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列是某個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
(1)臺籍公教人員名額下降 (2)17個縣市長中僅4人是臺籍
(3)物價飛漲 (4)語言溝通不良
請問:
1.這個歷史事件是【 】。
2.這個歷史事件後來對臺灣造成什麼影響:【 】
(二)清光緒年問,中國割讓臺灣,部分知識分子反對割讓,主張建立臺灣民主國,率
眾抵抗外國勢力的入侵。
請問:
1.此事件起因於哪一場戰爭的失敗:【 】。
2.這場戰爭後簽訂了哪一個條約:【 】條約。
3.這個條約簽訂後,臺灣進入哪個時期:【 】時期。
(三)他原為一介書生,因屢試不中而對政權產生不滿,繼而成為反抗軍的領袖,他領
導農民、礦工起事,以宗教為號召,一路從廣西攻陷南京並定為首都。在建立政
權後,實施政教合一,施行聖庫與土地國有政策。
請問:
1.此位政治領袖是【 】。
2.他建立的國家是【 】。
3.他攻陷南京後,將南京改名為【 】。
(四)兩岸有三大故宮:臺北故宮、北京故宫、瀋陽故宫。其中瀋陽故宫雖鮮為人知,
但歷史悠久,是東北【 】族入主中國前主要的政治軍事中心,努爾哈赤
、皇太極兩位帝王的治居之所。
請問:根據上述,瀋陽故宮為中國哪一王朝的發源地:【 】。
(五) 請寫出下列各項官方的重要教育措施,分別發生在臺灣的哪個時期:
1.設西學堂、電報學堂:【 】。
2.建立公學校及小學校:【 】。
3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
(六)西晉末年,中央發生宗室內亂,五胡趁亂入侵中原,西晉滅亡,影響北方人口避
亂南遷。
請問:
1.上述的「宗室內亂」史稱【 】。
2.五胡趁亂入侵中原,造成西晉滅亡的事實,史稱【 】。
3.消滅西晉王朝的民族是【 】。
(七)怡和集團是一家老牌的外商公司,在臺灣開設多家連鎖商店,事業深入國人的生
活。早在一百多年前,怡和集團的前身一怡和洋行,在某場戰爭後,開始在淡水
、打狗(今高雄)等港口設置商行,發展進出口貿易。
請問:
1.怡和洋行能夠在淡水、打狗等地設立商行,與哪一場戰爭有關:
【 】。
2.承上題,這場戰爭也是臺灣某兩個時期的分界線,請問是哪兩個時期:
【 】、【 】。
(八)「臺灣史前文化演進」展覽有四個展示廳:
(1)十三行文化 (2)大坌坑文化 (3)長濱文化 (4)圓山文化
請問:
1.請依各文化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 】文化→【 】文化
→【 】文化→【 】文化。
2.有哪個文明出現在臺東縣境內:【 】文化。
3.有哪個文明分布範圍遠達中國華南地區:【 】文化。
(九)西元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開始積極治理臺灣,制定開山撫番政策,並興
建恆春古城。
請問:
1.上述措施均由何人著手落實:【 】。
2.承上題,此人增設臺北府,臺灣進入【 】府時代。
(十)某個政策在國民政府遷臺前就開始推行,主要是為了避免租佃關係不良,給予共
產主義活動空間。臺灣省省主席負責推動此政策,它有助於政權的穩固。
請問:
1.此政策為【 】。
2.當時推動此政策的臺灣省主席為【 】。
3.在此政策後,政府陸續推動兩項重要的「土地改革」政策,分別為
【 】、【 】。
(十一) 以下是戒嚴時期某個政治事件的重點:
(1)背景:這份雜誌在戒嚴時期原本採取反共的立場,但因政府專制獨裁,其政論轉
而針對政府的施政提出批判。
(2)導火線:負責人公開發起籌組政黨,遭到政府壓制。
(3)結果:此雜誌負責人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政府處以重刑。
請問:
1.這份雜誌的名稱是【 】。
2.該名負責人為【 】。
3.承上題,該負責人想成立的政黨為【 】黨。
4.當時政府對於批評的言論,動輒冠以【 】的罪名,使得那個時期的臺灣有
著「【 】恐怖」的氛圍。
(十二)在臺灣建立的第一個漢人政權,興建孔廟與在地方建立學校,為漢文化在臺灣
奠立了基礎。
請問:
1.上文所提到的政權是【 】。
2.籌設第一座孔廟的奏議是由誰提出的:【 】。
(十三)
(1)「自從這個制度實施後,世家大族把持政權的狀況逐漸減少,有助於社會流動。
宋朝時,此制度達到完備,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
(2)但没有一項制度永遠適用,明、清以後它明顯僵化,到了清末甚至無法培養出因
應西力入侵的官員。
請問:
1.上述兩點所討論的制度為【 】。
2.承上題,此制度從哪一個朝代開始施行:【 】朝。
3.在第一點中有提到「世家大族把持政權」,那是因為實行哪一個制度:
【 】。
(十四) 「我們主張若要造一種活的文學,必須用白話來做文學的工具。我們也知道單
有白話未必能造出新文學,……新文學必須要有新思想做裡子。」
請問:
1.上述言論最可能是何人提出的看法:【 】。
2.在許多知識分子的的推動下,形成了哪一場改革運動:
【 】。
3.承上題,此項運動最主要的兩個理念為【 】、【 】。
(十五)某位書生在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後,有感於「士子埋首四書五經,飽食終日卻不
知糧米如何而來;身著絲衣,卻不解蠶絲如何飼育織造」,便不再應試,專心
專研實學。他曾著有某本科技專書,記述農業與手工業的操作方法,內含大量
插圖。
請問:
1.此科技專書為【 】。
2.承上題,該書的作者為【 】。
3.承上題,此作者為哪一個朝代的人士:【 】。
4.請寫出下列各書的作者:
(1)《本草綱目》:【 】。
(2)《儒林外史》:【 】。
(3)《紅樓夢》:【 】。
(十六)
(1)戰火波及臺灣、澎湖。
(2)劉銘傳奉命來臺辦理防務。
(3)清廷在此戰爭後失去部分藩屬。
請問:
1.上文提到的戰爭是【 】戰爭。
2.這場戰爭後,清廷失去哪一個藩屬:【 】。
3.同一年清廷也失去哪一個藩屬:【 】。
4.這場戰爭結束後,清朝對臺灣進行哪一項重大政策的改革:
【 】。
5.在劉銘傳時代,臺灣進入【 】府時代。
(十七)月隆到博物館參觀展覽,展覽手冊上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照片及玄奘西行
取經的歷程簡述等。
請問:
1.這個展覽最有可能的主題是介紹什麼:【 】。
2.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均是哪一個時代的歷史遺跡:
【 】。
3.玄奘西行取經發生在哪個朝代:【 】。
4.承上題,有哪些外來宗教在那個朝代傳入中國:【 】教、
【 】教、【 】教、【 】教。
(十八)「張勳復辟事件、護法運動、五四運動、曹錕賄選、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寧漢
分裂、南北統一」
請問:
1.上列歷史事件發生在中國歷史的哪個時期:【 】時期。
2.「張勳復辟事件」是溥儀在歷史上第幾次當皇帝:第【 】次。
3.「護法運動」所要護的「法」是【 】,
這場運動結束於【 】。
4.國民政府北伐的領導人是【 】,他所率領的軍隊稱為
【 】。
5.「寧漢分裂」代表著在哪兩個地方都成立了國民政府:
【 】、【 】。
(十九)唐太宗當政期間,曾與魏徵討論隋朝滅亡的原因。魏徵回答說:「失去民
心。」,並同時告誡太宗:「皇帝就像艘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船只有
在水中才能乘風前進;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君王要時刻記住
。」
請問:
1.隋朝滅亡的原因最可能為【 】、【 】引發
民怨。
2.唐太宗當政期間是唐朝的盛世,史稱「【 】」。
3.唐太宗曾擊退東突厥,被西域各部尊稱為【 】。
(二十)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某組織身負兩大使命:(一)動員民眾力量與統治階級抗
争;(二)啟蒙民眾政治意識與普及政治教育。該組織成立後,對政治抗争、
勞工運動多有成就,但因傾向階級鬥爭而與民族運動一派發生摩擦,終因被
統治當局彈壓而受到解散處分。
請問:此組織最可能是【 】。
(一) 下列是某個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
回覆刪除(1)臺籍公教人員名額下降 (2)17個縣市長中僅4人是臺籍 (3)物價飛漲 (4)語言溝通不良
請問:
1.這個歷史事件是【二二八事件】。
2.這個歷史事件後來對臺灣造成什麼影響:【族群衝突】。
(二)清光緒年問,中國割讓臺灣,部分知識分子反對割讓,主張建立臺灣民主國,率眾抵抗外國勢力的入侵。
請問:
1.此事件起因於哪一場戰爭的失敗:【甲午戰爭】。
2.這場戰爭後簽訂了哪一個條約:【馬關】條約。
3.這個條約簽訂後,臺灣進入哪個時期:【日治】時期。
(三)他原為一介書生,因屢試不中而對政權產生不滿,繼而成為反抗軍的領袖,他領導農民、礦工起事,以宗教為號召,一路從廣西攻陷南京並定為首都。在建立政權後,實施政教合一,施行聖庫與土地國有政策。
請問:
1.此位政治領袖是【洪秀全】。
2.他建立的國家是【太平天國】。
3.他攻陷南京後,將南京改名為【天京】。
(四)兩岸有三大故宮:臺北故宮、北京故宫、瀋陽故宫。其中瀋陽故宫雖鮮為人知,但歷史悠久,是東北【女真】族入主中國前主要的政治軍事中心,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位帝王的治居之所。
請問:根據上述,瀋陽故宮為中國哪一王朝的發源地:【清朝】。
(五) 請寫出下列各項官方的重要教育措施,分別發生在臺灣的哪個時期:
1.設西學堂、電報學堂:【清領後期】。
2.建立公學校及小學校:【日治時期】。
3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中華民國在臺灣】。
(六)西晉末年,中央發生宗室內亂,五胡趁亂入侵中原,西晉滅亡,影響北方人口避亂南遷。
回覆刪除請問:
1.上述的「宗室內亂」史稱【八王之亂】。
2.五胡趁亂入侵中原,造成西晉滅亡的事實,史稱【永嘉之禍】。
3.消滅西晉王朝的民族是【匈奴】。
(七)怡和集團是一家老牌的外商公司,在臺灣開設多家連鎖商店,事業深入國人的生活。早在一百多年前,怡和集團的前身一怡和洋行,在某場戰爭後,開始在淡水、打狗(今高雄)等港口設置商行,發展進出口貿易。
請問:
1.怡和洋行能夠在淡水、打狗等地設立商行,與哪一場戰爭有關:【英法聯軍】。
2.承上題,這場戰爭也是臺灣某兩個時期的分界線,請問是哪兩個時期:【清領前期】、【清領後期】。
(八)「臺灣史前文化演進」展覽有四個展示廳:
(1)十三行文化 (2)大坌坑文化 (3)長濱文化 (4)圓山文化
請問:
1.請依各文化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十三行】文化。
2.有哪個文明出現在臺東縣境內:【長濱】文化。
3.有哪個文明分布範圍遠達中國華南地區:【大坌坑】文化。
(九)西元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開始積極治理臺灣,制定開山撫番政策,並興建恆春古城。
請問:
1.上述措施均由何人著手落實:【沈葆楨】。
2.承上題,此人增設臺北府,臺灣進入【二(請填數字)】府時代。
(十)某個政策在國民政府遷臺前就開始推行,主要是為了避免租佃關係不良,給予共產主義活動空間。臺灣省省主席負責推動此政策,它有助於政權的穩固。
請問:
1.此政策為【三七五減租】。
2.當時推動此政策的臺灣省主席為【陳誠】。
3.在此政策後,政府陸續推動兩項重要的「土地改革」政策,分別為【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十一) 以下是戒嚴時期某個政治事件的重點:
回覆刪除(1)背景:這份雜誌在戒嚴時期原本採取反共的立場,但因政府專制獨裁,其政論轉而針對政府的施政提出批判。
(2)導火線:負責人公開發起籌組政黨,遭到政府壓制。
(3)結果:此雜誌負責人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政府處以重刑。
請問:
1.這份雜誌的名稱是【自由中國】。
2.該名負責人為【雷震】。
3.承上題,該負責人想成立的政黨為【中國民主】黨。
4.當時政府對於批評的言論,動輒冠以【叛亂】的罪名,使得那個時期的臺灣有著「【白色】恐怖」的氛圍。
(十二)在臺灣建立的第一個漢人政權,興建孔廟與在地方建立學校,為漢文化在臺灣奠立了基礎。
請問:
1.上文所提到的政權是【鄭氏王朝】。
2.籌設第一座孔廟的奏議是由誰提出的:【陳永華】。
(十三)
(1)「自從這個制度實施後,世家大族把持政權的狀況逐漸減少,有助於社會流動。宋朝時,此制度達到完備,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
(2)但没有一項制度永遠適用,明、清以後它明顯僵化,到了清末甚至無法培養出因應西力入侵的官員。
請問:
1.上述兩點所討論的制度為【科舉制度】。
2.承上題,此制度從哪一個朝代開始施行:【隋】朝。
3.在第一點中有提到「世家大族把持政權」,那是因為實行哪一個制度:【九品官人法】。
(十四) 「我們主張若要造一種活的文學,必須用白話來做文學的工具。我們也知道單有白話未必能造出新文學,……新文學必須要有新思想做裡子。」
請問:
1.上述言論最可能是何人提出的看法:【胡適】。
2.在許多知識分子的的推動下,形成了哪一場改革運動:【新文化運動】。
3.承上題,此項運動最主要的兩個理念為【民主】、【科學】。
(十五)某位書生在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後,有感於「士子埋首四書五經,飽食終日卻不知糧米如何而來;身著絲衣,卻不解蠶絲如何飼育織造」,便不再應試,專心專研實學。他曾著有某本科技專書,記述農業與手工業的操作方法,內含大量插圖。
請問:
1.此科技專書為【天工開物】。
2.承上題,該書的作者為【宋應星】。
3.承上題,此作者為哪一個朝代的人士:【明朝】。
4.請寫出下列各書的作者:
(1)《本草綱目》:【李時珍】。 (2)《儒林外史》:【吳敬梓】。 (3)《紅樓夢》:【曹雪芹】。
(十六)
回覆刪除(1)戰火波及臺灣、澎湖。(2)劉銘傳奉命來臺辦理防務。(3)清廷在此戰爭後失去部分藩屬。
請問:
1.上文提到的戰爭是【中法】戰爭。
2.這場戰爭後,清廷失去哪一個藩屬:【越南】。
3.同一年清廷也失去哪一個藩屬:【緬甸】。
4.這場戰爭結束後,清朝對臺灣進行哪一項重大政策的改革:【臺灣設省】
5.在劉銘傳時代,臺灣進入【三(請填數字)】府時代。
(十七)月隆到博物館參觀展覽,展覽手冊上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照片及玄奘西行取經的歷程簡述等。
請問:
1.這個展覽最有可能的主題是介紹什麼:【佛教】。
2.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均是哪一個時代的歷史遺跡:【魏晉南北朝】。
3.玄奘西行取經發生在哪個朝代:【唐朝】。
4.承上題,有哪些外來宗教在那個朝代傳入中國:【回】教、【景】教、【祆】教、【摩尼】教。
(十八)「張勳復辟事件、護法運動、五四運動、曹錕賄選、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寧漢分裂、南北統一」
請問:
1.上列歷史事件發生在中國歷史的哪個時期:【軍閥亂政】時期。
2.「張勳復辟事件」是溥儀在歷史上第幾次當皇帝:第【二】次。
3.「護法運動」所要護的「法」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場運動結束於【曹錕賄選】。
4.國民政府北伐的領導人是【蔣中正】,他所率領的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
5.「寧漢分裂」代表著在哪兩個地方都成立了國民政府:【南京】、【武漢】。
(十九)唐太宗當政期間,曾與魏徵討論隋朝滅亡的原因。魏徵回答說:「失去民心。」,並同時告誡太宗:「皇帝就像艘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風前進;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君王要時刻記住。」
請問:
1.隋朝滅亡的原因最可能為【大興土木】、【三征高麗】引發民怨。
2.唐太宗當政期間是唐朝的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3.唐太宗曾擊退東突厥,被西域各部尊稱為【天可汗】。
(二十)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某組織身負兩大使命:(一)動員民眾力量與統治階級抗争;(二)啟蒙民眾政治意識與普及政治教育。該組織成立後,對政治抗争、勞工運動多有成就,但因傾向階級鬥爭而與民族運動一派發生摩擦,終因被統治當局彈壓而受到解散處分。
請問:此組織最可能是【臺灣民眾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