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釋之執法(南一版B3L6)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張釋之執法》國中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張釋之執法(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張釋之執法「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

   出,乘輿馬驚。」句中的「走」字,指的是什麼樣的

   【    】

  

    

2.張釋之執法「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

   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文句中流露

   【    】【    】語氣

 


3.張釋之執法「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

   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主要說

   【    】道理

 


4.張釋之執法「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

   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文句中流露

   【    】語氣

 


5.張釋之執法一文的寫作特色是描寫人物

   【    】,對話【    】」。

      

 

6.張釋之執法一文的轉折處是文中的哪一句話

    【    】。



7.張釋之執法一文中,文帝張釋之說:「此人(犯

   蹕者)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而廷尉乃當之罰金!」文帝的意思是【    】

   廷尉的判決」。    



8.身為司法人員,應秉持大公無私的精神。你認為在

   釋之執法一文中,哪一段話最能代表此種精神

 【    】。                                                

                                             

9.張釋之執法一文中,廷尉在面對漢文帝不滿其對

   縣人的判決結果時,反應為【    】。 

 


10.張釋之執法一文中,從哪一段話可看出君主專制

  時代,國君有極大的權力【    】。




(二)字義、字形



1.

(1)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


(2)我和他「走」到山的那一頭【    】。


(3)從橋下「走」【    】。


(4)「走」訪好友【    】。


(請填入字義)



2.

(1)輕重【    】。


(2)釋之廷尉【    】。


(3)之強【    】。

 

(請填入字義)

 


3.「古代帝王動輒因個人好惡而【    】殺臣民,甚

   至有時還會【    】連許多無辜的人。」

    

(【】內的字均唸作「ㄓㄨ」,請填入字形)


  

4.老師鼓「【    】」我們要再接再

   「【    】」,百尺竿頭,更進一

   步

   

(【】內的字均唸作「ㄌㄧˋ」,請填入字形)



5.雖然我是「【    】」無聞的人,你也不該這樣冷

   「【    】」的對待我

    

(【】內的字均唸作「ㄇㄛˋ」,請填入字形)



6.

(1)是法不信「於」民也【    】。


(2)甲敗「於」【    】。


(3)不戚戚「於」貧賤【    】。


(4)得之「於」人者太多【    】。


(5)又留蚊「於」素帳中  【    】。 

  

(請填入字義)

 



()詞性



1.固不敗傷我「乎」【    】詞



2.以為「行」已過【    】詞



3.民安錯其手足【    】詞



4.於是「使」騎捕【    】詞



5.是法不信於民「也」【    】詞



6.

(1)「之無愧【    】詞


(2)一人犯蹕,「當罰金【    】詞

 

(3)廷尉「當是也【    】詞


(4)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詞


(5)廷尉奏「當【    】詞



7.「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    】詞



8.今法如此而「更」重之【    】詞



9.上使立誅之則「已」【    】詞



10.今既「下」廷尉【    】詞


 


()請完成下列關於史記》」一書

      的敘述



1.作者為【    】,世稱【    】。



2.記載【    】到【    】初年的歷史



3.中國第一部【    】【    】史



4.影響【    】、【    】散文作家甚深



5.史記分五類:


(1)【    】」包括帝王世系及國家大事

   

(2)【    】」以譜列歷史大事件


(3)【    】」對經濟、文化及典章制度專門論

    述 


(4)【    】記諸侯國興衰存亡及影響較大的人

    物


(5)【    】」專記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6.史記中的「本紀」是以記載帝王興廢事蹟為主,但

   也有例外的,【        】篇到了班固

   漢書時被改列在「列傳」中 

 


7.史記分五類,張釋之荊軻應列在哪一類

   :【    】



8.史記分五類,孔子的事蹟應列在哪一類

    :【    】



9.史記對後代「【  】學、【  】學」發展影響

   極大



10.史記篇末「太史公曰」司馬遷自下的

     【    】

 



()注音國字:



1.          「ㄆㄢˋ」決:



2.          題「ㄘㄞˊ」:



3.          氣「ㄈㄣ」:



4.          先「ㄏㄜˊ」:



5.          「ㄓˋ」問:



6.          「ㄅㄧˋ」下:



7.          廷「ㄨㄟˋ」:



8.          「ㄌㄞˋ」柔和:



9.          「ㄧㄥˊ」造:



10.      幸「ㄎㄨㄟ」:



11.      犯「ㄅㄧˋ」,當罰金:



12.      事「ㄐㄧ」:



13.    張釋之「馮」唐列傳》



14.      奏「當」:



15.      精「當」:



16.      真「諦」:



17.      「匿」橋下:



18.      「垓」下



19.      以為「行」已過:



20.      「據」理力爭:



21.      一「傾」:



22.      「鮮」活:



23.      上「行」出中渭橋



24.      立「誅」之:



25.      「屬」之廷尉:



26.      紀「傳」體:



27.      「審」問:



28.      「遵」守:



29.      民安所「錯」其手足:



30.      剛正不「阿」:



31.      左馮「翊」



32.      中「渭」橋



33.      皆「為」輕重:



34.      乘「輿」:


 


()注釋:



1.    廷尉:



2.    上行:



3.    「上」行出中渭橋



4.    上「行」出中渭橋



5.    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6.    使騎捕:



7.    天下之「平」:



8.    「屬」之廷尉:



9.    釋之「治問」:



10.  以為「行」已過:



11.  奏當:



12.  奏「當」:



13.  今既「下」廷尉:



14.  吾馬「賴」柔和:



15.  天子:



16.  「令」他馬:



17.  「固」不敗傷我乎:



18.  廷尉「乃」當之罰金:



19.  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20.  更重之:



21.  方其時:



22.  立誅之:



23.  上使立「誅」之:



24.  天下之平:



25.  皆為輕重:



26.  民安所錯其手足:



27.  民「安所」錯其手足:



28.  「唯」陛下察之:



29.  陛下:



30.  良久:



31.  「乘輿」馬驚:



32.  「縣人」來:



33.  聞「蹕」:



34.  「錯」其手足:



35.      更重「之」: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張釋之執法》:「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
    句中的「走」字指的是什麼樣的行為:【奔跑】。

    2.《張釋之執法》:「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
    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文句中流露【憤怒】、【不滿】的語氣。

    3.《張釋之執法》:「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
    安所錯其手足?」主要說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

    4.《張釋之執法》:「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
    見乘輿車騎即走耳。」文句中流露【誠惶誠恐】的語氣。

    5.《張釋之執法》一文的寫作特色是「描寫人物【形象鮮明】,對話【生動
    真切】」。 

    6.《張釋之執法》一文的轉折處是文中的哪一句話:【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7.《張釋之執法》一文中,文帝對張釋之說:「此人(犯蹕者)親驚吾馬,
    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文帝的意思
    是「【責備】廷尉的判決」。

    8.身為司法人員,應秉持大公無私的精神。你認為在《張釋之執法》一文中,
    哪一段話最能代表此種精神:【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
    重,民安所錯其手足】。

    9.《張釋之執法》一文中,張廷尉在面對漢文帝不滿其對縣人的判決結果時,
    反應為【不為所動】。

    10.《張釋之執法》一文中,從哪一段話可看出君主專制時代,國君有極大的
    權力:【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


    (二)字義、字形:

    1.「見乘輿車騎即「走」(【跑】)耳、我和他「走」(【步行】)到山的那
    一頭、從橋下「走」(【跑】) 出、「走」(【前往】)訪好友」。
    (請填入「字義」)

    2.「皆「為」(【因】)輕重、釋之「為」(【擔任】)廷尉、
    項「為」(【因】)之強」

    3.「古代帝王動輒因個人好惡而【誅】殺臣民,甚至有時還會【株】連許多
    無辜的人。」 (【】內的字均唸作「ㄓㄨ」,請填入「字形」)

    4.老師鼓「【勵】」我們要再接再「【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內的字均唸作「ㄌㄧˋ」,請填入「字形」)

    5.雖然我是「【沒沒】」無聞的人,你也不該這樣冷「【漠】」的對待我。
    (【】內的字均唸作「ㄇㄛˋ」,請填入「字形」)

    6.「是法不信「於」(【被】)民也、甲敗「於」(【被】)乙、
    不戚戚「於」(【對於】)貧賤、得之「於」(【從】)人者太多、
    又留蚊「於」(【在】)素帳中」(請填入「字義」)


    (三)詞性:

    1.固不敗傷我「乎」(【助】詞) 。

    2.以為「行」(【名】詞)已過。

    3.民安「所」 (【名】詞)錯其手足。

    4.於是「使」(【動】詞)騎捕。

    5.是法不信於民「也」(【助】詞) 。

    6.「『當』(【動】詞)之無愧、一人犯蹕,『當』(【動】詞)罰金、
    廷尉『當』(【名】詞)是也、而廷尉乃『當』(【動】詞)之罰金、
    廷尉奏『當』(【名】詞)」。

    7.「良」(【副】詞)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8.今法如此而「更」(【副】詞)重之

    9.上使立誅之則「已」(【動】詞)

    10.今既「下」(【動】詞)廷尉


    (四)請完成下列關於「《史記》」一書的敘述:

    1.作者為【司馬遷】,世稱【太史公】。

    2.記載【黃帝】到【西漢】初年的歷史。

    3.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影響【唐】、【宋】散文作家甚深。

    5.《史記》分五類:「【本紀】」包括帝王世系及國家大事;「【表】」以譜
    列歷史大事件;「【書】」對經濟、文化及典章制度專門論述;「【世家】」
    記諸侯國興衰存亡及影響較大的人物;「【列傳】」專記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6.《史記》中的「本紀」是以記載帝王興廢事蹟為主,但也有例外的,
    【項羽本紀】這一篇到了班固寫漢書時被改列在「列傳」中。

    7.《史記》分五類,張釋之、荊軻應列在哪一類:【列傳】。

    8.《史記》分五類,孔子的事蹟應列在哪一類:【世家】。

    9.《史記》對後代「【史】學、【文】學」發展影響極大。

    10.《史記》篇末「太史公曰」屬司馬遷自下的【評斷】語。


    (五)注音國字:

    1. 「ㄆㄢˋ」決:判

    2. 題「ㄘㄞˊ」:材

    3. 氣「ㄈㄣ」:氛

    4. 先「ㄏㄜˊ」:河

    5. 「ㄓˋ」問:治

    6. 「ㄅㄧˋ」下:陛

    7. 廷「ㄨㄟˋ」:尉

    8. 「ㄌㄞˋ」柔和:賴

    9. 「ㄧㄥˊ」造:營

    10. 幸「ㄎㄨㄟ」:虧

    11. 犯「ㄅㄧˋ」,當罰金:蹕

    12. 事「ㄐㄧ」:蹟

    13. 張釋之「馮」唐列傳:ㄈㄥˊ

    14. 奏「當」:ㄉㄤ

    15. 精「當」:ㄉㄤˋ

    16. 真「諦」:ㄉㄧˋ

    17. 「匿」橋下:ㄋㄧˋ

    18. 「垓」下:ㄍㄞ

    19. 以為「行」已過:ㄏㄤˊ

    20. 「據」理力爭:ㄐㄩˋ

    21. 一「傾」:ㄑㄧㄥ

    22. 「鮮」活:ㄒㄧㄢ

    23. 上「行」出中渭橋:ㄒㄧㄥˊ

    24. 立「誅」之:ㄓㄨ

    25. 「屬」之廷尉:ㄓㄨˇ

    26. 紀「傳」體:ㄓㄨㄢˋ

    27. 「審」問:ㄕㄣˇ

    28. 「遵」守:ㄗㄨㄣ

    29. 民安所「錯」其手足:ㄘㄨㄛˋ

    30. 剛正不「阿」:ㄜ

    31. 左馮「翊」:ㄧˋ

    32. 中「渭」橋:ㄨㄟˋ

    33. 皆「為」輕重:ㄨㄟˋ

    34. 乘「輿」:ㄩˊ


    (六)注釋:

    1. 廷尉:秦 漢時期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員。

    2. 上行:皇上出巡。

    3. 「上」行出中渭橋:皇上,這裡指漢文帝。

    4. 上「行」出中渭橋:出巡。

    5. 見乘輿車騎即「走」耳:跑。

    6. 使騎捕:派遣騎兵去逮捕。

    7. 天下之「平」:標準。

    8. 「屬」之廷尉:通「囑」,交付。

    9. 釋之「治問」:審問。

    10. 以為「行」已過:隊伍。

    11. 奏當:向皇上報告他的判決結果。

    12. 奏「當」:決。

    13. 今既「下」廷尉:位者交付任務給下位者。

    14. 吾馬「賴」柔和:幸虧。

    15. 天子:古代稱呼統治天下的帝王。

    16. 「令」他馬:假使。

    17. 「固」不敗傷我乎:豈、難道。

    18. 廷尉「乃」當之罰金:竟、居然。

    19. 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天子要跟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20. 更重之:再加重罪刑。

    21. 方其時:正當那個時候。

    22. 立誅之:立刻殺了他。

    23. 上使立「誅」之:殺。

    24. 天下之平:天下執法的標準。

    25. 皆為輕重:都因此而或輕或重。

    26. 民安所錯其手足:指人民將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27. 民「安所」錯其手足:何處、哪裡。

    28. 「唯」陛下察之:這裡表示「希望」的語氣。

    29. 陛下:古代臣民對帝王的尊稱。

    30. 良久:很久。

    31. 「乘輿」馬驚:帝王乘坐的車子。

    32. 「縣人」來:縣民。這裡是人犯自稱。

    33. 聞「蹕」:古代帝王出巡時,管制道路,禁止通行。

    34. 「錯」其手足:通「措」,安放、放置。

    35. 更重「之」:它,指罪刑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飛魚(翰林版第三冊第三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版講義: 飛魚(翰林版B4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下)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飛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根據 廖鴻基 《飛魚》一文的敘述, 【    】 是飛魚亢奮的藥引。 2.《飛魚》一文全文充滿 【    】 畫面,讓人彷彿 【        】 。 3.《飛魚》一文中,作者在 【    】 的過程中意外看到飛魚 。 4.《飛魚》一文中主要在描述阿美族人捕捉飛魚的過 程 與情景,東海岸阿美族人將捕獲的飛魚 視為 【        】。     5. 「我俯下舷邊,手臂伸進水裡,燈泡邊還在充電靜止 的飛魚,竟然允許我用指頭,如愛撫寵 物般 輕輕順撫 牠的頭。」這段話可以看出飛魚具有 【        】的特性。 6. 根據 《飛魚》 一文,可知阿美族男人積極去捕飛魚, 除了經濟因素外,還有什麼其他原因:   【            】。 7.《飛魚》一文是作者在進行 【    】的 生態調查而寫下的文章。       (二)字義: 1.日「暮」 【                  】 時分    /  「暮」 【        】 春三月  / 天寒歲「暮」 【        】     /  「夕陽薄暮」的「暮」 【                  】    /  「暮」 【      】 氣沉沉    2.「薄」 【      】 雲巖際出  / 夕陽「薄」 【    】 暮   / 出身微「薄」 【    】 /  日「薄」 【    】 西山  / 如履「薄」 【      】 冰  (三)修辭:    1. 燈火密密湧湧簡直如海上鬧市夜街: 【        】法  2.那真是賊頭賊腦的一群搞怪海豚: 【        】法  3.我也知道,那六頭精靈樣的虎鯨也和我們緊緊抱在一起: 【        】法  4.點點漁火熱鬧浮散在銀潔海面,天地宛如倒置,閃燦星辰全落在海面湧動:  【  

五柳先生傳(翰林版第二冊第七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五柳先生傳(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五柳先生傳 》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句中    的「去留」可換為 【    】 。 2. 《 五柳先生傳 》 中的哪段話最能表現 陶淵明 安於貧窮的    個性: 【    】 。 3. 《 五柳先生傳 》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這句話所呈現的精神,與 【    】 接近,這是呼應    了 五 柳 先生 【    】 的個性。 4. 《 五柳先生傳 》 一文最後以「 無懷 氏之民歟! 葛天 氏之    民歟!」作結尾,其用意是暗喻自己 【    】 ,有    如 【    】 的人。 5. 請完成下列對於 五柳先生 行事作為的說明:  (1)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到親友家做客 表露 【    】 的性格 。   (2) 好讀書,不求甚解 —— 讀書態度著重   【    】 、 【    】 。  (3)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 個性 【    】 ,不羨     慕 【    】 。  (4) 無懷 氏之民歟! 葛天 氏之民歟 —— 像 【    】     的人一樣。 6. 下列「 」中所指的對象均為 《 五柳先生傳 》 一文中的    人物,請寫出其所指的人物:   (1) 「茲」若人之儔乎: 【    】 。  (2) 極「其」言: 【    】 。  (3) 以樂「其」志: 【    】 。  (4) 「或」置酒而招之: 【    】 。 7. 《 五柳先生傳 》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 —— 晏如也。」這是說 明 五柳 先生 處於貧困    卻 【    】 。 8. 《 五柳先生傳 》 為 陶淵明 的自況,但為何 陶淵明 不直接    寫自傳呢?因為以虛擬人物,寄託自我的理想較為    【    】 。 9. 請完成下列有關「茲若人之儔乎」的涵義: (1) 「若人」指的是 【    】 。  (2) 五柳先生 欣賞 黔婁 的 【    】 。  (3) 「茲」指的是 【    】 。  (4) 整句意思是: 【    】 。 10. 《 五柳先生傳 》 是採用 【    】 人稱的立場寫      成。   ( 二 ) 詞性: 編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