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幽夢影選(康軒版B4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



()精熟課文內容: 


1.在《幽夢影》中,張潮認為面對哪一種朋友,就如同在讀聖賢經傳: 

    【    】友。 


2.《幽夢影》:「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這句話中的「經傳」指的是 

      哪一家的典籍:【  】家。 


3.在《幽夢影》中,張潮所謂的「天下之樂,孰大於是?」指的是什麼: 

    【  】。  


4.「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這句話告訴我們應以 

    【        】的態度來讀書。 


5.《幽夢影》:「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意謂:讀書所講求的 

      是【        】、【        】,所以必須嚴格要求。 


6.在《幽夢影》中,面對淵博友,可以給人【    】感;面對風雅友, 

     如讀【        】;面對謹飭友,可以時時 

   【        】;面對滑稽友,常令人感到【    】橫生。 


7.張潮,生於【  】初,字【    】,一字【    】,號 

   【        】。自幼致力於科舉考試,但十數年未有所成,編有 

  【        】【        】。 


8.《幽夢影》一書內容包含作者的【        】、 

    【        】【        】屬於【    】式的 

      作品。 


9.「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 

      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這段話傳達人應秉持 

    【        】的精神。 


10.張潮所言,閒暇時能得到「真樂」的關鍵在於 

      【                  】

 

 ()請寫出下列文句所使用的「語氣」: 


1. 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語氣。 


2. 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語氣。 


3.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語氣。 


4.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    】語氣。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 

      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 

      痴。」這段話使用到哪些「修辭」技巧:

     【    】【    】【    】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 

    淺深耳。」這段文字的主旨是在 說明人生 

     【    】會讓讀書的心得不同。

    

 

()修辭: 

  

1.傾聽一街震耳欲聾的寂靜:【    】。 


2.大河源於小溪,小溪來自高山:【    】【    】。 


3.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    】。 


4.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 


5.對淵博友,如讀異書:【    】。

  


()字義: 


1.人莫樂「於」(【                                   】

        

/ 孰大「於」(【                       】

          

2.無所「事」(【    】)

 /無所事「事」

(【                                                                                】)


3.「孰」(【    】)大於是 / 「孰」(【  】)能無過。


4.凡事不宜「刻」(【    】)  

        「刻」  (【                  】)不容緩 


5.今「是」(【      】)而昨非 

        / 天將降大任於「是」(【    】)人也  

 /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  

 / 唯命「是」(【                  】)

       / 廷尉當「是」(【      】)也。

  


()請依下列解釋寫出其對應的「成語」: 


1. 稱學問高深的人:【        】。 


2.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        】。 


3.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        】。 


4. 比喻攻敵須乘虛而入:【        】。 


5. 指言談小心,行事謹慎:【        】。 


 

()請寫出下列著作其成書的「朝代」: 


1. 世說新語:【        】。 


2. 史記:【        】。 


3. 幽夢影:【        】。 


4. 三國演義:【        】。 


5. 東坡志林:【        】

  


()請寫出下列文句的「句型」: 


1. 「良將乃國之棟梁。」:【    】句。 


2. 「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    】句。 


3. 「凡事不宜刻。」:【    】句。 


4. 「他的心情十分平靜。」:【    】句。 


5. 「室有窪徑尺。」:【    】句。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一樂也;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 

   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也。君子有三樂 

   ,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盡心上): 

 請問:孟子認為人生有哪三樂?

1. 【        】【        】

2. 【              】

3. 【          】

 


(十一)國字、注音: 


 1. 「ㄩㄢ」博: 


 2.  ()「ㄕㄨˊ」大於是: 

      ()私「ㄕㄨˊ」: 


 3. ()經「傳」:  

           ()「傳」承: 


 4. ()「著」述:  

          ()附「著」: 


 5. 富「饒」: 


 6. 徽」州: 


 7. 「ㄏㄨㄟ」諧: 


 8. 「滑」稽友: 


 9. ()言簡意「ㄍㄞ」: 

        ()罪「ㄍㄞ」萬死: 


10. 閒「ㄒㄧㄚˊ」: 


11. ()滑「ㄐㄧ」列傳: 

            ()「ㄐㄧ」非成是: 


12. ()「ㄅㄛˊ」學多聞: 

            ()「ㄅㄛˊ」鬥: 


13. 「琅」琅上口:


14. 不宜「痴」:


15. 不宜「刻」:


16. 默而「識」之:


17. 康「ㄒㄧ」:


18. 「ㄓㄨˋ」作權:


19. 「傳」奇:


20. 拘「泥」:


21. ()謹「ㄔˋ」:

            ()裝「ㄕˋ」:


22. 歙」縣


23. 苛「ㄎㄜˋ」:


 

(十二)注釋: 


 1. 經傳: 


 2. 無所事事: 


 3. 人莫樂於「閒」: 


 4. 「孰」大於是: 


 5. 經「傳」: 


 6. 凡事不宜「刻」:  


 7. 「經」傳: 


 8. 書史: 


 9. 異書: 


10. 謹「飭」: 


11. 無之而非書: 


12. 謹飭: 


13. 無「之」而非書: 


14. 滑稽: 


15. 不宜「痴」: 


16. 風雅: 


17. 傳奇小說: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在《幽夢影》中,張潮認為面對哪一種朋友,就如同在
    讀聖賢經傳:【謹飭】友。

    2.《幽夢影》:「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這句話中
    的「經傳」指的是哪一家的典籍:【儒】家。

    3.在《幽夢影》中,張潮所謂的「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指的是什麼:【閒】。 

    4.「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這句話告訴我們應
    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來讀書。

    5.《幽夢影》:「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意謂
    :讀書所講求的是【腳踏實地】、【追根究柢】,所以必須嚴格要求。

    6.在《幽夢影》中,面對淵博友,可以給人【充實】感;面對風雅友,如
    讀【名人詩文】;面對謹飭友,可以時時【自勵自省】;面對滑稽友,
    常令人感到【逸趣】橫生。

    7.張潮,生於【清】初,字【山來】,一字【心齋】,號【三在道人】。
    自幼致力於科舉考試,但十數年未有所成,編有【昭代叢書】、
    【虞初新志】。

    8.《幽夢影》一書內容包含作者的【讀書心得】、【生活體驗】及
    【人生智慧】,屬於【隨筆】式的作品。

    9.「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
    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這段話傳達人應秉持
    【擇善固執】的精神。

    10.依張潮所言,閒暇時能得到「真樂」的關鍵在於【能從事有意
    義的活動】。


    (二)請寫出下列文句所使用的「語氣」:

    1. 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肯定】語氣。

    2. 非無所事事之謂也:【否定】語氣。

    3.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疑問】語氣。

    4.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肯定】語氣。


    (三)「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
    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這段話使
    用到哪些「修辭」技巧:【排比】、【映襯】、【類疊】。


    (四)「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
    ,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這段文
    字的主旨是在說明人生的【經歷】會讓讀書的心得不同。


    (五)修辭:

    1.傾聽一街震耳欲聾的寂靜:【映襯】。

    2.大河源於小溪,小溪來自高山:【層遞】兼【頂真】。

    3.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映襯】兼【類疊】。

    4.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排比】。

    5.對淵博友,如讀異書:【譬喻】。


    (六)字義:

    1.人莫樂「於」(【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閒
    / 孰大「於」(【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是

    2.無所「事」(【做、為】)事
    / 無所事「事」(【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
    活動,都稱為「事」】)

    3.「孰」(【什麼】)大於是 / 「孰」(【誰】)能無過。

    4.凡事不宜「刻」(【嚴苛】)
    / 「刻」(【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不容緩

    5.今「是」(【對、正確】)而昨非
    / 天將降大任於「是」(【此、這】)人也
    /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此、這】)
    / 唯命「是」(【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從
    / 廷尉當「是」(【對、正確】)也。


    (七)請依下列解釋寫出其對應的「成語」:

    1. 稱學問高深的人:【宏儒碩學】。

    2.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落拓不羈】。

    3.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溫文儒雅】。

    4. 比喻攻敵須乘虛而入:【避實就虛】。

    5. 指言談小心,行事謹慎:【謹言慎行】。


    (八)請寫出下列著作其成書的「朝代」:

    1. 世說新語:【南朝 宋】。

    2. 史記:【西漢】。

    3. 幽夢影:【清】。

    4. 三國演義:【元末明初】。

    5. 東坡志林:【宋】。


    (九)請寫出下列文句的「句型」:

    1. 「良將乃國之棟梁。」:【判斷】句。

    2. 「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判斷】句。

    3. 「凡事不宜刻。」:【表態】句。

    4. 「他的心情十分平靜。」:【表態】句。

    5. 「室有窪徑尺。」:【有無】句。


    (十)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 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盡心上):

    請問:孟子認為人生有哪三樂?

    1. 【父母健在】,【兄弟和樂】。

    2. 【俯仰無愧於天地】。

    3. 【得英才而教之】。


    (十一)國字、注音:

    1. 「ㄩㄢ」博:淵

    2. (1)「ㄕㄨˊ」大於是:孰
    (2)私「ㄕㄨˊ」:塾

    3. (1)經「傳」:ㄓㄨㄢˋ
    (2)「傳」承:ㄔㄨㄢˊ

    4. (1)「著」述:ㄓㄨˋ
    (2)附「著」:ㄓㄨㄛˊ

    5. 富「饒」:ㄖㄠˊ

    6. 「徽」州:ㄏㄨㄟ

    7. 「ㄏㄨㄟ」諧:詼

    8. 「滑」稽友:ㄍㄨˇ

    9. (1)言簡意「ㄍㄞ」:賅
    (2)罪「ㄍㄞ」萬死:該

    10. 閒「ㄒㄧㄚˊ」:暇

    11. (1)滑「ㄐㄧ」列傳:稽
    (2)「ㄐㄧ」非成是:積

    12. (1)「ㄅㄛˊ」學多聞:博
    (2)「ㄅㄛˊ」鬥:搏

    13. 「琅」琅上口:ㄌㄤˊ

    14. 不宜「痴」:ㄔ

    15. 不宜「刻」:ㄎㄜˋ

    16. 默而「識」之:ㄓˋ

    17. 康「ㄒㄧ」:熙

    18. 「ㄓㄨˋ」作權:著

    19. 「傳」奇:ㄔㄨㄢˊ

    20. 拘「泥」:ㄋㄧˋ

    21. (1)謹「ㄔˋ」:飭
    (2)裝「ㄕˋ」:飾

    22. 「歙」縣:ㄕㄜˋ

    23. 苛「ㄎㄜˋ」:刻


    (十二)注釋:

    1. 經傳:泛指儒家的典籍。

    2. 無所事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

    3. 人莫樂於「閒」:清閒、空閒。

    4. 「孰」大於是:什麼。

    5. 經「傳」:解釋經文的書籍。

    6. 凡事不宜「刻」:嚴苛。

    7. 「經」傳:儒家的典範著作。

    8. 書史:書籍史冊,這裡指一般書籍。

    9. 異書:奇書,指珍貴少見的書籍。

    10. 謹「飭」:嚴謹。

    11. 無之而非書:指所接觸到的各種事物都可以當成書本來讀。

    12. 謹飭:言行謹慎而莊重。

    13. 無「之」而非書:指接觸到的各種事物。

    14. 滑稽:言語、動作詼諧有趣。

    15. 不宜「痴」:沉迷。

    16. 風雅:風流文雅。

    17. 傳奇小說:傳述奇聞異事的小說。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南一版第二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來樹身滑溜不好攀爬,果    實各自散在枝枒末梢,常得 冒著摔落的危 險。再則整棵    樹的果實,往往不同時間成熟。」採摘土芭樂時須面臨    的風險是 【      】 。 2.根據《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文,作者認為珍珠芭樂或    是泰國芭樂的市場優勢為 【      】 , 【      】    。   3.《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讓自    己香氣四溢,吸引覓食者到 來。但為了保 護自己,結出    的果實,又刻意在不同的時間成熟,以免被我們這些    惡 童或鳥群吃光。」哪句成語 適合用來形容土芭樂的生   存 策略: 【      】 。            4.請完成土芭樂果實的生長策略:   (1)熟度不一: 【      】 。 (2)不同時成熟: 【      】 。 (3)香氣迷人: 【      】 。 (4)多籽: 【      】 。 5.《土芭樂的生存之道》:「有一回忍俊不住,就近摘了    熟透的一顆,不過李子般 大,試咬之,腐 熟軟塌的果肉   ,自齒間傳出,口感欠佳。」由此可推斷,土芭樂 具有   何種缺點: 【      】 。         6.《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縱使沒有熟果掉落,站在芭    樂樹下,閉上眼,深呼吸, 照樣聞得到那 種質樸的香氣    ,籠罩整個空間。」由此可推斷,土芭樂具有       【      】 的特色。   7.《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果肉熟度亦不均勻。再摘一 顆皮硬青綠的, 盡是粗澀之    感,但它繼續報以芳醇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