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偷靴(南一版B4L2)國中國文講義(108學年)

偷靴                       袁枚


         或著新靴行市上,一人向之長揖,握手寒暄。著靴者茫然,曰:「素不相識。」其人怒,笑曰:「汝著新靴,便忘故人?」掀其帽擲瓦上,去。著靴者疑此人醉,故酗酒。

        方徬徨間,又一人來,笑曰:「前客何惡戲耶?尊頭暴露烈日中,何不上瓦取帽?」著靴者曰:「無梯,奈何?」其人曰:「我慣作好事,以肩當梯,與汝踏上瓦,何如?」著靴者感謝。   
   
     
        乃蹲地上,聳其肩。著靴者將上,則又怒曰:「汝太性急矣!汝帽宜惜,我衫亦宜惜。汝靴雖新,靴底泥土不少,忍汙我肩上衫乎?」著靴者愧謝,脫靴交彼,以襪踏肩而上。其人持靴徑奔,取帽者高居瓦上,勢不能下 
   
   
        市人以為兩人交好,故相戲也,無過問者。失靴人哀告街鄰尋覓得梯才下,持靴者不知何處去矣。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 《偷靴》一文中「我慣作好事,以肩當梯,與汝踏上瓦,何
    如?」對照後來發生的事,哪句俗語最適合用來形容說
    話者的心態:【    】。 


2. 偷靴》一文中「取帽者高居瓦上,勢不能下。」這是在描述

    【    】。 


3. 請寫出下列「 」中的代詞,分別是指偷靴》一文中的哪個角色 : 


(1) 「其」人怒:【    】

(2) 乃蹲地上,聳「其」肩:【    】 

(3) 掀「其」帽擲瓦上:【    】 

(4) 「其」人持靴徑奔:【    】 

(5)汝帽宜惜「我」衫亦宜惜【    】。 


4.偷靴》一文中,何句是全文最高潮的地方:【    】。 

 
5.偷靴》一文中,哪句話顯示出歹徒詭計得逞【    】。 


6.如果你是著靴者的朋友,你可以用哪句話勸他,才不會再次被騙上當呢: 
 
 【    】。 

 
7.偷靴》一文屬於【    】選自【    】,是「【    】」  

      類記敘文,全文採用【    】敘法寫作,採第【    】人稱,案發地點在  

  【    】,情節採用【    】和【    】的方式。 

 
8.作者袁枚偷靴》這篇筆記小說,真正的用意是要表達: 
 
 【    】。 


9.偷靴》一文中,兩個歹徒在街市上公然丟帽、偷靴,為何無人出面干涉或制止: 
 
 【    】。 


10.第二個歹徒之所以詐騙成功的關鍵是【    】



()字義: 


1. 
「向」【    】暮的天空          
/「向」【    】來都是如此 
一人「向」【    】之長揖        
 /  心之所「向」【    】 


2. 
持靴者不知何處「去」【    】矣   
 /西之「去」【    】南海 
 / 掀其帽擲瓦上,「去」【    】     
久而不「去」【    】 


3. 
愧「謝」【    】     
/新陳代「謝」【    】      
/「謝」【    】罪      
/感「謝」【    】



() 「看了完結篇,觀眾才□□□□,原來那位律師是   
受害者的母親 呀!」缺空處可以填入哪些成語:
【    】【    】、  【    】 
 


()請寫出下列敘述所形容的人事物代稱: 


1. 流行於閩南地區民間傳說的人物。因善於說謊,後人遂用以比喻經常 

        說謊欺騙他人的人【    】


2. 損害國家利益而求取私利的人【    】


3. 偷竊書本的人【    】


4. 蝴蝶【    】
  

()請寫出下列解釋所代表的成語: 


1. 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    】


2. 比喻死讀書,不知活用的人【    】


3. 比喻勤勉讀書:【    】 


4. 世代讀書的人家:【    】
  

()「看來世間聽不得的最是媒人的口。他要說了窮 
石崇也無立錐之 地;他要說了富,范丹也有萬頃之財。正是貧富隨口定,美醜趁心 生,再無一 實話的。」依據上文,真正的窮人應該是【    】 
  

()詞性: 


1. 勢不能「下」(【    】詞)/「下」(【    】詞)嫁番邦 


2. 著靴者將「上」【    】詞)/忍汙我肩「上」(【    】詞)衫乎 


3. 汝帽「宜」(【    】詞)惜/衣冠總是整齊而合「宜」(【    】詞)的 


4. 前客何惡戲「耶」(【    】詞)/耍子去「耶」(【    】詞


5.「乃」(【    】詞)蹲地上/自知「乃」(【    】詞)是知識的基石 


()請寫出下列各歇後語其所隱含之意: 


1. 被窩裡放屁:【    】 


2. 糞坑裡的石頭:【    】 


3. 七月半的鴨子:【    】 


4. 五月桃花:【    】


5. 玉皇大帝請大假:【    】 


()請完成下列關於「筆記小說」的敘述: 


1. 筆記小說指內容【    】【    】【    】為主的 

    【    】小說。 


2. 《老殘遊記》屬於【    】小說 


3. 《子不語》屬於【    】小說 


4. 筆記小說的例子:【    】【    】【    】
 

()請寫出下列解釋所代表的「慣用語」: 


1. 藉機勒索財物或抬高價錢:【    】


2. 用好聽的話來奉承他人:【    】 


3. 見風轉舵的人:【    】 


4. 借指神祕消息的來源:【    】 


5. 人在某方面居領導地位:【    】

 

(十一)注音國字: 


1.突「ㄨˋ」: 


2.逃之「ㄧㄠ ㄧㄠ」: 


3.「ㄉㄞˇ」徒: 


4.自我「ㄈㄤˊ」護: 


5.「ㄋㄞˋ」何: 


6.「ㄌㄧㄝˋ」日: 


7.「ㄇㄤˊ」然: 


8.警「ㄊㄧˋ」: 


9.「ㄒㄧㄢ」其帽: 


10.「ㄊㄧˊ」笑皆非: 


11.「ㄗㄨㄣ」頭: 


12.「ㄒㄩㄣˊ」覓: 


13.「ㄓㄚˋ」騙: 


14.無「ㄍㄨ」: 


15.「ㄕˋ」不能下: 


16.錢「ㄊㄤˊ」: 


17.目不「ㄒㄧㄚˊ」接: 


18.古道熱「ㄔㄤˊ」: 


19.「ㄙㄨㄛˇ」事: 


20.「ㄋㄠˋ」著玩: 


21.「ㄩˋ」寒: 


22.「ㄙㄨㄟˊ」園老人: 


23. 「ㄙㄨㄥˇ」其肩: 


24.簡「ㄓㄞ」: 


25.「ㄓㄨㄟˋ」詞: 


26.「ㄉㄨㄣ」地上: 


27.  以「ㄨㄚˋ」踏肩: 


28.活「ㄌㄧㄥˊ」活現: 


29. 「ㄙㄨˋ」不相識: 


30.新「ㄒㄩㄝ」: 


31.孫「臏」: 


32.「徬」徨: 


33.「暴」露: 


34.      袁「枚」: 


35.「淘」洗: 


36.「拱」手: 


37.「愧」謝: 


38.交「好」: 


39.腳「踝」: 


40.「恍」然大悟: 


41.持靴「徑」奔: 


42.「酗」酒: 


43.寒「暄」: 


44.「擲」瓦上: 


45.「著」人協同起去: 


46.防不「勝」防: 


47.「汝」著新靴: 


48.緊「湊」: 


49.「俟」之: 


50.「惡」戲: 


51. 長「揖」: 


52.「儼」然:


(十二)注釋: 


1.「或」著新靴行市上: 


2.行「市」上: 


3.長揖: 


4.長「揖」: 


5.握手寒「暄」: 


6.茫然: 


7.「素」不相識: 


8.掀其帽擲瓦上,「去」: 


9.酗酒: 


10.「酗」酒: 


11.「方」徬徨間: 


12.方「徬徨」間: 


13.惡戲: 


14.愧謝: 


15.著靴者愧「謝」: 


16.持靴「徑」奔: 


17.高「居」瓦上: 


18.何處去: 


19.不知何處「去」矣: 


20.握手寒暄: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 偷靴一文中「我慣作好事,以肩當梯,與汝踏上瓦,何如?」

    對照後來發生的事,哪句俗語最適合用來形容說話者的心態:

    【黃鼠狼給雞拜年】。


    2. 偷靴一文中「取帽者高居瓦上,勢不能下。」這是在描述【被騙者的窘態】。


    3. 請寫出下列「 」中的代詞,分別是指偷靴一文中的哪個角色 :

    (1) 「其」人怒:【第一個歹徒】

    (2) 乃蹲地上,聳「其」肩:【第二個歹徒】

    (3) 掀「其」帽擲瓦上:【被害人】

    (4) 「其」人持靴徑奔:【第二個歹徒】

    (5)汝帽宜惜,「我」衫亦宜惜:【第二個歹徒】。

    4.偷靴一文中,何句是全文最高潮的地方:【其人持靴徑奔】。

     
    5.偷靴一文中,哪句話顯示出歹徒詭計得逞:【其人持靴徑奔】。


    6.如果你是著靴者的朋友,你可以用哪句話勸他,才不會再次

    被騙上當呢:【貴重物品不露白】。

     
    7.偷靴一文屬於【筆記小說】,選自【子不語】,是「【記事】」

    類記敘文,全文採用【順】敘法 寫作,採第【三】人稱,案發

    地點在【熱鬧的市集】,情節採用【敘述】和【對話】的方式。

     
    8.作者袁枚寫偷靴這篇筆記小說,真正的用意是要表達: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9.偷靴一文中,兩個歹徒在街市上公然丟帽、偷靴,

    為何無人出面干涉或制止:【以為是好友相戲弄】。


    10.第二個歹徒之所以詐騙成功的關鍵是【取得信任】。

    (二)字義:


    1. 「向」【將近】暮的天空/「向」【從來】來都是如此

    /一人「向」【對】之長揖/心之所「向」【往】


    2. 持靴者不知何處「去」【往】矣/西蜀之「去」【距離】南海

    /掀其帽擲瓦上,「去」【離開】/ 久而不「去」【離開】


    3. 愧「謝」【道歉】/新陳代「謝」【更換、代替】

    /「謝」【道歉】罪/感「謝」【感激】


    (三) 「看了完結篇,觀眾才□□□□,原來那位律師是受害者的母親呀!」缺

    空處可以填入哪些成語:【茅塞頓開】、【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四)請寫出下列敘述所形容的人事物代稱:
    1. 流行於閩南地區民間傳說的人物。因善於說謊,

    後人遂用以比喻經常說謊欺騙他人的人:【白賊七】


    2. 損害國家利益而求取私利的人:【賣國賊】


    3. 偷竊書本的人:【雅賊】


    4. 蝴蝶:【花賊】


    (五)請寫出下列解釋所代表的成語:


    1. 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韋編三絕】


    2. 比喻死讀書,不知活用的人:【兩腳書櫥】


    3. 比喻勤勉讀書:【牛角掛書】


    4. 世代讀書的人家:【書香門第】


    (六)「看來世間聽不得的最是媒人的口。他要說了窮,石崇也無

    立錐之地;他要說了富,范丹也有萬頃之財。正是貧富隨口定,

    美醜趁心生,再無一句實話的。」依據上文,真正的窮人應該是

    【范丹】 


    (七)詞性:


    1. 勢不能「下」(【動】詞)/「下」(【副】詞)嫁番邦


    2. 著靴者將「上」(【動】詞)/忍汙我肩「上」(【形容】詞)衫乎


    3. 汝帽「宜」(【副】詞)惜/衣冠總是整齊而合「宜」(【名】詞)的


    4. 前客何惡戲「耶」(【助】詞)/耍子去「耶」(【助】詞)


    5.「乃」(【連】詞)蹲地上/自知「乃」(【動】詞)是知識的基石


    (八)請寫出下列各歇後語其所隱含之意:


    1. 被窩裡放屁:【獨享】


    2. 糞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3. 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


    4. 五月桃花:【謝了】


    5. 玉皇大帝請大假:【六神無主】


    (九)請完成下列關於「筆記小說」的敘述:


    1. 筆記小說指內容以【異聞】、【瑣事】、【雜事】

    為主的【文言短篇】小說。


    2. 老殘遊記屬於【章回】小說


    3. 子不語屬於【文言筆記】小說


    4. 筆記小說的例子:【偷靴】、【賣油翁】、【王藍田食雞子】
     

    (十)請寫出下列解釋所代表的「慣用語」:


    1. 藉機勒索財物或抬高價錢:【敲竹槓】


    2. 用好聽的話來奉承他人:【戴高帽】


    3. 見風轉舵的人:【變色龍】


    4. 借指神祕消息的來源:【深喉嚨】


    5. 人在某方面居領導地位:【執牛耳】
     

    (十一)注音國字:


    1. 突「ㄨˋ」:兀


    2. 逃之「ㄧㄠ ㄧㄠ」:夭夭


    3. 「ㄉㄞˇ」徒:歹


    4. 自我「ㄈㄤˊ」護:防


    5. 「ㄋㄞˋ」何:奈


    6. 「ㄌㄧㄝˋ」日:烈


    7. 「ㄇㄤˊ」然:茫


    8. 警「ㄊㄧˋ」:惕


    9. 「ㄒㄧㄢ」其帽:掀


    10. 「ㄊㄧˊ」笑皆非:啼


    11. 「ㄗㄨㄣ」頭:尊


    12. 「ㄒㄩㄣˊ」覓:尋


    13. 「ㄓㄚˋ」騙:詐


    14. 無「ㄍㄨ」:辜


    15. 「ㄕˋ」不能下:勢


    16. 錢「ㄊㄤˊ」:塘


    17. 目不「ㄒㄧㄚˊ」接:暇


    18. 古道熱「ㄔㄤˊ」:腸


    19. 「ㄙㄨㄛˇ」事:瑣


    20. 「ㄋㄠˋ」著玩:鬧


    21. 「ㄩˋ」寒:禦


    22. 「ㄙㄨㄟˊ」園老人:隨


    23. 「ㄙㄨㄥˇ」其肩:聳


    24. 簡「ㄓㄞ」:齋


    25. 「ㄓㄨㄟˋ」詞:贅


    26. 「ㄉㄨㄣ」地上:蹲


    27. 以「ㄨㄚˋ」踏肩:襪


    28. 活「ㄌㄧㄥˊ」活現:靈


    29. 「ㄙㄨˋ」不相識:素


    30. 新「ㄒㄩㄝ」:靴


    31. 孫「臏」:ㄅㄧㄣˋ


    32. 「徬」徨:ㄆㄤˊ


    33. 「暴」露:ㄆㄨˋ


    34. 袁「枚」:ㄇㄟˊ


    35. 「淘」洗:ㄊㄠˊ


    36. 「拱」手:ㄍㄨㄥˇ


    37. 「愧」謝:ㄎㄨㄟˋ


    38. 交「好」:ㄏㄠˇ


    39. 腳「踝」:ㄏㄨㄞˊ


    40. 「恍」然大悟:ㄏㄨㄤˇ


    41. 持靴「徑」奔:ㄐㄧㄥˋ


    42. 「酗」酒:ㄒㄩˋ


    43. 寒「暄」:ㄒㄩㄢ


    44. 「擲」瓦上:ㄓˊ


    45. 「著」人協同起去:ㄓㄨㄛˊ


    46. 防不「勝」防:ㄕㄥ


    47. 「汝」著新靴:ㄖㄨˇ


    48. 緊「湊」:ㄘㄡˋ


    49. 「俟」之:ㄙˋ


    50. 「惡」戲:ㄜˋ


    51. 長「揖」:ㄧ


    52. 「儼」然:ㄧㄢˇ


    (十二)注釋:


    1. 「或」著新靴行市上:有人。


    2. 行「市」上:街市。


    3. 長揖: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的相見禮。


    4. 長「揖」:拱手行禮。


    5. 握手寒「暄」:溫暖。


    6. 茫然:無所知的樣子。


    7. 「素」不相識:平常、向來。


    8. 掀其帽擲瓦上,「去」:離開。


    9. 酗酒:酒醉鬧事。


    10. 「酗」酒:因酒醉而發怒。


    11. 「方」徬徨間:正、當。


    12. 方「徬徨」間:來回走著,不知如何是好。


    13. 惡戲:惡作劇。


    14. 愧謝:為自己的錯誤而表示歉意。


    15. 著靴者愧「謝」:道歉。


    16. 持靴「徑」奔:通「逕」,直接。


    17. 高「居」瓦上:處在、處於。


    18. 何處去:往哪裡。


    19. 不知何處「去」矣:往。


    20. 握手寒暄:拉著手親切問候起居寒暖。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

一顆珍珠(南一版第三冊自學三)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一顆珍珠(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一顆珍珠》一文中提到小小的蚌被沙礫入侵,牠忍著    痛苦包容這個苦難,最後形成美麗的珍珠。有哪些成語    可以用來形容這個過程:【    】、【    】    、【    】。  2.《一顆珍珠》:「當小小的蚌安詳地憩歇在海底,突然    一個打擊臨到牠。」這段話意近於【    】、    【    】。 3.《一顆珍珠》:「蚌強忍著撕裂一般的痛苦,一點點分    泌出光滑的真珠質來層層包容侵入牠生命中的沙礫,最    後終成渾圓美麗的珍珠。」這段話意近於【    】    。   4.《一顆珍珠》:「年年歲歲,漫長的忍耐,無盡的辛    酸,那一粒醜陋的沙礫已變成美麗的珍珠。」 (1)這段話的主旨是「經過漫長的【    】終究能成      就美麗的【    】」。 (2)這段話意近於【    】、     【    】、【    】。 5.《一顆珍珠》:「眼淚化作歡笑,痛苦的代價成就了榮    耀的光彩。」這段話意近於【    】。 6.《一顆珍珠》:「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卻受不能閱讀之    困。」這段話意指「路易斯因無法【    】而不得    其門而入的困境」。 7.《一顆珍珠》:「他一再的研究試驗,忍受無數的失敗    挫折。」這段話呼應第【    】段的內容,生成珍    珠的過程,同樣也經歷了【    】。 8.《一顆珍珠》:「同樣是一根針,曾經使他失去光明,    卻也因此帶給億萬盲人光明和希望,多麼奇妙的轉變!     」 (1)透過同一根針加以說明【    】。 (2)這段話意近於【    】。 9.《一顆珍珠》:「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不幸的表面,    流血的創口,受傷的心,我們只會埋怨、訴苦、哀憐不    滿。」 (1)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