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熟課文內容:
1.《論語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請完成關於此段文句的分析:
(1)「三人」可指【 】、【 】、【 】。
(2)「行」當【 】詞。
(3)「焉」當【 】詞。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指【 】。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要傳達的理念是
【 】。
(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語同於
【 】。
2.《論語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請完成關於此段文句的分析:
(1) 孔子所說的「學」泛指【 】。
(2)「時習」強調「【 】」的重要。
(3)「學而時習之」的「之」是指【 】。
(4)「有朋自遠方來」是在說與友【 】的樂趣。
(5)「人不知而不慍」是在說明為學的【 】。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見君子之學為「重在【 】自己,不在
【 】」。
(7)「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正可印證哪個道理:
【 】;「不亦樂乎」的原因在於可
以和朋友如何相處:【 】。
3.《論語選》:「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
也。」
請完成關於此段文句的分析:
(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這段話的旨意與
【 】相同。
(2)「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指出為學應有
【 】的精神。
(3)「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段
話所表達的意思與【 】、
【 】、
【 】相同。
(4)「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的解析是「為學需要
【 】、【 】」、 「不論為學與進德修業,
成敗都是【 】的」、「【 】是學習任何事
物的不二法門」、「學習是一個【 】的過程,必須要
【 】」。
4.請完成下列關於《論語》一書的說明:
(1)是孔子與弟子及當時人物談論、應答的【 】,主要是記載孔子的言行事
蹟。
(2)由【 】與【 】記錄編輯而成。
(3)可以看到孔子對於【 】、【 】、【 】、【 】、
【 】、【 】等問題的觀點。
(4)是研究【 】及先秦【 】家思想的重要經典,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廣大
而深遠的影響。
(5)《論語》 的文筆特色是【 】。
(6)《論語》各篇篇名的取名方式是:
【 】。
(7)《論語》的中心思想是「【 】」,主張「【 】、【 】」之道。
(8)《論語》與【 】、【 】、【 】並稱為「四書」。
(9)《論語》每一則都各自【 】,彼此意旨【 】。
5.《論語選》三則短文都是語錄的形式,請完成下列關於「語錄體」的說明:
(1)「語錄體」記錄兩人以上的對話內容,此外也包括記錄【 】的言論。
(2)語錄體可以追溯到【 】一書。
(3)禪宗的大師們只說法而不著書,徒弟們用當時的口語記下師父的話,後來稱這種體
制為「【 】」。
(4)到了【 】代「語錄體」廣為流行。
6.面對從外國來的朋友,第一次見面,你要表達歡迎之意,可對他說《論語選》中的哪
一段話:【 】。
7.《論語選》第二則短文(《子罕》篇)中,孔子舉哪些例子說明學習要持之以恆,不
可半途而廢:
(二)國字及注音:
1.「樂」趣:
2.不亦「樂」乎:
3.「論」語:
4.樂此不「疲」:
5.竹「筐」:
6.子「罕」:
7.「禪」宗:
8.「廣」為流行:
9.「志」同道合:
10.「經」典:
11.追「溯」:
12.「應」答:
13.「窪」地:
14.譬如「為」山:
15.舉一「隅」:
16.不亦「說」乎:
17.喜「悅」:
18.不「慍」:
19.「ㄩㄢˋ」恨:
20.切「ㄘㄨㄛ」:
21.特「ㄕㄨ」:
22.精「ㄌㄧㄢˋ」:
23.「ㄨㄣ」故知新:
24.「ㄒㄧㄡ」養:
25.警「ㄊㄧˋ」:
26.引以為「ㄐㄧㄝˋ」:
27.半途而「ㄈㄟˋ」:
28.簡「ㄐㄧㄝˊ」明白:
29.持之以「ㄏㄥˊ」:
30.堅持「ㄈㄣˋ」進:
31.講「ㄕㄡˋ」:
32.功「ㄎㄨㄟ」一簣:
33.雖「ㄈㄨˋ」一簣:
34.「ㄨㄣ」習:
35.「說」服:
36.「ㄧㄠˋ」山「ㄧㄠˋ」水:
(三)注釋:
1.子曰:
2.時習:
3.時習「之」:
4.不亦說乎:
5.有「朋」自遠方來:
6.君子:
7.譬如「為山」:
8.譬如「平地」:
9.雖「覆」一簣:
10.三人行:
11.必有我「師」:
12.必有我師「焉」:
https://reurl.cc/rLYMZy
(一)精熟課文內容:
回覆刪除1.《論語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請完成關於此段文句的分析:
(1)「三人」可指【自己】、【善者】、【惡者】。
(2)「行」當【動】詞。
(3)「焉」當【句末語助】詞。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指【任何人都可以為我師】。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要傳達的理念是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語同於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論語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請完成關於此段文句的分析:
(1) 孔子所說的「學」泛指【一切的學習】。
(2)「時習」強調「【溫故知新】」的重要。
(3)「學而時習之」的「之」是指【學過的知識】。
(4)「有朋自遠方來」是在說與友【切磋琢磨】的樂趣。
(5)「人不知而不慍」是在說明為學的【態度】。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見君子之學為「重在【充實】自
己,不在【張揚】」。
(7)「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正可印證哪個道理:【獨學而無友,
則孤陋而寡聞】;「不亦樂乎」的原因在於可以和朋友如何相處:
【互相切磋】。
3.《論語選》:「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
,進,吾往也。」
請完成關於此段文句的分析:
(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這段話的旨意與
【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相同。
(2)「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指出為學應有
【鍥而不捨】的精神。
(3)「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
進,吾往也。」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相同。
(4)「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的解析是「為學需要
【持之以恆】、【自強不息】」、「不論為學與進德修業,成敗都是
【操之在己】的」、「【持之以恆】是學習任何事物的不二法門」、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必須要【腳踏實地】」。
4.請完成下列關於《論語》一書的說明:
(1)是孔子與弟子及當時人物談論、應答的【語錄】,主要是記載孔子的言行
事蹟。
(2)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記錄編輯而成。
(3)可以看到孔子對於【政治】、【經濟】、【教育】、【人生】、
【哲學】、【軍事】等問題的觀點。
(4)是研究【孔子】及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經典,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
廣大而深遠的影響。
(5)《論語》 的文筆特色是【簡明精要】。
(6)《論語》各篇篇名的取名方式是:【取自各篇首章開頭的二、三個字】。
(7)《論語》的中心思想是「【仁】」,主張「【忠】、【恕】」之道。
(8)《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並稱為「四書」。
(9)《論語》每一則都各自【獨立】,彼此意旨【不相連貫】。
5.《論語選》三則短文都是語錄的形式,請完成下列關於「語錄體」的說明:
(1)「語錄體」記錄兩人以上的對話內容,此外也包括記錄【個人】的言論。
(2)語錄體可以追溯到【論語】一書。
(3)禪宗的大師們只說法而不著書,徒弟們用當時的口語記下師父的話,後來
稱這種體制為「【語錄】」。
(4)到了【宋】代「語錄體」廣為流行。
6.面對從外國來的朋友,第一次見面,你要表達歡迎之意,可對他說《論語
選》中的哪一段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7.《論語選》第二則短文(《子罕》篇)中,孔子舉哪些例子說明學習要持之
以恆,不可半途而廢:【填平窪地】、【積土成山】。
(二)國字及注音:
1.「樂」趣:ㄌㄜˋ
2.不亦「樂」乎:ㄌㄜˋ
3.「論」語:ㄌㄨㄣˊ
4.樂此不「疲」:ㄆㄧˊ
5.竹「筐」:ㄎㄨㄤ
6.子「罕」:ㄏㄢˇ
7.「禪」宗:ㄔㄢˊ
8.「廣」為流行:ㄍㄨㄤˇ
9.「志」同道合:ㄓˋ
10.「經」典:ㄐㄧㄥ
11.追「溯」:ㄙㄨˋ
12.「應」答:ㄧㄥˋ
13.「窪」地:ㄨㄚ
14.譬如「為」山:ㄨㄟˊ
15.舉一「隅」:ㄩˊ
16.不亦「說」乎:ㄩㄝˋ
17.喜「悅」:ㄩㄝˋ
18.不「慍」:ㄩㄣˋ
19.「ㄩㄢˋ」恨:怨
20.切「ㄘㄨㄛ」:磋
21.特「ㄕㄨ」:殊
22.精「ㄌㄧㄢˋ」:鍊
23.「ㄨㄣ」故知新:溫
24.「ㄒㄧㄡ」養:修
25.警「ㄊㄧˋ」:惕
26.引以為「ㄐㄧㄝˋ」:戒
27.半途而「ㄈㄟˋ」:廢
28.簡「ㄐㄧㄝˊ」明白:潔
29.持之以「ㄏㄥˊ」:恆
30.堅持「ㄈㄣˋ」進:奮
31.講「ㄕㄡˋ」:授
32.功「ㄎㄨㄟ」一簣:虧
33.雖「ㄈㄨˋ」一簣:覆
34.「ㄨㄣ」習:溫
35.「說」服:ㄕㄨㄟˋ
36.「ㄧㄠˋ」山「ㄧㄠˋ」水:樂
(三)注釋:
1.子曰:孔子說。
2.時習:時常練習、溫習。
3.時習「之」:它,指學過的知識或技能,代詞。
4.不亦說乎:不是很令人愉快嗎?
5.有「朋」自遠方來: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6.君子:這裡指有道德修養的人。與「小人」相對。
7.譬如「為山」:用土石堆成一座山。
8.譬如「平地」:填平窪地。
9.雖「覆」一簣:傾倒。
10.三人行:三人同行,也就是三個人在一起。
11.必有我「師」:老師,這裡指可以效法或作為警惕的人。
12.必有我師「焉」:句末助詞,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