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秋之味(南一版第四冊自學一)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期)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秋之味(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秋之味》:「吹著涼風浴暖陽,再品嘗秋天賜予的好

   禮,忍不住要嘆,哎!這人生。」以上文句表達

   【    】的感受。

   


2.在《秋之味》一文中,作者說明吃蘿蔔時說:「常常吃

   著便不由得要感恩」,可推測作者應具有【    】

   的性格。

   


3.在《秋之味》一文的最後,作者說:「最後一個屬於秋

   的節氣終於過完,我卻仍然眷戀著愉悅感官的,甜美的

   秋天況味」這裡表現出作者的哪一種心情

   :【    】

   

   

4.《秋之味》:「一年之中就數這個季節天時地利最適合

   享樂,奈何韶光短促,奈何手邊總有丟不掉的煩雜

   事。」作者連用兩次「奈何」的原因是【    】

   

      

5.在《秋之味》一文中,作者首次發現季節轉換為秋季的

   事件是文中的哪一段話:【    】

 


6.《秋之味》一文的寫作手法為【    】



7.《秋之味》:「矮几上的文旦漸漸少了,像用剩的秋

   日,而煩雜事卻愈堆愈高。時序立冬,最後一個屬於

   秋的節氣終於過完,我卻仍然眷戀著愉悅感官的,甜

   美的秋天況味。」這段文句的意涵【    】

   作者提到這件事的用意為【    】

   

 

8.《秋之味》:「剛來臺灣時不很明白,為什麼單只秋季

   如此?」本句在本文中的主要作用為【    】

    


9.《秋之味》一文的主旨為「透過【    】來感受秋

    天氣息,及【    】的變化」。

    


10.《秋之味》: 「放著放著,酸澀隨著水分蒸發,突然

      有一天,轉為甜熟之味。是了,這是秋天。天地間盈

      滿一種甜的,專屬於秋的成熟氣息。」作者寫作這段

      文字的用意是【    】


     

     

(二)修辭:



1.矮几上的文旦漸漸少了,像用剩的秋日,而煩雜

   事卻愈堆愈高:【    】。



2.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

   毯:【    】。



3.拋開憂鬱忘了那不如意,走出戶外,讓我們看雲

   去:【    】。



4.起先,它們揮發一種青果之味,微酸微澀,清香

   而已:【    】。



5.仁者不憂,智者不惑:【    】。




(三)請寫出下列詞語所代表的「季節」:



1.瓜熟:【  】季。



2.金風玉露:【  】季。



3.隨風柳絮輕,映日杏花明:【  】季。



4.桂月:【  】季。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

   鄉明:【  】季。



6.蟬鳴蛙叫:【  】季。



7.東風:【  】季。



8.桃李爭妍:【  】季。



9.菊月:【  】季。



10.杏月:【  】季。




(四)《北緯五度》:「時間和空間拉開距離。因為

         離開,才得以看清自身的位置,在另一個島,

         凝視我的半島,凝視家人在我生命的位置。」

         根據上文推知,對作者而言,離開故鄉有

        【    】的意義。

        

        

    

(五)注音國字:



1.「ㄆㄨ」陳:



2.「ㄇㄧㄢˇ」懷:



3.「ㄉㄧㄠ」鑽:



4.「ㄉㄧㄢ」峰:



5.「ㄋㄞˋ」何:



6.「ㄏㄢˊ」養:



7.「ㄐㄩㄢˋ」戀:



8.「ㄑㄧˋ」息:



9.「ㄒㄧㄣ」辣:



10.「ㄒㄩㄢˊ」即:



11.「ㄓㄥ」發:



12.「ㄕㄨ」菜:



13.「ㄗ」味:



14.「ㄞˇ」几:



15.「刁」鑽:



16.「蘿」蔔:



17.「甘」甜: 



18.「恍」惚: 



19.「眷」戀:



20.「憩」息:



21.「沁」涼:



22.「墜」落:



23.「橙」黃:

 


24.「韶」光: 



25.「蔬」菜:


 

26.「賜」予:



27.「誘」惑:



28.「盈」餘:



29.飽「ㄓㄤˋ」:



30.品「ㄔㄤˊ」:



31.馬鈴「ㄕㄨˇ」:



32.短「ㄘㄨˋ」:



31.蓮「藕」:



32.紅「ㄕˋ」:



33.恍「惚」: 



34.秋收冬「藏」:



35.輕「ㄧㄥˊ」:



36.辛「ㄌㄚˋ」:



37.成「熟」: 



38.酸「ㄙㄜˋ」:



39.酸「澀」: 



40.矮「几」:



41.安「一ˋ」:



42.味「蕾」: 



43.溫「潤」:



44.瑜「ㄐㄧㄚ」:



45.瑜「伽」: 




(六)注釋:



1.韶光: 



2.立冬: 



3.況味:



4.瑜伽: 



5.旋即: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我噢!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39764420692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秋之味》:「吹著涼風浴暖陽,再品嘗秋天賜予的好禮,忍不住要嘆,哎!這人生。」以上文句表達【肆意享受人生的美好】的感受。

    2.在《秋之味》一文中,作者說明吃蘿蔔時說:「常常吃著便不由得要感恩」,可推測作者應具有【惜福愛物】的性格。

    3.在《秋之味》一文的最後,作者說:「最後一個屬於秋的節氣終於過完,我卻仍然眷戀著愉悅感官的,甜美的秋天況味」這裡表現出作者的哪一種心情:【表達對秋日的美好無比沉溺、眷戀】。

    4.《秋之味》:「一年之中就數這個季節天時地利最適合享樂,奈何韶光短促,奈何手邊總有丟不掉的煩雜事。」作者連用兩次「奈何」的原因是【感嘆秋日美好與來去匆匆】。

    5.在《秋之味》一文中,作者首次發現季節轉換為秋季的事件是文中的哪一段話:【某日清晨,我躺在地上練瑜伽,沁涼空氣中飄來隱約的熟甜之氣】。

    6.《秋之味》一文的寫作手法為【託物抒情】。

    7.《秋之味》:「矮几上的文旦漸漸少了,像用剩的秋日,而煩雜事卻愈堆愈高。時序立冬,最後一個屬於秋的節氣終於過完,我卻仍然眷戀著愉悅感官的,甜美的秋天況味。」這段文句的意涵是【秋天無比美好,雖已消逝仍令人回味】,作者提到這件事的用意為【凸顯秋日的美好及短暫】。

    8.《秋之味》:「剛來臺灣時不很明白,為什麼單只秋季如此?」本句在本文中的主要作用為【反襯出其他季節的無趣】。

    9.《秋之味》一文的主旨為「透過【品味食物】來感受秋天氣息,及【心境】的變化」。

    10.《秋之味》: 「放著放著,酸澀隨著水分蒸發,突然有一天,轉為甜熟之味。是了,這是秋天。天地間盈滿一種甜的,專屬於秋的成熟氣息。」作者寫作這段文字的用意是【呼應題目,說明了「秋之味」就是一種成熟的氣味】。

    回覆刪除
  2. (二)修辭:

    1.矮几上的文旦漸漸少了,像用剩的秋日,而煩雜事卻愈堆愈高:【映襯】。

    2.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譬喻】。

    3.拋開憂鬱忘了那不如意,走出戶外,讓我們看雲去:【轉化】。

    4.起先,它們揮發一種青果之味,微酸微澀,清香而已:【嗅覺摹寫】。

    5.仁者不憂,智者不惑:【類疊】。


    (三)請寫出下列詞語所代表的「季節」:

    1.瓜熟:【夏】季。

    2.金風玉露:【秋】季。

    3.隨風柳絮輕,映日杏花明:【春】季。

    4.桂月:【秋】季。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秋】季。

    6.蟬鳴蛙叫:【夏】季。

    7.東風:【春】季。

    8.桃李爭妍:【春】季。

    9.菊月:【秋】季。

    10.杏月:【春】季。


    (四)《北緯五度》:「時間和空間拉開距離。因為離開,才得以看清自身的位
    置,在另一個島,凝視我的半島,凝視家人在我生命的位置。」根據上文
    推知,對作者而言,離開故鄉有【重新審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的意義。


    回覆刪除
  3. (五)注音國字:

    1.「ㄆㄨ」陳:鋪

    2.「ㄇㄧㄢˇ」懷:緬

    3.「ㄉㄧㄠ」鑽:刁

    4.「ㄉㄧㄢ」峰:巔

    5.「ㄋㄞˋ」何:奈

    6.「ㄏㄢˊ」養:涵

    7.「ㄐㄩㄢˋ」戀:眷

    8.「ㄑㄧˋ」息:憩

    9.「ㄒㄧㄣ」辣:辛

    10.「ㄒㄩㄢˊ」即:旋

    11.「ㄓㄥ」發:蒸

    12.「ㄕㄨ」菜:蔬

    13.「ㄗ」味:滋

    14.「ㄞˇ」几:矮

    15.「刁」鑽:ㄉㄧㄠ

    16.「蘿」蔔:ㄌㄨㄛˊ

    17.「甘」甜:ㄍㄢ

    18.「恍」惚:ㄏㄨㄤˇ

    19.「眷」戀::ㄐㄩㄢˋ

    20.「憩」息:ㄑㄧˋ

    21.「沁」涼:ㄑㄧㄣˋ

    22.「墜」落:ㄓㄨㄟˋ

    23.「橙」黃:ㄔㄥˊ

    24.「韶」光:ㄕㄠˊ

    25.「蔬」菜:ㄕㄨ

    26.「賜」予:ㄙˋ

    27.「誘」惑:ㄧㄡˋ

    28.「盈」餘:ㄧㄥˊ

    29.飽「ㄓㄤˋ」:脹

    30.品「ㄔㄤˊ」:嘗

    31.馬鈴「ㄕㄨˇ」:薯

    32.短「ㄘㄨˋ」:促

    31.蓮「藕」:ㄡˇ
    32.紅「ㄕˋ」:柿

    33.恍「惚」:ㄏㄨ

    34.秋收冬「藏」:ㄘㄤˊ

    35.輕「ㄧㄥˊ」:盈

    36.辛「ㄌㄚˋ」:辣

    37.成「熟」:ㄕㄡˊ

    38.酸「ㄙㄜˋ」:澀

    39.酸「澀」:ㄙㄜˋ

    40.矮「几」:ㄐㄧ

    41.安「一ˋ」:逸

    42.味「蕾」:ㄌㄟˇ

    43.溫「潤」:ㄖㄨㄣˋ

    44.瑜「ㄐㄧㄚ」:伽

    45.瑜「伽」:ㄐㄧㄚ


    回覆刪除
  4. (六)注釋:

    1.韶光:美好的時光。

    2.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國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是進入冬季的開始。

    3.況味:景況、滋味。

    4.瑜伽:一種運動,藉由調節呼吸、身體姿勢、靜坐冥想等修練,達到身體強健、心境平和的狀態。

    5.旋即:馬上、立刻。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小詩選《風箏》《跳水》(翰林版第二冊第一課)國中國文重點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小詩選《風箏》《跳水》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風箏(課文) 跳水(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風箏》 (1) 《 風箏 》 一詩,「想與整座天空拔河」、「拉著天空      奔跑」兩句,透露出 【    】 的人生態度。 (2) 《 風箏 》 一詩中,哪一句使得全詩的意象開闊起來     : 【    】。   (3) 《 風箏 》 一詩中,何句表現出對人生的徹悟      : 【    】 。 (4)「扶搖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懸得多高呢」句中「小小      的希望」其實是寫出人心中的何種期望     :  【    】 。 (5)「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見了/沿著河堤,我開始      拉著天空奔跑」,由詩的內容可知人生就像放風箏,      想飛高或飛低,全由誰來掌控: 【    】 。 2.《跳水》:全詩【    】,【    】。 (1)《跳水》一詩中,「從十米高臺/陶醉於下面的湛      藍」是在描述跳水 【    】 的【    】與      【    】。 (2)《跳水》一詩中,「在跳板與水面之間/描畫出從容     的曲線」是在描述 【    】 。 (3)《跳水》一詩中,【    】一詞象徵著跳水者對     於所追求事物的熱愛。  (4)《跳水》一詩中,末兩句以【    】二字,展現     出跳水者的活力。  (5)《跳水》一詩中,何句最能展現出色彩畫面感      : 【    】 。   3.兩詩比較 (1) 《 風箏 》 一詩是【    】抒懷的作品;      《跳水》一詩是【    】抒懷的作品。 (2) 《 風箏 》 蘊含 【    】 的人生態度;      《跳水》描寫 【  ...

我所知道的康橋(康軒版第四冊第二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我所知道的康橋》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我所知道的康橋(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春!』這勝利的晴空彷彿在你的耳邊私語。」這句     話表達了尋春人的何種心 情:   【    】   2. 關於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 徐志摩 觀賞夕陽時所    看到的景物有 哪 些: 【    】   、 【    】 、          【    】。         3.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所寫的季節是     【    】,時間上採用「【    】敘    法」,  不是以 固定觀點敘 述,寫的是     【    】中的 康橋 ,而不是眼界中的 康橋    。     4.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中,「成絲的、成縷的、成      捲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  、淡青 的、慘白 的」      一段文字所描寫的主題為【    】。        5.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     像那一流清淺」的「清淺」是指 【    】。 6.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     鳥,讀書。」此句在描寫 【    】的心境。       7. 「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捲的,輕快的、     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 、慘白 的。」這 段描寫包括     炊煙的哪些方面:【    】、【    】     、 【    】     8.  《  我所知道的康橋》 中寫曙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