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1.「【 】」這個機關的成立於「【 】」
這個清末的改革運動後:
(1)象徵中國開始進入西方主導的世界外交體系。對外不
僅只限於通商或傳教等單方面的管理,而是與各國開
始建立政府與政府間的正式往來關係。
(2)這個改革運動發生的背景,是受哪一場戰爭失敗的刺
激:【 】。
(3)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清廷戰敗的刺激下,面臨國家危亡
的局面都深感憂心,希望可以藉由革新使國家免於覆
亡的命運。請問:在這種情況下,這場改革運動的主
要目標為「【 】建設」。
(4)當時中國推動的改革仍局限於「【 】層
面」。
2.臺灣地區在「【 】」以後,開放了四個通商口
岸,使得貨物的進出口貿易更加繁盛,呈現出洋商、
【 】在通商口岸林立的景象。
3.「【 】戰爭」是清末時西力入侵的第一場戰
爭:
(1)戰爭的遠因為「英國想要打開在中國的【 】
限制」。
(2)戰爭前中國僅開放一口通商,該城市為
【 】。
(3)承上題,這個政策是由於自「【 】發現」以
來,歐洲商船往來於中國、日本及東南亞之間。某位
皇帝為方便管理來華貿易的外商所制定。請問:該皇
帝為【 】。
(4)戰爭的起因與「【 】通令外商繳出鴉片,並
加以銷毀」有關。當時堅持嚴禁的理由為
「【 】外流及影響人民的【 】」。
(5)承上題,授權與上題所提到之人士的皇帝是
【 】。
(6)近代中國的對外關係,自本場戰爭後是由
「【 】」走向「【 】」,最後逐漸
與國際社會接軌。
(7)中國因戰爭失敗,被迫開放通商口岸,當時開放通商
的港口位於「【 】口以南沿海地區」。
(8)這場戰爭失敗後,簽訂了「《【 】條
約》」。此條約雖讓中國損失了許多權利,卻也開啟
了某方面的平等,這種平等反映在
「兩國【 】往來」。
4.清道光年間的「【 】戰爭」結束後,有識之士
就提出應該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但當時未獲清廷重
視:
(1)這個主張直到「【 】」以後,才被接納採
用。
(2)這個主張來自於【 】寫的《【 】》
一書
5.梁啟超曾批評某個改革運動時說:「知有兵事而不知有
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
,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吾中國之政教風俗,無
一不優於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船耳,機器耳
。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這個改革運動是指
6.清朝統治以來,一直對於貿易活動有諸多限制,當時西
方國家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通商貿易關係,便派遣使臣前
來中國。
(1)最早為了貿易問題,派遣使者來中國的是哪個國家
:【 】。
(2)承上題,該國在【 】世紀末期,首次派遣馬
加爾尼使節團來華進行貿易交涉。
7.十九世紀初,英國輸入中國的貿易品中,以何者獲利最
高:【 】。 當時英國進口鴉片到中國的目的
為「減少對華貿易的【 】」。
8.香港最早割讓給外國與哪一場戰爭的關係最為密切
:【 】。
9.「【 】戰爭」讓清廷與外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
等條約,雙方關係此後開始以條約來規範,開啟了條約
體制的時代。
10.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來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
易關係,但最後任務卻因為「【 】的爭議」
失敗了。
11.「【 】」這場戰爭讓清廷真正覺醒,進而展
開首次的西化改革;而臺灣除了開港通商,也修築了
基隆到新竹的鐵路。
12.清朝中葉以後,西方人對中國的物品需求擴增,但因
為「清廷自詡為【 】,設下許多貿易限制」
,使雙方貿易產生衝突。
13.「【 】」這場戰爭後,開放外國人到中國遊
歷、傳教,讓外國人開始能進入中國內地,使外人的
勢力開始深入中國內地,影響了不少中國人的思想與
行為模式。
14.「外國人真是欺人太甚了,在中國犯罪卻不能以中國
法律加以論斷,這樣一來,他們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
嗎?」
(1)清末會出現上述的言論,是因為中國允許外國人有什
麼權利:【 】。
(2)這是出現在哪一場戰爭失敗後所簽訂的條約,產生的
結果:【 】。
15.清末第一批被派遣出國的留學生,在外國先學習語
文,之後便專攻新式武器的製造,出國時間是在
「【 】」期間。
16.唐胥鐵路是第一條經清政府批准興建使用的鐵路。
(1)這條鐵路是哪一場改革運動下的產物
:【 】。
(2)在這一場改革運動期間,官員在各地籌辦鐵路,卻有
人認為築鐵路會破壞龍脈。這裡可以推導出,此改革
失敗的其中一項原因是【 】。
(3)承上題,此改革運動失敗的其他原因是:「偏重
【 】層面的改革,【 】、
【 】方面的革新不足」、「【 】和
【 】各行其政,無法做出整體性的規畫」。
17.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背景,是為了要求中國「全面開
放【 】」。
18.中國開始出資建造南、北洋艦隊,以提升軍事戰鬥
力,並且在各地設立機器製造局、紡織廠等,以生
產新式武器與國防民生的必需品。這是在
「【 】」期間出現的情景。
19.英國在鴉片戰爭後所簽訂的條約中,取得
「【 】」的權利,減少貨物進口到中國時所
需繳納的費用。
回覆刪除1.「【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個機關的成立於「【自強運動】」這個清末的改革運動後:
(1)象徵中國開始進入西方主導的世界外交體系。對外不僅只限於通商或傳教等單方面的管理,而是與各國開始建立政府與政府間的正式往來關係。
(2)這個改革運動發生的背景,是受哪一場戰爭失敗的刺激:【英法聯軍】。
(3)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清廷戰敗的刺激下,面臨國家危亡的局面都深感憂心,希望可以藉由革新使國家免於覆亡的命運。請問:在這種情況下,這場改革運動的主要目標為「【軍事】建設」。
(4)當時中國推動的改革仍局限於「【器物】層面」。
2.臺灣地區在「【英法聯軍】」以後,開放了四個通商口岸,使得貨物的進出口貿易更加繁盛,呈現出洋商、【洋行】在通商口岸林立的景象。
3.「【鴉片】戰爭」是清末時西力入侵的第一場戰爭:
(1)戰爭的遠因為「英國想要打開在中國的【貿易】限制」。
(2)戰爭前中國僅開放一口通商,該城市為【廣州】。
(3)承上題,這個政策是由於自「【新航路】發現」以來,歐洲商船往來於中國、日本及東南亞之間。某位皇帝為方便管理來華貿易的外商所制定。請問:該皇帝為【乾隆】。
(4)戰爭的起因與「【林則徐】通令外商繳出鴉片,並加以銷毀」有關。當時堅持嚴禁的理由為「【白銀】外流及影響人民的【健康】」。
(5)承上題,授權與上題所提到之人士的皇帝是【道光】。
(6)近代中國的對外關係,自本場戰爭後是由「【閉關自守】」走向「【商埠開放】」,最後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
(7)中國因戰爭失敗,被迫開放通商口岸,當時開放通商的港口位於「【長江】口以南沿海地區」。
(8)這場戰爭失敗後,簽訂了「《【南京】條約》」。此條約雖讓中國損失了許多權利,卻也開啟了某方面的平等,這種平等反映在「兩國【文書】往來」。
4.清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結束後,有識之士就提出應該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但當時未獲清廷重視:
(1)這個主張直到「【英法聯軍】」以後,才被接納採用。
(2)這個主張來自於【魏源】寫的《【海國圖志】》一書
5.梁啟超曾批評某個改革運動時說:「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吾中國之政教風俗,無一不優於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船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這個改革運動是指【自強運動】。
6.清朝統治以來,一直對於貿易活動有諸多限制,當時西方國家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通商貿易關係,便派遣使臣前來中國。
(1)最早為了貿易問題,派遣使者來中國的是哪個國家:【英國】。
(2)承上題,該國在【十八】世紀末期,首次派遣馬加爾尼使節團來華進行貿易交涉。
7.十九世紀初,英國輸入中國的貿易品中,以何者獲利最高:【鴉片】。 當時英國進口鴉片到中國的目的為「減少對華貿易的【入超】」。
8.香港最早割讓給外國與哪一場戰爭的關係最為密切:【鴉片戰爭】。
9.「【鴉片】戰爭」讓清廷與外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雙方關係此後開始以條約來規範,開啟了條約體制的時代。
10.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來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最後任務卻因為「【跪拜禮儀】的爭議」失敗了。
11.「【英法聯軍】」這場戰爭讓清廷真正覺醒,進而展開首次的西化改革;而臺灣除了開港通商,也修築了基隆到新竹的鐵路。
12.清朝中葉以後,西方人對中國的物品需求擴增,但因為「清廷自詡為【天朝上國】,設下許多貿易限制」,使雙方貿易產生衝突。
13.「【英法聯軍】」這場戰爭後,開放外國人到中國遊歷、傳教,讓外國人開始能進入中國內地,使外人的勢力開始深入中國內地,影響了不少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模式。
14.「外國人真是欺人太甚了,在中國犯罪卻不能以中國法律加以論斷,這樣一來,他們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1)清末會出現上述的言論,是因為中國允許外國人有什麼權利:【領事裁判權】。
(2)這是出現在哪一場戰爭失敗後所簽訂的條約,產生的結果:【鴉片戰爭】。
15.清末第一批被派遣出國的留學生,在外國先學習語文,之後便專攻新式武器的製造,出國時間是在「【自強運動】」期間。
16.唐胥鐵路是第一條經清政府批准興建使用的鐵路。
(1)這條鐵路是哪一場改革運動下的產物:【自強運動】。
(2)在這一場改革運動期間,官員在各地籌辦鐵路,卻有人認為築鐵路會破壞龍脈。這裡可以推導出,此改革失敗的其中一項原因是【守舊派人士的攻擊】。
(3)承上題,此改革運動失敗的其他原因是:「偏重【器物】層面的改革,【思想】、【制度】方面的革新不足」、「【中央】和【地方】各行其政,無法做出整體性的規畫」。
17.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背景,是為了要求中國「全面開放【通商】」。
18.中國開始出資建造南、北洋艦隊,以提升軍事戰鬥力,並且在各地設立機器製造局、紡織廠等,以生產新式武器與國防民生的必需品。這是在「【自強運動】」期間出現的情景。
19.英國在鴉片戰爭後所簽訂的條約中,取得「【協定關稅】」的權利,減少貨物進口到中國時所需繳納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