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定要會的國中會考30考點(外國歷史篇)


1.他身為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決策就是在四世紀末頒布命令
       基督教成為帝國的國教即便不久之後他將帝國分裂為東、西二部
      督教仍為羅馬人共同的信仰

請問:

(1)這位皇帝是【     】。

(2)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是【     】;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是
 【     】。


2.          因為從事商業和航海事業某一民族經常乘船在地中海沿岸做買賣
      在記帳時需要有一種簡便的文字作為記載和交易工具他們於是在
      埃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在歐洲各
      國的音文字差不多都源自於此文字

請問:

(1)上述應該是在說明古文明中的哪個民族:【     】人。

(2)承上題,該民族的根據地在西亞的哪裡:【     】。


3.西元186534某位元首在連任就職演說中提到:「四年前
      與此相同的時刻所有人的思想都焦慮的集中在一場即將來臨的戰事
      上……當時我就在此聲嘶力竭的要大家避開戰爭拯救聯邦……
      我國全國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奴但並非遍布於全國各地而是局部
      聚居在南方這些黑奴形成一種特殊而重大的利益這項利益也就是
      戰事的肇因。」

請問:

(1)上文中的戰事是【     】。

(2)領導這場戰爭並獲勝的總統是【     】。

(3)黑人聚集在南方是因為哪項「農作物」的因素:【     】。


4.下列是某本書的簡介:
(1)西元18世紀法國的貴族。
(2)著作內容提及其研究目的在於避免獨裁者的產生。
(3)政治的立法權不與行政、司法同屬一個機關。
(4)影響日後各國的憲法。

請問:

(1)此書是【     】。

(2)作者為【     】,【     】國人,他對政治提出的主要
        理論是【     】。

(3)國富論的作者是【     】,【     】國人,提出
        【     】的市場經濟原則,影響【     】主義與
    【     】經濟理論。

(4)法國大革命時,國民會議所發表的訴求為【     】。

(5)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作者是【     】,【     】國人,
        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     】與【     】之間的
 【     】,他對政治提出的主要理論是【     】。

(6)上述幾位人士都是哪一個時期的重要人物:【     】。


5.李安導演在2013年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全劇是以宗教議題貫穿前後情節,故事主角Pi同時信仰印度教、基督
  教和伊斯蘭教。

請問:

(1)請寫出「一神信仰」的宗教:【     】教、【     】教、 
 【     】教。

(2)請寫出「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創教的先後順序:
        【     】教、【     】教、【     】教。

(3)「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哪些在唐朝傳入中國:【     】。

(4)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傳入歐洲的【     】半島;鄂圖曼土耳其人 
 將伊斯蘭教傳入歐洲的【     】半島。


6.某旅行社設計一個名為亞歷山大帝國瑰寶的行程其中有部分行程
      名為托勒密王朝的奇蹟」,並聲稱這一個王朝擁有圖坦卡門的黃金
      面具」、「羅賽塔石碑以及擁有大量象形文字和插圖的死亡之書》。

請問:

(1)上述「托勒密王朝的奇蹟」的行程應該是去現今的哪個國家:
 【     】。

(2)在亞歷山大東征後三百多年間,地中海東部地區逐漸形成融合 
 【     】、【     】與【     】文化的「
          希臘化文化」。

(3)承第一題位於該國的哪一個城市是亞歷山大興建的希臘化城市之一
發展成為希臘化時代的經濟與文化中心:【     】城。


7.有位十九世紀的詩人曾說,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有三位當代人物對國 
家統一作出重要的貢獻;【     】相當於義大利的腦袋,主導外
策略;【     】象徵義大利的利劍,達成軍事任務;
 【     】象徵義大利的靈魂,激發民族意識。


8.有一場演講,內容包含了英法百年戰爭、方言文學、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希臘脫離土耳其獨立。依此判斷,這場演講的主題最可能是歐洲
【     】的發展。

請問:

(1)英法百年戰爭後,英、法兩國成為【     】國家

(2)方言文學」是哪一個時期的主流文化:【     】。

(3)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是由哪一個國家所主導:【     】,統一最大的
障礙是哪兩國:【     】、【     】。


9.「戰勝的各國認為啟蒙運動的自由理論是一切革命動亂的根源,也是
破崙得以宰制歐洲的原因,所以他們要抵制革命成果,並恢復之前歐洲
的政治秩序。」

請問:

(1)上文是描述下列哪一會議召開的背景:【     】。

(2)此會議的主導者是【     】。

(3)此會議透過【     】原則恢復各地王室的統治,謀求安定與和平。


10.「天花、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首次隨歐洲征服者傳達至此,在第一
波天花疫情中,至少半數的墨西哥與祕魯原住民病死,無力抵抗歐洲人
的攻掠。征服者在這些地區『神奇的勝利』主要是病毒的勝利,所以病
毒是新世界真正的征服者。」

請問:

(1)上文所述該地區原住民發生的情況,是【     】人入侵 
 【     】洲時所造成的傷害。

(2)上文中的征服者在【     】世紀時以武力摧毀哪兩個古文明: 
 【     】【     】


11.日本對外的關係(1)轉變(2)
(1)在所有國家中,僅中、荷兩國船隻可以停泊長崎,並於此地貿易。
(2)允許美國船停泊函館、下田兩港,以便補給柴薪、飲水、食物、煤以及
其他需用物品,且可在這兩地交易

請問:

(1)此轉變情況最可能說明【     】時期的結束

(2)承上題,此時期的結束是因為1854年,在【     】國軍艦脅迫 
 下,日本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開放通商口岸。


12.西元十一世紀時,基督教正式分裂為【     】教與
          【     】教。其中,【     】教信仰分布的
          區域【     】人所占領的歐洲;【     】
          教分布的區域為【     】,並影響東歐、俄羅斯的
          【     】民族;【     】人已建立橫跨歐、
          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形成一個廣大的伊斯蘭世界。


13.十六世紀時,【     】批判羅馬教會,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

請問:

(1)此人主張靈魂獲得赦罪不需仰賴神職人員,只需要【     】,
         領會此物,只能依靠信仰。

(2)教宗號召十字軍東征是要收復哪一城市:【     】。


14.西亞的蘇美人有【     】文字,埃及有【     】文字,
          中國的殷商有【     】


15.某史事起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中、北部,以研究古典文獻,重視
的尊嚴與價值」為主要內涵。

請問:

(1)某史事為【     】。

(2)研究古典文獻」是以古【     】、【     】為基礎,
          發展出兼具「復古」與「創新」意涵的文化。

(3)重視人的尊嚴與價值」表達的是此史事的主要精神:【     】
 主義。


16.某古代文明政治運作特色
(1)公民大會:具有公民資格的成年男子參加。
(2)每年抽籤:為避免權力集中於少數人,大多數官員透過抽籤產生。
(3)投票表決:決定是否放逐有可能危害城邦的人。

請問:

(1)此古文明為【     】。

(2)上述各項特色為西方【     】制度的起源。

(3)此古文明的經濟活動以【     】為主。


17.某一歷史文件內容包括:廢止秘密外交、裁減軍備、設立國際和平機
構、民族自決和主權獨立原則……等主張。其中民族自決最受重視,是
指各民族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處理自己的事情。這份文件發表於1918
年,作為交戰國間議和的基礎,希望能公平合理的解決戰後問題。

請問:

(1)這份歷史文件是【     】。

(2)提出這份文件的是【     】。

(3)「設立國際和平機構」的這個原則導致了後續成立了哪個國際組織: 
 【     】。

(4)一次大戰戰勝國對德國簽訂【     】條約。

(5)在新帝國主義之下,美國發表哪一份聲明,將拉丁美洲納入自己的勢力
範圍:【     】。


18.某位歐洲君主一生南征北討共53次,幾乎統一了整個西歐,比較知名
  的戰役如下:
(1)772-804年:對薩克遜人發動八次戰役,將薩克遜納入王國。
(2)774年:取得義大利的王位。
(3)778年:率大軍翻越庇里牛斯山脈,南征西班牙的穆斯林國家安達魯斯。
(4)787年:征服巴伐利亞。

請問:

(1)此一歐洲君主為【     】。

(2)此君主是哪一個王國的領袖:【     】。


19.「華盛頓、玻利瓦、俾斯麥」都是帶領國家統一或建國的領袖。

請問:

(1)華盛頓領導哪一場戰爭:【     】,對抗哪一個國家: 
 【     】。

(2)19世紀初,趁【     】占領西、葡之際,玻利瓦等人領導 
 【     】洲展開獨立運動。

(3)19世紀中期,普魯士國王【     】任命俾斯麥為宰相。俾斯麥強 
 調國家統一需仰賴【     】和【     】的力量,不經國會 
 同意,逕行擴張軍力,改革稅法。


20.以科學家為主體的展覽區中,有一郵票旁邊的簡介寫著:「蘋果與萬有
引力」。

請問:

(1)此科學家為【     】,他是【     】學家,也是
        【     】革命集大成者。

(2)承上題,他身處於【     】世紀,又稱為【     】的世紀。


21.棉紡織工廠都是大型建築,工廠主人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擺放機器,各樓
層都盡量壓低高度。工廠往往晝夜開工,夜間需燃燒大量的蠟燭照明,
但幾乎沒有通風設備,新鮮空氣不足,故工廠裡常瀰漫著工人身上的汗
臭味以及機油、棉絮、蠟燭等發出的惡濁氣味。

請問:

(1)上述情景最早出現在幾世紀:【     】世紀

(2)上述情景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

(3)上述情景是【     】革命的寫照,人們以【     】為動力 
 的機器生產取代傳統人工,形成【     】制度,大量製造物品。

(4)上述種種惡劣的環境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興起許多
【     】主義學說,其中【     】提倡【     】主 
義,主張廢除私有財產與消除階級。

(5)工業國家為了尋求原料、市場與勞工來源,爭奪海外殖民地,引發彼此
的競爭與利益衝突,造成【     】主義興起。


22.行軍的日子並不好受。步兵一天必須走至少10公里,有時還會走上30
公里,而且一支龐大的軍隊很快就會吃光了鄉野間任何可以食用的東
西。1097年,餓到受不了的法蘭克王國士兵,就曾聽到以敵軍屍體充飢
的說法:「不是有很多土耳其人的屍體嗎?煮過再用鹽醃一下就可以吃
了!」

請問:

(1)這位士兵參與的戰爭是【     】。

(2)這場戰役從【     】世紀持續到【     】世紀。

(3)蒙古西征為【     】世紀。

(4)拿破崙征俄是【     】世紀初。

(5)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     】世紀。


23.某歷史人物是「對抗改革者與批評者」的人,他不是透過脫離教會達到
改革的目的,而是藉由革新教會本身重新喚起人們舊有的虔誠之心,並
且注重教士的紀律與素質。

請問:

(1)此歷史人物為【     】。

(2)承上題,他屬於哪個宗教:【     】教。

(3)他成立哪一個組織:【     】。


24.「領主、封臣、土地授予」這三個要素構成了中世紀的某個制度。

請問:

(1)此制度為【     】。

(2)此制度出現於何處:【     】。


25.有一個國君認為:「君主應保護其子民,但也可以主宰子民的生死。治
理國家的方式以他的意志為主,不受法律的約束。但是他也認為,君主
的權力既然是由上帝所賦予,就應該傾聽上帝的旨意,不能違反與上帝
的誓言。」

請問:

(1)這個國君的統治思想主要是【     】、【     】專制。

(2)上述思想盛行於【     】世紀。


26.「德、奧、義」陣營與「英、法、俄」陣營爆發衝突。

請問:

(1)兩陣營爆發嚴重的衝突是因為西元【     】年的【     】 
 事件。

(2)承上題,這次衝突引發了哪一場戰爭:【     】。

(3)在戰爭前,德、奧、義陣營稱為【     】,英、法、俄陣營稱為 
 【     】。


27.關於「西洋中古史」的敘述:

請問:

(1)早期【     】人的部落社會。

(2) 【     】制度與【     】經濟。

(3)修道院的發展與貢獻。

(4) 【     】式與【     】式建築。


28.請寫出下列敘述分別屬於哪個「法典」或是「法案」:

請問:

(1)子毆打其父時應斬斷其手指:【     】。

(2)在被證明有罪之前均應視為無罪:【     】。

(3)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任意徵稅:【     】。


29.《高盧戰記》是古羅馬將領凱撒,描述自己擔任高盧行省(今法國、比
利時和瑞士)省長時遭遇到種種事件的隨記。他為了反駁共和派元老的
政治攻擊寫下此書。

請問:

(1)此書的原文最可能是哪一種語文:【     】。

(2)凱撒屬於羅馬的哪一個時期:【     】。


30. 19世紀中葉,日本幕府末年,有一新知識分子坂本龍馬開始提倡「尊
王攘夷」口號,之後他會見「倒幕運動」領袖西鄉隆盛時說:「能捨棄
自我,與敵人結合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西鄉聞言,豁然開朗,最
後捨棄成見促成薩長同盟(當時深具影響力的薩摩藩和長州藩結盟以支
持天皇) ,合力推倒幕府,展開日本歷史新局。

請問:

(1)上文中的「歷史新局」指的是【     】。

(2)日本諸侯倒幕成功,幕府失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實施
         【     】、政治腐敗」。


留言

  1. 1他身為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決策,就是在四世紀末頒布命令,讓
    基督教成為帝國的國教。即便不久之後他將帝國分裂為東、西二部,基
    督教仍為羅馬人共同的信仰。
    請問:
    (1)這位皇帝是【狄奧多西】。
    (2)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是【羅馬】;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拜占
    庭)】。

    2.因為從事商業和航海事業,某一民族經常乘船在地中海沿岸做買賣。在
    記帳時,需要有一種簡便的文字作為記載和交易工具,他們於是在埃及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在歐洲各國的拼音文字差不多都源自於此文字。
    請問:
    (1)上述應該是在說明古文明中的哪個民族:【腓尼基】人。
    (2)承上題,該民族的根據地在西亞的哪裡:【地中海東岸】。

    3.西元1865年3月4日,某位元首在連任就職演說中提到:「四年前,在
    與此相同的時刻,所有人的思想都焦慮的集中在一場即將來臨的戰事上。……當時我就在此聲嘶力竭的要大家避開戰爭,拯救聯邦。……我國全國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奴,但並非遍布於全國各地,而是局部聚居在南方。這些黑奴形成一種特殊而重大的利益,這項利益也就是戰事的肇因。」
    請問:
    (1)上文中的戰事是【南北戰爭】。
    (2)領導這場戰爭並獲勝的總統是【林肯】。
    (3)黑人聚集在南方是因為哪項「農作物」的因素:【棉花】。

    4.下列是某本書的簡介:
    (1)西元18世紀法國的貴族。
    (2)著作內容提及其研究目的在於避免獨裁者的產生。
    (3)政治的立法權不與行政、司法同屬一個機關。
    (4)影響日後各國的憲法。
    請問:
    (1)此書是【法意】。
    (2)作者為【孟德斯鳩】,【法】國人,他對政治提出的主要理論是【三權分
    立】。
    (3)國富論的作者是【亞當斯密】,【英】國人,提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
    濟原則,影響【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理論。
    (4)法國大革命時,國民會議所發表的訴求為【人權宣言】。
    (5)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作者是【盧梭】,【法】國人,認為政府的權力來
    自【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契約】,他對政治提出的主要理論是【主
    權在民】。
    (6)上述幾位人士都是哪一個時期的重要人物:【啟蒙運動】。

    5.李安導演在2013年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全
    劇是以宗教議題貫穿前後情節,故事主角Pi同時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
    伊斯蘭教。
    請問:
    (1)請寫出「一神信仰」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2)請寫出「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創教的先後順序:【基督】教、【印
    度】教、【伊斯蘭】教。
    (3)「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哪些在唐朝傳入中國:【基督教、伊斯
    蘭教】。
    (4)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傳入歐洲的【伊比利】半島;鄂圖曼土耳其人將伊
    斯蘭教傳入歐洲的【巴爾幹】半島。

    6.某旅行社設計一個名為「亞歷山大帝國瑰寶」的行程,其中有部分行程
    名為「托勒密王朝的奇蹟」,並聲稱這一個王朝擁有「圖坦卡門的黃金
    面具」、「羅賽塔石碑」以及擁有大量象形文字和插圖的《死亡之書》。
    請問:
    (1)上述「托勒密王朝的奇蹟」的行程應該是去現今的哪個國家:【埃及】。
    (2)在亞歷山大東征後三百多年間,地中海東部地區逐漸形成融合【希臘】、
    【埃及】與【西亞】文化的「希臘化文化」。
    (3)承第一題,位於該國的哪一個城市是亞歷山大興建的希臘化城市之一,
    發展成為希臘化時代的經濟與文化中心:【亞歷山卓】城。

    7.有位十九世紀的詩人曾說,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有三位當代人物對國
    家統一作出重要的貢獻;【加富爾】相當於義大利的腦袋,主導外交策
    略;【加里波底】象徵義大利的利劍,達成軍事任務;【馬志尼】象徵
    義大利的靈魂,激發民族意識。

    8.有一場演講,內容包含了英法百年戰爭、方言文學、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希臘脫離土耳其獨立。依此判斷,這場演講的主題最可能是歐洲【民族
    意識(民族主義)】的發展。
    (1)英法百年戰爭後,英、法兩國成為【王權】國家。
    (2)「方言文學」是哪一個時期的主流文化:【文藝復興運動】。
    (3)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是由哪一個國家所主導:【普魯士王國】,統一最大的
    障礙是哪兩國:【法】、【奧】。

    9.「戰勝的各國認為啟蒙運動的自由理論是一切革命動亂的根源,也是拿
    破崙得以宰制歐洲的原因,所以他們要抵制革命成果,並恢復之前歐洲
    的政治秩序。」
    請問:
    (1)上文是描述下列哪一會議召開的背景:【維也納會議】。
    (2)此會議的主導者是【梅特涅】。
    (3)此會議透過【正統】原則恢復各地王室的統治,謀求安定與和平。

    10.「天花、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首次隨歐洲征服者傳達至此,在第一
    波天花疫情中,至少半數的墨西哥與祕魯原住民病死,無力抵抗歐洲人
    的攻掠。征服者在這些地區『神奇的勝利』主要是病毒的勝利,所以病
    毒是新世界真正的征服者。」
    請問:
    (1)上文所述該地區原住民發生的情況,是【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時所
    造成的傷害。
    (2)上文中的征服者在【十六】世紀時以武力摧毀哪兩個古文明:【阿茲提
    克】、【印加】。

    11.日本對外的關係由(1)轉變為(2):
    (1)在所有國家中,僅中、荷兩國船隻可以停泊長崎,並於此地貿易。
    (2)允許美國船停泊函館、下田兩港,以便補給柴薪、飲水、食物、煤以及
    其他需用物品,且可在這兩地交易
    請問:
    (1)此轉變情況最可能說明【鎖國】時期的結束。
    (2)承上題,此時期的結束是因為1854年,在【美】國軍艦脅迫下,日本
    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開放通商口岸。

    12.西元十一世紀時,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與【希臘正】教。其
    中,【羅馬公】教信仰分布的區域為【日耳曼】人所占領的歐洲;【希臘
    正】教分布的區域為【拜占庭(東羅馬)】,並影響東歐、俄羅斯的【斯拉
    夫】民族;【土耳其】人已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形成一
    個廣大的伊斯蘭世界。

    13.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批判羅馬教會,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
    請問:
    (1)此人主張靈魂獲得赦罪不需仰賴神職人員,只需要【聖經】,領會此物,
    只能依靠信仰。
    (2)教宗號召十字軍東征是要收復哪一城市:【耶路撒冷】。

    14.西亞的蘇美人有【楔形】文字,埃及有【象形】文字,中國的殷商有【甲
    骨】文。

    15.某史事起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中、北部,以「研究古典文獻,重視人
    的尊嚴與價值」為主要內涵。
    請問:
    (1)某史事為【文藝復興運動】。
    (2)「研究古典文獻」是以古【希臘】、【羅馬】為基礎,發展出兼具「復古」
    與「創新」意涵的文化。
    (3)「重視人的尊嚴與價值」表達的是此史事的主要精神:【人文】主義。

    16.某古代文明政治運作特色:
    (1)公民大會:具有公民資格的成年男子參加。
    (2)每年抽籤:為避免權力集中於少數人,大多數官員透過抽籤產生。
    (3)投票表決:決定是否放逐有可能危害城邦的人。
    請問:
    (1)此古文明為【雅典】。
    (2)上述各項特色為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
    (3)此古文明的經濟活動以【商業貿易】為主。

    17.某一歷史文件內容包括:廢止秘密外交、裁減軍備、設立國際和平機
    構、民族自決和主權獨立原則……等主張。其中民族自決最受重視,是
    指各民族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處理自己的事情。這份文件發表於1918
    年,作為交戰國間議和的基礎,希望能公平合理的解決戰後問題。
    請問:
    (1)這份歷史文件是【十四點和平原則】。
    (2)提出這份文件的是【威爾遜】。
    (3)「設立國際和平機構」的這個原則導致了後續成立了哪個國際組織:【國
    際聯盟】。
    (4)一次大戰戰勝國對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
    (5)在新帝國主義之下,美國發表哪一份聲明,將拉丁美洲納入自己的勢力
    範圍:【門羅宣言】。

    18.某位歐洲君主一生南征北討共53次,幾乎統一了整個西歐,比較知名
    的戰役如下:
    (1)772-804年:對薩克遜人發動八次戰役,將薩克遜納入王國。
    (2)774年:取得義大利的王位。
    (3)778年:率大軍翻越庇里牛斯山脈,南征西班牙的穆斯林國家安達魯斯。
    (4)787年:征服巴伐利亞。
    請問:
    (1)此一歐洲君主為【查理曼】。
    (2)此君主是哪一個王國的領袖:【法蘭克王國】。

    19.「華盛頓、玻利瓦、俾斯麥」都是帶領國家統一或建國的領袖。
    (1)華盛頓領導哪一場戰爭:【獨立戰爭】,對抗哪一個國家:【英國】。
    (2)19世紀初,趁【拿破崙】占領西、葡之際,玻利瓦等人領導【拉丁美】
    洲展開獨立運動。
    (3)19世紀中期,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俾斯麥強調
    國家統一需仰賴【鐵】和【血】的力量,不經國會同意,逕行擴張軍力,
    改革稅法。

    20.以科學家為主體的展覽區中,有一郵票旁邊的簡介寫著:「蘋果與萬有
    引力」。
    請問:
    (1)此科學家為【牛頓】,他是【物理】學家,也是【科學】革命集大成者。
    (2)承上題,他身處於【17】世紀,又稱為【天才】的世紀。

    回覆刪除
  2. 21.棉紡織工廠都是大型建築,工廠主人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擺放機器,各樓
    層都盡量壓低高度。工廠往往晝夜開工,夜間需燃燒大量的蠟燭照明,
    但幾乎沒有通風設備,新鮮空氣不足,故工廠裡常瀰漫著工人身上的汗
    臭味以及機油、棉絮、蠟燭等發出的惡濁氣味。
    請問:
    (1)上述情景最早出現在幾世紀:【18】世紀
    (2)上述情景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英國】
    (3)上述情景是【工業】革命的寫照,人們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生產取
    代傳統人工,形成【工廠】制度,大量製造物品。
    (4)上述種種惡劣的環境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興起許多
    【社會】主義學說,其中【馬克斯】提倡【共產】主義,主張廢除私有
    財產與消除階級。
    (5)工業國家為了尋求原料、市場與勞工來源,爭奪海外殖民地,引發彼此
    的競爭與利益衝突,造成【新帝國】主義興起。

    22.行軍的日子並不好受。步兵一天必須走至少10公里,有時還會走上30
    公里,而且一支龐大的軍隊很快就會吃光了鄉野間任何可以食用的東
    西。1097年,餓到受不了的法蘭克王國士兵,就曾聽到以敵軍屍體充飢
    的說法:「不是有很多土耳其人的屍體嗎?煮過再用鹽醃一下就可以吃
    了!」
    請問:
    (1)這位士兵參與的戰爭是【十字軍東征】。
    (2)這場戰役從【11】世紀持續到【13】世紀。
    (3)蒙古西征為【13】世紀。
    (4)拿破崙征俄是【19】世紀初。
    (5)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20】世紀。

    23.某歷史人物是「對抗改革者與批評者」的人,他不是透過脫離教會達到
    改革的目的,而是藉由革新教會本身重新喚起人們舊有的虔誠之心,並
    且注重教士的紀律與素質。
    請問:
    (1)此歷史人物為【羅耀拉】。
    (2)承上題他屬於哪個宗教:【天主】教。
    (3)他成立哪一個組織:【耶穌會】。

    24.「領主、封臣、土地授予」這三個要素構成了中世紀的某個制度。
    (1)此制度為【封建制度】。
    (2)此制度出現於何處:【西歐】。

    25.有一個國君認為:「君主應保護其子民,但也可以主宰子民的生死。治
    理國家的方式以他的意志為主,不受法律的約束。但是他也認為,君主
    的權力既然是由上帝所賦予,就應該傾聽上帝的旨意,不能違反與上帝
    的誓言。」
    請問:
    (1)這個國君的統治思想主要是【君權神授】、【絕對】專制。
    (2)上述思想盛行於【十七】世紀。

    26.德、奧、義陣營與英、法、俄陣營爆發衝突。
    請問:
    (1)兩陣營爆發嚴重的衝突是因為西元【1914】年的【塞拉耶佛】事件。
    (2)承上題,這次衝突引發了哪一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3)在戰爭前,德、奧、義陣營稱為【三國同盟】,英、法、俄陣營成為【三
    國協約】。

    27.關於「西洋中古史」的敘述:
    (1)早期【日耳曼】人的部落社會。
    (2)【封建】制度與【莊園】經濟。
    (3)修道院的發展與貢獻。
    (4)【羅馬】式與【哥德】式建築。

    28.請寫出下列敘述分別屬於哪個「法典」或是「法案」:
    請問:
    (1)子毆打其父時應斬斷其手指:【漢摩拉比法典】。
    (2)在被證明有罪之前均應視為無罪:【十二銅表法】。
    (3)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任意徵稅:【權利法案】。

    29.《高盧戰記》是古羅馬將領凱撒,描述自己擔任高盧行省(今法國、比
    利時和瑞士)省長時遭遇到種種事件的隨記。他為了反駁共和派元老的
    政治攻擊寫下此書。
    請問:
    (1)此書的原文最可能是哪一種語文:【拉丁文】。
    (2)凱撒屬於羅馬的哪一個時期:【共和】。

    30. 19世紀中葉,日本幕府末年,有一新知識分子坂本龍馬開始提倡「尊
    王攘夷」口號,之後他會見「倒幕運動」領袖西鄉隆盛時說:「能捨棄
    自我,與敵人結合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西鄉聞言,豁然開朗,最
    後捨棄成見促成薩長同盟(當時深具影響力的薩摩藩和長州藩結盟以支
    持天皇) ,合力推倒幕府,展開日本歷史新局。
    請問:
    (1)上文中的「歷史新局」指的是【開啟明治維新】。
    (2)日本諸侯倒幕成功,幕府失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實施【鎖國】、政
    治腐敗」。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心囚(翰林版B1L7)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上)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0最新版《心囚》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心囚(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心囚》一文所要傳達的意旨為【                】。 2.杏林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突破心靈的枷鎖,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困得住他    了。可知杏林子希望人如何自處:【        】。 3.《心囚》:「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這是因     為【                    】。 4.從《心囚》一文中可以知道,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    【        】。 5.在《心囚》一文中,作者讓人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望,或者是失望頹喪,其    結果是取決於【    】。 6.《心囚》全文以第【  】人稱的觀點寫成,採【        】的結構方式    寫成,透過【        】的手法,使主題分外凸顯。 7.《心囚》:「世上多的是身體健康,卻心理不健全的人;多的是表面歡樂,卻心中    痛苦的人; 多的是行動自如,卻找不到一條正確人生方向的人。」這段話意近於   【                        】。 8.《心囚》:「比起我,到底誰更像是囚犯呢?」作者以反問手法作結,其作用為  【          】。 9.《心囚》一文中,「心囚」意指【        】,全文主旨在說明    「【  】,才是一切的主宰」。  10.《心囚》一文中提到「任何疾病、痛苦、挫敗都不能真正限制、困住一個人,除      非他的心先被 【        】所囚禁 」。作者以【    】為例,將      她的【        】化為文字,激勵人心。 (二)國字及注音: 1.沉「溺」: 2.「ㄌㄤˊ」鐺入獄: 3.鎖「ㄌㄧㄢˋ」: 4.「ㄅㄛ」奪: 5.「ㄕˋ」好: 6.「ㄩˋ ㄩˋ」寡歡: 7.「ㄈㄢˊ」華熱鬧: 8.嚴刑「ㄎㄠˇ」打: 9.「ㄒㄧㄥˊ」具: 10.「ㄌㄧˊ」患: 11.伊「甸」園: 12.創作不「ㄔㄨㄛˋ」: 13.病痛「ㄔㄢˊ」身: 14.「ㄘㄤ」白: 15.禁「ㄍㄨˋ」: 16.「悶悶」不樂:  17.字跡「ㄌㄧㄠˊ」草: 18.水庫枯「ㄏㄜˊ」: 19.桎「ㄍㄨˋ」: 20.憂「ㄩˋ」: 21.「ㄐㄧˊ」寞: 22.主「宰」: 23.沉「

論語選(康軒版第一冊第五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3學年)

  康軒版第一冊其他選文: 康軒版第一冊第一課 夏夜 康軒版第一冊第二課 生之歌選《手的故事》《一顆珍珠》 康軒版第一冊第三課 吃冰的滋味 康軒版第一冊第四課 差不多先生傳 康軒版第一冊第六課 那默默的一群 康軒版第一冊第七課 兒時記趣 康軒版第一冊第八課 紙船印象 康軒版第一冊第九課 下雨天 真好 康軒版第一冊第十課 鬧元宵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一 善用時間的方法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二 拄拐杖的小男孩 康軒版第一冊自學三 曹操掉下去了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一部分:閱讀策略) 康軒版第一冊語文常識一 閱讀策略與資料檢索(第二部分:資料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時常     【    】 是令人 【    】 的。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句中的「說」指的是     【    】 的喜悅。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說明     「 【    】 」與「 【    】 」兩者相輔相     成。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與【    】的     朋友互相切磋學習之樂 。 (5)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知道我的     【    】,我卻不【    】、    【    】 。 (6)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的「君子」是     指 【    】 的人 。 (7)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與     「 【    】 」相近。 (8) 上文中連用三個 「 【    】 問」,用意 是     【    】、【    】 。 (9) 上文中 從學習「 【    】 ( 【    】 )」、     「 【    】 ( 【    】 )」與     「 【    】 ( 【    】 )」,說明人之     【    】 的重要。 (10) 上文中, 孔子 敘說 【    】 能提升自我,所以內       心喜悅;與 【    】 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       愉悅。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