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古詩選(1.生年不滿百 2.四月十五夜鐵窗下過) (南一版B4L2)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下)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請完成下列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敘述:

 

(1)最早見於哪一部書:【        】,此書為中國最早的

   【        】。


(2)不是【      】的作品,作者【      】。

 

(3)編者是南朝 梁 昭明太子【    】。


(4)是【    】末年【      】詩的成熟作、代表作。


(5)內容多寫親友【        】、文人【        】的心情。


(6)後人將這十九首詩的【        】訂為題目。


(7)標誌著中國詩歌的一大里程碑,劉勰《文心雕龍》曾以

    「【        】」來盛讚它。


2.請完成下列關於「古體詩」的敘述:


(1)每首詩的句數【        】。

 

(2)每句詩的字數【        】。


(3)是否要對仗:【        】。


(4)用韻靈活,可以【        】,也可以【    】。


(5)古詩多為【    】作品,只可【  】,不可【  】,風格

     【        】。


3.請完成下列關於「《生年不滿百》」的敘述:


(1)作者在這段詩文中展現的人生觀和處世態度,與

     【                】最接近。

 

(2)本詩是【    】末年的作品。

 

(3)本詩有轉韻,押【  】聲韻。 


(4)本詩是藉【        】抒情,以第【  】人稱敘說心情,利用

    【    】語氣凸顯主題。


(5)本詩以【      】的故事凸顯無法追求長生,應善用【    】。


(6)本詩從生命的【    】與【    】寫起,表達人生苦短應

   【        】。


(7)透過【    】的方式,凸顯生命的現實。


(8)《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描寫【    】有限但

    【    】無限的感慨。


(9)《生年不滿百》一詩的主旨,與

 【                            】最接近。


(10)《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二句表現出

    【                    】的思想。

 

4.請完成下列關於「《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的敘述:


(1)詩中用【                  】的典故,說明主角與其手足

    間的情誼,呈現兄弟歡聚之景。

 

(2)詩中家中妻小與兄弟宴會為【      】景,有【        】之

    處。


(3)全詩一韻到底且【    】不入韻,押【  】聲韻。


(4)全詩以【    】之時為其詩作背景,旨在傳達【    】的情懷。


(5)本詩是【    】時期的作品。


(6)本詩是【    】抒情。


(7)《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又如桃李園」,作者欲以此託出【    】情

     誼。


(8)《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詩中所寫的月形,應與

    【                    】中的月形相同。


(9)《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既聯群季歡,浩嘆皆同聲」:表達對

    【        】的感嘆。


(10)在詩中,主角與家人分別已過了多久的時間:【      】。



(二)請依下列解釋寫出相對應的成語:


(1)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新團圓和好:【        】。


(2)好像魚進入水中般的契合,自在任意悠游。比喻進入渴望已久之地,並得盡情發

    揮所長:【        】。


(3)露水一經陽光曝晒即蒸散。比喻暫時結合而非正式的夫妻:

   【        】。


(4)形容良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步神速或事業發展得很快:

   【        】。


(5)年齡比別人稍大。引申為資格較老,閱歷較豐富:【        】。


(6)一天的交情。比喻交情不深:【        】。


(7)想念殷切:【        】。



(三)請寫出文中有「草」字象徵離別之情的句子:


1.【                                】。


2.【                    】。


3.【                    】。



(四)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 

       而涕下。」此詩主要是在抒發作者【        】的傷感。



(五)國字及注音:


1.平「仄」: 


2.「佚」名:

 

3.「晝」夜:

 

4.愚「昧」:


5.「嗤」笑: 


6.「閨」中:


7.「攜」幼: 


8.「涕」淚: 


9.「辜」負: 


10.憂「悶」: 


11.「秉」燭夜遊: 


12.直抒胸「臆」:

 

13.「囿」於成見: 


14.身陷「囹」圄:

 

15.身陷囹「圄」: 


16.「襯」托:


17.「茲」事體大:


18.「徇」私枉法: 


19.涕「零」: 


20.感「慨」:


21.七「旬」老翁:


22.「融」情於景:


23.「詢」問:


24.更「迭」: 


25.瓜「瓞」綿綿:


26.「ㄐㄧㄢ」禁:


27.真「ㄓˋ」:


28.「一ˋ」名:


29.「ㄓㄡˋ」夜:


30.愚「ㄇㄟˋ」:


31.「ㄔ」笑:


32.瓜「ㄉㄧㄝˊ」綿綿:


33.「ㄒㄧ」幼:


34.更「ㄉㄧㄝˊ」:


35.「一ㄢˋ」會:


36.「ㄐㄧˊ」時行樂:


37.「ㄩˊ」笨:


38.監「ㄩˋ」:


39.「ㄔㄡˊ」備:


40.「ㄧㄥˊ」繞:



(六)注釋:


1.生年:


2.千歲憂:

 

3.晝短苦夜長: 


4.「晝」短苦夜長: 


5.晝短「苦」夜長:


6.秉燭遊:


7來茲: 


8.愚者: 


9.愚者愛惜「費」: 


10.嗤:


11.王子喬:

 

12.等期:

 

13.萬念紛交縈:

 

14.七旬: 


15.旬:


16.孤負:

 

17.三回明:

 

18.三回「明」: 


19.閨中人:

 

20.涕下如雨零: 


21.「涕」下如雨零: 


22.涕下如雨「零」: 


23.桃李園: 


24.置酒張華燈: 


25.華燈:

 

26.群季:

 

27.浩嘆: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請完成下列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敘述:

    (1)最早見於哪一部書:【《昭明文選》】,此書為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

    (2)不是【一個人】的作品,作者【不可考】。

    (3)編者是南朝 梁 昭明太子【蕭統】。

    (4)是【東漢】末年【五言古】詩的成熟作、代表作。

    (5)內容多寫親友【離別懷鄉】、文人【失意憂悶】的心情。

    (6)後人將這十九首詩的【第一句詩】訂為題目。

    (7)標誌著中國詩歌的一大里程碑,劉勰《文心雕龍》曾以「【五言冠冕】」來盛讚它。

    2.請完成下列關於「古體詩」的敘述:

    (1)每首詩的句數【沒有限制】。

    (2)每句詩的字數【沒有限制】。

    (3)是否要對仗:【沒有限制】。

    (4)用韻靈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

    (5)古詩多為【文人】作品,只可【誦】,不可【歌】,風格【溫婉含蓄】。

    3.請完成下列關於「《生年不滿百》」的敘述:

    (1)作者在這段詩文中展現的人生觀和處世態度,與【豁達自適,及時行樂】最接近。

    (2)本詩是【東漢】末年的作品。

    (3)本詩有轉韻,押【平】聲韻。

    (4)本詩是藉【自身感觸】抒情,以第【一】人稱敘說心情,利用【反問】語氣凸顯主題。

    (5)本詩以【王子喬】的故事凸顯無法追求長生,應善用【時光】。

    (6)本詩從生命的【短促】與【憂愁】寫起,表達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

    (7)透過【對比】的方式,凸顯生命的現實。

    (8)《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描寫【生命】有限但【憂愁】無限的感慨。

    (9)《生年不滿百》一詩的主旨,與【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别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最接近。

    (10)《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二句表現出【人生無常,應當及時行樂】的思想。
     
    4.請完成下列關於「《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的敘述:

    (1)詩中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的典故,說明主角與其手足間的情誼,呈現兄弟歡聚之景。

    (2)詩中家中妻小與兄弟宴會為【想像虛】景,有【虛筆懷想】之處。

    (3)全詩一韻到底且【首句】不入韻,押【平】聲韻。

    (4)全詩以【望日】之時為其詩作背景,旨在傳達【思親】的情懷。

    (5)本詩是【日治】時期的作品。

    (6)本詩是【即景】抒情。

    (7)《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又如桃李園」,作者欲以此託出【兄弟】情誼。

    (8)《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詩中所寫的月形,應與【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中的月形相同。

    (9)《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既聯群季歡,浩嘆皆同聲」:表達對【自身遭遇】的感嘆。

    (10)在詩中,主角與家人分別已過了多久的時間:【七十日】。


    回覆刪除
  2. (二)請依下列解釋寫出相對應的成語:

    (1)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新團圓和好:【破鏡重圓】。

    (2)好像魚進入水中般的契合,自在任意悠游。比喻進入渴望已久之地,並得盡情發揮所長:【如魚得水】。

    (3)露水一經陽光曝晒即蒸散。比喻暫時結合而非正式的夫妻:【露水夫妻】。

    (4)形容良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步神速或事業發展得很快:【一日千里】。

    (5)年齡比別人稍大。引申為資格較老,閱歷較豐富:【一日之長】。

    (6)一天的交情。比喻交情不深:【一日之雅】。

    (7)想念殷切:【一日三秋】。


    (三)請寫出文中有「草」字象徵離別之情的句子:

    1.【樓前亂草是離人方寸,倚遍欄杆意無盡】。

    2.【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四)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
    而涕下。」此詩主要是在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傷感。

    回覆刪除
  3. (五)國字及注音:

    1.平「仄」:ㄗㄜˋ

    2.「佚」名:一ˋ

    3.「晝」夜:ㄓㄡˋ

    4.愚「昧」:ㄇㄟˋ

    5.「嗤」笑:ㄔ

    6.「閨」中:ㄍㄨㄟ

    7.「攜」幼:ㄒㄧ

    8.「涕」淚:ㄊ一ˋ

    9.「辜」負:ㄨ

    10.憂「悶」:ㄇㄣˋ

    11.「秉」燭夜遊:ㄅㄧㄥˇ

    12.直抒胸「臆」:ㄧˋ

    13.「囿」於成見:ㄧㄡˋ

    14.身陷「囹」圄:ㄌㄧㄥˊ 

    15.身陷囹「圄」:ㄩˇ

    16.「襯」托:ㄔㄣˋ

    17.「茲」事體大:ㄗ

    18.「徇」私枉法:ㄒㄩㄣˋ

    19.涕「零」:ㄌㄧㄥˊ

    20.感「慨」:ㄎㄞˇ

    21.七「旬」老翁:ㄒㄩㄣˊ

    22.「融」情於景:ㄖㄨㄥˊ

    23.「詢」問:ㄒㄩㄣˊ

    24.更「迭」:ㄉㄧㄝˊ

    25.瓜「瓞」綿綿:ㄉㄧㄝˊ

    26.「ㄐㄧㄢ」禁:監

    27.真「ㄓˋ」:摯

    28.「一ˋ」名:佚

    29.「ㄓㄡˋ」夜:晝

    30.愚「ㄇㄟˋ」:昧

    31.「ㄔ」笑:嗤
    32.瓜「ㄉㄧㄝˊ」綿綿:瓞

    33.「ㄒㄧ」幼:攜

    34.更「ㄉㄧㄝˊ」:迭

    35.「一ㄢˋ」會:宴

    36.「ㄐㄧˊ」時行樂:及

    37.「ㄩˊ」笨:愚

    38.監「ㄩˋ」::獄

    39.「ㄔㄡˊ」備::籌

    40.「ㄧㄥˊ」繞:縈


    (六)注釋:

    1.生年:活著的年數。

    2.千歲憂:形容憂愁眾多。

    3.晝短苦夜長:即「苦晝短夜長」, 意指憂慮白天很短,夜晚很長。

    4.「晝」短苦夜長:白天。

    5.晝短「苦」夜長:憂慮。

    6.秉燭遊:在夜裡持燭遊樂。比喻及時行樂。

    7來茲:將來。

    8.愚者:愚昧的人。

    9.愚者愛惜「費」:財物。

    10.嗤:譏笑。

    11.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傳說王子喬為周靈王太子,後入山修行三十餘年,乘白鶴飛仙而去。

    12.等期:相同的壽命。

    13.萬念紛交縈:眾多念頭纏繞一起。

    14.七旬:十天。

    15.旬::立刻、馬上。

    16.孤負::違背他人的好意,亦作「辜負」。

    17.三回明:三次月圓之日。

    18.三回「明」::明亮,借指月圓之日。

    19.閨中人:女子房裡的人,這裡指自己的妻子。

    20.涕下如雨零:眼淚像雨一樣落下。

    21.「涕」下如雨零:眼淚。

    22.涕下如雨「零」:降下、落下。

    23.桃李園:李白曾撰有春夜宴桃李園序,記錄他與同宗諸弟一同宴飲的情景。這裡借指深厚的兄弟情誼。

    24.置酒張華燈:設置宴席,張掛燈籠。

    25.華燈:裝飾華美的燈籠。

    26.群季::諸多兄弟。

    27.浩嘆:感慨深長而大聲嘆息。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罐頭由來(康軒版第四冊第六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康軒版B4L4 我所知道的康橋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罐頭由來 》 一文是一篇 【    】 文,以罐頭的    【    】 、 【    】 為重點,兼以大量的    【    】 來佐證。 2. 《 罐頭由來 》 一文的作者 周惠民 是知名 【    】 學    者,除了研究 【    】 、 【    】 關係史及世    界近代史外,也對 【    】 文化史頗有興趣。 3. 《 罐頭由來 》 一文從罐頭的 【    】 談起,接著說    明食物保存對 【    】 的重要性, 逐步帶出罐頭的    由來及後續的 【    】 過程。 4. 《 罐頭由來 》 一文作者以 【    】 、 【    】    的態度來說明事物,並藉由 【    】 、   【    】 、 【    】 的寫作手法來呈現。 5. 法國 糕餅商 【    】 使用玻璃瓶製作出了罐頭雛    形, 英國 商人 【    】 則是進一步 改良,發明鐵    皮罐頭,接著 英國 人 【    】 發明了開罐器,而    後 法國 科學家 【    】 提出了食品腐敗與細菌的    關係,使罐頭生產工序改變。 6. 根據 《 罐頭由來 》 一文,糕餅商 阿佩特 從哪一個關鍵點    找出製造罐頭的方法 : 「 【    】 」。 7. 《 罐頭由來 》 一文指出罐頭發展初期存在一些缺點,讓    民眾普遍不接受這種新式飲食。請問其中 包含哪些缺點    : 【    】、【    】、【    】 。 8. 《 罐頭由來 》: 「罐頭發展初期,售價不菲,也經常有    中毒的意外事件傳出,社會大眾普遍不接 受這種新式飲    食,只有軍隊或是行旅才會購買,還得冒著生命危險。    」根據文意, 【    】 最適合用來形容軍人及行旅    冒著生命...

劉墉寓言作品集《天堂與地獄》《隔山打牛》(南一版B2L9)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第三次段考其他選文: 南一版B2L7 謝天 南一版B2L8 視力與偏見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劉墉寓言作品集(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一〉 《 天堂與地獄 》 1. 《 天堂與地獄 》 :「因為玩得太多,我已經提不起什     麼興趣;吃得太飽,使我身體不斷發胖;睡得太久,     頭腦又變得遲鈍。」上文所表達的意涵是「人類過度     追求身體的 【    】 ,反而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 2.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中的主角來到地獄後,每天「吃     完就睡,睡夠就玩,邊吃邊玩」,又說「三個月下來     ,他漸漸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1) 上文 前後文意在於主角心境產生變化,無法只滿足     【    】 的身體需求。 (2) 「吃完就睡,睡夠就玩,邊吃邊玩。」這段話表達主     角 【    】 的生活態度。 3. 根據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所謂的「天堂」應該要是   「 【    】 」 、 「 【    】 」 、   「 【    】 」的 樣子。 4. 根據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天堂」與「地獄」之間的    分界線是 【    】。 5.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中,哪一句話最能表現主角瀕臨崩    潰的心境 :【    】。 6.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中,作者所欲表達的主旨為 「 追求    【    】 遠比 【    】 更為重要 」 。 7. 請完成關於 《 天堂與地獄 》 一文的說明與寫作手法:   (1) 故事透過 【    】 和 【    】 的對話,讓人     一窺 【    】 的世界。  (2) 文末才點出主角就是身處 【    】 ,使文章產生     令人驚訝的效果。 (3) 作者善用 「 【    】 」 的方式凸顯主角前後情緒     的起伏。     〔甲〕 主角一開始只想要「 【    】 」,後來只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