憶幼時

   過年的種種:【    】。


 

2.無關歲月》:「一進臘月,各種醃臘風乾的食物,便

   用炒過的花椒鹽細細抹過,浸泡了醬油,用紅繩穿掛了

   ,一一吊晒在牆頭竹竿上。」根據上文,為何作者要細

   寫母親處理食材的過程:【    】。

 


3.無關歲月》:「母親也和鄰居本地婦人們學做了發粿

   和式年糕」從上文中,可以推斷出作者母親的何種形

   象:【    】。

 


4.無關歲月》:「這些小時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後有一

   點厭煩的瑣細行為,現今回想起來是有不同滋味的。」

   作者有上文的心境改變是因為【    】的洗禮豐

   富了【    】,讓人心境產生變化」。

 


5.無關歲月》:「母親也十分忌諱在臘月間打破器物,

   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盤碗,必要說一句:『歲歲(碎碎

   )平安。』」


(1)作者的母親為什麼要這麼說:【    】。


(2)根據上文,可顯示母親具有「【    】」的形

    象。

 


6.無關歲月》:「那從石磨下汩汩流出的白色米漿,被

   盛放在洗淨的麵粉袋中,紮成飽滿厚實胖鼓鼓的樣子,

   每每逗引孩子們禁不住去戳弄它們。」根據上文,我們

   可以用【    】來形容孩子們的舉止


 

7.無關歲月》:「放假無事的孩童,在各處忙碌的大人

   腳邊鑽竄著,驅之不去。」根據上文,可看出孩童

   「【    】」的神態

 


8.無關歲月》:「民國四十年許,我們從大陸遷,不

   僅保留了故鄉過年的儀節規矩,也同時增加了不少本地

   新的習俗。」根據上文,可以顯示作者父母對過往生活

   的【    】【    】,同時也【    】

   了新的文化與環境

 


9.無關歲月》:「父親把這字條高高貼在白牆上,下面

   用新買的腳踏縫衣機做桌案,鋪了紅布,置放了幾盤果

   點,兩檯蠟燭,因為連香爐也沒有,便用舊香菸罐裝了

   米,上面覆了紅紙,端端正正插了三炷香。」根據上文

   ,可顯示父親「【    】」的慎重 。

 


10.〈無關歲月〉一文的寫作手法


(1)以【    】筆法記錄小時候過年的情景。


(2)藉細節描寫,呈現母親【    】【    】

    的情形


(3)文末藉【    】傳遞對晚輩的期許與祝福。


(4)文字【    】,【    】方式回憶孩童時

    期情景。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39764420692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在《無關歲月》一文中,以哪一句話開啟文章回憶幼時過年的種種:【今日的過年是與我童年相差很大了】。


    2.《無關歲月》:「一進臘月,各種醃臘風乾的食物,便用炒過的花椒鹽細細抹過,浸泡了醬油,用紅繩穿掛了,一一吊晒在牆頭竹竿上。」根據上文,為何作者要細寫母親處理食材的過程:【凸顯母親過年準備的用心及講究】。


    3.《無關歲月》:「母親也和鄰居本地婦人們學做了發粿和閩式年糕」從上文中,可以推斷出作者母親的何種形象:【與鄰里和睦相處】。


    4.《無關歲月》:「這些小時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後有一點厭煩的瑣細行為,現今回想起來是有不同滋味的。」作者有上文的心境改變是因為「【歲月】的洗禮豐富了【人生閱歷】,讓人心境產生變化」。


    5.《無關歲月》:「母親也十分忌諱在臘月間打破器物,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盤碗,必要說一句:『歲歲(碎碎)平安。』」

    (1)作者的母親為什麼要這麼說:【祈求化解災厄】。

    (2)根據上文,可顯示母親具有「【在意傳統禁忌】」的形象。


    6.《無關歲月》:「那從石磨下汩汩流出的白色米漿,被盛放在洗淨的麵粉袋中,紮成飽滿厚實胖鼓鼓的樣子,每每逗引孩子們禁不住去戳弄它們。」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用「【調皮淘氣】」來形容孩子們的舉止。


    7.《無關歲月》:「放假無事的孩童,在各處忙碌的大人腳邊鑽竄著,驅之不去。」根據上文,可看出孩童「【愛湊熱鬧】」的神態。


    8.《無關歲月》:「民國四十年許,我們從大陸遷臺,不僅保留了故鄉過年的儀節規矩,也同時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習俗。」根據上文,可以顯示作者父母對過往生活的【懷念】與【珍惜】,同時也【融入】了新的文化與環境。


    9.《無關歲月》:「父親把這字條高高貼在白牆上,下面用新買的腳踏縫衣機做桌案,鋪了紅布,置放了幾盤果點,兩檯蠟燭,因為連香爐也沒有,便用舊香菸罐裝了米,上面覆了紅紙,端端正正插了三炷香。」根據上文,可顯示父親「【設案祭祖】」的慎重 。


    10.〈無關歲月〉一文的寫作手法:

    (1)以【敘事】筆法記錄小時候過年的情景。

    (2)藉細節描寫,呈現母親【儲備食物】及【注重禁忌】的情形。

    (3)文末藉【壓歲錢】傳遞對晚輩的期許與祝福。

    (4)文字【溫暖】,以【倒敘】方式回憶孩童時期情景。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