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無心的錯誤 (翰林版B1L2)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上)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無心的錯誤(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無心的錯誤》一文中,空姐一開始把紙條直接

   還給留學生,幾分鐘後卻又回來要了紙條,原

   可能為【    】



2.《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妻子告訴他留學生

   開玩笑要劫機卻遭逮捕一事,其用意為

   「【    】」。



3.《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最擔心年輕人常犯

   的「無心之過」,「無心之過」是

   「【    】」。



4.《無心的錯誤》:「它們有重有輕,但同樣在生

   命中留下汙點。」這句話點出犯罪的何種性質 

   :【    】



5.《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的兒子三番兩次地

   讓朋友在住家範圍內進行放炮及打靶,這是

   【    】的行為。



6.《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提及十年前學生告

   訴他的事:「一個朋友欠他錢不還,他明知對

   是有錢而想賴,所以找朋友幫忙,把欠錢的人抓

   住,逼他家裡還錢。」這件事的結果為

   【    】



7.《無心的錯誤》:「面對所有的事情,你給我的

   解釋都是:『他們沒有惡意,我也無心!』」作

   者的兒子說這句話,他的想法是 【    】



8.《無心的錯誤》:「這些都沒有壞動機的行為,

   卻可能犯了殺人、吸毒、考試作弊的罪」原因

   「【    】」。 



9.《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連續用三個問句來

   說明「沒有壞動機也可能觸法」,其目的為

   「【    】」。



10.依據《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的兒子所做的

     錯事都是與朋友在一起時犯下的,可見交朋友

     最要注重【    】。



11.「無心之錯」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    】



12.《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的學生用了錯誤的

     方法討債,非但沒把錢要回來,還讓自己成了通

     緝犯,這印證了哪一句俗諺【    】




(二)請依下列解釋寫出相對應的成語:



1.做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

  :【    】



2.機會難得,不可錯失:【    】



3.勤奮努力可以彌補天資的不足

   :【    】



4.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

   :【    】



5.比喻一種舉動同時兼收兩利

   :【    】




(三)字義:



1.「黑白」(【    】)影片

/「黑白」(【    】)分明



2. 內外「科」(【    】

/作奸犯「科」(【    】)

/文書「科」(【    】)

/百「科」(【    】)



3.「兜」(【    】)圈

/「兜」(【    】)售



4. 「彌」(【    】)月

/「彌」(【    】)新

/「彌」(【    】)補

/「彌」(【    】)高

/「彌」(【    】)封



5.聯「繫」(【    】)

/「繫」(【    】)念




(四)請完成下列歇後語:



1.吊死鬼擦脂粉,【    】



2.小和尚打著傘,【    】



3.鐵匠死於寶劍,【    】



4.肉包子打狗,【    】




(五)國字及注音:

 


1.通「緝」:



2.感「慨」: 



3.「掏」槍:


4.「趁」機:



5.思「ㄅㄧㄢˋ」:



6.傳「ㄉㄧˋ」:



7.「ㄒㄧㄡˇ」葉:



8.「ㄧㄢˇ」護:



9.劉「墉」: 



10.作「ㄅㄧˋ」:



11.「省」思:



12.「ㄓㄠˋ」事:



13.「荷」槍:



14.「鑄」下大錯:



15.審「ㄉㄨㄛˋ」:



16.蜂「ㄔㄠˊ」:



17.審「度」:



18.偶「ㄦˇ」:



19.聯「繫」:



20. 

(1)樹「ㄘㄨㄥˊ」:


 (2)「ㄘㄨㄥˊ ㄘㄨㄥˊ」流水:



21.「ㄇㄤˊ」目:



22.令人心「ㄙㄨㄥˇ」:



23.「幾」可亂真:



24.「慎」交朋友:



25.「ㄉㄨˊ」品:



26. 

(1)天乾物「ㄗㄠˋ」:


(2)心煩意「ㄗㄠˋ」:



27.告「誡」:



28.通「ㄑㄧˋ」犯:



29.「勒」贖:



30.勒「ㄕㄨˊ」:



31.「ㄐㄧㄝˊ」機:



32.「兜」風: 



33.「ㄌㄨˇ」人:



34.「ㄇㄧˊ」補:



35.「ㄓㄚˋ」彈:



36.誤「蹈」法網:



37.驚「ㄏㄨㄤˊ」:



38.嚴「肅」:



39.「嶄」新:



40.箭「靶」:



41.史「岱」文森高中:



42.

(1)「慫」恿:


(2)高「聳」: 



43.愚「ㄔㄨㄣˇ」:



44.「ㄌㄜˋ」贖:



45. 

(1)慫「ㄩㄥˇ」:


(2)「ㄩㄥˇ」泉以報:



46. 

(1)「盲」目:


(2)膏「肓」:



47.「勒」斃:



48. 

(1) 句句解「ㄕˋ」:


(2) 難以「ㄕˋ」懷:




(六)注釋:



1.心悚:



2.「荷」槍實彈:



3.通緝犯:



4.兜風:



5.靶子:



6.肇事:



7.慫恿:



8.前科:



9.審度:



10.「朽」葉:



11.彌補:



12.擄人勒贖:



13.「肇」事:



14.荷槍實彈: 



15.「幾」可亂真:



16.審「度」:






留言

  1. (一)精熟課文內容:

    1.《無心的錯誤》一文中,空姐一開始把紙條直接還給留學生,幾分鐘後卻又回來要了紙條,原因可能為【事後覺得事態嚴重】。

    2.《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妻子告訴他留學生開玩笑要劫機卻遭逮捕一事,其用意為「【她擔心兒子也會因他人的煽動而犯下類似的行為】」。

    3.《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最擔心年輕人常犯的「無心之過」,「無心之過」是【並非故意為之,但可能造成傷害】。

    4.《無心的錯誤》:「它們有重有輕,但同樣在生命中留下汙點。」這句話點出犯罪的何種性質:【凡是做過就必定留下永久的痕跡】。

    5.《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的兒子三番兩次地讓朋友在住家範圍內進行放炮及打靶,這是一種【無知自私】的行為。

    6.《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提及十年前學生告訴他的事:「一個朋友欠他錢不還,他明知對方是有錢而想賴,所以找朋友幫忙,把欠錢的人抓住,逼他家裡還錢。」這件事的結果為【犯下了擄人勒贖的重罪】。

    7.《無心的錯誤》:「面對所有的事情,你給我的解釋都是:『他們沒有惡意,我也無心!』」作者的兒子說這句話,他的想法是【只要是無心的都不算是過錯】。

    8.《無心的錯誤》:「這些都沒有壞動機的行為,卻可能犯了殺人、吸毒、考試作弊的罪」原因為【有些事無論動機為何,做了就是犯罪】。

    9.《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連續用三個問句來說明「沒有壞動機也可能觸法」,其目的為【要兒子知道無心也是種錯誤】。

    10.依據《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的兒子所做的錯事都是與朋友在一起時犯下的,可見交朋友時最要注重【品行】。

    11.「無心之錯」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思慮不周】。

    12.《無心的錯誤》一文中,作者的學生用了錯誤的方法討債,非但沒把錢要回來,還讓自己成了通緝犯,這印證了哪一句俗諺【賠了夫人又折兵】。
     

    回覆刪除
  2. (二)請依下列解釋寫出相對應的成語:

    1.做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得不償失】。

    2.機會難得,不可錯失:【機不可失】。

    3.勤奮努力可以彌補天資的不足:【勤能補拙】。

    4.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亡羊補牢】。

    5.比喻一種舉動同時兼收兩利:【一舉兩得】。


    (三)字義:

    1.「黑白」(【指顏色】)影片
    /「黑白」(【指是非】)分明

    2. 內外「科」(【類別、項目】)
    /作奸犯「科」(【法律、條目】)
    /文書「科」(【類別、項目】)
    /百「科」(【類別、項目】)

    3.「兜」(【轉、繞】)圈
    /「兜」(【招攬】)售

    4. 「彌」(【滿】)月
    /「彌」(【更加】)新
    /「彌」(【填補】)補
    /「彌」(【更加】)高
    /「彌」(【填補】)封

    5.聯「繫」(【聯綴、連接】)
    /「繫」(【懸掛、牽掛】)念


    (四)請完成下列歇後語:

    1.吊死鬼擦脂粉,【死要面子】。

    2.小和尚打著傘,【無法無天】。

    3.鐵匠死於寶劍,【自作自受】。

    4.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回覆刪除
  3. (五)國字及注音:

    1.通「緝」:ㄑㄧˋ

    2.感「慨」:ㄎㄞˇ

    3.「掏」槍:ㄊㄠ

    4.「趁」機:ㄔㄣˋ

    5.思「ㄅㄧㄢˋ」:辨

    6.傳「ㄉㄧˋ」:遞

    7.「ㄒㄧㄡˇ」葉:朽

    8.「ㄧㄢˇ」護:掩

    9.劉「墉」:ㄩㄥ

    10.作「ㄅㄧˋ」:弊

    11.「省」思:ㄒㄧㄥˇ

    12.「ㄓㄠˋ」事:肇

    13.「荷」槍:ㄏㄜˋ

    14.「鑄」下大錯:ㄓㄨˋ

    15.審「ㄉㄨㄛˋ」:度

    16.蜂「ㄔㄠˊ」:巢

    17.審「度」:ㄉㄨㄛˋ

    18.偶「ㄦˇ」:爾

    19.聯「繫」:ㄒㄧˋ

    20.
    (1)樹「ㄘㄨㄥˊ」:叢
    (2)「ㄘㄨㄥˊ ㄘㄨㄥˊ」流水:淙淙

    21.「ㄇㄤˊ」目:盲

    22.令人心「ㄙㄨㄥˇ」:悚

    23.「幾」可亂真:ㄐㄧ

    24.「慎」交朋友:ㄕㄣˋ

    25.「ㄉㄨˊ」品:毒

    26.
    (1)天乾物「ㄗㄠˋ」:燥
    (2)心煩意「ㄗㄠˋ」:躁

    27.告「誡」:ㄐㄧㄝˋ

    28.通「ㄑㄧˋ」犯:緝

    29.「勒」贖:ㄌㄜˋ

    30.勒「ㄕㄨˊ」:贖

    31.「ㄐㄧㄝˊ」機:劫

    32.「兜」風:ㄉㄡ

    33.「ㄌㄨˇ」人:擄

    34.「ㄇㄧˊ」補:彌

    35.「ㄓㄚˋ」彈:炸

    36.誤「蹈」法網:ㄉㄠˋ

    37.驚「ㄏㄨㄤˊ」:惶

    38.嚴「肅」:ㄙㄨˋ

    39.「嶄」新:ㄓㄢˇ

    40.箭「靶」:ㄅㄚˇ

    41.史「岱」文森高中:ㄉㄞˋ

    42.
    (1)「慫」恿:ㄙㄨㄥˇ
    (2)高「聳」:ㄙㄨㄥˇ

    43.愚「ㄔㄨㄣˇ」:蠢

    44.「ㄌㄜˋ」贖:勒

    45.
    (1)慫「ㄩㄥˇ」:恿
    (2)「ㄩㄥˇ」泉以報:湧

    46.
    (1)「盲」目:ㄇㄤˊ
    (2)膏「肓」:ㄏㄨㄤ

    47.「勒」斃:ㄌㄜˋ

    48.
    (1) 句句解「ㄕˋ」:釋
    (2) 難以「ㄕˋ」懷:釋


    回覆刪除
  4. (六)注釋:

    1.心悚:心生恐懼。

    2.「荷」槍實彈:扛著。

    3.通緝犯:被法院通令捉拿的人犯。

    4.兜風:開車遊逛。

    5.靶子:射擊的目標。

    6.肇事:闖禍。

    7.慫恿:從旁鼓動。

    8.前科:指犯罪紀錄。

    9.審度:仔細考量。

    10.「朽」葉:腐爛、敗壞。

    11.彌補:補償。

    12.擄人勒贖:綁架人質以勒索金錢。

    13.「肇」事:引起。

    14.荷槍實彈:拿著已裝填子彈的槍枝。形容高度警戒的狀況。

    15.「幾」可亂真:相近、相去不遠。

    16.審「度」:考慮。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空城計(課文)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 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 十五萬,望西城蜂 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軍,已分一半先 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 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 旗,盡皆 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 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 士,扮作 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 敵樓前,凭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 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軍,自飛馬 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 ,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 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 「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 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 險。今大開 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 輩焉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 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 見了丞相,便 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 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 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 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 候。」 眾皆驚服, 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 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 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言訖,拍手大笑, 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任何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臉書私訊! https://reurl.cc/rLYMZy

論語選(翰林版第一冊第四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二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1L5背影 翰林版B1L6心囚 翰林版B1自學二:貪睡的長頸鹿 翰林版B1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 論語 》 (1) 《 論語 》 是由 孔子 的 【    】 和 【    】記      述編輯而成,全書共 【    】 篇。          (2) 《 論語 》 的主要內容是 孔子 與弟子及時人談論、應答      的 【    】 。 (3) 《 論語 》是 【    】家的經典代表著作 。 (4) 《 學而 》 、 《 子罕 》 等篇名是否能表明篇章的內容      : 【    】。 (5) 「四書」是 【    】 、 【    】 、     【    】 、 【    】 的 合稱。          (6) 《 論語 》一 書中呈現了 孔子 注重 【    】 的觀      念。 (7) 《 論語 》 各篇常以 【    】 為篇名。 (8) 《 論語 》 的中心思想是「 【    】」 。   2. 孔子 (1) 孔子,名 【    】,字 【    】 ,    【    】國人。 (2) 孔子是 中國 古代傑出的 【    】 思想家。 (3)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 【    】、 【    】。   3.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雖覆一簣,進,吾往 也。」       (1)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是用來強      調為學應該要有 【    】、 【    】的 態度      。              (2)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是說      明 「 只有 【    】能決 定前進與...

生命中的碎珠(翰林版第三冊第八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10學年)

  第三次段考其他選文: 翰林版B3L7    張釋之執法 翰林版B3L9 一棵開花的樹 翰林版B3L10 畫的哀傷 翰林版B3自學三 安藤忠雄:孤獨,也要讓夢想開花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生命中的碎珠(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 關於 《 生命中的碎珠 》一文 的主旨,可用 【    】    來形容 。 2. 《 生命中的碎珠 》一文中 所提及的「生命中的碎珠」是    指 【    】。 3. 《 生命中的碎珠 》 一文中,提到了一個放滿了大小石頭    的箱子,最後還可以容納細沙,還可以 注入不少清水。    這個比喻意旨為 「 我們可以利用許多 【    】 、    【    】 的時間 」 。 4. 《 生命中的碎珠 》: 「零碎的時間,應該是生命中的碎    珠、沙金、片玉,能勤於撿拾,並集合它們,那的確是    一宗可觀的財富!」 (1) 這是 【    】的 道理 。 (2) 作者用「碎珠、沙金、片玉」來比喻零碎的時間,是     因為它們具有許多相同可對應的本質,包括: ( A ) 【    】   ( B ) 【    】   ( C ) 【    】。 5. 《 生命中的碎珠 》: 「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就是這大    口箱,而我們吃飯、睡覺、洗澡、上學 、辦公、休閒、    沉思的時間,就相當於箱裡大大小小的石頭,那麼,仍    有不少零碎,分散的空 隙,可供我們完成許多事物」由    此可得知 「 【    】 」 。 6. 在《 生命中的碎珠 》一文中, 面對關於髮型的批評,     甘迺迪 回應:「我相信治國的本領,不在 頭皮上,而     在頭皮下面。」他話中的真正意思是 「 領導者擁有     【    】 ,比有 【    】 更重要 」 。 7. 《 生命中的碎珠 》: 「能不能掌握、利用它們,讓每天    的生活更加充實,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