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差不多先生傳(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1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康軒版B1L6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B1語文天地二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PART1:資料檢索)

康軒版B1語文天地二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PART2:閱讀策略)

康軒版B1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差不多先生傳(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精熟課文內容:



1.差不多先生傳》:「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

   情看得破,想得通。」這句話【    】他做事糊塗

   隨便,因循苟且。



2.差不多先生傳》:「他媽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

   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

   差不多嗎?』」這段話可作為文中哪段話的注解

   :【    】。



3.差不多先生傳:「陜西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這句話與文中哪段話可以互相呼應【    】。



4.差不多先生傳》:「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

   叫他做『圓通大師』。」請完成有關「圓通大師」的解

   說


(1)原指【    】。


(2)這裡為【    】用法,具有【    】意味


(3)諷刺差不多先生處事【    】。



5.差不多先生傳》:「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清楚;

   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

   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

   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這段話對差不多

   生的介紹,是採用「由【    】【    】

   的筆法



6.差不多先生傳》:「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

   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這句話批評

   差不多先生個性【    】,行事【    】



7.差不多先生傳》:「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

   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

   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

   了。」


(1)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與首段

    「【    】」相呼應。


(2)全文記敘差不多先生的行事作風,皆以

    「【    】」的嘲諷筆法表現,而

    本句明白點出作者真意,可視為本文關

    鍵句。


(3)嘲諷中國人「【    】的態度


(4)是作者欲【    】讀者的沉重呼籲。


(5)句中的破折號有【    】的作用。



8.胡適差不多先生「不很講究」、「不很精明」、

   「不細密」等描述,可知差不多先生做事缺乏「求

   【    】」的精神



9.差不多先生傳差不多先生平生做事不夠認真,從

   對紅、白糖的不分,一直寫到結尾對生死的差不多心態

   。請完成關於文章的這種鋪陳與設計的解讀


(1)按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鋪陳,屬「【    】敘」

    筆法


(2)書寫策略上,事件逐漸【    】,更深刻描述

    【    】特色


(3)暗藏【    】,說明差不多先生因為一錯再錯,

    最後因糊塗而死。


(4)發生的事情越來越【    】,最後的影響也愈加

    【    】



10.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必須有關鍵句來透露作者反

     諷的用意,否則會使讀者誤以為差不多先生確實是個

     看得破,想得通的人。此一關鍵句為【    】。



11.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所

     諷刺的對象是當時的中國人


(1)【    】。


(2)【    】。


(3)【    】。



12.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以哪一句話貫串全文

     :【    】。



13.差不多先生傳一文的主旨,主要是諷刺中國人缺

     乏「【    】」的精神。



14.請完成有關「胡適」的敘述


(1)曾任駐【    】大使、【    】院院長


(2)提倡【    】【    】,主張

    「【    】的人生觀」。


(3)所著【    】一書,是中國第一部【    】

    詩集


(4)領導文學革命,鼓吹【    】文,強調

    「【    】」。




()請寫出可以用來替代「死亡」的

    詞:【    】、【    】

    、【    】、【    】

    、【    】、【    】

    、【    】、【    】

    、【    】、【    】

    、【    】、【    】

    、【    】。




()請填入適當的疊字詞:



1.這一處溫泉終年熱「【    】」的,可以煮熟生

   蛋。



2.經濟不景氣,日子過得苦「【    】」的人真不

   少。



3.時間一久,之前的悲傷也「【    】」平復了。



4.秋天一到,「【    】」充滿了蕭瑟的氣氛。



5.這傢伙存心找麻煩,「【    】」與我作對。



6.日月潭風景區水里鄉車埕鐵道旁的百年老榕樹枝葉

  光秃,呈現【    】一息之勢。



7.他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真讓人恨得牙

   「【    】」的。



8.若遇到喜歡【    】計較的人,就把

  利益讓給他,然後走人。 不要停下來和他糾纏

   ,反正他貪的也都是小利,我們給得起,事情

   順暢就好




()詞性:



1.

(1)處處「聞」名:【    】


(2)見「聞」廣博:【    】



2.他那副「鬼鬼祟祟」的模樣,一看就像個賊眉賊眼的小

   偷:【    】



3.

(1)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

    :【    】


(2)飲食要「講究」安全衛生,才能永保健康

    :【    】



4.

(1)登高「望」遠:【    】


(2)德高「望」重:【    】



5.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    】



6.

(1)人人皆「曉」:【    】


(2)雞鳴報「曉」:【    】



7.十字「常常」寫成千字:【    】



8.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

   :【    】




()請依據解釋,寫出其屬於何種稱

    號:



1.依死者生前的事蹟所給予的稱號:【  】



2.本名外另起的外號:【  】



3.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  】



4.佛教徒受戒時取的名字,或是死後所加的名

   號:【  】




()寫出下列文句是屬於設問法

   中的哪一類(提問、懸問、激問)



1.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



2.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    】。



3.如果沒有群星閃耀,怎會有如此燦爛的夜空

   :【    】。



4.人生什麼事最苦呢?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於身上背

   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



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6.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呢

   :【    】。




()標點符號中的刪節號,用於節略原

    文,語句未完、意思未盡,或表示

    語句斷斷續續等。請寫出下列各句

    中的刪節號所發揮的作用:



1.「他的便當菜色豐富,有滷雞腿、紅燒肉、煙燻鮭

    魚……」:【    】。



2.「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太認真呢」

    :【    】。



3.「她止不住笑的說:『你……你……你也太逗趣

   了。』」:【    】。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大概

   可算是中國第一思鄉詩吧」:【    】。




()請寫出「」內的字所代表的顏色:



1.青紅「皂」白:【    】色



2.明眸「皓」齒:【    】色



3.「丹」楓:【    】色



4.「素」車白馬:【    】色



5.皮膚「黝」黑:【    】色



6.近朱者「赤」 :【    】色



7.「青」梅竹馬:【    】色



8.「烏」雲密布:【    】色




()請完成下列有關「寓言」的說明:



1.寓言是指【    】的言論



2.寓言的寓意可【    】,也可【    】。



3.寓言的取材不限,【    】【    】皆可



4.寓言通常是【    】的情節,常用【    】

   或【    】的手法鋪陳。




()請寫出「」中的詞所「借代」的人

    事物:



1.白衣天使:【    】。



2.「回祿」之災:【    】。



3.「一命嗚呼」:【    】。



4.「巾幗」不讓鬚眉:【    】。



5.自古「紅顏」多薄命:【    】。



6.「杏壇」之光:【    】。



7.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8.「桃李」滿天下:【    】。



9.「祝融」肆虐:【    】。



10.「方寸」大亂:【    】。



11.「東床」快婿:【    】。



12.千里共「嬋娟」:【    】。



13.「杏林」春暖:【    】。




(十一)成語:



1.【    】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

   耀玉堂」是《紅樓夢》中公專門描寫湘雲的句子。

   「【    】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

   正是一副雨過天晴時的明淨景象,這裡說她胸懷大氣、

   軒朗。對人、對事、對詩歌,她都是真心相待,心裡沒

   有那麼多的雜念、不好的想法,當然可以醉臥花下,嘴

   邊還吟詠著優美的詩句。



2.由於虛幻手法的運用,往往同迷信活動、迷信思想、迷

   信觀念摻合在一起,從而影響了我們對它的正確的認識

   ,將它歸之於封建糟粕一類加以剔除,這是不夠審慎的

   態度。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態度,對於虛幻描寫給予全面

   的、認真的和【    】做事切實,力求真確

   」的評價。



3.如果說作家在《紅樓夢》的開頭極力表達了他對於女性

   的推崇的話,那麼這種推崇首先體現在林黛玉薛寶釵

   上,這已經不需要任何【    】比喻經常看到

   ,不足為奇的引證。



4.《紅樓夢》一書風行海宇、膾炙人口,自從乾隆

   十六年(1791)以木活字排印出版之後,二百多年來

    ,已發展成為一門顯學。這期間,相關評點、題詠、

    專論、雜記、序跋及索隱、考證……等等篇章典籍浩

   如煙海、汗牛充棟,使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然而

   諷刺的是,作者在撰述之初,乃至於死後若干年內,

   該書卻只能在至親好友間隱密地傳閱評點,相較於日

   後「士夫幾於家有《紅樓夢》一書」的影響力而言,

   簡直有著【    】兩者截然不同,相去甚遠

   的差別



5.林黛玉擁有【    】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

   的清新外貌,典雅含蓄的詩人氣質,堅強高潔的意志精

   神。黛玉具備敏捷睿智的詩才,博學多聞、通曉琴棋書

   畫與禪理,生性聰慧讓她能敏銳感知外在環境的變化。



6.大家都知道,清朝一般男子的髮型,不僅需要結辮(俗

   稱之為「辮髮」,還需要薙髮,即將前額的頭髮剃淨

   。然而《紅樓夢》所描述寶玉梳頭時只提到結辮,卻隻

   字未提其是否薙髮。這種相對曖昧的描寫,當與《紅樓

   夢》對其中女子是否纏足一事不予以明確描寫的動機異

   曲同工,即作者有意讓讀者無法通過髮型的描寫來判斷

   出《紅樓夢》所設定的時代背景是前明還是清朝,甚至

   是男性髮型還是女性髮型。另外,作者在第六十三回寫

   女伶芳官的髮型云「頭上齊額編著一圈小辮,總歸至頂

   心,結一根粗辮,拖在腦後」,與寶玉髮型描寫

   「【    】大體相同,但略有差異,可成旁

   證。



7.男人選擇老婆時無疑是鄭重其事的,多少圍城男人即使

   外面彩旗一片,卻依然牢牢守著家裡的那面紅旗,就是

   一個很好的注腳。籬笆要紮牢、醜妻薄地家中寶,男人

   娶老婆,首推“德”,故德容言工,德排第一。自己是

   無德還是缺德並不重要,老婆的德行卻最值得看重。一

   旦大本營失火(或者後院起火),男人就再沒有了那份

   「【    】形容在紛亂、繁忙中顯得從容不迫

   」的心情,只能終日愁眉不展了。




(十一)字義:



1.

(1)要「緊」【    】


(2)手頭很「緊」【    】



2.

(1)即使狀況緊急也要「從容」不迫,保持頭腦清晰

    :【    】


(2)不必擔心遲到,時間還很「從容」【    】



3.

(1)處處「聞」名【    】


(2)孤陋寡「聞」【    】



4.

(1)「白」瞪著眼【    】


(2)「白」頭偕老【    】


(3)真相大「白」【    】


(4)「白」吃白喝【    】


(5)「白」了一眼【    】



5.

(1)「朱」門酒肉臭【    】


(2)「赤」身露體【    】


(3)名垂「青」史【    】


(4)胸無點「墨」【    】



6.

(1)「算帳」要仔細,不能有差錯:【    】。


(2)老師生氣的說,我回頭再找你「算帳」

    :【    】。



7.

(1)「相」貌堂堂:【    】。


(2)「相」夫教子:【    】。




(十二)注音:



1.

(1)櫃:


(2)匱:


(3)簣:


(4)潰:



2.德「行」:



3.「褒」貶:



4.

(1)「法」子:


(2)「法」號:



5.

(1)腦:


(2)惱:



6.嘲「諷」:



7.無「數」:



8.「從」從容容:



9.陝」西



10.開「拓」:



11.褒「貶」:



12.稱「讚」:



13.

(1)賠:


(2)陪:


(3)培:


(4)焙:



14.

(1)多一小「撇」:


(2)「撇」開不談:



15. 尋不「著」:



16. 「相」貌:



17. 等不「得」:



18. 錢「鋪」:



19. 「夥」計:



20.

(1)誤「差」:


(2)「差」遣:


(3)參「差」不齊:


(4)「差」不多:



21. 「榜」樣:



22. 要「緊」:



23. 直「隸」省



24.

(1) 一年半「載」:


(2) 下「載」資料:


(3) 刊「載」廣告:


(4) 怨聲「載」道:


(5) 「載」歌載舞:


(6)億「載」金城:


(7)記「載」:


(8)千「載」難逢:



25.牛醫「大」夫:



26.白「瞪」著眼:



27.「傳」記:

 

 


(十三)國字:



1.敷「ㄧㄢˇ」了事:



2.名「ㄩˋ」:



3.一小「ㄆㄧㄝˇ」:



4.

(1)翻箱倒「ㄍㄨㄟˋ」:


(2)ㄎㄨㄟˋ」不成軍:


(3)民窮財「ㄎㄨㄟˋ」:


(4)不虞「ㄎㄨㄟˋ」乏:


(5)功虧一「ㄎㄨㄟˋ」:


(6)ㄎㄨㄟˋ」堤:


(7)回「ㄎㄨㄟˋ」社會:


(8)情緒崩「ㄎㄨㄟˋ」:


(9)衣「ㄍㄨㄟˋ」:


(10)掌「ㄍㄨㄟˋ



5.提「ㄔㄤˋ」:



6.相「ㄇㄠˋ」堂堂:



7.兩分「ㄓㄨㄥ」:



8.虛「ㄍㄡˋ」人物:



9.「ㄉㄥˋ」大眼睛:



10.笑「ㄒㄧ ㄒㄧ」:



11.「ㄉㄨㄢˋ ㄉㄨㄢˋ」續續:



12.一命「ㄨ」呼:



13.「ㄍㄡˇ」且:



14.

(1)搖頭晃「ㄋㄠˇ」:


(2)
自尋煩「
ㄋㄠˇ」:


(3)
頭昏「
ㄋㄠˇ」脹:


(4)
ㄋㄠˇ」羞成怒:


(5)頭「ㄋㄠˇ」:


(6)ㄋㄠˇ」怒:


(7)懊「ㄋㄠˇ」:



15.「ㄔˊ」到:



16.

(1)ㄆㄟˊ」償:


(2)ㄆㄟˊ」本生意:


(3)ㄆㄟˊ」伴:


(4)高溫烘「ㄅㄟˋ」:


(5)ㄆㄟˊ」罪:


(6)敬「ㄆㄟˊ」末座:


(7)栽「ㄆㄟˊ」:



17.奴「ㄌㄧˋ」:



18.「ㄌㄢˇ」惰:



19.「ㄧㄠˊ」頭晃腦:



20.「一」院:



21.「ㄓㄨˋ」大使:



22.講「ㄐㄧㄡˋ」:



23.

(1)煤「ㄧㄢ」:


(2)「ㄧㄣ」沒:


(3)「ㄧㄢ」霧:



24.算「ㄓㄤˋ」:



25.反「ㄈㄥˋ」:




(十四)注釋:



1.錢鋪:



2.圓通大師:



3.法號:



4.一命嗚呼:



5.掌櫃的:



6.賠小心:



7.一命「嗚呼」:



8.夥計:



9.不上: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差不多先生傳》:「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這句話【反諷】他做事糊塗隨便,因循苟且。


    2.《差不多先生傳》:「他媽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這段話可作為文中哪段話的注解:【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清楚】。


    3.《差不多先生傳》:「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這句話與文中哪段話可以互相呼應: 【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


    4.《差不多先生傳》:「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請完成有關「圓通大師」的解說:

    (1)原指【智慧圓融,通達事理的高僧】。

    (2)這裡為【倒反】用法,具有【嘲諷】意味。

    (3)諷刺差不多先生處事【敷衍、隨便】。


    5.《差不多先生傳》:「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這段話對差不多先生的介紹,是採用「由【外】而【內】」的筆法。


    6.《差不多先生傳》:「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這句話批評差不多先生個性【迷糊】,行事【懶散】。


    7.《差不多先生傳》:「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1)「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與首段「【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相呼應。

    (2)全文記敘差不多先生的行事作風,皆以「【不露痕跡】」的嘲諷筆法表現,而本句明白點出作者真意,可視為本文關鍵句。

    (3)嘲諷中國人「【苟且隨便】」的態度。

    (4)是作者欲【點醒】讀者的沉重呼籲。

    (5)句中的破折號有【語意轉變】的作用。


    8.從胡適對差不多先生「不很講究」、「不很精明」、「不細密」等描述,可知差不多先生做事缺乏「求【真】」的精神。


    9.《差不多先生傳》寫差不多先生平生做事不夠認真,從對紅、白糖的不分,一直寫到結尾對生死的差不多心態。請完成關於文章的這種鋪陳與設計的解讀:

    (1)按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鋪陳,屬「【順】敘」筆法。

    (2)書寫策略上,事件逐漸【繁複詳細】,更深刻描述【主角】特色。

    (3)暗藏【伏筆】,說明差不多先生因為一錯再錯,最後因糊塗而死。

    (4)發生的事情越來越【重大】,最後的影響也愈加【嚴重】。


    10.《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必須有關鍵句來透露作者反諷的用意,否則會使讀者誤以為差不多先生確實是個看得破,想得通的人。此一關鍵句為【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11.《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所諷刺的對象是「當時的中國人」:

    (1)【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

    (2)【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3)【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12.《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以哪一句話貫串全文:【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13.《差不多先生傳》一文的主旨,主要是諷刺中國人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


    14.請完成有關「胡適」的敘述:

    (1)曾任駐【美】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長。

    (2)提倡【民主】與【自由】,主張「【科學】的人生觀」。

    (3)所著【嘗試集】一書,是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

    (4)領導文學革命,鼓吹【白話】文,強調「【我手寫我口】」。


    回覆刪除
  2. (三)請填入適當的疊字詞:


    1.這一處溫泉終年熱「【滾滾】」的,可以煮熟生蛋。


    2.經濟不景氣,日子過得苦「【哈哈】」的人真不少。


    3.時間一久,之前的悲傷也「【漸漸】」平復了。


    4.秋天一到,「【處處】」充滿了蕭瑟的氣氛。


    5.這傢伙存心找麻煩,「【處處】」與我作對。


    6.日月潭風景區水里鄉車埕鐵道旁的百年老榕樹枝葉光秃,呈現「【奄奄】」一息之勢。


    7.他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真讓人恨得牙「【癢癢】」的。


    8.若遇到喜歡「【斤斤】」計較的人,就把利益讓給他,然後走人。 不要停下來和他糾纏,反正他貪的也都是小利,我們給得起,事情順暢就好。

    回覆刪除


  3. (四)詞性:


    1.
    (1)處處「聞」名:【動】詞。

    (2)見「聞」廣博:【名】詞。


    2.他那副「鬼鬼祟祟」的模樣,一看就像個賊眉賊眼的小偷:【形容】詞。


    3.
    (1)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動】詞。

    (2)飲食要「講究」安全衛生,才能永保健康:【動】詞。


    4.
    (1)登高「望」遠:【動】詞。

    (2)德高「望」重:【名】詞。


    5.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副】詞。


    6.
    (1)人人皆「曉」:【動】詞。

    (2)雞鳴報「曉」:【名】詞。


    7.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副】詞。


    8.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名】詞。


    回覆刪除


  4. (五)請依據解釋,寫出其屬於何種稱號:


    1.依死者生前的事蹟所給予的稱號:【諡】號。


    2.本名外另起的外號:【綽】號。


    3.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別】號。


    4.佛教徒受戒時取的名字,或是死後所加的名號:【法】號。



    (六) 請寫出下列文句是屬於「設問法」中的哪一類(提問、懸問、激問):


    1.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激問】。


    2.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激問】。


    3.如果沒有群星閃耀,怎會有如此燦爛的夜空:【激問】。


    4.人生什麼事最苦呢?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提問】。


    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問】。


    6.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呢:【懸問】。



    (七)標點符號中的刪節號,用於節略原文,語句未完、意思未盡,或表示語句
    斷斷續續等。請寫出下列各句中的刪節號所發揮的作用:


    1.「他的便當菜色豐富,有滷雞腿、紅燒肉、煙燻鮭魚……」:【語句未完、意思未盡】。


    2.「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語句斷斷續續】。


    3.「她止不住笑的說:『你……你……你也太逗趣了。』」:【語句斷斷續續】。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首詩大概可算是中國第一思鄉詩吧」:【節略原文】。



    (八)請寫出「」內的字所代表的顏色:


    1. 青紅「皂」白:【黑】色。


    2. 明眸「皓」齒:【白】色。


    3. 「丹」楓:【紅】色。


    4. 「素」車白馬:【白】色。


    5. 皮膚「黝」黑:【青黑】色。


    6. 近朱者「赤」 :【紅】色。


    7. 「青」梅竹馬:【綠】色。


    8. 「烏」雲密布:【黑】色。



    (九)請完成下列有關「寓言」的說明:


    1.寓言是指【有所寄託】的言論。


    2.寓言的寓意可【說明】,也可【不說明】。


    3.寓言的取材不限,【人】或【動、植物】皆可。


    4.寓言通常是【虛構】的情節,常用【隱喻】或【誇張】的手法鋪陳。


    回覆刪除


  5. (十)請寫出「」中的詞所「借代」的人事物:


    1.白衣天使:【護理師】。


    2.「回祿」之災:【火災】。


    3.「一命嗚呼」:【死亡】。


    4.「巾幗」不讓鬚眉:【女子】。


    5.自古「紅顏」多薄命:【美女】。


    6.「杏壇」之光:【教育界】。


    7.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


    8.「桃李」滿天下:【學生】。


    9.「祝融」肆虐:【火災】。


    10.「方寸」大亂:【內心】。


    11.「東床」快婿:【女婿】。


    12.千里共「嬋娟」:【月亮】。


    13.「杏林」春暖:【醫學界】。



    (十一)成語:


    1.「『【霽月光風】(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耀玉堂」是《紅樓夢》中曹公專門描寫湘雲的句子。「【霽月光風】(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正是一副雨過天晴時的明淨景象,這裡說她胸懷大氣、軒朗。對人、對事、對詩歌,她都是真心相待,心裡沒有那麼多的雜念、不好的想法,當然可以醉臥花下,嘴邊還吟詠著優美的詩句。


    2.由於虛幻手法的運用,往往同迷信活動、迷信思想、迷信觀念摻合在一起,從而影響了我們對它的正確的認識,將它歸之於封建糟粕一類加以剔除,這是不夠審慎的態度。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態度,對於虛幻描寫給予全面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做事切實,力求真確)」的評價。


    3.如果說作家在《紅樓夢》的開頭極力表達了他對於女性的推崇的話,那麼這種推崇首先體現在林黛玉、薛寶釵上,這已經不需要任何「【司空見慣】(比喻經常看到,不足為奇)」的引證。


    4.《紅樓夢》一書風行海宇、膾炙人口,自從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木活字排印出版之後,二百多年來,已發展成為一門顯學。這期間,相關評點、題詠、專論、雜記、序跋及索隱、考證……等等篇章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使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然而諷刺的是,作者在撰述之初,乃至於死後若干年內,該書卻只能在至親好友間隱密地傳閱評點,相較於日後「士夫幾於家有《紅樓夢》一書」的影響力而言,簡直有著「【判若雲泥】(兩者截然不同,相去甚遠)」的差別。


    5.林黛玉擁有「【沉魚落雁】(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的清新外貌,典雅含蓄的詩人氣質,堅強高潔的意志精神。黛玉具備敏捷睿智的詩才,博學多聞、通曉琴棋書畫與禪理,生性聰慧讓她能敏銳感知外在環境的變化。


    6.大家都知道,清朝一般男子的髮型,不僅需要結辮(俗稱之為「辮髮」),還需要薙髮,即將前額的頭髮剃淨。然而《紅樓夢》所描述寶玉梳頭時只提到結辮,卻隻字未提其是否薙髮。這種相對曖昧的描寫,當與《紅樓夢》對其中女子是否纏足一事不予以明確描寫的動機異曲同工,即作者有意讓讀者無法通過髮型的描寫來判斷出《紅樓夢》所設定的時代背景是前明還是清朝,甚至是男性髮型還是女性髮型。另外,作者在第六十三回寫女伶芳官的髮型云「頭上齊額編著一圈小辮,總歸至頂心,結一根粗辮,拖在腦後」,與寶玉髮型描寫「【大同小異】(大體相同,但略有差異)」,可成旁證。


    7.男人選擇老婆時無疑是鄭重其事的,多少圍城男人即使外面彩旗一片,卻依然牢牢守著家裡的那面紅旗,就是一個很好的注腳。籬笆要紮牢、醜妻薄地家中寶,男人娶老婆,首推“德”,故德容言工,德排第一。自己是無德還是缺德並不重要,老婆的德行卻最值得看重。一旦大本營失火(或者後院起火),男人就再沒有了那份「【好整以暇】(形容在紛亂、繁忙中顯得從容不迫)」的心情,只能終日愁眉不展了。

    回覆刪除

  6. (十二)注音:


    1.
    (1)櫃:ㄍㄨㄟˋ

    (2)匱:ㄎㄨㄟˋ

    (3)簣:ㄎㄨㄟˋ

    (4)潰:ㄎㄨㄟˋ


    2.德「行」:ㄒㄧㄥˋ


    3.「褒」貶:ㄅㄠ


    4.
    (1)「法」子:ㄈㄚˊ

    (2)「法」號:ㄈㄚˇ


    5.
    (1)腦:ㄋㄠˇ

    (2)惱:ㄋㄠˇ


    6.嘲「諷」:ㄈㄥˋ


    7.無「數」:ㄕㄨˋ


    8.「從」從容容:ㄘㄨㄥ


    9.「陝」西:ㄕㄢˇ


    10.開「拓」:ㄊㄨㄛˋ


    11.褒「貶」:ㄅㄧㄢˇ


    12.稱「讚」:ㄗㄢˋ


    13.
    (1)賠:ㄆㄟˊ

    (2)陪:ㄆㄟˊ

    (3)培:ㄆㄟˊ

    (4)焙:ㄅㄟˋ


    14.
    (1)多一小「撇」:ㄆㄧㄝˇ

    (2)「撇」開不談:ㄆㄧㄝ


    15. 尋不「著」:ㄓㄠˊ


    16. 「相」貌:ㄒㄧㄤˋ


    17. 等不「得」:ㄉㄜˊ


    18. 錢「鋪」:ㄆㄨˋ


    19. 「夥」計:ㄏㄨㄛˇ


    20.
    (1)誤「差」:ㄔㄚ

    (2)「差」遣:ㄔㄞ

    (3)參「差」不齊:ㄘ

    (4)「差」不多:ㄔㄚ


    21. 「榜」樣:ㄅㄤˇ


    22. 要「緊」:ㄐㄧㄣˇ


    23. 直「隸」省:ㄌㄧˋ


    24.
    (1) 一年半「載」:ㄗㄞˇ

    (2) 下「載」資料:ㄗㄞˋ

    (3) 刊「載」廣告:ㄗㄞˋ

    (4) 怨聲「載」道:ㄗㄞˋ

    (5) 「載」歌載舞:ㄗㄞˋ

    (6)億「載」金城:ㄗㄞˇ

    (7)記「載」:ㄗㄞˋ

    (8)千「載」難逢:ㄗㄞˇ


    25.牛醫王「大」夫:ㄉㄞˋ


    26.白「瞪」著眼:ㄉㄥˋ


    27.「傳」記:ㄓㄨㄢˋ



    (十三)國字:


    1.敷「ㄧㄢˇ」了事:衍


    2.名「ㄩˋ」:譽


    3.一小「ㄆㄧㄝˇ」:撇


    4.
    (1)翻箱倒「ㄍㄨㄟˋ」:櫃

    (2)「ㄎㄨㄟˋ」不成軍:潰

    (3)民窮財「ㄎㄨㄟˋ」:匱

    (4)不虞「ㄎㄨㄟˋ」乏:匱

    (5)功虧一「ㄎㄨㄟˋ」:簣

    (6)「ㄎㄨㄟˋ」堤:潰

    (7)回「ㄎㄨㄟˋ」社會:饋

    (8)情緒崩「ㄎㄨㄟˋ」:潰

    (9)衣「ㄍㄨㄟˋ」:櫃

    (10)掌「ㄍㄨㄟˋ」的:櫃


    5.提「ㄔㄤˋ」:倡


    6.相「ㄇㄠˋ」堂堂:貌


    7.兩分「ㄓㄨㄥ」:鐘


    8.虛「ㄍㄡˋ」人物:構


    9.「ㄉㄥˋ」大眼睛:瞪


    10.笑「ㄒㄧ ㄒㄧ」:嘻


    11.「ㄉㄨㄢˋ ㄉㄨㄢˋ」續續:斷


    12.一命「ㄨ」呼:嗚


    13.「ㄍㄡˇ」且:苟


    14.
    (1)搖頭晃「ㄋㄠˇ」:腦

    (2)自尋煩「ㄋㄠˇ」:惱

    (3)頭昏「ㄋㄠˇ」脹:腦

    (4)「ㄋㄠˇ」羞成怒:惱

    (5)頭「ㄋㄠˇ」:腦

    (6)「ㄋㄠˇ」怒:惱

    (7)懊「ㄋㄠˇ」:惱


    15.「ㄔˊ」到:遲


    16.
    (1)「ㄆㄟˊ」償:賠

    (2)「ㄆㄟˊ」本生意:賠

    (3)「ㄆㄟˊ」伴:陪

    (4)高溫烘「ㄅㄟˋ」:焙

    (5)「ㄆㄟˊ」罪:賠

    (6)敬「ㄆㄟˊ」末座:陪

    (7)栽「ㄆㄟˊ」:培


    17.奴「ㄌㄧˋ」:隸


    18.「ㄌㄢˇ」惰:懶


    19.「ㄧㄠˊ」頭晃腦:搖


    20.「一」院:醫


    21.「ㄓㄨˋ」美大使:駐


    22.講「ㄐㄧㄡˋ」:究


    23.
    (1)煤「ㄧㄢ」:煙

    (2)「ㄧㄣ」沒:湮

    (3)「ㄧㄢ」霧:煙


    24.算「ㄓㄤˋ」:帳


    25.反「ㄈㄥˋ」:諷


    (十四)注釋:


    1.錢鋪:舊式的銀行,也稱「錢莊」。


    2.圓通大師:指智慧圓融,通達事理的高僧,此暗寓諷刺的意味。


    3.法號:佛教徒受戒時取的名字,或是死後所加的名號。


    4.一命嗚呼:意指死亡。


    5.掌櫃的:總管店務的人。


    6.賠小心:低聲下氣的道歉。


    7.一命「嗚呼」:表示悲哀的感嘆詞,借指「人死」。


    8.夥計:商店中雇用的人。


    9.不上:不到。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夏夜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第一冊第一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8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上最新版《夏夜》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夏夜(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1)  以「珍珠」比喻為 【      】 ,而以「銀幣」       比 喻為 【      】 。 (2) 把夏夜 【      】 的感覺描繪出來 。 (3)  這是 【      】 的景象 。 (4) 用 【      】 法寫成的 。 (5)  寫的是 【      】 時節 。 2.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這是描寫何     種景象: 【      】 3.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     輕地往屋頂上爬。」這顯現出夏夜的 【      】      4.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所     指為 【      】 , 此 句含有 【      】 的 語氣     。 5.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表現出了     【      】 的滿足和 【      】 的 心境 。 6.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這句除了最先     正面點出 【      】 的意思 外,還 給人     【      】 的感覺。 7. 螢火蟲的旅行:呈現夏夜的 【      】 。 8.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 「只有綠色的     小河還醒著」 、 「只有夜風還醒 著」。以 上這些     「只有」和「醒著」連用三次,作者如此寫作有幾     項用意: (1) 為靜謐安詳的夏夜增添無限 【      】 。 (2) 意境同「   【      】   」 。 (3) 增強了深夜 【      】 的效果 。 9. 「旬」是 中國 古代傳統的時間單位,每 【      】    天 叫做一旬,這個概念從 夏朝 就開始存 在, 請問 夏 ...

母親的教誨 (翰林版B1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母親的教誨 》 一文透過許多具體描述,呈現出母親 「 【          】 」的管教方式。 2. 《 母親的教誨 》 是以第 【  】 人稱的口吻寫作。 3. 《 母親的教誨 》 :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一段文句表達了母親 【        】 的 心態。 4. 《 母親的教誨 》 :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 話,要我認錯。」母親希望 胡適 能 【            】 。 5. 《 母親的教誨 》 :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 人—我都 得感謝我的慈母。」作者的母親影響他最大的是 【    】 。 6. 《 母親的教誨 》 :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是希望 胡適 學習其父親的 【    】 。 7. 《 母親的教誨 》 :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說明 胡 母的管教方式是 【        】 。 8. 《 母親的教誨 》 :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這是為了替 胡適 【              】 。 9. 《 母親的教誨 》 一 文節選自 【        】 ,作者是 【    】 , 字 【    】 。 10. 本文作者提倡 【    】 詩、文創作,闡揚 【        】 ,鼓吹 【        】 ,對我國近代學術 思想影響很大。 ( 二 ) 字義: 1. 因為「得」 ( 【    】 ) 到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度過難關 / 氣「得」 ( 【                                  】 ) 發抖 /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 ( 【        】 ) 意的事 /只曉「得」 ( 【                                  】 ) 這一個完全的人 / 我都「得」 ( 【        】 ) 感謝我的慈母 / 我學「得」 ( 【    】 ) 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懂「得」 ( 【                                  】 ) 做人的道理 2. 「傍」 ( 【    】 ) 晚 /依山「傍」 ( 【    】 ) 水 3.如果我能體「諒」 ( ...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南一版第二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土芭樂的生存之道》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來樹身滑溜不好攀爬,果    實各自散在枝枒末梢,常得 冒著摔落的危 險。再則整棵    樹的果實,往往不同時間成熟。」採摘土芭樂時須面臨    的風險是 【      】 。 2.根據《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一文,作者認為珍珠芭樂或    是泰國芭樂的市場優勢為 【      】 , 【      】    。   3.《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讓自    己香氣四溢,吸引覓食者到 來。但為了保 護自己,結出    的果實,又刻意在不同的時間成熟,以免被我們這些    惡 童或鳥群吃光。」哪句成語 適合用來形容土芭樂的生   存 策略: 【      】 。            4.請完成土芭樂果實的生長策略:   (1)熟度不一: 【      】 。 (2)不同時成熟: 【      】 。 (3)香氣迷人: 【      】 。 (4)多籽: 【      】 。 5.《土芭樂的生存之道》:「有一回忍俊不住,就近摘了    熟透的一顆,不過李子般 大,試咬之,腐 熟軟塌的果肉   ,自齒間傳出,口感欠佳。」由此可推斷,土芭樂 具有   何種缺點: 【      】 。         6.《土芭樂的生存之道》:「縱使沒有熟果掉落,站在芭    樂樹下,閉上眼,深呼吸, 照樣聞得到那 種質樸的香氣    ,籠罩整個空間。」由此可推斷,土芭樂具有       【      】 的特色。   7.《土芭樂的生存之道》:「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果肉熟度亦不均勻。再摘一 顆皮硬青綠的, 盡是粗澀之    感,但它繼續報以芳醇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