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幽夢影選(康軒版B4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



()精熟課文內容: 


1.在《幽夢影》中,張潮認為面對哪一種朋友,就如同在讀聖賢經傳: 

    【    】友。 


2.《幽夢影》:「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這句話中的「經傳」指的是 

      哪一家的典籍:【  】家。 


3.在《幽夢影》中,張潮所謂的「天下之樂,孰大於是?」指的是什麼: 

    【  】。  


4.「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這句話告訴我們應以 

    【        】的態度來讀書。 


5.《幽夢影》:「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意謂:讀書所講求的 

      是【        】、【        】,所以必須嚴格要求。 


6.在《幽夢影》中,面對淵博友,可以給人【    】感;面對風雅友, 

     如讀【        】;面對謹飭友,可以時時 

   【        】;面對滑稽友,常令人感到【    】橫生。 


7.張潮,生於【  】初,字【    】,一字【    】,號 

   【        】。自幼致力於科舉考試,但十數年未有所成,編有 

  【        】【        】。 


8.《幽夢影》一書內容包含作者的【        】、 

    【        】【        】屬於【    】式的 

      作品。 


9.「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 

      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這段話傳達人應秉持 

    【        】的精神。 


10.張潮所言,閒暇時能得到「真樂」的關鍵在於 

      【                  】

 

 ()請寫出下列文句所使用的「語氣」: 


1. 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語氣。 


2. 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語氣。 


3.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語氣。 


4.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    】語氣。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 

      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 

      痴。」這段話使用到哪些「修辭」技巧:

     【    】【    】【    】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 

    淺深耳。」這段文字的主旨是在 說明人生 

     【    】會讓讀書的心得不同。

    

 

()修辭: 

  

1.傾聽一街震耳欲聾的寂靜:【    】。 


2.大河源於小溪,小溪來自高山:【    】【    】。 


3.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    】。 


4.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 


5.對淵博友,如讀異書:【    】。

  


()字義: 


1.人莫樂「於」(【                                   】

        

/ 孰大「於」(【                       】

          

2.無所「事」(【    】)

 /無所事「事」

(【                                                                                】)


3.「孰」(【    】)大於是 / 「孰」(【  】)能無過。


4.凡事不宜「刻」(【    】)  

        「刻」  (【                  】)不容緩 


5.今「是」(【      】)而昨非 

        / 天將降大任於「是」(【    】)人也  

 /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  

 / 唯命「是」(【                  】)

       / 廷尉當「是」(【      】)也。

  


()請依下列解釋寫出其對應的「成語」: 


1. 稱學問高深的人:【        】。 


2.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        】。 


3.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        】。 


4. 比喻攻敵須乘虛而入:【        】。 


5. 指言談小心,行事謹慎:【        】。 


 

()請寫出下列著作其成書的「朝代」: 


1. 世說新語:【        】。 


2. 史記:【        】。 


3. 幽夢影:【        】。 


4. 三國演義:【        】。 


5. 東坡志林:【        】

  


()請寫出下列文句的「句型」: 


1. 「良將乃國之棟梁。」:【    】句。 


2. 「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    】句。 


3. 「凡事不宜刻。」:【    】句。 


4. 「他的心情十分平靜。」:【    】句。 


5. 「室有窪徑尺。」:【    】句。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一樂也;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 

   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也。君子有三樂 

   ,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盡心上): 

 請問:孟子認為人生有哪三樂?

1. 【        】【        】

2. 【              】

3. 【          】

 


(十一)國字、注音: 


 1. 「ㄩㄢ」博: 


 2.  ()「ㄕㄨˊ」大於是: 

      ()私「ㄕㄨˊ」: 


 3. ()經「傳」:  

           ()「傳」承: 


 4. ()「著」述:  

          ()附「著」: 


 5. 富「饒」: 


 6. 徽」州: 


 7. 「ㄏㄨㄟ」諧: 


 8. 「滑」稽友: 


 9. ()言簡意「ㄍㄞ」: 

        ()罪「ㄍㄞ」萬死: 


10. 閒「ㄒㄧㄚˊ」: 


11. ()滑「ㄐㄧ」列傳: 

            ()「ㄐㄧ」非成是: 


12. ()「ㄅㄛˊ」學多聞: 

            ()「ㄅㄛˊ」鬥: 


13. 「琅」琅上口:


14. 不宜「痴」:


15. 不宜「刻」:


16. 默而「識」之:


17. 康「ㄒㄧ」:


18. 「ㄓㄨˋ」作權:


19. 「傳」奇:


20. 拘「泥」:


21. ()謹「ㄔˋ」:

            ()裝「ㄕˋ」:


22. 歙」縣


23. 苛「ㄎㄜˋ」:


 

(十二)注釋: 


 1. 經傳: 


 2. 無所事事: 


 3. 人莫樂於「閒」: 


 4. 「孰」大於是: 


 5. 經「傳」: 


 6. 凡事不宜「刻」:  


 7. 「經」傳: 


 8. 書史: 


 9. 異書: 


10. 謹「飭」: 


11. 無之而非書: 


12. 謹飭: 


13. 無「之」而非書: 


14. 滑稽: 


15. 不宜「痴」: 


16. 風雅: 


17. 傳奇小說: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在《幽夢影》中,張潮認為面對哪一種朋友,就如同在
    讀聖賢經傳:【謹飭】友。

    2.《幽夢影》:「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這句話中
    的「經傳」指的是哪一家的典籍:【儒】家。

    3.在《幽夢影》中,張潮所謂的「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指的是什麼:【閒】。 

    4.「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這句話告訴我們應
    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來讀書。

    5.《幽夢影》:「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意謂
    :讀書所講求的是【腳踏實地】、【追根究柢】,所以必須嚴格要求。

    6.在《幽夢影》中,面對淵博友,可以給人【充實】感;面對風雅友,如
    讀【名人詩文】;面對謹飭友,可以時時【自勵自省】;面對滑稽友,
    常令人感到【逸趣】橫生。

    7.張潮,生於【清】初,字【山來】,一字【心齋】,號【三在道人】。
    自幼致力於科舉考試,但十數年未有所成,編有【昭代叢書】、
    【虞初新志】。

    8.《幽夢影》一書內容包含作者的【讀書心得】、【生活體驗】及
    【人生智慧】,屬於【隨筆】式的作品。

    9.「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
    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這段話傳達人應秉持
    【擇善固執】的精神。

    10.依張潮所言,閒暇時能得到「真樂」的關鍵在於【能從事有意
    義的活動】。


    (二)請寫出下列文句所使用的「語氣」:

    1. 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肯定】語氣。

    2. 非無所事事之謂也:【否定】語氣。

    3.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疑問】語氣。

    4.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肯定】語氣。


    (三)「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
    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這段話使
    用到哪些「修辭」技巧:【排比】、【映襯】、【類疊】。


    (四)「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
    ,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這段文
    字的主旨是在說明人生的【經歷】會讓讀書的心得不同。


    (五)修辭:

    1.傾聽一街震耳欲聾的寂靜:【映襯】。

    2.大河源於小溪,小溪來自高山:【層遞】兼【頂真】。

    3.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映襯】兼【類疊】。

    4.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排比】。

    5.對淵博友,如讀異書:【譬喻】。


    (六)字義:

    1.人莫樂「於」(【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閒
    / 孰大「於」(【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是

    2.無所「事」(【做、為】)事
    / 無所事「事」(【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
    活動,都稱為「事」】)

    3.「孰」(【什麼】)大於是 / 「孰」(【誰】)能無過。

    4.凡事不宜「刻」(【嚴苛】)
    / 「刻」(【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不容緩

    5.今「是」(【對、正確】)而昨非
    / 天將降大任於「是」(【此、這】)人也
    /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此、這】)
    / 唯命「是」(【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從
    / 廷尉當「是」(【對、正確】)也。


    (七)請依下列解釋寫出其對應的「成語」:

    1. 稱學問高深的人:【宏儒碩學】。

    2.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落拓不羈】。

    3.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溫文儒雅】。

    4. 比喻攻敵須乘虛而入:【避實就虛】。

    5. 指言談小心,行事謹慎:【謹言慎行】。


    (八)請寫出下列著作其成書的「朝代」:

    1. 世說新語:【南朝 宋】。

    2. 史記:【西漢】。

    3. 幽夢影:【清】。

    4. 三國演義:【元末明初】。

    5. 東坡志林:【宋】。


    (九)請寫出下列文句的「句型」:

    1. 「良將乃國之棟梁。」:【判斷】句。

    2. 「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判斷】句。

    3. 「凡事不宜刻。」:【表態】句。

    4. 「他的心情十分平靜。」:【表態】句。

    5. 「室有窪徑尺。」:【有無】句。


    (十)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 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盡心上):

    請問:孟子認為人生有哪三樂?

    1. 【父母健在】,【兄弟和樂】。

    2. 【俯仰無愧於天地】。

    3. 【得英才而教之】。


    (十一)國字、注音:

    1. 「ㄩㄢ」博:淵

    2. (1)「ㄕㄨˊ」大於是:孰
    (2)私「ㄕㄨˊ」:塾

    3. (1)經「傳」:ㄓㄨㄢˋ
    (2)「傳」承:ㄔㄨㄢˊ

    4. (1)「著」述:ㄓㄨˋ
    (2)附「著」:ㄓㄨㄛˊ

    5. 富「饒」:ㄖㄠˊ

    6. 「徽」州:ㄏㄨㄟ

    7. 「ㄏㄨㄟ」諧:詼

    8. 「滑」稽友:ㄍㄨˇ

    9. (1)言簡意「ㄍㄞ」:賅
    (2)罪「ㄍㄞ」萬死:該

    10. 閒「ㄒㄧㄚˊ」:暇

    11. (1)滑「ㄐㄧ」列傳:稽
    (2)「ㄐㄧ」非成是:積

    12. (1)「ㄅㄛˊ」學多聞:博
    (2)「ㄅㄛˊ」鬥:搏

    13. 「琅」琅上口:ㄌㄤˊ

    14. 不宜「痴」:ㄔ

    15. 不宜「刻」:ㄎㄜˋ

    16. 默而「識」之:ㄓˋ

    17. 康「ㄒㄧ」:熙

    18. 「ㄓㄨˋ」作權:著

    19. 「傳」奇:ㄔㄨㄢˊ

    20. 拘「泥」:ㄋㄧˋ

    21. (1)謹「ㄔˋ」:飭
    (2)裝「ㄕˋ」:飾

    22. 「歙」縣:ㄕㄜˋ

    23. 苛「ㄎㄜˋ」:刻


    (十二)注釋:

    1. 經傳:泛指儒家的典籍。

    2. 無所事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

    3. 人莫樂於「閒」:清閒、空閒。

    4. 「孰」大於是:什麼。

    5. 經「傳」:解釋經文的書籍。

    6. 凡事不宜「刻」:嚴苛。

    7. 「經」傳:儒家的典範著作。

    8. 書史:書籍史冊,這裡指一般書籍。

    9. 異書:奇書,指珍貴少見的書籍。

    10. 謹「飭」:嚴謹。

    11. 無之而非書:指所接觸到的各種事物都可以當成書本來讀。

    12. 謹飭:言行謹慎而莊重。

    13. 無「之」而非書:指接觸到的各種事物。

    14. 滑稽:言語、動作詼諧有趣。

    15. 不宜「痴」:沉迷。

    16. 風雅:風流文雅。

    17. 傳奇小說:傳述奇聞異事的小說。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