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1的文章

秋之味(南一版第四冊自學一)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期)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秋之味(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秋之味》:「吹著涼風浴暖陽,再品嘗秋天賜予的好    禮,忍不住要嘆,哎!這人 生。」以上文 句表達    【    】 的感受。     2.在《秋之味》一文中,作者說明吃蘿蔔時說:「常常吃    著便不由得要感恩」,可推 測作者應具有 【    】    的性格。     3.在《秋之味》一文的最後,作者說:「最後一個屬於秋    的節氣終於過完,我卻仍然 眷戀著愉悅感 官的,甜美的    秋天況味」這裡表現出作者的哪一種心情    : 【    】 。         4.《秋之味》:「一年之中就數這個季節天時地利最適合    享樂,奈何韶光短促,奈何 手邊總有丟不 掉的煩雜    事。」 作者連用兩次「奈何」的原因是 【    】 。             5.在《秋之味》一文中,作者首次發現季節轉換為秋季的    事件是文中的哪一段話: 【    】 。   6.《秋之味》一文的寫作手法為 【    】 。 7.《秋之味》:「矮几上的文旦漸漸少了,像用剩的秋    日,而煩雜事卻愈堆愈高。時 序立冬,最後 一個屬於    秋的節氣終於過完,我卻仍然眷戀著愉悅感官的,甜    美的秋 天況味。」這段文句的意涵 是 【    】 ,    作者提 到這件事的 用意為 【    】 。       8.《秋之味》:「剛來臺灣時不很明白,為什麼單只秋季    如此?」本句在本文中的主 要作用為 【    】 。      9.《秋之味》一文的主旨為「透過 【    】 來感受秋     天氣息,及 【    】的變化」。      10.《秋之味》: 「放著放著,酸澀隨著水分蒸發,突然       有一天,轉為甜熟之味。是 了,這是秋天。 天地間盈       滿一種甜的,專屬於秋的成熟氣息。」作者寫作這段       文 字的用意是 【    】 。             (二)修辭: 1.矮几上的文旦漸漸少了,像用剩的秋日,而煩雜    事卻愈堆愈高:【    】。 2.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    毯:【    】。 3.拋開憂鬱忘了那不如意,走出戶外,讓我們看雲    去:【    】。 4.起先,它們揮發一種青果之味,微酸微澀,清香    

認識漢字的造字法則(南一版第二冊語文常識一)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認識漢字的造字法則〉國中國文填空講義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 一 ) 精熟課文內容: 1.「六書」字體中,【    】字占漢字總量的百分之    八十以上。   2.「驚濤駭浪」都是【    】字。 3.「山鳥水魚」都是【    】字。 4.「鑫、森、淼、焱、垚」這幾個字是利用同字相疊的方    法造字,因而各自產生各自的意義,此種造字法則是屬    於「六書」中的【    】造字之法。   5.欲兼具形、音、義三者,中國字最簡便的造字法為    【    】。它由「形符」及「聲符」組成,如    「芝」,以「【  】」為形符,以「【  】」    為聲符。 6. 【    】是中國文字造字的法則,基本法則有     【    】、【    】、【    】、     【    】,補充法則有【    】、     【    】。  7. 中國文字是以【    】字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  8. 【  】、【  】、【  】是構成中國文字的三     要素。 9. 【    】及【    】都是字形不能再加以分     析的獨體,稱為【  】。 10. 「禮、樂、射、御、書、數」稱為【    】。 11. 「詩、書、易、禮、樂、春秋」稱為【    】。 12. 「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稱為       【    】。 13. 「六書」包含【    】、【    】、      【    】、【    】、      【    】、【    】。 14. 古人造字是先有【  】才歸納出      【        】。 15. 說文解字所收的字體以【    】為主。 16.獨體為【  】,包含【    】所表示的是      【  】體的【  】、【    】表示      【    】的【  】;合體為【  】,包      含【    】、【    】。 17.漢字淵源於【    】,是一個【    】的圖      形。漢字是先民共同努力的創造,然後再不斷地發展      而形成,曾流傳到日本、越南等地。 18.形聲字: (1) 綱:【  】形【  】聲  (2) 悶:【  】形【  】聲   (3) 想:【  】形【  】聲   (4) 霜:【  】形【  】聲 19.「指事」造字法則:  (1)將一些【 

漁鎮的孩子(康軒版B4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下)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有任何問題或是教學方面的需求,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私訊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漁鎮的孩子》一文節選自【        】一書,文章作者是    【      】,其散文風格早期【        】,之後多以    【        】為素材,在寫實中反映【        】的    情懷,以及對【        】  的關懷與省思。 2.《漁鎮的孩子》一文作者創作類型多元,有【    】、【    】、    【    】、【    】等,其中以 【    】最為知名。 3.《漁鎮的孩子》全文可分五部分: (1)第一部分:描繪所有漁船皆出海後,港灣所呈現的【    】氛圍。 (2)第二部分:藉敘寫烏魚的【    】與【    】資料,帶出人們對                         【    】的希冀。 (3)第三部分:點出孩子等待過程的【        】以及對父親漁船                         【        】的殷殷期盼。 (4)第四部分:描寫【    】的海況與天氣,刻畫出孩子既【    】                          又【    】的煎熬心情。 (5)最後一部分:以海水溫度回升,【          】,預示結局可能                              會讓漁鎮人們失望。 4.《漁鎮的孩子》文字【    】而富有情味,作者透過孩子回想    【          】,對比今年不尋常的天氣,更讓人深刻感受到漁鎮     人們的【          】。 5.《漁鎮的孩子》:「那是因為大一點的孩子說:『萬一,父親他們的船誤過了    烏魚群過境的時刻,怎麼辦呢?』」從    「【                        】」可知孩子憂心    父親會錯過魚群。 6.《漁鎮的孩子》:「海平線那端的黑雲,形貌愈來愈是詭譎可怖,翻浪的漫過    海面過來……波濤也變得猙獰了許多。」這段文字所描繪的景況,可用    「【        】,【        】」來形容最貼切。 7.《漁鎮的孩子》:「孩子們在長長的防波堤上追逐著,並且大聲相互嚷叫著有關烏    魚群的事。」句中孩子們「嚷叫著烏魚群的事」,最可能是因為    「【      】是漁鎮的大事及生活

我所知道的康橋(翰林版第四冊第三課)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學年)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2學年最新版我所知道的康橋國文填空講義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背影(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我所知道的康橋》:「在康橋騎車是普通的技術,婦    人、稚子、老翁,一致享受這雙輪舞的快樂」,文中的    「雙輪舞」指的是  【    】 。 2.陸游,號【    】,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著有    劍南詩稿等書。 3.《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的作者是  【    】 。全       文筆調 【    】 ,詞采華美絢麗,充分流露出作    者對【    】的深情與懷念。 4.《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使用了「水溶溶」、「漠楞    楞」、「灰蒼蒼」……等同樣字重疊的修辭法,有     【    】 的作用。 5.《我所知道的康橋》:「嫵媚的康河也望不見蹤跡,你    只能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淺」,以上文句    所描繪的景物有虛有實,作者所見的實景為    【    】。 6.《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作者連用三個「頃刻間」    是為了 【    】 。 7.《我所知道的康橋》:「我真的跪下了,對著這冉冉漸    隱的金光。」原因為 【    】 。 8.《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用了許多「你」字,給人    的感覺為【    】。 9.《我所知道的康橋》:「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    清靜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    尋夢去」,此時作者的心境為 【    】 。 10.《我所知道的康橋》:「那是臨著一大片望不到頭的      草原,滿開著豔紅的罌粟,在青草裡亭亭地像是萬盞      的金燈。」文句中呈現出【    】的美感特色。 (二)請將下列倒裝句還原: 1.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      : 【    】 。 2.朝陽是難得見的,這初春的天氣      : 【    】 。 (三) 請填入適當的量詞: 1.聽你一  【    】 胡言。 2.看一  【    】 飛機降落。 3.拿一  【    】 鑰匙。 4.擺一  【    】 酒席。 5.人生原是一  【    】 難分悲喜的/演出/而當燈    光照過來時/我就必須要唱出那/最最艱難的一       【    】 /請你屏息靜聽/然後/再熱烈地為我    喝采   (席慕蓉 詠嘆調)。 (四)

鳥(南一版B4L3)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下)

  建議大家先看完課文再來作答 鳥(課文)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鳥》:「我想牠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黏在膠紙上的    蒼蠅;牠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裡住著罷?」    這段文字的涵義為「以籠中鳥的【    】與    【    】,反諷人類的【    】」。 2.《鳥》:「常年地關在柵欄裡……鳥到這種地步,我想    牠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黏在膠紙上的蒼蠅,牠的快樂大    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裡住著吧!」這段話的意旨:  (1) 【    】比【    】苦悶   (2)句中「【    】」、「【    】」具強調     和比較的作用   (3)呼籲人類最好到【    】觀賞鳥。 3.《鳥》:「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    地『優待』。」這話具有【    】的意味。        4.《鳥》「牠高踞枝頭,臨風顧盼」最能看出鳥    【    】的神情。 5.梁實秋文筆【    】,風格【    】,其作品    以【    】文、【    】文最受推重,是研究    【    】的專家,編有【    】。          6.在《鳥》一文中,哪一句話最能看出梁實秋的情緒:  【    】。 7.《鳥》一文節選自【    】,是一篇【    】   的散文,主旨在寫對鳥的【    】。     8.《鳥》的作者梁實秋在文章一開始只寫了「我愛鳥」三    個字,這樣的技巧稱為【    】法。     9.在《鳥》一文中,何句最能看出具有仁民愛物的胸懷:    【    】。 10.《鳥》的作者喜愛鳥但在文中最後寫道:「但是我不      忍看。」其用意為他雖愛鳥,但不忍心看到失去      【    】的籠中鳥。          11.《鳥》一文的風格為【    】,全文透露出     【    】的情感。   (二)修辭: 1.「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    】。 2.「你真夠天才了,作菜能把糖當鹽巴用,佩服佩    服!」:【    】。 3.「千里江陵一日還」:【    】。   4.「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    】。  5.「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    德行的人」:【    】。     (三) 請將〔燥、躁、譟、噪、藻〕依照詞意填入空格中:        「枯【 

余光中詩選(1.讓春天從高雄出發 2.控訴一支煙囪) (翰林版B4L2)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下)

  請參考最新修訂版本: 111學年最新版《余光中詩選》國中國文填充講義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及《控訴一枝煙囪》,這兩首詩    選自【    】,是作者深入了解當地的    【    】與【    】後,進一步以    【    】的觀察和思維而作。兩詩都表露出對城市    【    】的情懷。 2.《讓春天從高雄出發》: (1)本詩【    】洋溢,【    】輕快,充滿期     盼。 (2)本詩滿載著對【    】的祝願與期許。 (3)本詩透過【    】的筆調,道出對高雄的祈願,      渴盼扭轉長期以來人們對高雄「文化沙漠」的印象。      那【    】的春天腳步,來凸顯高雄之重要性。       (4)「太陽回來了,從南回歸線/春天回來了,從南中國     海」,可以證明【    】。   (5)「用越野賽跑的速度」來形容傳遞春天登陸高雄的消     息,具有【    】的意涵。   (6)詩中的木棉花正好點出高雄的季節是【    】     天。 (7)本詩中先後用了「海峽」、「潮水」、「堤岸」,可      以推論作者的寫作目光是【    】。   (8)本詩運用【    】修辭增加詩的韻律與節奏感。 (9)本詩首尾【    】,互相【    】,令人印      象深刻。 (10)從詩中的哪一句可以知道春天在高雄是受歡迎的       :【    】。        3.《控訴一枝煙囪》: (1)本詩揭露【    】發展所導致的【    】汙     染與對環境的傷害。 (2)本詩以【    】的口吻,不避【    】的言     語,凸顯嚴肅的 【    】議題。      (3)「假裝看不見一百三十萬張/—不,兩百六十萬張肺     葉/被你薰成了黑懨懨的蝴蝶/在碟裡蠕蠕地爬動,     半開半閉/看不見,那許多矇矇的眼瞳/正絕望地仰     向/連風箏都透不過氣來的灰空」    從這段詩句我們     可以得知【    】。 (4)在本詩中的動作與其對象配對:      吞吐—【    】、哮喘—【    】、   咳嗽—【    】、爬動—【    】。 (5)本詩以「【    】」比喻煙囪。 (6)本詩以「【    】」比喻天空灰濛濛的一片。 (7)本詩以「【    】」比喻煙囪所吐出的

古詩選(1.生年不滿百 2.四月十五夜鐵窗下過) (南一版B4L2)國中國文填空講義(109下)

  答案在下方留言處 (一)精熟課文內容: 1.請完成下列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敘述:   (1)最早見於哪一部書:【        】,此書為中國最早的    【        】。 (2)不是【      】的作品,作者【      】。   (3)編者是南朝 梁 昭明太子【    】。 (4)是【    】末年【      】詩的成熟作、代表作。 (5)內容多寫親友【        】、文人【        】的心情。 (6)後人將這十九首詩的【        】訂為題目。 (7)標誌著中國詩歌的一大里程碑,劉勰《文心雕龍》曾以     「【        】」來盛讚它。 2.請完成下列關於「古體詩」的敘述: (1)每首詩的句數【        】。   (2)每句詩的字數【        】。 (3)是否要對仗:【        】。 (4)用韻靈活,可以【        】,也可以【    】。 (5)古詩多為【    】作品,只可【  】,不可【  】,風格      【        】。 3.請完成下列關於「《生年不滿百》」的敘述: (1)作者在這段詩文中展現的人生觀和處世態度,與      【                】最接近。   (2)本詩是【    】末年的作品。   (3)本詩有轉韻,押【  】聲韻。  (4)本詩是藉【        】抒情,以第【  】人稱敘說心情,利用     【    】語氣凸顯主題。 (5)本詩以【      】的故事凸顯無法追求長生,應善用【    】。 (6)本詩從生命的【    】與【    】寫起,表達人生苦短應    【        】。 (7)透過【    】的方式,凸顯生命的現實。 (8)《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描寫【    】有限但     【    】無限的感慨。 (9)《生年不滿百》一詩的主旨,與  【                            】最接近。 (10)《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二句表現出     【                    】的思想。   4.請完成下列關於「《四月十五夜鐵窗下作》」的敘述: (1)詩中用【                  】的典故,說明主角與其手足     間的情誼,呈現兄弟歡聚之景。